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19-04-24
    關鍵字:
    競技之光
    您知道台灣的啦啦隊也在全球名列前茅嗎?2019年世界啦啦隊錦標賽在美國奧蘭多舉行,總共有七十幾個參賽國,中華代表隊也將在4月25日及26日參加預賽與決賽。其實台灣最早從2001年參加由日本主辦的啦啦隊世界盃,第一次比賽就拿到銀牌,後來參加美國主辦的世錦賽,每年也都獲得前三名,2015年更打敗了美國,贏得世界冠軍。

    雖然台灣的競技啦啦隊在世界啦啦隊運動中一直享有盛名,不過由於啦啦隊不屬於亞奧運項目,經費補助少,每回選手都要自己準備數目可觀的旅費,才能出國比賽。但這些選手很多都有好幾年參加代表隊的選拔經驗,入選之後就積極投入集訓。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啦啦隊選手們要經過多少時間和汗水的苦練,才能在場上展現力與美的啦啦隊演出,相信他們的努力也將再度迎來甜美的成績與果實。
    第593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黃政淵

     

    HD x 183
  • AdminAdmin | 2019-04-17
    關鍵字:
    十年之後,國保下一步
    今年國民年金實施正好屆滿十週年,國民年金從民國97年10月實施以來,目的是要讓25歲到65歲,沒有軍公教或勞農保的民眾,到65歲以後,還有社會保險的基本保障。投保人負擔六成的保費,政府出四成,不過十年實施下來,國保雖然提供了五大給付,但是民眾的實際繳費率只有五成左右。

    而今年4月1號就是國民年金十年首期補繳大限,如果首期沒有繳,欠費超過十年的民眾,不只不能補繳、不計年資,連帶也影響給付領取的金額。

    不過獨立特派員實地採訪觀察發現,國民年金的問題來自它的設計被視為一種弱弱互保的保險,單靠這個制度,要讓國人獲得一個比較有保障的晚年幾乎不可能。

    何況二、三十年後,國民年金的財務會呈現收支逆轉。也因此民間團體與學者呼籲,政府應推動公平的稅制改革,建立基礎年金。這不只牽涉到世代正義,也牽涉到階級的問題,台灣必須及早做準備,並搭配其他的年金改革一起來推動。
    第592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HD x 239
  • AdminAdmin | 2019-04-17
    關鍵字:
    邊界異域-拉達克的戰爭與和平
    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一場恐怖攻擊,爆發相互空襲的事件,不僅讓兩國情勢劍拔弩張,還有不少人擔心,如果這兩個擁有核武的國家爆發印巴第四次戰爭,後果不堪設想。邊界向來是國與國間的軍事敏感地帶,尤其在印度、中國、巴基斯坦地區,邊界衝突對峙時有所聞。

    今天獨立特派員要帶您到印度的最北邊拉達克,一個和中國及巴基斯坦都有邊界的地方。過去很少人知道拉達克,因為它身處喜馬拉雅山脈,屬於印度的查謨和咯什米爾土邦,海拔高達三千到七千公尺,是世界最難抵達的化外之境。

    不過後來印度政府開放觀光,再加上寶萊塢電影三個傻瓜在拉達克取景,讓世人對印度和中國邊界的班公湖美景印象深刻,吸引許多全球旅客。

    不過這個擁有班公湖美景的拉達克,卻也是軍事衝突一觸即發的熱點,印度和中國曾發生過一次印中戰爭,和巴基斯坦發生過三次印巴戰爭,夾在印度、中國、巴基斯坦等大國之間,拉達克註定得在戰爭與和平間擺盪的命運。
    第592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HD x 337
  • AdminAdmin | 2019-04-17
    關鍵字:
    移工大學生
    在台灣的越南人,大部分是移工或是配偶的身分,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位留學生楊廷進。越南留學生在台灣並不多見,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成為大學生之前,他的身分是一名移工,已經在工廠工作了七年的時間。楊廷進高中畢業的時候,因為父親病重,不得已必須來台灣工作,一做就是七年。這段期間,他認識了同樣來自越南的乾媽,開啟了他不同的視野和挑戰。一起來看看,楊廷進如何從一名移工走向了大學之路?又如何精彩地活出他的大學生活?
    第592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HD x 424
  • AdminAdmin | 2019-04-10
    關鍵字:
    最後一次相遇-達賴喇嘛談生死及睡眠
    西藏精神領袖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離開西藏,流亡印度達蘭薩拉,今年適逢六十週年。2011年他宣布從政治上退休,由內閣完全執政。政教分離後,流亡政府進入後達賴喇嘛時代。不過這位西藏精神領袖的一言一行依舊牽動全球世人的目光。

    身為六百萬藏人身心依賴的對象,他的轉世不只是宗教問題,更成為敏感的政治議題。他曾說轉世要由信眾決定,也曾說不再轉世,他的轉世與否似乎仍有許多變數。

    不管這是不是世人和達賴喇嘛的最後一次相遇,在專訪中,達賴喇嘛特別和公視獨立特派員分享生死觀及安頓身心的方式。針對台灣病人自主權利法今年正式上路,他認為這是非常務實的政策與做法。而面對死亡更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的功課,達賴喇嘛強調,死亡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出生本身就是對死亡的準備,所以了解為何而活很重要。面帶微笑、誠實、服務他人、過有意義的生活,如此一來,達賴喇嘛強調,如果過幾天他就會死亡,也不會後悔。
    第591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陳廷宇

     

    HD x 263
  • AdminAdmin | 2019-04-10
    關鍵字:
    最後一次相遇-達賴喇嘛談競爭力及宗教和諧
    有人將中國年輕人比喻為「狼性」,台灣年輕人比喻為「羊性」,擔心台灣下一代競爭力薄弱。不過看兩岸青年的競爭力,達賴喇嘛強調,競爭力與慈悲心一點都不衝突。他說:「帶有慈悲心的競爭是可能的,表現出對他人的關心,同時為了激勵別人更努力,企圖成為第一或名列前茅,是真誠的善良動機。」但怎麼做到帶著慈悲的競爭呢?
    第591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陳廷宇

     

    HD x 251
  • AdminAdmin | 2019-04-10
    關鍵字:
    最後一次相遇-達賴喇嘛談媒體及領導力
    面對現今的媒體亂象及假新聞充斥,媒體尤其是公共媒體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達賴喇嘛認為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媒體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不能用官方宣傳代替訊息,或對人民洗腦,切合實際、科學和說真話是非常重要的。而對領導人他也建議,領導人應該多思考慈悲心,做為一位領袖要具有長遠且全面的觀點,不能執著狹隘觀點。在專訪中,達賴喇嘛不斷強調,讓更多人能有慈悲心,是他的首要任務,但慈悲心如何透過情緒淨化及教育達成呢?
    第591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陳廷宇

     

    HD x 249
  • AdminAdmin | 2019-04-03
    關鍵字:
    幼兒園開到家
    孩子學齡前,是語言、肢體、認知發展的關鍵期。都會區的孩子,上幼兒園學習是稀鬆平常的事,但在新竹縣尖石山區的部落,可能要來回開車快兩個小時,才能把孩子送到最近的幼兒園。加上許多家庭都是隔代教養,孩子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也因此更少。

    至善基金會去年開始,在尖石山區推動行動幼兒園,用一台車把教具跟老師載進部落,在地出身的社工還培訓了部落媽媽,深入需要幫助的家庭,希望織出一張協助孩子的安全網。
    第590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273
  • AdminAdmin | 2019-04-03
    關鍵字:
    腎源哪裡來
    台灣目前洗腎人口數已有八萬多人,洗腎率全世界最高。隨著人口老化,每年人數不斷增加,洗腎支出像是無底洞,近幾年都高居健保支出第一名。

    為了減輕健保負擔,衛福部在今年二月發布《活體腎臟交換捐贈移植手術管理辦法》,讓想要換腎的人可以透過組間配對,與非親屬「一腎換一腎」。這是因為之前台灣活體腎臟移植只能限制在五親等內或是配偶,現在新制規定,如果有兩組家庭原本比對不成,就可以兩兩配對。經比對成功,就能進行組間交換,以一腎換一腎。然而這樣的法令突破,對於想要換腎的病友來說,究竟有多大幫助呢?
    第590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黃政淵

     

    HD x 257
  • AdminAdmin | 2019-04-03
    關鍵字:
    舊建材 新生命
    老屋活化蔚為風潮,而許多舊建材,現在也有人看到它獨特的價值。舊建材記錄著時代風華的痕跡,經過歲月的考驗,能夠留下來的建材,其實都非常耐用。

    台南市成立了第一家文化資產建材銀行,收受舊建物拆除後的剩餘建材,整理後再無償媒合給其他老屋修繕使用,不僅讓舊料活化再利用,賦予新生命,減少修繕經費,更能延長老建築的使用,一舉多得。文資建材銀行不只收存歷史建物和古蹟修復所剩的舊料,更重要的是妥善整理與媒合,同時還帶領大家一起傳承數千年的傳統建築工法。
    第590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黃政淵

     

    HD x 284
  • AdminAdmin | 2019-03-27
    關鍵字:
    最強拍賣員-糶手
    做生意「分秒必爭」,傳統菜市場裡喊價速度超快的拍賣員正是最好的示範。這個獨門絕技的傳統職業,叫做糶手。糶手是傳承日治時代的叫賣神技,必須五感齊用,估價、喊價、拍賣,更重要的是兼顧買賣雙方的立場,找到菜價的最佳平衡點。

    要擔任專業糶手可不容易,得經過近十年的磨練才能純熟,不只要眼明手快,還要擔任農民與承銷商之間的價格公正橋梁。現在全台果菜市場中,只剩花蓮果菜市場還保有糶手喊價的特色,而目前線上的資深糶手也只剩下三位。
    第58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鄭凱文

     

    HD x 231
  • AdminAdmin | 2019-03-27
    關鍵字:
    金門夜間居服
    台灣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面對的長照挑戰也越來越多元複雜,遺憾的是我們幾乎年年都發生照顧悲劇。從人口結構看,未來一對一甚至一對多的照顧需求,只會越來越多。現在已經有不少人為了照顧家中的長者,選擇從職場離職,這不僅產生勞動力問題,還可能使更多家庭陷於困境。到底有沒有更好的改善方式呢?

    我們要帶您到金門,為您介紹一個很可能成為長照悲劇的故事。不過因為地方政府改變經營制度,加上服務單位的主動協助、開發服務,最後創造多贏的實例。

    金門把台灣本島許多縣市都覺得很難的夜間居服創造出來。不只要靠大家的決心,也要找出照顧者和家屬以及被照顧者都能接受的方式,才能長期運作。

    我們看到辛苦的居服員歐陽璇對客戶的幫助不只是基本照顧,他還從寬廣的全人福祉角度來幫助這個家庭。同時也找到照顧自己身心的平衡點,來維持照護的熱誠。
    第589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266
  • AdminAdmin | 2019-03-13
    關鍵字:
    零垃圾生活
    近幾年來,簡約環保成了新的生活指標,不過口號喊起來容易,真正落實可得花些毅力。在便利的現代社會,我們隨時隨地都會不經意地製造許多垃圾。

    台中有對夫妻,他們改變自己的生活模式,幾乎不製造垃圾,甚至家中最填不滿的就是垃圾桶。獨立特派員記者去採訪的時候,他們已經長達一個多月沒有倒垃圾,很難想像吧。就連家中的七隻貓,也和他們一樣,從吃進去到排出來的過程,完全不製造垃圾。他們以零廢棄做為生活的目標,但依舊開心自在,而不是過著苦行僧的生活。他們是如何辦到的?
    第587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HD x 250
  • AdminAdmin | 2019-03-13
    關鍵字:
    瑞士上班族健身房
    健康就是國力,運動當然比吃藥好。知名醫學期刊Lancet新發表一份各國共19萬個樣本的研究調查顯示:許多國家的國民缺乏運動,運動不足的比率甚至將近四成,這些未來都可能成為可觀的醫療成本。怎樣用比較少的時間、實用的方法和可接受成本,達到足量運動量呢?

    風光明媚的瑞士是世界知名的長壽國,男性的壽命排名世界第一。雖然瑞士也以藥廠知名,不過許多民眾並不是倚賴藥物來保持健康。很多人在中年就知道要保持運動,但如何有效率的運動?健身房和教練貢獻很多,一起到瑞士來看看。
    第587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262
  • AdminAdmin | 2019-03-13
    關鍵字:
    共享這條路
    從2013年國際叫車平台Uber進入台灣後,引發各種爭議,至今仍在延燒,這也讓台灣社會正視像是Uber、Airbnb等共享經濟衍生出的種種缺失。包括無法可管、衝擊台灣的法令制度、安全風險無法掌控、以及如何課稅等問題。

    不過除了Uber、Airbnb,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國際共享平台,台灣這幾年也陸續發展在地的共享品牌,共享的項目也相當多元,例如共享停車位以及共享家電等。然而,在這條新興又具備爭議的共享創業路上,這群新創業者會遇到哪些問題?台灣的共享經濟該如何發展自己的經營模式?
    第587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16
  • AdminAdmin | 2019-03-06
    關鍵字:
    日本創生術-夢想實驗村
    西粟倉村95%都是豐富的森林,木材是主要產業,但後來因為人口減少,逐漸凋零。而同時日本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嚴重,每年有許多所公立學校因沒有新生入學面臨廢校,不過那些廢棄校舍後來都做些什麼用途呢?

    岡山縣的西粟倉村有家公司為了吸引年輕人移居,將廢校轉型成為年輕人的新創基地,將體育館改成養鰻魚的地方,養殖全程完全不用藥。他們也提出百年森林的計畫,除了守護山林,也重新復興凋零的木材產業,例如利用山裡的木材燃燒加溫水池,打造森林裡的鰻魚品牌,同時也有想成為獵人的年輕人到這裡學習狩獵。

    這家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協助這些年輕人在地方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他們像在地創投學校,不過資金不是給只會賺錢的人,而是提供給能協助地方解決問題的人,這些經費來自地方創生政策所設置的「交付金」制度。究竟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創生計畫?
    第586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

     

    HD x 335
  • 最前
  • 40
  • 41
  • 42
  • 43
  • 44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61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