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dminAdmin | 2018-01-09關鍵字:
老天開的那扇窗
俗諺說當老天關了一道門,必定開啟另一扇窗,也許有些人覺得這是空話,但我們要帶您看兩個真實的案例。首先是創辦聽障舞團的林靖嵐,您或許覺得奇怪,聽不到音樂要怎麼學跳舞?但台灣有個聽障舞團成員全都是聽語障人士,創辦人林靖嵐從小學舞,因為聽不到音樂節奏飽受挫折,甚至一度因為同學的霸凌而放棄舞蹈。後來用腳在木地板上,感受到節拍的共鳴,從此開啟舞蹈之路。
而另一位先天患有妥瑞氏症的花藝家吳尚洋,從小發作時被說是鬼附身、神經病,但他卻持續用樂觀的態度堅持花藝之路,甚至拿到了世界冠軍。
第527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272
-
AdminAdmin | 2018-01-01關鍵字:
電子寶寶‧性教育
性教育對五六年級生來說,就是尷尬的國一健康教育第12-14章,有的老師課文念過,有的是連上都沒上。後來實施九年一貫及十二年國教,台灣的性教育教學現場,卻因為師資不足,有近九成被配給其他科目老師上課。
桃園市壽山高中有一位健康護理老師,設計了一整套教性教育循序漸進的課程。而為了幫學生建立對於愛與性的價值觀,他引進了電子寶寶。別小看這個擬人化的電子寶寶,它可是高科技的產品,內建許多感測器。
像是頭部和頸部感應器,可以偵測搖晃或拍打小孩的力度及姿勢正不正確;溫度及尿布感應,照顧者必須要定時更換適當衣服及尿布;餵食感應可以看照顧者有沒有定時餵電子寶寶吃飯;當然還有逼真的不得了的哭聲。如果沒有做好以上這些事項,電子寶寶還可能失去生命跡象甚至死亡。
這種在國外,被用來教育護理人員及新手爸媽,如何照顧新生兒的教具,現在被應用在健康教育課程上,讓學生透過週末42小時的照顧,深刻體驗什麼是愛,什麼又是必須負責任的性。
第526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259
-
AdminAdmin | 2018-01-01關鍵字:
誰的人文
就在106年12月29日,實驗教育三法修正案三讀通過,開放地方政府增設實驗教育學校數量,同時挹注更多公部門資源,未來還可能出現實驗大學,大幅鬆綁補助條件及校數比例。但修法期間,同時也發生了,全國首批「公辦民營」學校之一的宜蘭人文中小學,辦學者被解約的風波。
一直是實驗教育先驅指標的人文中小學,十五年來,耕耘體制外教育,頗富盛名。許多家庭為了讓孩子到宜蘭念書,不惜舉家島內移民、孟母三遷。但在最近一年,因為有家長不斷陳情,縣政府介入了解後,以多項違規為由,終止委託契約,辦學者成為全國第一個被提前解約的實驗教育團體。
第526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264
-
AdminAdmin | 2018-01-01關鍵字:
炳忠被搜索以後
新黨發言人王炳忠等人疑似涉入陸生周泓旭共諜案,1月2日有了最新進展。台北地檢署召開偵結記者會表示,發現周泓旭案有新的犯罪事實,檢調將周泓旭隨身硬碟送交鑑識,懷疑他涉嫌利用王炳忠等人的星火T計畫等團體從事間諜活動。因此周案將依違法國安法併案給高院審理,而王炳忠等三人遭告發涉案部分,則由北檢另案偵查中。
不過去年12月19日檢調搜索王炳忠住處,是蔡英文總統上任來,政府首次以國家安全法發動大規模搜索,程序正義是否完備,引起公評。法界認為,檢警調以約談通知書、傳票、拘票,三票合一,一次亮相的做法,違反刑事訴訟法的規定。
另外,法務部長邱太三認為,王炳忠在搜索過程打開臉書直播,違反刑訟法245條偵查不公開的規定,法界也有不同聲音。王炳忠等人被搜索之後,對台灣法治人權產生的效應是什麼?
第526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其他x 195
-
-
-
-
AdminAdmin | 2017-12-11關鍵字:
迫遷‧後來
這幾年因為土地重劃,許多人被迫離開安身立命的家,生命也產生巨大變化。提到搬家,不知道您會有什麼樣的心情?歷經兩年抗爭、四年協商的紹興社區,在今年六月與台灣大學簽下合作意向書後,居民同意先搬遷到中繼住宅,等開發案完成,再搬回開發案中的「生活實驗村」租住。
居民們也在今年十月啟動搬遷。整個紹興社區的爭議,似乎圓滿落幕。然而,對於搬家這件事,居民們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情或看法?能搬到屋況更新穎、環境更良好的房子居住,居民們就一定期盼開心嗎?
歷史背景也相似的華光社區,四年前以迫遷收場,現在的華光舊址整個拆除,只剩一片寬闊的草地。當初的華光住民,有些已經去世;少部分住在中繼住宅,卻面臨不知道何時要再搬遷的難題;大部分則散落四處無法追尋。不過相較看似落幕的紹興爭議,許多華光社區的原居民到現在還沒擺脫迫遷陰影,不當得利的官司、拆屋還地的執行費用,到現在還困擾著這群人。獨立特派員尋找當初的華光人,試圖透過他們的現況,了解迫遷這件事對當事人的後續影響。
第523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鄭凱文x 302
-
AdminAdmin | 2017-12-11關鍵字:
走過鹿窟65年
統府對面聳立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提醒著當政者勿忘過去的錯誤。而立法院剛三讀通過「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跟「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以及十月監察委員高鳳仙,完成長達六百多頁的鹿窟基地案調查報告,並糾正國防部,這些都是跟轉型正義息息相關的重要事件。
尤其是發生在1952年,被懷疑為中國共產黨支持武裝基地成員的鹿窟事件,當時上萬名軍警包圍石碇汐止鹿窟山區一帶,是繼二二八之後,牽連人數最廣的白色恐怖案件。在鹿窟案被波及,甚至遭到刑求者,年紀最小只有十二歲,村民以礦工、不識字居多,加上檢舉獎金制度,造成浮濫檢舉。
台灣解嚴後,鹿窟案因為不當審判,補償及賠償受害者合計5.4億元。但是還有許多受害者因為被逮捕、拘禁、刑求後沒有裁判或不起訴處分而被釋放,也有人因為不堪刑求而自殺,都因為沒有官方紀錄可查,無從補償或賠償。如今調查報告跟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都通過了,要如何還他們遲來的公道呢?
第52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66
-
AdminAdmin | 2017-11-28關鍵字:
沒有將軍的將軍村
民國85年開始,政府透過眷改條例,將年久失修的眷村分批改建成大樓,並讓原眷戶有新宅產權。到現在超過二十年,全台897個眷村改建工作,即將步入尾聲。
在高雄左營海軍基地旁的明德新村與建業新村,早在民國92年推動整建,但有眷戶認為執行過程不當,與國防部展開長達十五年的訴訟。其中明德新村是獨門獨院的日遺官舍,過去要搬進這裡,必須經由上級批准,房屋整建還得報備,住的都是肩上掛有星階的高級將官,因此有將軍村的稱號。
現在國防部要求,剩下的二十戶不遷建戶,必須在年底前搬走。昔日保家衛國的老將軍,為什麼還要爭一口氣,跟國家爭產?
第522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301
-
-
AdminAdmin | 2017-11-28關鍵字:
但求安樂
當生命接近終點時,最後的一哩路應該如何走?最近安樂死議題在台灣不斷的發酵,然而安樂死所涉及的生命權、自主權,甚至宗教、道德等層面相當的複雜。
獨立特派員在我們社群網站的官方粉絲頁,也針對安樂死議題,進行了兩項投票活動。令人相當意外的是,在社群網站使用者之中,贊成安樂死的比例高達九成六,反對的只佔了4%。另一個題目則是,如果親人提出安樂死的意願,您是否支持,雖然投票數減少了將近五成,但是支持比例同樣也高達九成六。
值得關注的是,網路上的高支持率,對比整個社會對安樂死議題的討論,可以說是寥寥可數。這兩者之間的落差,可能也意味著,我們對於安樂死議題,還停留在想像的階段。凝視死亡,恐怕是在談安樂死這個議題之前,整個社會需要好好面對的,更需要社會各界建立對話和討論。
♦延伸閱讀 → 特派員+《傅達仁:年老的,喜樂再見》
第52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284
-
-
-
AdminAdmin | 2017-11-21關鍵字:
聽見希望
Puzangalan在排灣族語裡代表「希望」,意思是即使環境再艱困,只要再推自己一把、奮力往前,希望就在眼前。
希望兒童合唱團成軍十年,獲得國內外比賽肯定,今年還在義大利分別得到永恆羅馬音樂節兒童組金獎,以及達文西音樂節五大獎項,獲得教宗祝詞稱讚。這些希望合唱團的孩子,來自屏東瑪家鄉、三地門等跨校的排灣族學生,有人甚至從國小一路唱到國中、高中、專科。
希望合唱團十年來可以在國際音樂舞台上表現亮眼,有兩位靈魂人物:一位是孩子口中的蔡主任,佳義國小退休老師蔡義方;另一位是音樂老師吳聖穎。他們一個負責遊說父母,把孩子們帶出來練唱,同時還要籌措合唱團的資源和經費;一位則將排灣族的古謠重編,融合現代樂曲,讓孩子開始唱自己的歌。他們的努力,讓孩子的天籟之聲,為自己也為所有聽到他們歌聲的人們,帶來希望。
第52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