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1-01-20
    關鍵字:
    阿嬤家・待續
    國內致力提升婦幼人權的婦女救援基金會,從1992年設立慰安婦申訴電話以來,就針對台灣慰安婦阿嬤展開調查及對日求償運動。不過,因為事件發生久遠,加上慰安婦阿嬤們隨著時間病弱凋零,慰安婦人權議題在台灣倡議並不容易。

    一直到2016年婦援會才成立國內第一座以慰安婦人權運動為基礎的實體博物館「阿嬤家」。不過去年,因為財務及疫情等壓力,營運四年的阿嬤家不得不熄燈休館,休館之前,婦援會特地召開記者會,強調熄燈不代表結束,而是另一個里程的開始。
    第682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61
  • AdminAdmin | 2021-01-20
    關鍵字:
    深山的舞蹈課
    新竹縣尖石鄉的司馬庫斯附近,有個登山客迷路才會到達的地方叫玉峰村。村裡的玉峰國小全校只有28人,學生組成的舞蹈隊卻是新竹縣舞蹈比賽的常勝軍,今年他們還要代表新竹縣參加全國賽。

    在資源有限的山區,他們可以持續練舞,還請到來自花蓮的現代舞蹈家谷牧特法拉,每來上一次課得花至少八個小時的車程,才能讓這堂珍貴的舞蹈課,持續了八年。年輕老師也看到孩子們從舞蹈獲得的自信與堅持,願意留在偏鄉繼續服務。
    第682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59
  • AdminAdmin | 2021-01-13
    關鍵字:
    我在偏鄉的日子
    台灣的健保讓一般民眾都能享有良好的醫療資源,一直是台灣的驕傲,不過在偏遠地區,由於交通不便、人口少,醫療資源普遍不足,也讓偏鄉民眾繳了一樣的健保費,卻無法得到同等的醫療。

    為了解決偏鄉醫療問題,政府從民國64年開辦醫學系公費生制度,已經培育了6千多位公費醫師到偏鄉或離島服務。不過大部分的公費醫師在服務期滿後,通常都選擇離開偏鄉,醫院面臨總是留不住醫師的困境。

    因此衛福部決定,今年度招收的公費生,服務年數要從現在的六年改為十年。不過延長公費生的服務年數就能解決問題嗎?醫師的養成訓練長,六年醫學系畢業再加上專科訓練,等升上主治醫師,之後再下鄉十年,直到還完公費,最少也要38歲。新制對公費醫師的生涯發展會有哪些影響?
    第681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25
  • AdminAdmin | 2021-01-13
    關鍵字:
    偏鄉醫療何解
    長久以來,偏遠地區醫療最大的問題,是專科醫師人力以及醫院的經費不足。在金門醫院已經服務29年的婦產科醫師陳根雄,接生過六千多名嬰兒,幾年前還發生,整個金門只剩他一位婦產科醫師,早上看診,晚上接生,一個月有二十天睡在醫院裡。

    金門醫院做為金門島上唯一的醫院,得齊備所有科別,連年虧損成了常態,因為偏遠地區醫院,不論設備採購或人事成本,樣樣都比都市高,醫院經營相當不易。

    再加上台灣已經邁入高齡社會,許多老老照顧或是獨居長輩的照護問題相當挑戰,原本基層的衛生所正好可以扮演多元照護的角色。但台灣的衛生所業務多、收入少,很多地方衛生所,經常招不到醫師。台灣醫師人力不是不夠,而是分布不均,如何解決難題?
    第681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205
  • AdminAdmin | 2021-01-13
    關鍵字:
    暖心畢業照
    如果您有一技之長,除了善用在工作或興趣之外,還能拿來做什麼呢?一位婚紗攝影師楊文逸,下鄉幫沒有經費拍攝畢業照和製作畢業紀念冊的偏鄉學校義拍。為了送給孩子們,一個單純美好的校園回憶,他甚至推掉了不少工作和賺錢機會。投入義拍五年,即使時常想放棄,還是被孩子們的笑容留了下來。甚至吸引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投入義拍的行列,不過他們真正想做的,不只是義拍而已。
    第681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309
  • AdminAdmin | 2021-01-06
    關鍵字:
    染SARS的人權
    武漢肺炎疫情,因為變種病毒株讓大家再度繃緊神經,防疫措施也更緊縮嚴格。不過防疫與人權的界線到底在哪裡,也引發許多討論。

    許多人拿2003年的SARS比較,在防疫作為上,已經進步許多。對比當年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和平醫院突然封院,讓一千多人被迫集中隔離的措施,如今看來相當不可思議。十七年過去了,被隔離的上千人,有人沒能活著走出醫院,有人染疫,後遺症伴隨一生。也有人失去了工作,背負著罵名。當時四位被迫隔離的醫院員工,認為這是一起大規模的人權侵害事件,他們向國家人權委員會陳情,要求查明受害事實,給予賠償。
    第680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許中熹

     

    HD x 297
  • AdminAdmin | 2021-01-06
    關鍵字:
    手遊課金大哉問
    您玩手機遊戲嗎?全球的手遊市場在2020年大幅成長了25%,或許也受到疫情影響,很多人宅在家,手遊成了打發時間的娛樂活動。

    手遊玩家越來越多,遊戲廠商也不斷開發各種虛擬道具及武器,不少玩家們為了獲得虛擬遊戲的勝利,不惜砸錢壯大自己的實力。這種在手機遊戲中用現金付費的行為叫做課金,玩家們依照花錢的多寡還區分為課長、小課、無課等,帶您一探手遊課金的世界。
    第680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其他

     

    HD x 218
  • AdminAdmin | 2021-01-06
    關鍵字:
    跟著鐵花窗去旅行
    日前,雲林口湖鄉湖梧北村,因為十三個鐵花窗故事,讓這個只有一千多人的小村莊,成了社群媒體分享的熱門景點。

    梧北村,原來統稱為椬梧村,這裡也是公論報創辦人李萬居的故居。梧北村進行人文景觀再造時,發揮創意,引進十三個鐵花窗,每一扇鐵花窗都跟在地的故事有關。

    負責打造這十三個鐵花窗的是曾文昌的團隊,自稱鐵工昌仔,十幾年前開始寫部落格,分享自己做鐵工的心情,也分享過去老師傅手工製作鐵花窗的手法與精神。一心一意想讓鐵花窗的藝術與美感,經過創新之後,被台灣社會看見。
    第680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292
  • AdminAdmin | 2020-12-30
    關鍵字:
    【卓越大賞】跨界文創–台灣妖怪與超級電腦
    20世紀初,從英國引入文創產業這個名詞後,近20年來,台灣也不斷嘗試讓既有的文化加值,文化創意產業是台灣近年努力推廣的目標與願景之一。「文創」一詞充斥在你我周遭,但究竟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這幾年文創又有什麼樣新的趨勢及意涵?

    我們來看看台灣妖怪文學遇上超級電腦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台灣妖怪學近年蔚為潮流,小說、桌遊、電影,如雨後春筍以多元樣貌出現。妖怪,串連民俗、文學、科技、動畫藝術,加速了文化跨系統的整合與創新。妖怪風潮讓當代藝術跨域整合,透過數位科技、動漫、插畫,成為「妖言惑眾」的顯學。充滿生猛氣息的台灣妖怪,吸引了跨領域、跨技術的人才。台灣鬼怪如何以文學為基礎,串連國網中心的超級電腦、算圖農場,再結合動畫藝術,產生多元創新。
    第67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304
  • AdminAdmin | 2020-12-30
    關鍵字:
    【卓越大賞】跨界文創–穿越生死 紙紮藝術
    跨界文創產生許多可能,有一些沒落或即將消失的傳統技藝也可能在文創找到新出路。例如百年的傳統工藝糊紙或紙紮藝術,近年就有了極大的翻轉變化。

    糊紙或紙紮本來是在喪葬儀式中火化給過世親人的作品,也因此蒙上禁忌的神秘面紗。不過現在透過一群年輕人的努力,不但延續糊紙工藝的生命,還和手作文創、動畫藝術結合,成為當代藝術的創新型式,甚至登上巴黎博物館,在國際舞台上闡釋這個呈現台灣生死文化觀的傳統工藝。紙紮本是穿梭陰陽兩界的使者,一度瀕危的紙紮藝術,在文創的內涵中再度重生。
    第67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308
  • AdminAdmin | 2020-12-30
    關鍵字:
    【卓越大賞】跨界文創–生存的兩難
    軟實力也得有良好的環境空間來培育滋養。政府2002年正式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2007年起,台灣菸酒公司繳回的舊酒廠土地陸續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共有台北、台中、嘉義、台南、花蓮等五大據點,這五大園區,分別在不同的縣市,也因為地方屬性而有不同定位。

    文創應該是門好生意,不過文創園區的商業經營挑戰重重。文化部的五大文創園區,花蓮園區去年與經營廠商終止契約、收回自管、進行轉型。台南文創園區,起初經營遇到瓶頸,去年底團隊調整後漸入佳境,才有盈餘。最「年輕」的嘉義文創園區被文化部定位為傳統藝術創新園區,每月需三百萬元營運金,至今收支無法打平。只有台中文化資產園區屬公辦公營無虧損問題。

    五大文創園區中,台北的華山文化園區最為引人注目,雖然餐廳、商店太多、藝文性不足屢遭批評,不過華山文創也足足花了六年才達到損益兩平。究竟文化創意園區該是什麼樣貌?要如何兼顧創意與營運管理,才不致陷入生存的兩難呢?
    第67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303
  • AdminAdmin | 2020-12-23
    關鍵字:
    青春.失聯中
    年終是家人團圓的時刻,不過今年接連發生未成年少女見網友進而失聯的案件。分析統計資料,國內失蹤人口雖然集中在24到64歲的成年人,不過如果從每萬人口失蹤率來看,12到17歲的年齡層失蹤率最高。在這個青少年的年齡層,不但女性失蹤人口高於同齡男性,失蹤率也居各年齡層之冠。獨立特派員帶您一起來關心,未成年人的失聯原因,以及家長平日有哪些事項可以注意。
    第678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425
  • AdminAdmin | 2020-12-23
    關鍵字:
    後疫情時代的永續時尚
    過去走在時代尖端,引領潮流的時尚產業,也面臨了新的任務與挑戰。過去織品、布料的生成需要龐大的能源以及自然資源,時尚業是僅次石化業的高汙染產業。但現在永續時尚是時尚和設計產業在面對環境的衝擊下,發起自省的環保運動。來看看舊衣新穿、升級再造、以及繽紛的醫療等級防護衣,如何改變我們對時尚與永續的觀念與做法。
    第678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311
  • AdminAdmin | 2020-12-23
    關鍵字:
    後疫情時代的產業突圍
    今年疫情剛爆發時,紡織產業上游的供應鏈因疫情停工、下游的成衣門市也因疫情倒閉,來自大型運動賽事像是奧運或NBA的服飾需求也都被迫暫停,紡織產業可說是受到疫情的全面衝擊。

    來看看紡織產業在後疫情時代,如何透過綠色通道取得藥證。透過大數據分析、線上視訊採購、環保材質的研發與應用,甚至把醫用不織布做成國際精品口罩的轉型實例。
    第678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HD x 290
  • AdminAdmin | 2020-12-16
    關鍵字:
    非法母親
    去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為人權進展寫下歷史,不過同婚合法只是最基本的起點,要建構一個完整的家庭,仍有許多缺憾。例如同志結婚後的收養與生育法規的配套,仍是許多同志心中的痛。

    紀錄片導演朱詩倩記錄一對女同志小雨和世平,兩人共組家庭後為了擁有自己的孩子,選擇到柬埔寨接受人工受孕,歷經許多關卡,終於迎來小生命豆豆的過程。導演以他溫柔的視角,凝視這段關係中的愛與傷痕。
    第677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其他

     

    HD x 238
  • AdminAdmin | 2020-12-09
    關鍵字:
    再給青春一次機會
    最近的大學校園,很不平靜。11月初,3名台大的學生輕生,留給社會很大的遺憾,想不到才到月中,又陸續傳出淡大、海科大和成大等3位學生,自殺身亡。短短9天,就發生了6起憾事,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需要被關注。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18年學生意圖自殺的人數,有800多人;2019年則有1350人,增加68%。而在大專院校學生自殺致死的事件中,2019年有59件,到了2020年11月中為止,已經有76件。大學是學生和社會新鮮人之間的過渡時期,因此社會期待、父母希望和自身理想、自我價值等因素,都容易讓他們產生不安緊張的情緒。

    這時,身旁的親友該怎麼察覺跟陪伴?校方又可以怎麼做來守護這些正值青春年華,卻焦慮徬徨的學生們呢?
    第676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398
  • 最前
  • 28
  • 29
  • 30
  • 31
  • 32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61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