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2-06-15
    關鍵字:
    第三人生宅
    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從退休到失能可能會經歷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如何安排第三人生,是重要的議題。

    隨著時代變遷,以往在宅養老的觀念,開始有了轉變,不論是獨居或是有子女的族群,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入住銀髮住宅。它們的型態各異,有近年興起的飯店式管理,也有早期推出的老人公寓,各自吸引不同的族群。入住條件必須是能夠生活自理的長者,直到健康評估出現了變化,就會轉介到機構等可以滿足照護需求的地方。

    一起來看看,是需求也是商機的銀髮宅,有不同的經營模式和收費標準,哪些人會選擇入住?以及他們的生活現況又是什麼?
    第754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劉建邦

     

    HD x 344
  • AdminAdmin | 2022-06-08
    關鍵字:
    青年租屋正義
    根據統計,台灣目前的租屋市場已經突破百萬戶。2001年,政府開始實施房屋租金可以抵扣所得稅,但有非營利機構發現,租屋族的房租每年以3%到5%穩定成長,現行的規定並不合用。

    更嚴重的是,台灣的租屋黑市,居然高達7至9成,這也使得租屋族根本無法拿租金支出報稅。到底怎麼回事?政府怎麼做才能幫到租屋族?
    第753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373
  • AdminAdmin | 2022-06-08
    關鍵字:
    新小農聯盟時代
    台灣受到土地政策與自然環境影響,形成以小農為主的經濟型態。依據2005年政府農林漁牧業普查推估,小農比例約占全體農牧戶的92% 。

    過去,為數眾多的小農,大都各自尋找生存之道。可是這幾年在青農返鄉潮,和有心人士的推動下,小農開始打破疆界,組成聯盟,一起拓展市場,逐漸形成趨勢。期盼這樣的轉變,能為台灣農業市場帶來不一樣的新面貌
    第753集
    文字:
    林佳慧 / 攝影:許中熹

     

    HD x 251
  • AdminAdmin | 2022-06-08
    關鍵字:
    前進超高齡社會-育才創新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長照人才的培育是能否順利銜接的重要關鍵。否則政策迫於趨勢需求,投入可觀經費發展服務,但各地服務中心卻無法提供穩定的品質。要如何扎實培訓照服人才?

    我們要將鏡頭轉向北歐的挪威。台灣的成人照服員培訓時數是90小時,挪威的照服人員則要投入8500-8700小時的學習才能參加考試。他們的訓練要如何符合產官學的期待外,還能多些服務時的熱情、耐心及人情味呢?
    第753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362
  • AdminAdmin | 2022-06-01
    關鍵字:
    台鐵改革路難行
    端午連續假期,原本要比照五一勞動節罷工的台鐵工會最後取消行動,讓交通部和返鄉民眾都鬆了口氣。立法院更在5月27日三讀通過《國營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跨出台鐵公司化重要一步,預計讓台鐵在2024年1月完成公司掛牌。

    不過台鐵公司化後,民眾對於台鐵安全改革的疑慮就解決了嗎?去年4月2日發生台鐵太魯閣號事故,至今一年多,運安會日前提出最終調查報告,認為悲劇會發生,主要是因為台鐵局的安全規定非常不足。但台鐵企業工會認為,公司化草案裡頭沒有載明安全兩個字,認為公司化根本是場騙局;而台鐵產業工會則認為,公司化不等於安全,兩件事情應該拆開來說。究竟各方的想法跟主張是什麼?
    第752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398
  • AdminAdmin | 2022-06-01
    關鍵字:
    食安迷思與社群媒體
    關於食物和食安,民眾疑問不少,迷思更多。有疑慮時在網路搜尋解答或親友們透過社群媒體轉傳的訊息,得到的往往不是正確的解答。

    例如我們都要喝水,煮水看來是個簡單動作,學問卻很大,網路流傳喝了加氯的水會致癌,煮開水沸騰後再煮3-5分鐘,就能讓餘氯都消失是真的嗎?還有水中如果含有重金屬,要怎麼辨識?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蔬菜上的農藥要用食鹽、小蘇打、還是臭氧機清洗去除才能確保安全?獨立特派員特別邀請化學系教授、食安學者幫我們以科學實驗,一起來瞭解如何在生活中明辨食安迷思,破解謠言。
    第752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

     

    HD x 407
  • AdminAdmin | 2022-05-25
    關鍵字:
    快篩怎麼了
    台灣疫情再起,5月19日單日確診人數甚至突破9萬。疫情大量擴散,這段期間不論是企業、個人,都紛紛尋求利用家用快篩試劑,來確認是否染疫。而為了保存醫療量能,政府也要求必須先快篩陽性,才能去篩檢站做PCR。

    如何買到快篩試劑,成了這一個月以來的話題。四月底政府推出快篩實名制,第一輪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一國人,買到實名制快篩,不過居家隔離者卻因為資訊系統塞車,延後甚至拿不到公費的快篩試劑。到底從採購、數量到分配,我們的快篩政策面臨哪些挑戰?未來如果確診數量仍持續居高不下,又該如何運用快篩?
    第751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00
  • AdminAdmin | 2022-05-25
    關鍵字:
    食物密碼
    關於食物,令人困惑的迷思實在很多,網路平台、社群媒體上傳布著各種說法。例如:食物從冷凍庫拿出來,是要放在冷藏室、室溫、或使用流水退冰才能維持新鮮?發霉食物還要不要吃?怎麼吃才安全?還有長輩常說:湯滾過就可以放隔夜,這是真的嗎?
    第751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

     

    HD x 303
  • AdminAdmin | 2022-05-25
    關鍵字:
    塵封的1964膠卷
    從過去文獻記錄來看,1935年的新竹台中地震保留了相對完整的地震影像,而1964年白河地震影像保存的關鍵人物則是當年服務於台糖公司,後來進入中視新聞部的賴澄茂先生。

    他不只在白河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以登高方式,記錄嘉義市中央圓環一帶的震後大火,第二天再登上軍方勘災直升機,拿著八釐米老式攝影機,以空拍方式,從震央附近的白河山區,一路飛到嘉義市中心。透過好幾天第一手全程記錄與觀察,將災情、救災、災民的生活以及後續如何重生、重建完整保留下來,成為重現「白河地震」的最珍貴影片與教材。
    第751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325
  • AdminAdmin | 2022-05-18
    關鍵字:
    太空產業挑戰
    太空產業成為新的科技商機,最近幾年馬斯克旗下的太空運輸公司SpaceX積極布署低軌衛星,英國、加拿大及美國亞馬遜公司,也都在搶食低軌衛星商機。低軌衛星是用於建置通訊網路的工具,未來產值甚至上看一兆美元。

    台灣今年一月施行太空發展法,四月份國家太空中心也轉型為行政法人,直接隸屬於科技部,在位階及預算都大幅提升的狀況下,台灣的太空國家隊,預計要一年發射一顆衛星,幫台灣廠商練功、搶食太空經濟的大餅。

    不過廠商們在競爭時,必須投入大量研發資金,面對的卻是國際廠商已經搶占先機的市場,往往只能做低利潤的零組件代工。到底搶進太空產業商機,台灣有哪些優勢跟潛在威脅?太空國家隊又能做些什麼?
    第750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25
  • AdminAdmin | 2022-05-18
    關鍵字:
    追尋百年地震足跡
    今年3月23日跟5月9日,台灣發生2次規模6以上的地震,其中規模6.7的玉里地震,是繼921地震之後,排名第4強度的地震。

    獨立特派員之前曾報導1906年的梅山大地震,發生至今已經116週年。而台灣近代史上,造成死傷最嚴重的,是發生在1935年4月21日的「新竹–台中地震」,又叫作屯子腳地震或墩仔腳大地震,規模7.1,總計造成3千多人死亡,房屋受損不計其數,如今也已經屆滿87週年。

    為了讓國人了解地震的無情與可怕,改制前的台中縣政府,透過出版《墩仔腳大地震老照片特集》,詳細記錄了1935年的大地震,對中部民眾的影響。

    最近中央氣象局也說,台灣不排除進入地震活躍期。而回顧台灣過去百年地震史,規模7以上的地震,到底發生多少次?獨立特派員帶您一起追尋這些百年地震的足跡,來看看我們獲得什麼樣的經驗,對未來台灣地震的防範與預測又能有什麼幫助。
    第750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314
  • AdminAdmin | 2022-05-18
    關鍵字:
    有時Mama,有時 Mimi
    外籍移工已經成為台灣產業及家庭照護人力重要的一環,目前台灣有七十多萬的外籍移工,卻有六萬多名成為失聯移工,這些失聯移工中不少生育下一代後,孩子就成為沒有任何教育及醫療保障的黑戶寶寶,而關愛之家的楊婕妤遊走在法律邊緣,只為捍衛這些無國籍寶寶的生存權利。
    第750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其他

     

    HD x 266
  • AdminAdmin | 2022-05-11
    關鍵字:
    健保調漲有理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台灣今年的通貨膨脹率將上升到2.3%。在萬物齊漲的此刻,我們的健保部分負擔原訂於5月15日開始調漲,除了重大傷病和低收入戶不受影響外,屆時民眾到大醫院看病,荷包的支出將會很有感。

    醫改會預估,這波調漲受影響最大的族群包含急重症、邊緣戶,而高齡和慢性病患者,將是受影響人數最多的族群。健保署預估,一名慢性病患若是到大醫院看診,包含看診、藥品和檢查,一年的費用將會比在基層診所多2到3千元。這類患者平均可能看2到3個科別,一年下來將是一筆可觀的費用。健保財務年年虧損,制度面有哪些問題?連續調漲保費和部分負擔,有道理嗎?
    第749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劉建邦

     

    HD x 241
  • AdminAdmin | 2022-05-11
    關鍵字:
    台灣火箭快飛
    太空時代已經來臨,去年底台灣第一個國家級的科研火箭發射場,在屏東縣牡丹鄉的旭海村誕生,儘管地方還有少數疑慮,這個發射場還是透過當地原住民部落會議通過了。

    第一次火箭發射原本要在5月3日登場,不過正好遇上東北季風報到,強烈的風雨一度讓發射延後,最後因為系統出問題而取消。

    這個火箭發射團隊是由陽明交通大學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組成,他們研發的是可以導控飛行方向的混合式火箭,如果成功將是領先全球的研究,而帶領著個計畫的,正是人稱火箭阿伯的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火箭背後的故事,還有它未來將對台灣太空產業產生哪些影響。
    第749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15
  • AdminAdmin | 2022-05-11
    關鍵字:
    屋頂上的藝術家
    大家到廟裡拜拜,是否曾經注意過廟宇的屋頂,通常都會有些色彩繽紛的裝飾藝術,像是神仙人物或是神獸花鳥,用來呈現宮廟的莊嚴和氣度,這些建築裝飾就是剪黏。由剪黏師傅站在屋頂施作,將破碎的陶瓷碗片或玻璃剪成需要的形狀,再一片片黏貼到模型上。

    因為太過耗時費工,現在許多廟宇都改由機器大規模生產的裝飾來取代手工剪黏,使這項傳統工藝越來越少見。不過當一些古蹟廟宇或歷史建築需要修復時,還是必須找有名的師傅採用傳統剪黏。

    在台南市的葉明吉,家傳三代,都是有名的剪黏匠師,葉家作品風格細膩精緻,最大的特色就是人物神韻的掌握;另外還有一位國寶匠師陳三火,他擅長以敲代剪,再按照敲破的花瓶紋路堆疊拼貼,隨緣創作,作品獨特之外,更獲文化部登錄為國家重要傳統工藝剪黏保存者。
    第749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84
  • AdminAdmin | 2022-05-04
    關鍵字:
    高雄輕軌 誰怕誰
    高雄市在兩條捷運完工後,透過在市中心建造輕軌,來建構更完整的路網,輕軌雖然比起地下化的捷運節省工程費用,不過卻也讓高雄在交通密集的市區,在台鐵地下化後,又多出了40多個平交道。

    根據統計,110年民眾闖入輕軌平交道高達7千多次,對輕軌駕駛來說,是很大的壓力。也有不少民眾抱怨,在這些平交道路口等輕軌經過的時間過長,造成上下班尖峰時間的交通壅塞。如何在確保行車順暢和民眾安全間找到平衡點呢?
    第748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HD x 349
  • 最前
  • 16
  • 17
  • 18
  • 19
  • 20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8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