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3-07-26
    關鍵字:
    寄命者的願望
    台灣煤業在2000年全面封礦,封礦後,台灣不再有煤礦工這個職種,礦工也正式走入歷史。不過,在台灣封礦20年後,當年退休的老礦工卻遇到安養的難題。因此他們提出要求,希望政府能思考退休礦工的社福或保險制度,給予安養上的保護。我們要從礦工當年的勞動型態,以及他們目前生活的問題,解析退休礦工們提出訴求的原因。
    第811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65
  • AdminAdmin | 2023-07-12
    關鍵字:
    鮮乳危機-生存戰
    台灣的鮮乳從農場到餐桌,有24小時內就能立即飲用的新鮮優勢。不過台灣氣候潮濕高溫,其實並不適合發展酪農業。但在各方努力下,台灣成了同緯度地區養牛養得最好的國家。

    不過不少民眾反應,台灣鮮乳世界貴,如果我們來看看其他地區如澳洲、歐美及其他亞洲國家的鮮奶價格,大約都落在每公升40-55元左右,而台灣每公升則需要90-100元。終端售價雖高,但養牛的農民卻說,生乳收購價不合理、沒有反應近年高漲的飼料成本,他們已經快要撐不下去。

    在乳品廠與酪農戶之間,出現了什麼樣的矛盾?收購生乳的乳品廠與通路銷售的費用占了鮮乳售價的七成,合理嗎?再加上2013年台灣與紐西蘭簽訂《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2025年紐西蘭液態乳進口將遞減至零關稅,對酪農業者將造成很大衝擊。內憂外患接踵而來,乳業風暴來襲,台灣五百戶酪農該如何應對?消費者有便宜的進口奶可選擇時,該支持國產鮮乳嗎?
    第80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54
  • AdminAdmin | 2023-07-12
    關鍵字:
    鮮乳危機-永續轉型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喝鮮乳?每天一杯鮮乳真的能補鈣嗎?相信很多民眾看到網路流傳不少說法,例如鮮乳的雌激素、抗生素過高,是真的嗎?

    台灣酪農業者現在正面永續轉型的困境,新冠疫情期間,通貨膨脹、原物料、飼料大漲,台灣的酪農肩負龐大壓力,再加上淨零排放政策也讓酪農們非常困擾。

    台灣有四大酪農區,由北到南,酪農們常因無法妥善處理乳牛的排泄物被開罰,甚至還有因連續開罰、罰金太高而離酪的案例。要怎麼解決養牛帶來的環境汙染、走向永續?
    第80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94
  • AdminAdmin | 2023-07-05
    關鍵字:
    智慧物流進行式
    疫情期間,零接觸送餐、送貨的需求,引發智慧物流的革命。疫情過後,這場革命仍因為缺工問題,持續在進行著。

    工研院跟物流業者合作,已經在新竹市進行為期一年的無人駕駛貨運試驗。裝上無人駕駛系統的貨車,在夜間取代部分貨運司機,擔綱點對點的貨運工作。而在高雄軟體園區也有超商跟工研院合作,推出機器人外送服務。機器人可以從超商出發,自己坐電梯上樓,將商品送到客戶手上。這場智慧物流革命將會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樣態。
    第808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401
  • AdminAdmin | 2023-07-05
    關鍵字:
    你好!我是地下偶像
    說到偶像,大家可能會想到,背後由具有規模的經紀公司推動、在大眾媒體上頻頻曝光的偶像明星。但現在台灣出現了新型態的偶像文化,叫作地下偶像。

    他源自於日本動漫,相對於主流的偶像,這些地下偶像的背後,沒有大經紀公司支持、沒有完美形象,依賴粉絲們陪他們一起成長,是非常親近粉絲的鄰家偶像。地下偶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2005年問世的AKB48。

    原本許多台灣粉絲,會去日本追他們喜歡的地下偶像,不過疫情期間,他們出不了國,轉而關注國內的地下偶像,使得台灣的地下偶像文化,在近三年間,百花齊放。
    第808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423
  • AdminAdmin | 2023-06-28
    關鍵字:
    性騷擾共犯結構 #MeToo
    自從一位民進黨前黨工,於5月31日在臉書上發文控訴性騷擾事件後,其他政黨、不同領域的受害者也紛紛站出來,忍著傷痛、揭開性騷擾瘡疤,造就一場台版MeToo運動。

    性騷擾事件遍布各個領域,在這波MeToo運動中被指控的加害者,多是有名望、地位、或者有專業學識者,令社會大眾譁然。

    我們想詢問,加害者為何敢這麼做?根據調查,七成到八成的的性騷擾受害者都選擇沉默、不申訴,又是為什麼?

    透過一層層探討後會發現,形成性騷擾事件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社會,長期以來對性與身體界線,建立起的文化與價值觀。在這個共犯結構下,恐怕沒有人是局外人。
    第807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鄭仲宏

     

    HD x 353
  • AdminAdmin | 2023-06-28
    關鍵字:
    薩米人的蘭嶼夢
    今年五月,來自北歐挪威的國寶級薩米原民藝術家馬漢士,在文化大學舉辦了一場特別的《薩米文化|台灣印象》半世紀回顧展。

    馬漢士44年前第一次來到台灣,在台灣各地及蘭嶼旅行,留下深刻的印象。睽違44年後,在旅居挪威的策展人王湘鄉協助下,馬漢士帶著自己的藝術創作,重返心心念念的島嶼。辦展的同時,也走入校園,與台灣的學生交流,分享薩米文化和他關注的原民權益及環境議題。

    是什麼樣的機遇牽起這段橫越八千公里的緣分?蘭嶼經驗對身為北歐原住民的藝術家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807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

     

    HD x 368
  • AdminAdmin | 2023-06-28
    關鍵字:
    缺工熟齡生力軍
    台灣因為少子化和疫情影響,造成缺工現象。國發會統計,台灣15到64歲的勞動人口數,最高峰出現在2015年,之後逐年下降,估計到了2070年勞動人口數會剩下不到一半。其中15歲到44歲的勞動力大幅衰退,只有45歲到64歲這個中高年齡層的勞動力人數在增加。換句話說,中高齡的勞動力將成為台灣產業的生力軍。

    日本等其他先進國家,早已覺察到這股趨勢,陸續打造友善中高齡就業的職場,讓中高齡者繼續投入勞動市場,維持產業競爭力。反觀台灣,如果也能提高中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對紓緩缺工危機會有很大幫助。該怎麼做,才能協助熟齡生力軍重返職場?
    第807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373
  • AdminAdmin | 2023-06-21
    關鍵字:
    工時這件事
    一個禮拜工作幾天才是最佳天數?去年「週休三日」的實驗在歐洲大規模進行,實驗結束後,不少國家也開始實施或是考慮縮減每週工作天數。

    台灣以高工時聞名,也有民眾在網路公共政策平台提案週休三日,已經通過連署。不過除了週休三日外,也有其他關於工時的議題正在進行連署。這些關於縮短工時的議題,在台灣要推行,會有哪些問題?除了縮減工時,勞工要達到工作生活平衡,還有沒有其他選項?
    第806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94
  • AdminAdmin | 2023-06-21
    關鍵字:
    下一站 氫能
    面對2026年碳稅開徵,2050年淨零排放,世界各國都面臨極大的減碳壓力。氫氣,被視為終極的潔淨能源,是達成碳中和以及淨零排放的重要選項。

    國際上,氫的運用,主要在發電、工業以及運輸三大領域。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布局氫能,但是氫的供應鏈,仍處在發展階段,價格昂貴,仰賴政策的補助。

    2023年,可以視為台灣的氫能元年,在經濟部頒布的氫能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中,氫能的應用從今年開始,台電的興達電廠,預計在年底測試天然氣混燒氫氣發電。台灣第一部氫能巴士,也在五月亮相。

    不過相關的基礎設施,以及法規,尚未具體及頒布。台灣在氫能的布局上,如何跟上各國的腳步,無法單靠產業之力,需要政策的支持並與國際合作,才能邁向淨零之路。
    第806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

     

    HD x 394
  • AdminAdmin | 2023-06-14
    關鍵字:
    沙灘車何處去
    宜蘭縣的南澳南溪近年盛行沙灘車活動,受到喜愛刺激、徜徉山林的民眾歡迎,但也傳出有業者開挖河床、破壞山林水土,影響生態、造成環境傷害等議題。

    五年前,宜蘭南澳的神祕沙灘事故造成五死;今年五月中,中央明定神祕沙灘禁行沙灘車。但河川地常見的沙灘車活動該不該管、怎麼管?現行《發展觀光條例》與《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都沒有沙灘車的相關規範。地方政府相關單位表示:沒有法源依據,難以公告禁止或處罰。

    五月底,中央已經擬妥《沙灘車管理指引草案》,在沙灘車「導禁兼施」的原則下,交通部彙整相關法規,針對六大場域,明列沙灘車全面禁止及有條件開放地區,交由地方政府加以管理。

    6月10日,政府出動10個單位,啟動聯合稽查。同時強調,整個6月的週末都會全天候稽查、執法取締,當天南澳神祕沙灘的沙灘車業者都暫停營業。

    跟著獨立特派員的腳步,一起到宜蘭縣人口密度最低的山地鄉–南澳鄉,看看沙灘車在當地生態與觀光引發的關注與挑戰。
    第805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

     

    HD x 343
  • AdminAdmin | 2023-06-14
    關鍵字:
    滑板‧從街頭到奧運
    滑板運動現在被視為一項極限運動,滑板者在高速滑行中,做出轉體、空拋、橫越的動作,讓人看得熱血沸騰。但過去滑板這個從街頭起家的運動,過去在台灣常被和「不念書的孩子」畫上等號。

    一直到2020東京奧運,首次將滑板納入競技項目後,而且奪下奧運獎牌的選手,平均年齡只有18歲,其中,有3位得獎者的年紀只有13歲,最小年紀的金牌得主是2007年出生。他們小小年紀,就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既帥氣漂亮、又純熟老練的滑板技術,翻轉許多人的刻板印象,政府也才開始重視滑板這項運動。
    第805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鄭仲宏

     

    HD x 400
  • AdminAdmin | 2023-06-07
    關鍵字:
    來去彭佳嶼 看天氣
    颱風季到了,民眾對於西北颱應該不太陌生,所謂西北颱是指由台灣東方海面朝西北方向前進,中心通過彭佳嶼跟基隆之間海面的颱風。每到西北颱這個名詞出現,台灣民眾才會聽到彭佳嶼這個地方。

    其實彭佳嶼是台灣本島最北的地點,目前已經無人居住,但一直有氣象、海巡及燈塔人員駐守。工作人員的飲水、食物,都得靠漁船運補,遇上東北季風,島上人員常常面臨斷糧的危機。最近中共在東海軍事演習,彭佳嶼更是首當其衝。

    到底為什麼這個孤島還需要有人員駐守?氣象人員都在島上做些什麼?每個月兩次的運補又遭遇哪些困難?
    第804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52
  • AdminAdmin | 2023-06-07
    關鍵字:
    精準篩檢 肺癌別來
    台灣十大死因第一名是癌症,而肺癌又是癌症死亡率的首位。超過五成的患者,被診斷時已經處於第四期,五年存活率僅剩一成。而第一期肺癌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肺癌防治的重點。低劑量電腦斷層有國際實證,是篩檢肺癌的有效工具。

    今年三月,桃園市政府啟動擴大肺癌篩檢計畫,特別增加了職業族群的篩檢,像是在暴露在石綿、鎳的工作環境,或是在空汙、油煙環境的工作者,都可以免費篩檢。今年預計篩檢2萬5千人,這也將是台灣最大規模的篩檢和研究計畫。
    第804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

     

    HD x 287
  • AdminAdmin | 2023-06-07
    關鍵字:
    運動選手的第三隻眼
    距離明年2024巴黎奧運只剩一年,因此今年是取得奧運參賽資格的關鍵年,許多運動員四處征戰各大國際比賽,累積積分排名,今年下半年杭州亞運,更是重頭戲。

    這些頂尖運動選手,如何成為頂尖的呢?除了靠自身的努力與苦練外,運動科技輔助,堪稱是運動選手的第三隻眼,幫助選手在競賽過程中,增強自身優勢,同時也掌握並壓制敵手的優勢。

    這些科技設備、專業知識等,是許多先進國家奪牌的祕密武器。台灣雖然是科技之島,但也是直到2020東京奧運,才受到重視。台灣運科發展的狀況如何呢?帶您一起來瞭解。
    第804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鄭仲宏

     

    HD x 402
  • AdminAdmin | 2023-05-31
    關鍵字:
    豬瘟拔針之後
    台灣已經從口蹄疫區除名,也成功擋住非洲豬瘟,目前只剩下傳統豬瘟尚未根除。豬瘟存在於台灣超過半個世紀以上,最後一個案例是在民國94年。

    農委會從110年開始推動三階段撲滅豬瘟計畫,包括擴大環境與疫情監測,與產業界進行風險溝通等。今年1月1日起肉豬與種豬分階段停打豬瘟疫苗,7月1日開始全國停打豬瘟疫苗,全國531萬頭豬隻全面拔針。如果沒有再發生案例,農委會預定從113年6月開始,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申請台灣成為豬瘟非疫區國家,台灣豬肉可望進軍國際市場。

    但是拔針之後,才是風險的開始,農委會將擴大疫情監控範圍,一旦有案例發生,也已經備好補償方案。加上豬瘟疫苗是國產疫苗,不必仰賴進口,台灣撲滅豬瘟計畫能不能成功,這一次相當關鍵。
    第803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許中熹

     

    HD x 283
  • 最前
  • 7
  • 8
  • 9
  • 10
  • 11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55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