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5-05-21
    關鍵字:
    大缺工襲台 – 中高齡職務再設計

    缺工時代,除了移工之外,中高齡者也是無法忽視的勞動力。以去年來說,日本65歲以上的勞動參與率達到25.7%,反觀台灣卻只有9.91%,顯示台灣銀髮族群在勞動市場還有很大的參與空間。

    如何提高職場對中高齡者的友善度,應用過往輔助身障者就業的職務再設計概念,就是一種方式。譬如有紡織廠利用輔具協助中高齡勞工搬運生產原料;也有服務業透過工時調整、拆解職務,重新設計中高齡勞工的工作方式。


    第903集

    文字
    李婕綾  攝影 張智龍

     
    HD x 475
  • AdminAdmin | 2025-04-09
    關鍵字:
    大缺工襲台–勞動力下一步
    您所處的產業也面臨找不到人的困境嗎?近年來因為疫情、少子女化和高齡化,台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缺工挑戰。主計總處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底,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就有24.7萬個,比前一年,增加了2.1萬,其中又以製造業、營建工程業、住宿及餐飲業的職缺率最高。

    但即使找不到人,有6成以上的上班族薪水還是被凍漲3年,勞工的薪資滿意度創近12年來新低。究竟市場上面臨的缺工挑戰有多嚴重?勞工薪資不如預期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第897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賴振元

     

    HD x 654
  • AdminAdmin | 2025-04-09
    關鍵字:
    大缺工襲台 – 移工可是萬靈丹?
    國發會預估到2028年,台灣的勞動力缺口會有將近35萬人,即使提高國人的勞動參與率,也只能增加15萬人,剩下大約20萬缺口,就要靠引進外國人力來補充。近來台灣已經和印度,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勞動部也實施「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希望留用優秀的資深移工。

    不過獨立特派員追查發現,除了這些開放措施,目前也有許多私立高職、科大開辦僑生專班,引進東南亞學生,在還沒開放移工的產業,例如旅宿、餐飲服務業打工,引發假留學、真打工的疑慮。在缺工的現況下,移工政策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兼顧產業需求與國內外勞工的權益?
     第897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賴振元

     

    HD x 615
  • AdminAdmin | 2023-06-21
    關鍵字:
    工時這件事
    一個禮拜工作幾天才是最佳天數?去年「週休三日」的實驗在歐洲大規模進行,實驗結束後,不少國家也開始實施或是考慮縮減每週工作天數。

    台灣以高工時聞名,也有民眾在網路公共政策平台提案週休三日,已經通過連署。不過除了週休三日外,也有其他關於工時的議題正在進行連署。這些關於縮短工時的議題,在台灣要推行,會有哪些問題?除了縮減工時,勞工要達到工作生活平衡,還有沒有其他選項?
    第806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95
  • AdminAdmin | 2023-05-03
    關鍵字:
    居家工作指引
    國外行之有年的遠距工作,台灣一直到疫情期間才大規模在職場實施,疫情平緩後,有一些事業單位依然保留了部分遠距的彈性工作模式。不過這種不需要在固定時間到固定地方工作的遠距、居家工作模式卻讓上下班的界線變得模糊。

    為了預防勞資爭議產生,台北市勞動局率先頒布了一份居家工作指引作為勞資雙方權利義務的參考,其中也首度提及勞工的離線權。因為居家工作型態而引發關注的離線權,精神是什麼?開始在台灣萌芽的遠距工作型態又有哪些挑戰?
    第799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59
  • AdminAdmin | 2023-03-15
    關鍵字:
    體檢移工久留政策
    缺工成為台灣許多產業的困境,移工可以補足這個缺口嗎?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調查,2010年台灣勞動力年齡集中在25-34歲,但10年後的2020年,已經提高10歲成為35-44歲。根據台灣高齡化的趨勢,未來核心勞動力年齡還會再往後遞延。台灣勞動力即將出現龐大的缺口,尤其缺乏年輕人口的投入是一個很大的危機。

    勞動部推出「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希望移工能補充部分勞動力。原本,移工在台服務滿12年或14年,就得依規定回國,有了這個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符合資格的移工,將取消在台工作年限的上限,也能有較高薪資的保障。

    勞動部近日也修正放寬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的規定,新增中階技術屠宰工作,將製造業及屠宰業企業自辦訓練課程80小時列為技術資格之一,同時也放寬三親等雇主可聘中階看護,並從3月15日生效。這個即將滿一年的方案還有哪些挑戰?
    第792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372
  • AdminAdmin | 2023-01-18
    關鍵字:
    【卓越大賞】你的垃圾 我的風險
    近幾年各縣市清潔隊員招考,往往吸引許多民眾參加考試,尤其近年疫情讓不少產業受到重創,清潔隊員不受景氣影響、工作穩定成了最大誘因。不過,清潔隊員其實不算公務員,而是公家機關聘僱的勞工。而清潔隊員的工作除了民眾每天都會接觸的家用垃圾清運,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心酸。獨立特派員帶您拆解垃圾清運的過程,實際感受清潔隊員工作的辛苦與風險。
    第785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66
  • AdminAdmin | 2022-07-27
    關鍵字:
    專責相對論
    目前台灣各個地方政府主管機關的設置,除了最北端的基隆,嘉義市是西部縣市唯一沒有設置勞工專責單位的縣市,將勞工業務設置在社會處下。

    我們要透過鏡頭帶您走訪嘉義市以及前年剛進行組織改造,設立縣政史上第一個勞工專責單位的嘉義縣,來看有專責單位會帶來什麼不同。
    第760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89
  • AdminAdmin | 2022-05-04
    關鍵字:
    你的垃圾 我的風險
    近幾年各縣市清潔隊員招考,往往吸引許多民眾參加考試,尤其近年疫情讓不少產業受到重創,清潔隊員不受景氣影響、工作穩定成了最大誘因。不過,清潔隊員其實不算公務員,而是公家機關聘僱的勞工。而清潔隊員的工作除了民眾每天都會接觸的家用垃圾清運,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心酸。獨立特派員帶您拆解垃圾清運的過程,實際感受清潔隊員工作的辛苦與風險。
    第748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68
  • AdminAdmin | 2021-09-29
    關鍵字:
    疫情下的就業難題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雖然台灣的經濟在出口支撐下,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可以達到3.69%。但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數據,疫情最嚴峻的6月份,台灣的勞工失業率高達4.8%,創10年新高。

    國內勞動市場受疫情衝擊,產生惡化的情況,需要被檢視與關注。政府做的超前部署不只有防疫政策,產業轉型及勞工就業也同樣需要前瞻思維,才能帶來轉機。
    第718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307
  • AdminAdmin | 2020-04-01
    關鍵字:
    過勞病了嗎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的發展,全台防疫總動員,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指揮官陳時中到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協助民眾居家檢疫或隔離的里長都非常辛苦,常常超時工作,也引發大家擔心他們是否過勞的憂慮。

    其實過去三年,台灣有兩百多人因為工作促發腦心血管疾病,申請勞保職業病給付。而如果以前往過勞門診求助的比例推估,至少有五百多人受過勞所苦,等於每兩天就有一個台灣勞工過勞。

    除了腦心血管疾病之外,工作過勞也可能引發精神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到底勞工應該如何照顧自己的健康?台灣的制度為何又會產生這麼多的過勞黑數?
    第640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18
  • AdminAdmin | 2019-10-23
    關鍵字:
    青銀共事練習曲
    有部電影《高年級實習生》,描繪了退休的銀髮族和年輕的女主管在職場上互相交流,彼此扶持的故事,現在這樣的情節在台灣職場也會越來越常見。

    今年7月,行政院宣布通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草案,希望提高台灣中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草案通過後,「青銀共事」成為各地職訓或就業服務單位的主推項目。

    其實,五年前勞動部就成立了「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以媒合55歲以上民眾就業為主要任務。五年下來,中心有哪些成效?而在廠商眼中,中高齡者有哪些職場競爭優勢呢?一起看看「青銀共事」的職場,有沒有實現的可能。
    第619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黃政淵

     

    HD x 362
  • AdminAdmin | 2019-08-07
    關鍵字:
    罷工之後
    今年六月底長榮空服員展開長達17天的罷工行動,創下多項台灣航空工運史上的紀錄。雖然罷工行動最後在勞資雙方各有退讓的情況下落幕,然而罷工結束,是不是真的代表勞資雙方就能回歸原來的職場生活?

    今天我們要帶您觀察,從2016年華航空服員發動台灣航空史上第一次罷工事件,雖然只歷時三天事件就結束,不過三年來這起罷工事件其實餘波未平。根據工會分析,罷工之後,工會幹部最常被懲處的理由是開記者會、工會活動以及網路發言,這使發動罷工的勞工們面臨不少挑戰與壓力。

    不過其實勞方擁有勞動三權,也就是團結權、團體協商權及爭議權,可以爭取自己應有的勞動權利。到底勞資雙方應該如何互動?一起看看罷工之後,三年來華航勞資雙方發生了哪些事?
    第608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黃政淵

     

    HD x 322
  • AdminAdmin | 2019-05-22
    關鍵字:
    醫師好累
    近年來勞工過勞的議題,從電子業的爆肝工程師、交通運輸業的疲勞駕駛,屢屢躍上新聞版面。哪個行業最過勞呢?一般勞工4週最高工時含加班不得超過206個小時,保全人員最高288個小時,可是醫院的住院醫師,4週工時上限卻高達320個小時。

    如此過勞的狀況,一旦發生事故,沒有任何保障。今年九月私立醫院住院醫師及將納入勞基法,不過這只佔台灣醫師人數大約十分之一,不包含公立醫院的住院醫師及所有主治醫師。一起來關心住院醫師的現況,以及他們納入勞基法之後,有哪些需要持續關注的問題。
    第597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HD x 277
  • AdminAdmin | 2019-02-20
    關鍵字:
    紅眼航班
    農曆大年初四開始,華航機師展開為期160小時的罷工,影響214個航班,超過五萬名旅客。勞資雙方在交通部的協調下,展開四個回合談判,最後終於達成五大共識,包括改善疲勞航班、兩年停聘外籍正機師、禁止對工會幹部秋後算帳、改善管理加強溝通、飛安獎金另議等。

    這已經是華航三年內第二次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罷工事件,到底華航內部勞資對立的情況有多嚴重?罷工又能讓我們的社會學到什麼?外界最關注的疲勞航班問題,透過這次罷工改善多少?
    第584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285
  • AdminAdmin | 2018-09-12
    關鍵字:
    RCA的三代官司
    最高法院在8月16日完成RCA案三審宣判,很多人以為RCA案就此落幕,其實不然。根據最高法院宣判結果,529位原告中,只確認262位勝訴,判賠五億多元,也就是說RCA、GE、湯姆笙等都應負賠償責任,但是卻有246名C組的原告,發回高院更審。換句話說,有一半的員工命運未卜,這對已經奮戰將近五千多個日子的RCA員工來說真的是難以接受。

    RCA是台灣史上最大的工殤案,曾經是美國知名家電品牌的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在台灣設廠期間,長期挖井傾倒有毒廢料,導致廠區土壤及地下水受到汙染,有一千多名員工罹患癌症。從1994年污染被揭發,到員工集體透過司法途徑討回公道,幾經波折,其間動員的公衛、職業醫學專家還有義務辯護律師人數,更創下全國紀錄。

    整個官司歷時多年,有些等不及判決結果就過世的員工,由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接下官司,要堅持到司法還他們公道為止。在這漫長艱辛的訴訟過程中,唯一值得欣慰的是,RCA案中確立了「因果關係認定」、「請求權時效性」與「揭開公司面紗」三項重要原則,對未來職災或重大工傷案,可能有很大的幫助,這也是RCA案中最大貢獻。
    第562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HD x 276
  • 1
  • 2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5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