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5-05-14
    關鍵字:
    三月瘋媽祖
    農曆3月23日是媽祖聖誕,全台各地媽祖廟都有各種民俗活動,因此有三月瘋媽祖的說法。一年一度的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以「路線不固定」特色聞名全台。

    今年為時10天9夜的進香活動,就吸引超過32萬人報名參加,比起去年人數成長幾乎翻倍,如果加上沒報名的民眾,北港朝天宮甚至估計有近百萬人參與,打破歷年來的紀錄。究竟白沙屯媽祖有什麼樣的魅力?粉紅超跑吸引這麼多人追隨,有什麼社會與文化的因素?

    第902集
    文字尹雯慧  攝影王興中
    HD x 442
  • AdminAdmin | 2025-05-07
    關鍵字:
    這陣故事在內門 – 傳承
    高雄內門是台灣宋江陣的故鄉,早期是為了保衛家園、習武強身,自組而成的民間組織,歷經三百多年演變,成為現代常見的廟會表演藝陣與繞境活動的陣前護衛。但近年來因為少子化、人口老化、青年外流等問題,內門宋江陣面臨即將失傳的困境。

    但幸運的是,在內門,有一群人還在想辦法傳承特有文化,有老師傅致力於翻轉陣頭的形象;也有年輕人加入、在學校教學,甚至透過網路社群推廣。跟著獨立特派員的鏡頭,看看老中少三代,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說內門故事。

     第901集
    文字王皓民  攝影鄭仲宏
    HD x 476
  • AdminAdmin | 2025-04-23
    關鍵字:
    這陣故事在內門 – 逆境
    說到高雄內門,許多人的印象是總舖師辦桌、滿桌美味佳餚。然而,內門還有一項獨有的傳統文化–宋江陣。小小的內門區,宋江陣陣頭是全台密度最高,幾乎每個村莊都擁有自己的陣頭,同時也是宋江陣技藝保留最完整的地區。

    早期幾乎從老到少,家家戶戶都在陣頭文化的薰陶下長大。不過近年來,受到少子化與青年人口外流、人口高齡化的影響,內門宋江陣傳統文化出現人數不足無法成團、傳統技藝逐漸失傳的問題。

     第899集
    文字王皓民  攝影鄭仲宏
    HD x 526
  • AdminAdmin | 2025-01-22
    關鍵字:
    汙名的外衣
    2024年9月,台東縣金峰鄉賓茂部落發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多名部落族人分食阿粨–一種小米包裹蝸牛製作而成的傳統食物後,產生不適症狀緊急送醫。最後造成4人死亡、8人重傷,目前仍有1人昏迷,震驚台灣社會。

    全案到12月底偵結,原來是部落老婦人製作阿粨時,誤用混入托福松農藥保存的小米種子,才造成這起遺憾,老婦人也已經中毒身亡。雖然全案查無人為故意或過失,但這起不幸事件在網路上引發熱議,也出現對原住民傳統飲食文化汙名化的獵巫現象。
    第887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

     

    HD x 483
  • AdminAdmin | 2025-01-01
    關鍵字:
    祈安清醮知多少
    去年底台中大甲鎮瀾宮,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重修慶成祈安清醮慶典,吸引了大批民眾參與。鎮瀾宮建廟已經有290多年歷史,上次建醮是在民國77年,相隔36年後,因寺廟建築與裝飾出現毀損,廟方特地找來國寶級工藝大師陳三火等人主持重修。

    歷時3年完成後,於是決定擴大辦理慶成醮典。也因為不定時舉行的特性,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一生中,僅有的一次機會參與。這次一共設置7個醮壇,分布在大甲信仰圈裡的53庄。跟著獨立特派員一起來認識這場難得的慶典。
    第884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

     

    HD x 506
  • AdminAdmin | 2024-12-18
    關鍵字:
    找回消失的針線

    你接觸過刺繡嗎?早期台灣有很多繡莊,店裡會擺放像這樣用木頭做的繃架,將布撐開。刺繡師傅坐在繡繃架的前方,一針一線繡出精美的紋樣,做為神明衣、廟宇的裝飾,甚至成為一件件藝術品。但如今,在台灣要找繡莊已經很困難了,更不用說可以看到被稱為繡才的刺繡師傅們在店裡刺繡的畫面。為什麼呢?

    第882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周明文

     

    HD x 480
  • AdminAdmin | 2023-04-12
    關鍵字:
    春仔花
    結合剪紙、纏繞等技術的春仔花,又稱為纏花。它在台灣早年盛行一時,成為婚嫁節慶時,不可缺少的吉祥飾品。

    春仔花的形式不只是花卉,還可以做成像動物等許多花樣,栩栩如生,相當受到人們的喜愛。台灣早期,許多婦女把它當成閒暇之餘的女紅技藝,甚至是貼補家用的手工副業。但隨著時代轉變,春仔花的用途式微,工藝也逐漸失傳。

    被文化部公告尊稱為人間國寶的陳惠美,致力春仔花工藝二十餘年,他傳承這個台灣早期女性的智慧與美學,希望和大家分享春仔花精巧工藝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心意。
    第796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400
  • AdminAdmin | 2023-01-11
    關鍵字:
    百年蛻變 歌仔戲
    2022年可以說是歌仔戲榮耀非常的一年。演員陳亞蘭,以電視歌仔戲作品《嘉慶君遊臺灣》,史無前例的以女性演員奪下第57屆金鐘獎的最佳戲劇男主角獎;一樣是電視歌仔戲的《孟婆客棧》,也奪下金鐘獎戲劇類節目創新獎。歌仔戲三個字襲捲各大媒體版面將近兩個月,好不熱鬧。但在金鐘加持、熱鬧過後,看歌仔戲的人真的有多起來嗎?這個台灣本土發展起來的百年表演藝術,還有下一個百年嗎?
    第784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鄭仲宏

     

    HD x 443
  • AdminAdmin | 2022-08-31
    關鍵字:
    北港‧藝閣‧COSPLAY
    台灣是海島,傳說中會守望漁船的媽祖,就成了台灣最興盛的信仰之一。每年媽祖誕辰,各地的大小宮廟都會舉辦熱鬧的活動,位處海港旁的雲林北港也不例外。

    北港朝天宮,是當地最重要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每逢媽祖生日,朝天宮舉行的藝閣車隊遊行,成為當地特殊的宗教文化。但製作藝閣車的工藝,卻在時代的洪流中,逐漸失傳。北港有一位在地的藝閣老師傅顏三泰,他如何承擔起這項傳承任務呢?
    第765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403
  • AdminAdmin | 2022-05-11
    關鍵字:
    屋頂上的藝術家
    大家到廟裡拜拜,是否曾經注意過廟宇的屋頂,通常都會有些色彩繽紛的裝飾藝術,像是神仙人物或是神獸花鳥,用來呈現宮廟的莊嚴和氣度,這些建築裝飾就是剪黏。由剪黏師傅站在屋頂施作,將破碎的陶瓷碗片或玻璃剪成需要的形狀,再一片片黏貼到模型上。

    因為太過耗時費工,現在許多廟宇都改由機器大規模生產的裝飾來取代手工剪黏,使這項傳統工藝越來越少見。不過當一些古蹟廟宇或歷史建築需要修復時,還是必須找有名的師傅採用傳統剪黏。

    在台南市的葉明吉,家傳三代,都是有名的剪黏匠師,葉家作品風格細膩精緻,最大的特色就是人物神韻的掌握;另外還有一位國寶匠師陳三火,他擅長以敲代剪,再按照敲破的花瓶紋路堆疊拼貼,隨緣創作,作品獨特之外,更獲文化部登錄為國家重要傳統工藝剪黏保存者。
    第749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76
  • AdminAdmin | 2022-04-27
    關鍵字:
    族群創生-小島話擺暝
    每年元宵節,馬祖四鄉五島會舉行祭祀酬神的擺暝祭典,張燈揚旗、迎神繞境、設供燃燭、食福祈安,是當地人心中比過年圍爐更重要的節日。已經登錄為全台第21個國家級重要民俗的擺暝文化祭,今年在北竿塘岐村重現了睽違14年的「送狀元船海疆巡安」海祭習俗,傳承文化的努力頗有成效。

    不過,距離北竿南方30公里,目前人口僅剩兩三百人的東莒島,因為受到人口外移以及國軍裁撤影響,擺暝祭儀近年遭逢傳承的困境。

    在東莒,有一個在此地深耕數年,成員絕大部分由外地人組成的大浦plus計畫團隊。他們如何學習在地文化,與當地居民建立信任?如何以自身專長為島嶼帶來新的思考方向?而當地居民又是如何看待外來力量對家鄉文化產生的影響?讓我們帶您一塊兒來了解。
    第747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

     

    HD x 302
  • AdminAdmin | 2022-03-09
    關鍵字:
    族群創生–細說雷公火
    台灣東部的花東縱谷,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條件,不僅盛產好米,也是台灣原住民文化最多元的地區。

    每年12月農忙之後,位在關山鎮的電光社區會舉辦「電光農村趣」的慶典,內容有阿美族對抗清兵的「雷公火之役」戲劇表演,也有由部落裡的阿美族與客家居民共同參與的巴歌浪完工宴。

    近年來,「電光農村趣」從一個原本社區同樂的規模,逐漸轉變成當地頗為知名的文化盛事,吸引許多外地觀光客參與。

    究竟,電光部落如何透過舉辦慶典來跨越族群藩籬,凝聚村民,展現部落多元文化內涵?而其中又曾遭逢什麼樣的難題呢?
    第740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

     

    HD x 333
  • AdminAdmin | 2022-02-16
    關鍵字:
    族群創生-南州金牛陣
    南台灣的屏東,每三年一次的平安迎王祭典,分別在東港、南州、小琉球三地,接力登場,是當地重要的傳統節慶,也是國家指定重要民俗文化活動。

    祈求平安、化瘟除煞,王爺千歲在繞境的時候,各村莊的大小神轎與陣頭也紛紛出動,前往不同的廟宇參拜交流。其中,南州迎王是這三大迎王活動裡唯一固定農曆日期,同時跨鄉鎮繞境祈福的祭典。

    而在這個以閩南族群為主的慶典裡,有一個來自萬華村大埔社區的客家陣頭–金牛陣,分外引人注目。究竟,這個舞弄一甲子的客家陣頭,如何展現努力融入閩南習俗的善意與誠心?又如何堅守自己的文化傳統?
    第737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

     

    HD x 360
  • AdminAdmin | 2020-11-04
    關鍵字:
    紙醫生
    紙很脆弱,一旦破了就很難恢復,但有一種職業叫做紙張修復師,專門幫陳年紙張、泛黃、蟲蛀甚至破碎的紙張動手術,賦予紙張新生命。

    早期從事裱褙工作的吳哲叡,就是文物修復界有名的非學院派修復師。他花了25年自學,從成衣工跨足裱褙、再成為紙張修復師。全球唯二的清代衙門檔案淡新檔案,就是他花了八年時間修復的。而他也不藏私,上網公開了所有修復的祕方。年輕人想學,他也傾囊相授培養跟他一樣的紙醫生。
    第671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07
  • AdminAdmin | 2020-10-14
    關鍵字:
    李湞吉的色彩人生
    在數位科技年代,想要把一張黑白照片變成彩色,或彩色照片變成黑白,一點都不難,只要從手機下載相關軟體,按個鍵就能做到。不過在只有黑白照片的年代,想要擁有一張彩色照片,就得靠「手工人像油彩」的工夫,也就是為黑白照片上色。

    但是這項老師傅才有的傳統技藝,也隨數位科技取代傳統拍照之後,逐漸被淡忘、不受重視,甚至可能因此失傳,幸好有大學相關科系,看到手工人像油彩的重要性,帶著學生向擁有這項技藝的老攝影家李湞吉學習。而他的手工上色作品,也會在即將舉辦的國際攝影展中展出,讓李湞吉的一身工夫再度被看見。來看看他如何透過每一幅作品,訴說那個年代的故事。
    第668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293
  • AdminAdmin | 2019-04-24
    關鍵字:
    奧地利利他推手-傳統文化
    奧地利維也納常被評比為全球友善城市的第一名,長年贏得這項美譽,原因當然很多,不過為他人著想的利他觀點及行動,則是培養這股友善城市的重要素養。

    每年奧地利維也納都會舉辦一個大型的全國性聯合勸募活動,將照顧弱勢的理念結合文創,熱熱鬧鬧、歡歡喜喜幫助他人,也讓自己喜樂。這個聯合勸募幾乎成了全民運動,更成為許多奧地利人從小就有的共同記憶。來看看這個由利他觀點出發形成的活動,如何讓社會氛圍變好,讓民眾的生活幸福感增高,同時將有限的社會資源發揮最高效益,達成多贏的目的。
    第593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298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5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