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1-03-10
    關鍵字:
    巢運下一步
    1989年台灣規模最大的居住權運動–無殼蝸牛運動,至今超過三十年。六年前,多個關注居住議題的民間組織,組成巢運團體接續推動居住改革。

    今年二月,巢運宣布,將啟動新一波改革倡議。有別於過去兩次,以夜宿模式來開啟運動,這一次的行動非常有創意,他們開了一家房屋仲介公司–天龍房屋,以行動藝術的方式和社會議題結合倡議。一起來看看巢運新的居住改革方向。
    第689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41
  • AdminAdmin | 2021-03-10
    關鍵字:
    失智路上的逆行
    近幾年,全球因為人口老化,和慢性病不斷增加,失智症人口也逐年攀升。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19年報告指出,估計全球有超過五千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將成長至1億5200萬人,也就是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的現況如何?依照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結果,65歲以上的長者,每12人就有1人失智,80歲以上是每5人有1人失智。推估未來46年內,台灣失智人口數,會以每天平均增加約36人的速度成長,因此預防失智已是刻不容緩的事。

    兩年前開始,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和一群年輕的職能治療師攜手,深入偏鄉,用創意的方式,協助長者及早發現和預防失智,他們終極目標是要打造出一個友善失智社區。
    第689集
    文字:
    林佳慧 / 攝影:許中熹

     

    HD x 224
  • AdminAdmin | 2021-03-03
    關鍵字:
    全球解封倒數
    從去年12月開始,已經有超過130幾個國家,採取疫苗防疫,但是疫苗分配,仍只集中在幾個大國。截至二月中旬,七大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等,施打的疫苗數量就占了大約45%,但這些國家人口僅占全球總人口的10%。

    不過二月中旬,由世界衛生組織領軍的COVAX平台,把COVID-19疫苗運抵非洲加納,讓加納成為第一個收到來自COVAX配送的國家之後,不只為疫苗在全球公平分配跨出歷史性的一步,更象徵全球推廣疫苗防疫的重要里程碑。

    除了疫苗分配不均,另一個大家關切的焦點是接種疫苗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接種AZ、輝瑞、莫德納疫苗後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包括一般副作用出現的頻率,還有嚴重過敏反應、死亡調查事件的監測資訊,提供給國人了解。有關嚴重過敏反應部分,三支疫苗發生率在百萬分之2.8至18.8之間,目前並沒有發現因為打疫苗而導致死亡的事件。
    第688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339
  • AdminAdmin | 2021-03-03
    關鍵字:
    文物修復師的下一步
    有人說:「文物修復,是這世界上唯一能夠尋回失落時間的職業。」將老化的文物層層修復,就像透過手上的工具,緩緩地穿越時空,與當時的原創作者對話。

    這看似浪漫的工作,除了技術,其實還要瞭解藝術史,更要對科技、化學有涉獵,更重要的是如履薄冰的嚴謹態度,才能把文物給「醫好」。

    曾參與世界各地文化修復工作的修復師蔡舜任,回台後,深耕邁入第十年。他的工作除了藝術收藏品修復,還有要將修復這門科學的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現在他帶領的團隊參與台灣大小古蹟文物的修復,讓這些古蹟及老文物訴說著光陰的故事,同時也讓全民可以繼續欣賞這些歷史的資產。
    第688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李金龍

     

    HD x 264
  • AdminAdmin | 2021-03-03
    關鍵字:
    浪浪的守護天使
    寵物經濟蓬勃發展,但對動物的福利與管理卻一直沒有很好的機制與政策,不論是流浪犬的收容、送養甚至安養問題,很多還是靠民間團體甚至個人默默在做。

    在台中市區有一家流浪動物餐廳,裡頭的貓狗原本都流落街頭,老闆為了幫牠們找個家,於是開了餐廳當成送養平台,開店七年送養了四百隻貓狗。

    另外還有台中沙鹿的犬山居,協會創辦人林文鮮, 原本是一位復健科醫師,因為很喜歡動物,運用自己的專業幫助了很多因為車禍或生病被遺棄的癱瘓犬,他們的故事令人動容。
    第688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26
  • AdminAdmin | 2021-02-24
    關鍵字:
    決戰新冠病毒疫苗
    全球武漢肺炎疫情已經進入決戰疫苗的階段,累計到二月下旬,全球已經打下超過二億劑的疫苗,占全球人口大約3%。隨著疫苗開打,單日新增的武漢病毒確診人數,已經從今年1月7日的高峰84萬多人,下降到40萬人左右,顯示疫苗策略奏效,全球疫情有逐漸減緩的趨勢。

    台灣因為去年一年守得好,疫情相對單純,不過今年初歷經部桃院內群聚到社區感染之後,如何把打疫苗列為防疫策略,已經是當務之急。尤其在國際上幾支領先的疫苗持續使用後,台灣幾支候選的國產疫苗,是否可以成功通過二期臨床試驗的考驗,在年中申請緊急使用授權,也是國人所期待的。

    日前指揮中心已經宣布,將向國內二家疫苗廠,各預購五百萬劑的疫苗,加上已經洽購的1981萬劑的國際疫苗。指揮中心已經列出三階段施打疫苗順序,包括醫事人員等五大類,大約99萬人左右,被列為最優先施打族群。不過有了疫苗後,民眾施打疫苗的意願則是另一個考驗的開始。
    第687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324
  • AdminAdmin | 2021-02-24
    關鍵字:
    無障礙旅途的挑戰
    疫情因素帶動國旅熱潮,各種型態的旅遊方式更加蓬勃發展,其中就包含了無障礙旅遊。跟一般旅遊不太一樣的是,無障礙旅遊從出發前的規劃、服務人員的配置以及活動過程中的應變,都相當考驗從業人員,成本也會比一般旅遊來得高。一起看看目前業者如何經營台灣的無障礙旅遊?以及整體無障礙旅遊的環境到底如何?
    第687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71
  • AdminAdmin | 2021-02-24
    關鍵字:
    情繫泰北
    1940年代末的國共內戰,當時一批退守雲南的國民黨軍隊,他們被迫在泰北的金三角地區流亡,成為後代所說的「異域孤軍」。隨著時空轉換,當年孤軍的歷史漸漸不再被提及,不過台灣與泰北的連結並沒有隨之消失。透過不同世代的視角,從歷史傳承到文化教育,來看今日的台灣與泰北,還有著什麼樣的互動交流。
    第687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其他

     

    HD x 193
  • AdminAdmin | 2021-02-17
    關鍵字:
    永續台灣
    【機會與挑戰】
    聯合國曾預測,2050年,全球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約是五十億人,會居住在城市裡。而大量人口群聚的地方,代表的是地球資源會被大量消耗。為了避免地球資源耗竭,2015年,聯合國正式啟動了「永續發展目標」,確保現存人口的環境、社會、經濟方面,健康發展的同時也不犧牲未來世代的環境,這樣的目標,已經成為各國都市發展的趨勢。

    反觀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是地區高度都會化的結果,我們也正走入資源枯竭的窘境。面對永續城市這個大議題,台灣的現況如何?又有什麼樣的優勢和挑戰呢?

    【親水迷思】
    受到永續城市的影響,台灣不少沒落的角落,經過重整,得以重生成為都市新亮點。台南的河樂廣場就是個例子。它的原址是過時的商圈,經過市府重新規劃,鹹魚翻身,成為觀光客的打卡熱點。只是,號稱親水公園的河樂廣場,卻和國際間討論的親水公園概念,相去甚遠;台中的綠川也有類似的盲點,原因在哪裡?

    【循環與再生】
    在台灣,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大都市或小地方,正在朝永續城市精神的方向發展。即便只是一件小的事情,或一個小改變,就可以讓整個地區變得不一樣。

    就像台南官田區,有全台最多的菱角產量,本來農業廢棄物菱角殼,成為頭痛的地方垃圾,後來透過區公所的巧思,將菱角殼燒製成可以賣錢的生物炭–菱殼炭。不但解決了汙染,還帶動了當地的經濟。

    還有桃園中壢的老街溪,原本惡臭惱人,人見人嫌,後來縣政府依循自然的生態工法,整治有成,恢復了老街溪原有的生命力。現在的老街溪,成為帶動當地人文文化的母親之河。
    第686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404
  • AdminAdmin | 2021-02-10
    關鍵字:
    【卓越大賞】游牧日常
    【黃金旅程】

    印度、中國的邊界拉達克,這個化外邊境地區常因煙硝四起、衝突不斷受到矚目。但在這個地方,有一群特別的大地之子游牧民族,他們世代在這個海拔四千多公尺的荒野大地逐水草而居,生活環境非常艱困。一頂帳篷及放牧的牛羊就是他們全部的家當,生活簡單、內心純淨、自在知足。

    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更是拉達克豐富文化的重要底蘊之一,他們在這片遼闊大地放牧的高原山羊,是被稱為軟黃金Pashmina的頂級羊絨,市場價值不菲。不過現在因為氣候變遷,游牧民族賴以為生的水草近年有了劇烈變化,冬天太熱、夏天太冷,寒冬冷冽的氣候及夏天缺水幾乎成了游牧民族的致命危機。

    【荒野呼喚】

    中印邊界的拉達克是軍事重地,稍有風吹草動,兩國的軍方都會異常緊張。獨立特派員的採訪團隊在拍攝的過程中,使用空拍機拍攝羊群,不到一會兒時間,立刻就有印度軍方到牧區關切。原來軍方在游牧民族的羊隻身上裝了隱形監視器,用來監視敵情,連牧羊人們都不知道有這些間諜羊的存在,邊界軍事的敏感危險可見一斑。

    另外,游牧民族近年面對牧區環境日益惡劣,許多人開始選擇放棄游牧生活,同時希望下一代接受現代教育後,能過更好的生活。這些現代化與游牧生活平衡的兩難,讓拉達克特有的游牧文化正逐漸消失。他們如何面對這樣的危機?
    第685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HD x 306
  • AdminAdmin | 2021-02-10
    關鍵字:
    【卓越大賞】文創陪伴師
    近年文創成為流行話語及產業,不過真正做得好,能生存下來的文化產業,都有些關鍵原因或重要推手。

    台灣受到少子化、高齡化、城鄉差距等影響,許多地方城鎮面臨消失危機。因此政府大力推動地方創生,希望藉此讓過去曾經繁榮的區域,重新活絡起來。目前台灣在做地方創生的區域多達一百多個,但常面臨規劃與執行的距離很遠,效果不如預期。

    位於桃園市的博愛特區,是桃園市最早發展的商業街區,曾被稱做是桃園的西門町,三十多年前開始日益凋零。幾年前,一群有志之士著手改造計畫,但他們發現改造之路,只想硬體,沒有顧到軟性層面,商圈老闆根本無法同心。因此設立了文創陪伴師,藉由諮詢輔導與陪伴成長,商圈才慢慢恢復生機。
    第685集
    文字:
    林佳慧 / 攝影:許中熹

     

    HD x 150
  • AdminAdmin | 2021-02-03
    關鍵字:
    桃醫危機最前線
    造成全球大流行的武漢肺炎,過了一年,不但沒有降溫,疫情反而更加複雜而嚴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一月下旬,武漢肺炎的確診人數已經來到1億2百多萬人,死亡超過220萬人,疫情何時終止仍是未知數。

    在防疫策略與成效上,向來被視為模範生的台灣,也在相隔八個多月,再添一名死亡病例,累計國內有八人死於武漢肺炎,九百多人染疫,其中本土病例占8%。

    2021年1月12日,首位醫師確診後,造成院內群聚感染,甚至傳播到了社區,它是台灣第二起醫院群聚感染事件,而且是發生在防疫上扮演重中之重的部立桃園醫院。部桃不只收治疑似、確診病患最多,也是從武漢肺炎流行以來,就一直被賦予要守住國境、醫院、社區三道重要防線的責任醫院,卻反而在這波疫情中受創最重。

    被確診的兩名醫師、四名護理師,他們目前狀況如何?更值得注意的是,部桃群聚感染的十九個案例中,其中有十一例,都曾經至少有一次採檢是陰性,但又確診,甚至有護理師採檢到第四次才確診。

    為了搶救部桃,指揮中心與桃園市政府從1月12日開始,啟動了四個階段的應變方案,是否能夠防止疫情擴大呢?
    第684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326
  • AdminAdmin | 2021-02-03
    關鍵字:
    萊豬來了
    台灣在今年元旦開放萊豬進口,政府祭出五大管理措施包含:赴美查廠、新增貨號、逐批查驗、清楚標示、嚴格稽查等。強調要從海關到廚房,為國人安全健康層層把關。

    不過光是「清楚標示」這一項,就已經讓民眾充滿疑慮,因為目前市面上有豬標章也有豬標示,而貼了豬標章,卻又不代表只賣台灣豬,如果到賣場或市場走一遭,標章之亂,讓民眾心難安,爭議更是不斷。

    目前中央雖然已經編列預算補助地方稽查人力,但以資源最豐富的台北市來說,他們現有第一線稽查人力只有32人,稽查範圍包含進口商、餐飲業以及食品販售等。除了標示查核也進行抽驗,但不論地方政府再怎麼加強稽查,都不如中央從源頭管理來得確實。

    如果能在海關檢驗根據貨號、部位,追蹤買賣流向,就能在大盤和中盤間做好追蹤溯源機制。但我們現在地方的稽查工作是從末端,也就是小吃店和攤商開始,要如何做好食安把關,實在令人擔憂。
    第684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91
  • AdminAdmin | 2021-02-03
    關鍵字:
    歲末的約定
    長期關懷老人照顧服務工作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每年歲末春節的「寒冬助老」服務已經邁入第12屆。不過今年的活動非常特別,他們開設了「孤寒大飯店」為活動暖身。獨立特派員除了要帶您一起入住孤寒大飯店,也要透過「寒冬助老」五大服務之一的「辦年貨」活動,實際了解獨居弱勢長者的生活處境。
    第684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236
  • AdminAdmin | 2021-01-27
    關鍵字:
    我在天涯海角開書店
    受到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國際書展又被迫停辦,這已經是第二年取消實體書展活動了。不過說起買書,大家都在哪裡買書呢?除了大型的國際書展、連鎖書店以及網路書店,現在遍布在台灣各個角落,甚至是離島,還有兩、三百家,非常具有特色的獨立書店。

    這些獨立書店的經營者不管在挑書、選書,或書店的風格,都有非常獨特的想法與堅持。儘管書店經營不易,甚至國內大型連鎖書店,去年也關掉好幾個門市。但對獨立書店、小書店,抱持夢想與期待的人,卻還是不斷投入開獨立書店的行列。
    第683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294
  • AdminAdmin | 2021-01-27
    關鍵字:
    獨立書店的生存禮物
    獨立書店的經營者堅持給愛書人一個閱讀的角落,不過經營書店挑戰不小。去年雙11電商促銷活動,有網路平台打出新書六六折的折扣戰,引發國內四十幾家獨立書店在社群媒體串連歇業一天,呼籲出版產業正視出版品無止盡的折扣戰所造成的問題。也有出版社將出版品,從購物網站撤架,以表達不滿。

    不管是出版品或書店,都承載著文化的自由性與多樣性,一旦被價格跟銷售壟斷時,文化的自由與多元也會被破壞。獨立特派員要帶您走訪幾家獨立書店,他們有人將書店和居護所理念做了完美結合;也有全台唯一24小時的無人書店;更有人在多媒體世界中,不斷舉辦各種活動,嘗試幫獨立書店找出新的經營模式,讓願意買書的人,走進書店。
    第683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321
  • 最前
  • 27
  • 28
  • 29
  • 30
  • 31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61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