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0-07-29
    關鍵字:
    聽障創業家
    聽力經常被我們視為是理所當然的一種能力,但是當聽力受損時,要怎麼打電話到餐廳訂位、叫瓦斯、租房子、將信用卡開卡呢?這些一般人習以為常的事,對聽障朋友來說都不容易。如果聽不清楚、聽不到,要怎麼跟世界互動、找到自主生活的立足點呢?

    另外,聽障朋友開車時,行進間的噪音,或是在餐廳、咖啡廳的環境音被助聽器同時放大,蓋過人說話的聲音,聽障者要怎麼聽得清楚呢?獨立特派員要介紹兩位聽障創業家歐陽磊與陳柏儒,他們都是重度聽損人士,把身體的缺陷轉為創業的切入點,以正面思考與勇往直前的努力,來改善聽障人士的生活品質。
    第657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許中熹

     

    HD x 295
  • AdminAdmin | 2020-07-22
    關鍵字:
    導盲犬養成記
    導盲犬就像視障者的領航員,引領他們穿越車陣與人潮,安全地到達目的地。不過一隻合格的導盲犬,養成過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台灣的交通路況複雜,像是騎樓停滿的機車、高低不平的路況、擁擠的車流,都會造成視障者的危險。

    對導盲犬的訓練來說,台灣的路況可說是高難度等級。不過,牠們在接受專業訓練之前,必須先找到寄養家庭,協助牠們生活和社會化的訓練,但是寄養家庭招募困難,需要社會大眾一起來協助。
    第656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羅盛達

     

    HD x 222
  • AdminAdmin | 2020-07-22
    關鍵字:
    高教倒閉潮
    台灣社會少子化的效應出現在許多層面,其中高等教育也深受影響。今年五月,嘉義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因為招生困難,無預警宣布停辦,引發一連串抗議。台灣許多私校因為少子化,經營嚴峻,現在已經有五所私校關閉,稻江可能只是今年高教私校退場潮的開端。

    因為教育部預計年底通過新版「私校退場條例」,看似機制更完善,卻可能導致經營不善的私校為了逃避「新法」,而趕在法案通過前宣布停辦。到底當年廣設大學的結果該如何解決?台灣高教未來的路會走向何方?
    第656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其他

     

    HD x 267
  • AdminAdmin | 2020-07-22
    關鍵字:
    開槍之前,開槍之後
    法律授權警察開槍逮捕犯人看起來天經地義,但實際上台灣員警大多不敢開槍,為什麼呢?

    因為在台灣,警察執法時的開槍之前和開槍之後,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包括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開槍?以及可以開幾槍?這些問題都很難有標準答案。還有,開槍後要面臨可能長達好幾年的司法訴訟,甚至員警本身要付出相當可觀的賠償金,這些問題都成了綁住員警手腳的桎梏。

    現在行政院通過警械使用條例修正草案,這次的修法能降低警察使用警械的不確定性嗎?
    第656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鄭凱文

     

    HD x 365
  • AdminAdmin | 2020-07-15
    關鍵字:
    醫材上限風暴
    衛福部健保署因為對現有自付差額醫材訂定醫院收費上限,引發爭議,8大類352項醫材如果不符合價格天花板標準,不是得降價就是離開台灣市場,醫界反彈聲浪相當大。

    目前醫材分「健保全額給付」「健保部分給付」以及「全自費醫材」三類 。這次健保署是針對健保部分給付,由民眾自付差額的醫材訂定醫院的收費上限,目的就是希望保障民眾權益。因為以往自付差額,同款的醫材在不同醫療院所價錢都不同,所以健保署才會訂出價格天花板。

    但公告一出,引發很大爭議,也引起蔡總統關切,經過一場溝通討論會,原訂8月1日實施的新制宣布延期。不過這整件事的問題點有哪些?會造成哪些影響呢?
    第655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39
  • AdminAdmin | 2020-07-15
    關鍵字:
    穿山甲復育之路
    台北市立動物園去年成立了穿山甲館,保育許多瀕危物種,而瀕臨滅絕的穿山甲是全世界走私最多的哺乳類動物。根據「國際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的調查報告,2010年至2015年間,全世界共查獲1,270起穿山甲走私案件,涉及67個國家或地區,查獲超過120噸的穿山甲,大多以中國為最終目的地,被用來入藥、食用。

    走私的穿山甲如果是因為被查獲或野地救傷而來,人工照養不易,穿山甲因為食性特殊、生性緊張,一緊張就會捲成一團,像球一樣,可愛卻很難照養,所以世界動物園界能順利照養的例子很少見,更別說要成功繁殖。

    不過台北動物園成功繁殖穿山甲到第四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養育並繁殖穿山甲的動物園,香港、日本、德國團隊都來取經。獨立特派員到有106年歷史的台北動物園實際走一遭,來瞭解動物園的運作,以及動物園裡動物生活的真實樣貌。
    第655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許中熹

     

    HD x 135
  • AdminAdmin | 2020-07-15
    關鍵字:
    在爺奶的愛裡,長大
    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擁有一個安穩的家,但有些不那麼幸運的孩子,因為原生家庭有著種種問題,成為失家兒,他們往往被安排進入寄養家庭安置,讓他們至少有個安全正向的成長環境。

    台灣實施寄養家庭制度30多年,當初成為寄養家庭的家長們,已經逐漸年長,甚至到了寄養家庭家長不得高於65歲的限制,必須放棄資格。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青壯年一代大多晚婚,或正為經濟打拚,成為寄養家庭的意願偏低,使得寄養家庭戶數近年來有下降的窘境。

    新北市社會局在2019年底,取消65歲的限制,讓銀髮族也能投入寄養家庭的行列。新制上路,是否能幫助更多的失家兒,又可能造成哪些疑慮?該如何解決呢?
    第655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300
  • AdminAdmin | 2020-07-08
    關鍵字:
    山野競爭力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不過這些孩子該擁有什麼樣的能力呢?尤其時代變動越來越快速,成績好、學歷高也不再是競爭力的保證書。

    獨立特派員帶您走訪一間學校,他們顛覆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設計了一門法拉第四季探索課程,也就是春天溯溪、夏天單車環島、秋天爬合歡山、冬天前進綠島擁抱大海。一年當中,學校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在準備這些戶外活動課程,參與的學生在放學後、甚至週末也需要付出相當多的時間與體力來準備,這個四季探索課程培訓出來的小孩擁有什麼特質?又產生什麼樣的改變呢?
    第654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李金龍

     

    HD x 261
  • AdminAdmin | 2020-07-08
    關鍵字:
    遇箭飛魚
    暑假來臨,在宜蘭有個每天穿著雨鞋的校長,為了籌措學校射箭隊的經費,他帶著學生天天跑漁港,搶飛魚。

    東澳國小全校57位學生,有86%是泰雅族原住民,為了讓孩子們日後接軌升大學時,能多一個選擇,七年前學校成立射箭隊,隊員們認真練習,成績表現很好。2016年他們第一次獲得出國比賽的機會,但同時也遇上哪裡找經費讓孩子出國的困境,於是校長為了籌措經費開始烤飛魚義賣,幾年下來竟成了校園特色。
    第654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11
  • AdminAdmin | 2020-07-08
    關鍵字:
    除名之後,養豬產業下一步
    台灣今年六月經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宣布,終於正式從口蹄疫區除名了。整整24年的時間,台灣養豬產業對抗口蹄疫的過程相當艱辛。

    從86年3月口蹄疫疫情爆發,5月施打疫苗開始,歷經98年全面停止施打疫苗,但後來仍發生七例口蹄疫病例,拔針失敗,102年5月是台灣最後一例口蹄疫發現的時間,到108年7月台澎馬停打疫苗一年,終於到今年正式除名,這也代表台灣豬肉可以恢復外銷。

    24年來台灣養豬戶及養豬數都大幅減少,如今要重返國際市場跟全球豬肉品牌競爭,台灣還有哪些不足或占有哪些優勢?台灣的養豬策略與環境是否能趕上國際變市場的變化呢?不同世代對台灣豬肉打國際品牌策略,又有哪些不同看法呢?針對台灣豬肉外銷,農委會已經訂出四年計畫,這個目標容易嗎?還是低估了?台灣豬肉要建立品牌跟國際競爭,還有哪些制度與做法需要改弦更張、大刀闊斧解決呢?
    第654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274
  • AdminAdmin | 2020-07-01
    關鍵字:
    罷免‧之外
    6月6日,高雄通過市長罷免案,寫下台灣地方自治史新頁。不過這件歷時一年多的罷免案落幕後,包括人際關係的緊繃以及延續的報復性罷免活動都依然餘波未平。

    在市長罷免案落幕後,有研究單位針對高雄市民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高雄的選民們透露了哪些在乎的事情?一起看看,在罷免之外,高雄人的心聲。在罷免過後,我們又可以有哪些思考和學習?
    第653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鄭凱文

     

    HD x 334
  • AdminAdmin | 2020-06-17
    關鍵字:
    游牧日常
    最近印度、中國在拉達克煙硝四起、邊界衝突不斷,在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為了專心防疫,兩國才進行和談。

    而在這個邊境,有一群特別的大地之子游牧民族,他們世代在這個海拔四千多公尺的荒野大地逐水草而居,生活環境非常艱困,一頂帳篷及放牧的牛羊就是他們全部的家當,生活簡單,內心純淨、自在知足。

    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更是拉達克豐富文化的重要底蘊之一,他們在這片遼闊大地放牧的高原山羊,是被稱為軟黃金Pashmina的頂級羊絨,市場價值不菲。不過現在因為氣候變遷,游牧民族賴以為生的水草近年有了劇烈變化,冬天太熱,夏天太冷,寒冬冷冽的氣候及夏天缺水幾乎成了游牧民族的致命危機。

    獨立特派員採訪團隊在拍攝的過程中,使用空拍機拍攝羊群,不到一會兒時間,立刻就有印度軍方到牧區關切。原來軍方在游牧民族的羊隻身上裝了隱形監視器,用來監視敵情,連牧羊人都不知道有這些間諜羊的存在,邊界軍事的敏感危險可見一斑。

    另外,游牧民族近年面對牧區環境日益惡劣,許多人開始選擇放棄游牧生活,同時希望下一代能接受現代教育後,能過更好的生活。這些現代化與游牧生活平衡的兩難,讓拉達克特有的游牧文化正逐漸消失。他們如何面對這樣的危機?
    第651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HD x 340
  • AdminAdmin | 2020-06-10
    關鍵字:
    文創陪伴師
    台灣受到少子化、高齡化、城鄉差距等影響,許多地方城鎮面臨消失危機。因此政府大力推動地方創生,希望藉此讓過去曾經繁榮的區域,重新活絡起來。目前台灣在做地方創生的區域多達一百多個,但常面臨規劃與執行的距離很遠,效果不如預期。

    位於桃園市的博愛特區,是桃園市最早發展的商業街區,曾被稱做是桃園的西門町,三十多年前開始日益凋零。幾年前,一群有志之士著手改造計畫,但他們發現改造之路,只想硬體,沒有顧到軟性層面,商圈老闆根本無法同心。因此設立了文創陪伴師,藉由諮詢輔導與陪伴成長,商圈才慢慢恢復生機。
    第650集
    文字:
    林佳慧 / 攝影:許中熹

     

    HD x 256
  • AdminAdmin | 2020-06-10
    關鍵字:
    拾荒人・小人物・趙文正
    自稱是拾荒小人物的趙文正,今年已經78歲,剛從鐵工廠半日清潔工的工作上退休,他捐了四百多萬,認養了海內外五十位貧困孩童,只希望他們能安心受教育,長大後可以脫貧。

    趙文正是佃農之子,從小因為家貧繳不起學費,吃盡苦頭,也因此下定決心,等他日後有能力要竭盡心力幫助和他童年有類似經驗的孩子。而他真的做到了,一直到現在,他仍退而不休,持續做著資源回收。

    今年他更一口氣認養了惠明盲校九位孩子,給惠明送暖。獨立特派員記者問他在認養這條路上還打算做多久,趙文正靦腆地說:「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等到有一天真的做不動再想辦法。」
    第650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331
  • AdminAdmin | 2020-06-03
    關鍵字:
    跨界文創–台灣妖怪與超級電腦
    20世紀初,從英國引入文創產業這個名詞後,近20年來,台灣也不斷嘗試讓既有的文化加值,文化創意產業是台灣近年努力推廣的目標與願景之一。「文創」一詞充斥在你我周遭,但究竟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這幾年文創又有什麼樣新的趨勢及意涵?

    我們來看看台灣妖怪文學遇上超級電腦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台灣妖怪學近年蔚為潮流,小說、桌遊、電影,如雨後春筍以多元樣貌出現。妖怪,串連民俗、文學、科技、動畫藝術,加速了文化跨系統的整合與創新。妖怪風潮讓當代藝術跨域整合,透過數位科技、動漫、插畫,成為「妖言惑眾」的顯學。充滿生猛氣息的台灣妖怪,吸引了跨領域、跨技術的人才。台灣鬼怪如何以文學為基礎,串連國網中心的超級電腦、算圖農場,再結合動畫藝術,產生多元創新。
    第64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347
  • AdminAdmin | 2020-06-03
    關鍵字:
    跨界文創–穿越生死 紙紮藝術
    跨界文創產生許多可能,有一些沒落或即將消失的傳統技藝也可能在文創找到新出路。例如百年的傳統工藝糊紙或紙紮藝術,近年就有了極大的翻轉變化。

    糊紙或紙紮本來是在喪葬儀式中火化給過世親人的作品,也因此蒙上禁忌的神秘面紗。不過現在透過一群年輕人的努力,不但延續糊紙工藝的生命,還和手作文創、動畫藝術結合,成為當代藝術的創新型式,甚至登上巴黎博物館,在國際舞台上闡釋這個呈現台灣生死文化觀的傳統工藝。紙紮本是穿梭陰陽兩界的使者,一度瀕危的紙紮藝術,在文創的內涵中再度重生。
    第649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86
  • 最前
  • 32
  • 33
  • 34
  • 35
  • 36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61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