:::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5-02-26
    關鍵字:
    百貨工安‧公安
    台中新光三越百貨2月13日發生氣爆事故,造成4人不幸身亡、39人輕重傷,是目前台灣史上最嚴重的百貨公司公安意外。

    在追查事故原因過程中發現,事故現場正在進行的裝修工程,並沒有申請施工許可,也讓這起事件除了公共安全外,工地安全成了另一個關注焦點。到底什麼是室內裝修施工許可?廠商為何會便宜行事不申請?這張許可證與施工及場所安全之間又有什麼關聯?
    第891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510
  • AdminAdmin | 2025-01-22
    關鍵字:
    串照書店
    因應人口老化問題,國內有社福團體開始倡議共生社區的概念,希望打破照顧界線,透過共融共享的精神,讓社區裡的人可以彼此合作,一起共好生活。台中有一家獨立書店,就以串照基地為出發點,希望成為串聯照顧者的中繼站,除了分享轉介各種照顧資源,也試圖號召更多人共同參與。
    第887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511
  • AdminAdmin | 2025-01-01
    關鍵字:
    祈安清醮知多少
    去年底台中大甲鎮瀾宮,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重修慶成祈安清醮慶典,吸引了大批民眾參與。鎮瀾宮建廟已經有290多年歷史,上次建醮是在民國77年,相隔36年後,因寺廟建築與裝飾出現毀損,廟方特地找來國寶級工藝大師陳三火等人主持重修。

    歷時3年完成後,於是決定擴大辦理慶成醮典。也因為不定時舉行的特性,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一生中,僅有的一次機會參與。這次一共設置7個醮壇,分布在大甲信仰圈裡的53庄。跟著獨立特派員一起來認識這場難得的慶典。
    第884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

     

    HD x 506
  • AdminAdmin | 2024-12-11
    關鍵字:
    如何走出交通地獄 – 當公車遇上路口
    近幾年政府致力推動行人路權,但2024年1到8月,行人交通事故死亡還是有228人,甚至比去年同期還要高。獨立特派員將推出《如何走出交通地獄》系列報導,全面檢視行人和道路設計政策。

    首先要從重大的行人事故談起。今年九月台中宮原眼科前,兩名東海女學生走在斑馬線上,遭到客運撞上,導致一人死亡、一人受傷。這是最近四年台中公車造成的第三起行人死亡事故,主因除了駕駛未停讓行人之外,不良的路口設計,也容易造成公車轉彎而撞到行人。

    事故發生後,台中交通局針對該路口進行改善,卻改得不夠徹底。民間團體認為,人行道拓寬之外,還要將轉彎軌跡做出來,車輛轉彎時就不會壓上人行道。另外,政府每年給客運業者數千萬甚至上億的補貼和補助,現有的評鑑機制卻無法要求業者,有效改善勞動條件和安全問題,讓這些每天在路上往返的大眾交通工具,成為道路安全的隱憂。
    第881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

     

    HD x 525
  • AdminAdmin | 2023-12-06
    關鍵字:
    三叉坑重建.待續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許多人的家園受到毀損,甚至有不少山區的村落或是原住民部落必須遷村重建。位於台中東勢山區的三叉坑部落就是其中之一。不過,現在重建區內,卻有族人被提告要求拆屋還地。直到這時候族人才發現,20多年來,自家房子底下的土地一直沒有完成過戶程序。和獨立特派員記者一起走訪三叉坑部落現場,實際了解這件隱藏了20多年的行政疏失。
    第830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60
  • AdminAdmin | 2022-06-15
    關鍵字:
    第三人生宅
    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從退休到失能可能會經歷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如何安排第三人生,是重要的議題。

    隨著時代變遷,以往在宅養老的觀念,開始有了轉變,不論是獨居或是有子女的族群,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入住銀髮住宅。它們的型態各異,有近年興起的飯店式管理,也有早期推出的老人公寓,各自吸引不同的族群。入住條件必須是能夠生活自理的長者,直到健康評估出現了變化,就會轉介到機構等可以滿足照護需求的地方。

    一起來看看,是需求也是商機的銀髮宅,有不同的經營模式和收費標準,哪些人會選擇入住?以及他們的生活現況又是什麼?
    第754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劉建邦

     

    HD x 337
  • AdminAdmin | 2021-12-08
    關鍵字:
    隱者地圖
    有些人的生命一時失落,不代表再也沒有機會重拾日常,紀錄片《隱者地圖》, 探訪城市的角落裡,有些人因為失去工作,或家人遺棄,而流落街頭、居無定所、三餐不能溫飽。像是小梅姐和順福哥,因故成為獨居老人及城市街友,他們對人生充滿絕望,一度認為人生不再有機會,直到參加了楊兆琪等人成立的另類城市導覽計畫,讓他們這群隱身在城市角落的人,重新感覺有了新的人生。
    第728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其他

     

    HD x 256
  • AdminAdmin | 2021-03-03
    關鍵字:
    浪浪的守護天使
    寵物經濟蓬勃發展,但對動物的福利與管理卻一直沒有很好的機制與政策,不論是流浪犬的收容、送養甚至安養問題,很多還是靠民間團體甚至個人默默在做。

    在台中市區有一家流浪動物餐廳,裡頭的貓狗原本都流落街頭,老闆為了幫牠們找個家,於是開了餐廳當成送養平台,開店七年送養了四百隻貓狗。

    另外還有台中沙鹿的犬山居,協會創辦人林文鮮, 原本是一位復健科醫師,因為很喜歡動物,運用自己的專業幫助了很多因為車禍或生病被遺棄的癱瘓犬,他們的故事令人動容。
    第688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14
  • AdminAdmin | 2021-02-17
    關鍵字:
    永續台灣
    【機會與挑戰】
    聯合國曾預測,2050年,全球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約是五十億人,會居住在城市裡。而大量人口群聚的地方,代表的是地球資源會被大量消耗。為了避免地球資源耗竭,2015年,聯合國正式啟動了「永續發展目標」,確保現存人口的環境、社會、經濟方面,健康發展的同時也不犧牲未來世代的環境,這樣的目標,已經成為各國都市發展的趨勢。

    反觀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是地區高度都會化的結果,我們也正走入資源枯竭的窘境。面對永續城市這個大議題,台灣的現況如何?又有什麼樣的優勢和挑戰呢?

    【親水迷思】
    受到永續城市的影響,台灣不少沒落的角落,經過重整,得以重生成為都市新亮點。台南的河樂廣場就是個例子。它的原址是過時的商圈,經過市府重新規劃,鹹魚翻身,成為觀光客的打卡熱點。只是,號稱親水公園的河樂廣場,卻和國際間討論的親水公園概念,相去甚遠;台中的綠川也有類似的盲點,原因在哪裡?

    【循環與再生】
    在台灣,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大都市或小地方,正在朝永續城市精神的方向發展。即便只是一件小的事情,或一個小改變,就可以讓整個地區變得不一樣。

    就像台南官田區,有全台最多的菱角產量,本來農業廢棄物菱角殼,成為頭痛的地方垃圾,後來透過區公所的巧思,將菱角殼燒製成可以賣錢的生物炭–菱殼炭。不但解決了汙染,還帶動了當地的經濟。

    還有桃園中壢的老街溪,原本惡臭惱人,人見人嫌,後來縣政府依循自然的生態工法,整治有成,恢復了老街溪原有的生命力。現在的老街溪,成為帶動當地人文文化的母親之河。
    第686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388
  • AdminAdmin | 2020-11-18
    關鍵字:
    看見伯拉罕裡的幸福
    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長照模式也不斷翻轉創新。中部的達觀部落,有個以照服員為核心的伯拉罕共生長照基地。伯拉罕在泰雅族語裡面,有烤火、互助、興旺的意思。這裡有一群人,為大甲溪及大安溪畔,需要照顧的長者建立可以社區共生的家。

    伯拉罕共生長照基地的主要推動者是林依瑩,他從台中市副市長的職務離開後,不只實際接受照服員的訓練、取得證照,2018年底開始到大甲溪、大安溪部落展開對談。他一方面到現場累積第一線照服員的實務經驗,一方面開始結合部落有意願者,共同催生伯拉罕共生長照基地。

    現在這裡照顧的個案有九十幾人,他們努力實驗各種照顧模式,包括:一天多次的走動式照顧、重症返家、高復能照顧、空間美學規劃、共生照顧。讓這裡就像部落的生活中心點,以一個社區共生的力量存在。
    第673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314
  • AdminAdmin | 2018-12-04
    關鍵字:
    長照咖啡屋
    現在政府推行的長照2.0可以提供的服務項目非常多,舉凡居家服務、陪同就醫、或是交通接送以及輔具提供等。但大部分民眾對於這些服務項目內容,甚至是哪些人可以提出申請,都還不是很清楚,可以說長照推廣還處於被動式。

    獨立特派員要將鏡頭轉到台中,來看看一個主動出擊,將長照結合咖啡館,並以具有生活美學的開放空間,為社區提供「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的照顧服務,也意外吸引很多年輕人投入。

    目前在台中有48家這樣的照顧生活館,有些賣咖啡,也有的開食堂,不只提供專業長照服務,社區鄰里也經常泡在咖啡館聊天聯繫情感。一間小小的長照咖啡廳,讓長照服務更具人情味。
    第574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

     

    HD x 296
  • AdminAdmin | 2018-10-23
    關鍵字:
    剩菜食堂
    您有沒有想過,菜市場裡賣不完的菜都怎麼處理呢?您知道光一個市場,每天可能就有上百公斤的蔬果被丟進垃圾車。不過這些蔬果其實只是外表比較醜,沒有人要買就被丟掉,非常可惜。

    在台中有兩個女生,他們非常擅長將這些剩菜烹煮做成創意美食,他們每天等市場收攤後,就跟攤商收這些剩菜,帶回社區。不只幫社區的婆婆媽媽省下買菜錢,還將它們變成美味料理,以自由定價的方式,提供給社區需要的人。

    其中一個女孩子楊七喜,更積極在社區推菜市場革命運動,他將大家送來各式各樣乾淨的塑膠袋 ,或是有包裝的一次性塑膠製品,分類整理再送回給市場的攤商們使用。
    第568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

     

    HD x 280
  • AdminAdmin | 2017-10-30
    關鍵字:
    舊山線開去哪
    台鐵舊山線橫跨苗栗縣及台中市,從日本時代通車,一直到1998年,因為新山線通車而走入歷史。不過舊山線沿途的湖光山色、鐵道風景還有好多的隧道一直讓地方人士及鐵道迷懷念,如何活化舊山線的議題也從沒停過。

    像最近苗栗縣政府提出鐵道自行車計畫,要在舊山線的軌道上,運行四人一組,用腳踏加上動力輔助的Rail Bike,卻引起鐵道文化界大力反彈,抨擊Rail Bike將讓舊山線變成遊樂場。到底軌道自行車計畫內容是什麼?舊山線有沒有機會復駛?
    第518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張智龍

     

    HD x 297
  • AdminAdmin | 2017-10-10
    關鍵字:
    紫爆的天空
    又到了台灣秋冬的空污季,這幾年中部地區從10月開始到隔年3月,空氣品質就一直很不好,過去經常測出紫爆的有害等級。

    這幾年,台中市政府一直努力改善空氣品質,譬如加嚴管制工廠排放標準以及推行二行程機車汰換加碼補助等,不過中部民眾看到的天空還是經常霧茫茫。

    台中擁有全世界第二大燃煤電廠也就是台中火力發電廠,供電量占了全台20%。隨著環保法規越來越嚴,台中火力發電廠也不斷強化空污防制設備,務必使從煙囪排放出來的污染物降到最低。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中部空氣污染這麼嚴重?
    第516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李金龍

     

    HD x 265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香菇‧想哭
    農曆春節,高品質的香菇是許多人送禮的好選擇,以及年菜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不過現在香菇卻正面臨減產危機。台灣的香菇,每年種植超過2.1億個太空包,比起2011年的1.8億,成長了16%以上,但是產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三成。

    產量減少,連帶的價格上揚。早期一公斤的乾香菇,大約5、600元,這幾年飆升到上千元。但是菇農卻笑不出來,因為香菇菌種弱化,導致良率和產能大幅下降。

    台中新社地區是乾香菇的大宗產區,每年種植1.6億個太空包,但是所使用的菌種卻只有兩種,而且還是30年前的。比起鄰近的韓國、日本和中國大陸,台灣的香菇菌種又老又少,連帶的讓台灣的香菇產業競爭力下滑,菇農更對產業的未來感到憂心。
    第481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HD x 283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5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