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卓越大賞-流浪者之歌
    人權和人道是歐盟各國處理難民議題的首要原則,然而大量湧入的難民缺乏流暢的安置及後續生活安排,不只讓主要難民收容國德國奧地利等政府面臨許多挑戰。對這些跋涉千萬里,遠離家園的難民們,怎麼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展開新生活,克服內心的徬徨和恐懼,更是件不容易的事。

    無論年紀大小,他們都必須學習新語言和適應不同宗教文化的生活方式,試著融入新的社會,等於整個人生砍掉重練。難民們面對的並不只是逃離戰火進入夢想之地一廂情願的美好,更多的恐怕是真實環境和現實壓力的許多衝突與不安。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政府的資源,大量NGO組織及志工的陪伴和投入,則是減緩難民潮壓力的重要黏著劑,一起觀察歐洲各國難民安置的不同經驗與挑戰。
    第477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54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卓越大賞-自由的代價
    整個世界的時空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化,在恐懼的總和歐洲的難題系列報導中,我們試圖從巨觀與微觀、 當下與歷史的視角,來深入探討每個時代面臨的不同難題。而人心及政策如何選擇與面對,則是能否翻 轉困境的重點。我們要帶您到奧地利和斯洛伐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難民潮的挑戰。

    歐洲經歷過幾次難民潮,特別是1950及60年代,匈牙利十月革命及布拉格之春時,都有大量難民前往奧地利尋求庇護,也讓奧地利安置難民經驗豐富。然而這次敘利亞的百萬難民潮,卻因為歐盟的政策分歧,讓奧地利訂下收容難民上限,甚至派軍隊駐守邊界,徹底挑戰無國界的申根公約。而東歐各國如斯洛伐克反難 民立場堅定,也反映歐洲國家在人道人權和國家利益間的拉扯與矛盾。
    第477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40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川普‧新世界
    美國即將上任的總統當選人川普,會為全球及台灣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川普成為今年時代雜誌年度封面人物,不只是因為他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當選美國總統,更因為他上任後,他的不可預測和非典型政治人物的性格,將會對這個世界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勝選後,川普的發言,每每造成震撼。從退出TPP,到質疑一個中國政策,對仰賴貿易出口的台灣來說,可預見的未來,經濟議題將會面臨很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他的國務卿人選提名,外界判斷未來將採取親俄羅斯路線,「聯俄制中」會是川普的大國戰略嗎?美中俄三國相互存在利益和矛盾的關係,他們之間的競合,又會將世界帶向一個什麼樣的新局面?
    第476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HD x 349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綠金時代
    全球一起對抗極端氣候威脅的「巴黎協定」已經正式生效,這是由195個國家協商完成通過的氣候協議,要共同減少碳排放量,防止地球暖化。巴黎協定驅動全球綠金產業加速發展,因應這股時代趨勢,台灣也積極大力推展綠能,要讓再生能源在2025年占台灣供電比例20%。

    在這個綠金時代,有人藉綠能投入有機產業幫助青年返鄉;也有年輕人合夥創業從事社會企業。而學校則利用閒置空間,在屋頂裝設太陽能板增加教育經費。就連地方政府也開始籌組能源公司,擴展地方財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股綠色經濟發展潮流。
    第476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276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技職新面貌-歷事練心
    台灣技職體系近年面對不少挑戰,大學過度擴張設校,造成部分學校因為招生困難。

    廣開大門,導致現在不少學校面臨經營困境,更重要的是造成學生學習意願低落,也無法樂在學習。虛耗教育資源的同時,又讓青年人感到前途茫茫。

    和台灣一樣老化少子的荷蘭技職教育也有經營挑戰。不過他們因應局勢逐漸調整,重視知識和技術,更重視與人溝通合作和改善問題的思考素養。

    帶您來看,以荷蘭老人護理的技職教育為例,看他們怎麼開拓市場,引導學生具足能力。
    第476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243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結婚同異嗎
    近日引起激烈論戰,被稱為婚姻平權法案的民法修正草案,在11月初法案一讀通過之後,支持和反對民法修正草案的團體及民眾,不只在網路上激烈辯論,連續幾週更都走上街頭表達訴求,甚至引發衝突。

    婚姻平權法案討論的不只是保障同志和一般人擁有相同的結婚權利,也挑動了傳統家庭結構和倫常的敏感神經。挑戰傳統的改變從來不簡單,在意見分歧的對立觀點中,如何包容、溝通找到彼此平衡點更不容易。婚姻和家庭對同志和異性戀者來說有什麼異同?
    第475集
    文字:
    文字:韓瑩 / 攝影:羅盛達

     

    HD x 199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我不是社運歌手
    除了在創作過程自產自製,獨立音樂強調創作者的自主意識,有時是訴說個人生活價值觀,也有時是表達態度。過去十年,在台灣許多重大的社會運動場合,時常看到獨立音樂人帶著樂器到場「聲援」,他們致力於用音樂,實踐對文化或社會的種種觀察。

    在街頭之外,這些所謂的「社運樂團」也開始反思,「社運」這張標籤,對他們的創作是加分還是阻礙?又該如何讓聽眾真正從歌曲中得到感動,更參與公共事務。接下來介紹兩個樂團。「勞動服務」透過另組樂團更深入談台灣歷史與文化保存。而「農村武裝青年」主唱阿達,落實青年返鄉的步伐,從城市搬回農村,找尋土地與音樂的根。
    第474集
    文字:
    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

     

    HD x 239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硬地裡眾聲喧嘩
    今年的台灣音樂圈出現了一個獨立樂團「草東沒有派對」,他們在三月發行第一張專輯,寫下一萬張的銷售成績,這個數字遠遠勝過時下當紅的流行藝人。尤其在實體CD市場已被網路音樂逐步取代的今日,他們的竄紅,更讓許多音樂人感到不可思議。

    其實早在十年前,政府為了挽救瀕臨存亡的音樂市場,陸續砸下近一億元經費,補助創作樂團錄製專輯,有期待培植人才的目標,也有挽救市場危機的意味。雖然出現了像「草東沒有派對」這個打敗主流音樂市場的奇蹟,但現行的補助政策問題百出,獨立音樂仍舊在危機關頭。
    第474集
    文字:
    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

     

    HD x 222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技職新面貌-擬真學習
    技職教育要教知識和技術,但更重要的是確保讓學生學到態度和能力。這點大家都同意也知道,但要怎麼做到呢?向來善於將現有資源轉變用途的以色列,在科技大學將醫學擬真訓練的方式廣泛使用。

    把真實職場的技術、溝通及倫理問題提早讓同學領悟。讓學生不只是拿到文憑或參加國家考試拿到證照而已,而是能有更多的臨床經驗和工作實力。以色列的擬真訓練不是沾醬油式的點到為止,學生畢業前可能經驗十二次以上這種學習方式,效益也相當顯著。
    第474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248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興航解散記
    65年歷史的復興航空,上週無預警停飛,董事會後更直接宣布解散,引發各界譁然。一時之間旅客無機可搭、旅行社更是手忙腳亂緊急更改行程,消費端的問題不斷。而一千七百多名員工面臨失業,要得到多少遣散費,現在也充滿變數。

    復興航空2012年開始,大舉購買廣體噴射機、投入國際航線,就種下財務的隱憂。而內部管理出問題,導致2014及2015年,連續發生兩次空難,更讓載客率一蹶不振。在這一連串停飛到宣布解散的過程中,政府在其中監督管理的角色有沒有改進空間?而台灣民航業從這起事件又可以學到什麼教訓?
    第473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張智龍

     

    HD x 210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我家就是你家
    長照2.0強調社區化,「家庭托顧」就符合這樣的特性。也就是白天將家中需要照顧的失能老人,送到照顧服務員的家裡,讓他們在就近的社區裡接受照顧,晚上又可以回到自己的家裡,是一種介於居家與社區照顧間的服務模式。

    基於小而美的社區化原則,一個家托站,規定只能照顧四位老人。除了主要照服員之外,還需要有一位替代照服員,就照顧人力來看,等於是二個人照顧四位老人。這樣的人力配置,以及他們的照顧方式與服務內容,其實都比老人一個人獨居在家,或者接受移工照顧,有更多人際互動與社區活動的參與。

    目前台灣整體家庭托顧的規模並不大,但都會區跟原鄉都陸續在推動,未來應該有更多成長的空間。
    第473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HD x 195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告別約束 老而自立
    多數人對於安養院的觀感偏向負面,認為照護品質不佳,甚至揶揄住在裡頭猶如三等公民,天天就是等吃飯、等睡覺、等著上天堂。現存的照護現場,的確存在一些令人不忍的畫面,很多老人因為躁動、或是因為容易拔除身上的管路,而遭到綑綁。這種約束行為,不但行之有年,甚至被認為是避免老人發生危險的必要之惡。

    但是在日本等國家,早已明文禁止這種約束行為,台灣在照護觀念上還遙遙落後。幾年前,有機構開始引進日本的零約束和自立支援的照護觀念,讓機構裡的老人,不再只能淪為三等公民。當一個臥床的老人,還有重新站起來的機會,不只讓老人家重拾自信,也讓其他照護機構開始思考,照護模式應該要翻轉了。
    第473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HD x 290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友障無礙
    想像一下,由一些視障和聽障朋友一起參加演出的舞台劇會是什麼情形?

    為鼓勵身障者參與文化活動,文化部自102年起推出無障礙舞台劇,這些身障者他們白天有工作,都是利用晚上和週末的時間排戲,每一次巡迴演出都令現場觀眾印象深刻,非常感動。

    其實為了保障身障者文化參與以及資訊運用的權利,世界先進國家都非常積極推動文化平權。而我們台灣對身障者,大部分還是只著重於硬體設施無障礙的改善,很少在乎他們在知識和資訊上的需求。
    第472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270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紙容器回收記
    不少人習慣早上出門買杯咖啡,中午外帶個便當,這些咖啡、便當都使用紙容器,乍看之下很環保。不過英國媒體BBC調查揭露,英國光是一年就扔掉25億個咖啡紙杯,回收率根本不到1%。

    而獨立特派員調查發現,台灣也不遑多讓。我們一年紙容器使用量高達80億個,只有八億個被回收,回收率只有10%左右。為什麼這些紙杯、餐盒回收率這麼低,原因在哪裡?沒回收的紙杯、餐盒去了哪裡?造成什麼影響?
    第472集
    文字:
    文字:韓瑩 / 攝影:羅盛達

     

    HD x 251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技職新面貌-務實培育
    在全球經濟都面臨巨大挑戰的現實下,許多人必須面臨二度求職或就業。

    而芬蘭的職訓中心就是要幫助成年人轉業找到事業的第二春。他們協助轉業的成年人結合興趣和過去的經驗,再加上適合的教學創意,可以讓國家保有可貴的人力資本,在高齡少子化的時代尤其重要。
    第472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226
  • AdminAdmin | 2017-03-28
    關鍵字:
    直播效應
    在臉書開放直播之後,形成一股直播狂潮。這種透過網路,直接跟觀眾互動的新形態溝通方式,讓藝人、名人到素人,都在瘋直播,也造就了一波網紅經濟。

    直播商機更讓網購業者爭相投入。不過台灣相對特殊,因為台灣是從太陽花學運這樣的政治社會運動開啟直播風潮,之後網路直播迅速發展。

    目前台灣擁有最多直播觀眾的族群是遊戲類,每個月可以吸引450萬人觀看,在全球甚至排行第五,其次是體育及政治類的直播。

    到底直播有什麼魅力,可以在短時間內風靡全球?而直播又可能帶來什麼新的問題?
    第471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張智龍

     

    HD x 243
  • 最前
  • 58
  • 59
  • 60
  • 61
  • 62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89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