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3-07-05
    關鍵字:
    智慧物流進行式
    疫情期間,零接觸送餐、送貨的需求,引發智慧物流的革命。疫情過後,這場革命仍因為缺工問題,持續在進行著。

    工研院跟物流業者合作,已經在新竹市進行為期一年的無人駕駛貨運試驗。裝上無人駕駛系統的貨車,在夜間取代部分貨運司機,擔綱點對點的貨運工作。而在高雄軟體園區也有超商跟工研院合作,推出機器人外送服務。機器人可以從超商出發,自己坐電梯上樓,將商品送到客戶手上。這場智慧物流革命將會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樣態。
    第808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411
  • AdminAdmin | 2023-05-17
    關鍵字:
    ChatGPT是你的敵人嗎?
    近來,ChatGPT成為相當熱門的關鍵字。一發布,短短兩個月,每個月的活躍用戶數就突破1億;第二名的Tik Tok花了9個月才突破1億用戶;Instagram也花了30個月,也就是兩年半的時間。

    有專家說,ChatGPT不只是革新,更是劃時代的革命性產品。這是真的嗎?還是言過其實呢?生成式AI人工智慧的飛躍式發展,會成為人們的得力助手?還是必須要警覺看待呢?
    第801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鄭仲宏

     

    HD x 483
  • AdminAdmin | 2022-12-14
    關鍵字:
    當AI走入田間
    台灣農業面臨人口老化、缺工等問題。雖然近年來鼓吹青農返鄉,但是務農不但辛苦,還得靠天吃飯。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智慧系統可以為農業的未來指條明路。

    獨立特派員走訪不同的農場,了解有哪些設備,可以作為農人的得力幫手。有了智慧系統,農業不再只是憑藉個人經驗,而是能夠藉由科學數據,精準地輔助田間工作,甚至得到降低成本,節省人力的效果,有助於青農,甚至沒有經驗的人投入這個行業。

    智慧化已經是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一環,或許有一天,電腦的演算學習,可以發展出真正屬於AI的生產模式。
    第780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

     

    HD x 385
  • AdminAdmin | 2020-05-13
    關鍵字:
    企業AI焦慮
    人工智慧AI的應用,已經從以前只在科幻電影上看到的情節,到現在透過 各種不同產業,滲入在你我的日常生活當中。例如不少企業用AI來判別垃圾信件、網路購物推薦商品,甚至可以判斷投資配置、輔助醫學診斷。

    根據調查,2019年台灣有86%的員工認為公司需要導入AI,但是只有20%的公司真正著手進行,部分企業老闆與員工對此現象都相當焦慮。理想與實際落差如此巨大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646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李金龍

     

    HD x 336
  • AdminAdmin | 2019-01-21
    關鍵字:
    照護機器人
    在人工智慧科技日新月異下,機器人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元。台灣有些醫院,已經可以看到機器人在候診室幫忙做衛教宣導,或是帶復健體操等活動。到底機器人在照護方面的運用,還有哪些可能?

    去年底在台北榮總就展開了一項實驗計畫,日本團隊研發的遠端聲控機器人Telenoid。一個沒有頭髮、沒有手腳但卻全身柔軟的機器人跨海來台,在台北榮總幫助照護者及醫療人員跟失智長輩溝通,結果三位試驗者的家人及醫療人員都很訝異。這樣一個智慧化程度不高,也沒有擬人表情的機器人,竟然讓長輩很開心的與它相處,一起回憶過去時光,甚至卸下心防,說出心裡話,到底為什麼呢?
    第581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62
  • AdminAdmin | 2018-04-18
    關鍵字:
    機器人理財
    人工智慧越來越全面地進入我們的生活,在國外行之有年的機器人理財,從去年開始在台灣亮相,預計今年會有更多業者推出這項服務。透過大數據和演算法,機器人會針對風險和報酬做出最佳化的投資組合配置。

    不過對一般民眾來說,心中的疑問應該是,機器人理財值得信賴嗎?我們將帶您去瞭解,台灣第一家獲得機器人理財許可的金融機構,推出後的狀況,以及人工智慧在這個領域的限制。另外,人們在享受新科技所帶來的便利之餘,也別忽略資安的相關問題。
    第541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HD x 282
  • AdminAdmin | 2017-11-13
    關鍵字:
    AI來了!看我十八變
    人工智慧的時代已經來臨,您知道全球第一次出現機器人的電影是哪部電影嗎?答案是1927年上映的科幻默片《大都會》,之後機器人經常成為科技電影的題材或主角。

    而現在不只是電影,在你我的生活中,無論走到哪裡,包括餐廳、銀行、寺廟、航空公司,已經越來越多機器人投入服務,甚至還可以把機器人買回家。最近為了雙11購物節,電商業者搬出機器人大軍取貨、揀貨、輸送,才能應付爆量的訂單。

    隨著AI時代來臨,未來什麼樣的工作機會、職業會被機器人取代呢?像是北歐地區最大的銀行集團,明年因為大量改用數位化服務和引進人工智慧技術,準備裁減六千名員工。

    在世界各國都爭相投入AI產業的同時,台灣也預計在未來5年以160億元,發展AI策略,包括機器人創新基地、人才的培育。台灣AI產業的優勢和挑戰是什麼?
    第520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HD x 331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7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