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1-10-13
    關鍵字:
    前進超高齡社會-社區照顧
    推廣延緩失能,是國內外超高齡社會的共識。在社區開設闢懷活動據點,來讓更多資源投入是典型的策略。不過新一代的據點做法,除了科學化回應老人生活需要的同時,也希望誘發老人願意運動和參與貢獻,一起來看看挪威的社區據點怎麼做。
    第720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374
  • AdminAdmin | 2021-10-06
    關鍵字:
    藍光效應
    藍光是現代社會的重要議題,隨著科技產品的發達,從3C產品到照明設備,含有藍光的商品越來越多,藍光也無所不在地影響著我們的健康。

    新冠疫情以來,居家上班、線上學習,大大增加了我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國內外多項研究指出,照射藍光到一定程度,會對眼睛的視網膜細胞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面對藍光商品的普及,國際間卻沒有相關的標準可以把關。另一方面,藍光在夜晚透過燈光或是3C產品進入我們的眼睛,連帶影響生理時鐘的變化。

    現代人處於壓力、失眠、肥胖等問題,也和夜晚越來越亮,有密不可分的關連。科技產品引領著我們的使用習慣,但是相對應的健康風險管理,卻是遠遠不及。
    第719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劉建邦

     

    HD x 272
  • AdminAdmin | 2021-09-29
    關鍵字:
    變種病毒共存之道
    去年十月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現在幾乎90%的確診案例都與Delta有關。中研院新冠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早在今年二月就已經注意,並做深度的解析。已經攀升到最高峰的Delta,究竟還會影響多久?是否持續變異?監測網也在密切觀察它的動向。

    新冠肺炎2019年底流行以來,人類一直在跟變幻莫測的變種病毒作戰。世界衛生組織才在九月初,將變種的病毒株B.1.621,正式命名為「Mu」,並列入需要留意的名單中,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被WHO監控的的變種病毒株名單中,「R.1」竄出來,「R.1」 目前已經出現在37個國家,累計感染個案超過一萬例,美國就佔了五分之一。全球累計到九月底,即使打了快58億劑的疫苗,碰到變種病毒,還是只能苦苦追趕,見招拆招。
    第718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320
  • AdminAdmin | 2021-09-29
    關鍵字:
    疫情下的就業難題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雖然台灣的經濟在出口支撐下,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可以達到3.69%。但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數據,疫情最嚴峻的6月份,台灣的勞工失業率高達4.8%,創10年新高。

    國內勞動市場受疫情衝擊,產生惡化的情況,需要被檢視與關注。政府做的超前部署不只有防疫政策,產業轉型及勞工就業也同樣需要前瞻思維,才能帶來轉機。
    第718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313
  • AdminAdmin | 2021-09-29
    關鍵字:
    防疫開課中
    歷經史上最長暑假,學生們九月終於開學,不過面對變化中的疫情,家長、學校開學以來恐怕都不敢鬆懈。

    先是開學第一週,新北市就爆發幼兒園Delta病毒群聚事件,接著台北市又有國中生確診,全校臨時預防性停課,所幸這兩起風波都順利落幕。

    對隨時變化莫測的疫情,線上上課已經成為隨時得上陣的常態措施,校方也因此得備妥各種劇本,因應變化中的學習環境。
    第718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06
  • AdminAdmin | 2021-09-22
    關鍵字:
    白衣戰士
    台灣花了兩個半月,剛剛才從三級警戒降到二級沒多久,緊接著又發生Delta變種病毒入侵社區的疫情。今年五月本土疫情爆發,當時雙北都出現醫療量能嚴重不足的問題,面對Delta病毒,我們是否做好準備了呢?

    之前當新北市疫情處於緊張的時候,亞東醫院曾統計,一個月間醫院就收治超過一千多名確診個案。為了擴大收治量能,亞東醫院在最短時間完成整備並承擔全國11%的重症照顧。當時雙北醫療量能不足是在於負壓隔離病房不夠,想要擴充並不容易。

    亞東醫院打破既有規範,將一般加護病房加裝抽風機做成微負壓,而這樣的做法,對醫院來說必須承擔很大壓力。從病房照顧、篩檢到疫苗注射,醫院全力投入防疫工作並且當戰場管理,他們將收治的治療經驗做統整,建立模組分享交流,打破各科疆界,讓內外科醫師一起投入。

    在疫情期間不斷擴充量能,考驗著決策的意志與應變能力,需要很大決心與勇氣,一起來看亞東的作戰哲學。
    第717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19
  • AdminAdmin | 2021-09-22
    關鍵字:
    青年總舖師之路
    提到高雄內門,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總舖師的故鄉」。平均每五戶,就有一戶以辦桌為職業。從1970年代開始,不僅培養了許多名聞遐邇的總舖師,在激烈競爭中打響自己的名號,同時也擦亮家族招牌。

    根據歷史文獻,台灣的辦桌可以追溯至清朝時期,隨著閩廣移民的移入而出現,如今已成為最能代表台灣常民文化風貌的一環。

    不過總舖師的手藝要傳承下去,也得面對新時代的挑戰,返鄉青年夫妻李芝瑜和呂昭輝就是創立新品牌的青年總舖師,儘管經營時間不長,在業界卻已小有名氣。他們如何在古老的傳統價值裡尋找立足之地?又如何在突破框架帶入創新理念的同時,向過去致敬?
    第717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

     

    HD x 364
  • AdminAdmin | 2021-09-22
    關鍵字:
    前進超高齡社會-失智照顧
    失智者因為腦功能受損社交受限,自己不好過,照顧者也辛苦。但是隨著照顧方式的發展,不用鎖或綁來限制失智者的自由,而是讓他們也能享有生活樂趣,感受自主尊嚴,照顧者也可以更放鬆輕鬆的完成工作。這些創新不需要高額經費也可以達成,一起來看看奧地利在超高齡社會如何翻轉失智者的照顧挑戰。
    第717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317
  • AdminAdmin | 2021-09-15
    關鍵字:
    非洲豬瘟拉警報
    中秋節快到了,又是品嚐月餅和烤肉的好時節,不過最近來自非洲豬瘟疫區國家的豬肉製品,長驅直入,嚴重影響食安。

    第一個破口是,農委會8月22日公布,從越南走私肉品中,檢驗出非洲豬瘟病毒陽性反應,而且不查則已,一查下去,警方從紀錄上來看,來自疫區的走私肉品,恐怕從今年三月開始,已經用偷渡的方式慢慢進入台灣。

    而且破口不只越南走私肉品,也有民眾透過網路電商平台購買台灣月餅,結果發現是含有中國豬肉成分的月餅。對台灣來說,現在是危機四起的一個月,也是最關鍵的一個月,必須戰戰兢兢。

    除了全國提高警覺,獨立特派員也走訪非洲豬瘟初篩實驗室,看看台灣現在對非洲豬瘟病毒的檢驗量,能否因應現在及未來的挑戰。
    第716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330
  • AdminAdmin | 2021-09-15
    關鍵字:
    廚餘遇豬瘟
    政府為了防止非洲豬瘟疫情擴大,八月底下令,九月養豬戶不能使用廚餘。這不但衝擊使用廚餘的養豬戶,同時也讓廚餘一夕之間成了廢棄物,環保單位也要確保這些不進豬舍的廚餘,不會節外生枝造成環境汙染。

    因為廚餘業的生態,在政策執行上需要多個單位甚至跨縣市配合,禁止廚餘養豬一個月的成效如何有待觀察,不過有沒有兼顧防疫和產業的永續方式呢?
    第716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308
  • AdminAdmin | 2021-09-15
    關鍵字:
    勝負反手拍
    剛落幕的帕運讓大家看到選手們的精彩表現,他們永不服輸的運動員精神也讓全球觀眾喝采。對身心障礙的運動員來說,付出的努力與訓練都必須有強大的意志力及家人教練的支持做為後盾。

    獨立特派員帶您來看三位選手,分別是視障三鐵的林陸堯,視障路跑的簡銘俊及輪椅網球的鄭宇辰,他們在運動場上所展現的勇氣與努力,令人動容。
    第716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其他

     

    HD x 286
  • AdminAdmin | 2021-09-08
    關鍵字:
    血汗宅配
    疫情期間很多消費者不敢出門、不想出門,在家上網購物非常方便。所以從五月中三級警戒開始,宅配物流業務大爆發,勞動部也因此公告在三級警戒期間,放寬物流業七休一及加班上限,輪班間隔也可以從11小時縮短到8小時。

    原本工時就已經很長的宅配司機,疫情期間工作變得更繁重,甚至有司機出面控訴,公司沒有依法給予加班費。四大物流業者,最近五年來違反勞基法被裁罰的個案,原本就已經有八十多件,因為疫情,這些宅配司機的勞動狀況又更雪上加霜。我們一起前往他們的工作現場,看看宅配到底有多血汗,又該如何從法制規範來改善他們的勞動條件?
    第715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180
  • AdminAdmin | 2021-09-08
    關鍵字:
    疫苗宅急便
    目前台灣第一劑疫苗施打率已經超過四成,過去打疫苗,民眾必須以預約方式到大型醫院接種,自從疫情升高到三級警戒之後,也開放基層診所加入打疫苗的行列,但是不管是基層診所或大型接種站,都要民眾直接來接種地點報到。

    但是台灣還有一群接受在宅醫療的民眾,他們有的失能、有些是獨居老人,還有身心、肢體障礙者或罕見疾病患者,他們出門風險高,甚至有人出不了門,有到宅打疫苗的需求。這群人的需求,全國各縣市的在宅醫療團隊看到了,開始爭取提供「疫苗宅急便」的服務。

    這樣的貼心服務,卻也是超跑任務,因為疫苗一旦開瓶,必須在時效內打完,有的民眾位處偏遠,個案與個案之間,也有一段距離,除了規劃路線、掌握時效,還有可能醫護人員都到家了,卻因為家人意見不同,臨時拒打的狀況通通有。
    第715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186
  • AdminAdmin | 2021-09-08
    關鍵字:
    舉步維艱的南韓同運
    台灣同婚合法化已經屆滿兩週年,看在許多國家的性少數族群眼中,相當羨慕。而鄰近的南韓,同運人士與公民團體,正在從制定禁止歧視法起步,先從性別主體認同不受差別待遇開始,希望邁出重要的一步。

    不過仍有不少團體,如基督教會等,不僅向政治界施壓,撤回禁止歧視法的制定,還接連出現打壓性少數者,與挺同人士的行動,南韓同運舉步維艱,來看駐韓特派員楊虔豪的追蹤報導。
    第715集
    文字:
    楊虔豪 / 攝影:楊虔豪

     

    HD x 226
  • AdminAdmin | 2021-09-01
    關鍵字:
    幼兒園戰疫紀實
    9月1日是開學日,也是五月中旬防疫升級停課以來,高中以下學生回校園的日子。不過,早在兩個禮拜前,另一個學習場域–幼兒園、安親班就已經開放,也有孩子回到幼兒園。然而疫情卻大幅改變了幼兒園生活與學習的樣貌,在疫情影響下,幼兒園有哪些變化?復課後,幼兒園又該如何進行防疫?一起看看幼兒園,在這場疫情風暴中做了哪些努力。
    第714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60
  • AdminAdmin | 2021-09-01
    關鍵字:
    防疫缺口下的身影
    台灣疫情經過108天之後,終於在8月25日這一天,首次沒有本土案例,雖然是好消息,不過台灣要回到五月前的生活可能還不是那麼容易。回想五月中旬,在疫情最艱困的那段日子,受到衝擊最大可能還不是一般民眾,而是在防疫上,有不同需求的不同障礙者,他們無論在食衣住行、甚至就醫、工作上,都受到很大的衝擊。

    包括一下子被抽掉的人力支持,造成生活、就醫困難。必須戴口罩的規定,造成腦性麻痺者的生活困擾。影響聽障者跟別人的溝通。對視障者來說,到處都有的實聯制,以及台北捷運環狀線,在六月下旬試辦的引導杖方式,都沒有考慮到視障者真正的需求。這些都讓不同障礙者擔心,如果疫情反覆升溫,甚至萬一升高到四級,政府有一套超前部署的方案來協助他們嗎?
    第714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271
  • 最前
  • 22
  • 23
  • 24
  • 25
  • 26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9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