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3-01-11
    關鍵字:
    太麻里的翅膀
    2019年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不過早在「地方創生」名詞還沒有出現之前, 地方創生的概念與想像,就已經在台灣不同的角落萌芽發展。

    台東太麻里最南邊的多良村,有一間「向陽薪傳木工坊」,原本是一間閒置多年的小學,八八風災後,透過眾人力量催生,成了用心刻劃木藝生命的木工坊。早期以漂流木做為創作素材,提供部落族人學習木工技藝,並嘗試讓這裡成為結合木藝傳承、部落文化及社區產業的夢想基地。

    除了多良,金崙更是走在地方創生觀念之前,透過兩位回到部落的年輕人,在一片荒煙蔓草中,從買地蓋民宿開始,用共好與永續的想法,改變部落的環境與觀念,翻轉金崙,讓金崙不僅成為南迴永續旅行的亮點,也吸引不少國外旅客來台灣就直奔金崙。
    第784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301
  • AdminAdmin | 2023-01-04
    關鍵字:
    房價跌不跌
    買房是許多人重要的心願之一,觀察台灣房市,長期以來趨勢向上,民眾也被教育,房子抗通膨,價格易漲難跌。

    但是在美國升息縮表之後,全球市場齊跌,房市因為有遞延效應,幾乎是金融商品輪跌的最後一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亞洲部分地區的房價,可能出現5%到20%的跌幅。

    比起房價已經呈現大跌的各國,台灣因為升息幅度小,2022年出現了交易量萎縮。雖然還看不到明顯跌幅,不過從房市專家、第一線不動產業者到建商,都預估房市到2024年,都難以樂觀。購屋族最關心的是,房價什麼時候會有感下跌?跌幅會有多少?
    第783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

     

    HD x 318
  • AdminAdmin | 2023-01-04
    關鍵字:
    旅宿缺工潮
    2022年10月13日台灣邊境解封後,沉寂已久的觀光旅遊業也正式踏上復甦之路,不過業界除了對商機的期待,其實也有憂慮。

    根據人力銀行業者觀察,國境解封以來,國內就業市場結構出現巨大變化,2022年年底提供工作數最多的產業不再是電子、資訊、半導體,而是飯店、餐飲服務業,其中又以旅宿業缺工最嚴重,平均一個求職者可以有9.4個工作機會。目前旅宿業缺工的情況有多嚴重?獨立特派員從房務員的工作現場,解析這場旅宿業缺工浪潮的成因。
    第783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432
  • AdminAdmin | 2023-01-04
    關鍵字:
    AI機器人風潮來襲
    疫情加上少子化,各行各業幾乎都面臨人力荒,讓許多服務業不得不引進AI機器人,AI機器人已經大量進駐需要人力勞動的服務業。

    業者估算,AI機器人在餐廳支援送餐,平均每月可以節省2個人力;在飯店24小時待命引導客人、遞送毛巾,則可以抵掉3個人力的開銷。

    AI人工智慧的機器人逐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越來越多的角色,機器人是「取代」還是「協助」人類?AI智慧科技時代的風潮,步步進逼,我們的生活又將產生什麼樣的改變?
    第783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鄭凱文

     

    HD x 431
  • AdminAdmin | 2022-12-28
    關鍵字:
    【卓越大賞】數位時代,言論自由嗎?
    過去,我們總擔心媒體報導不公正,影響民眾的判斷;網路時代,看似多元,但社群平台也成為另類的媒體總編輯,掌握資訊通路,成為影響民眾認知的關鍵角色。

    根據統計,台灣人最普遍使用的社群網站,前三名依序為臉書、Instagram、Twitter。臉書身為台灣最多人使用的社群媒體,每個月擁有1900萬的活躍用戶數。

    不過,臉書是一個深受「同溫層」現象侷限的園地。許多人的關心事件或角度多半來特定社群或自媒體塑造的印象和立場。例如最近大家都很關心的疫情、疫苗,在自己看得到的動態上,很可能只會有類似的觀點。

    數位時代,人人都有發言權,但是言論自由,真的受到保障嗎?當今的年輕世代,如何看待數位世界的言論自由、又是如何看待各社群平台的演算法、突破同溫層呢?
    第782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

     

    HD x 246
  • AdminAdmin | 2022-12-28
    關鍵字:
    【卓越大賞】醫院財報下的祕密
    醫院財報下的祕密特別報導,深入探討在台灣健保制度下,醫院必須在醫德與營運的兩難中找到平衡的困境。一般人都會以為醫院賺的錢應該都來自醫務收入,但其實在台灣很特別,醫院最主要的盈餘是來自業外收入,像是醫院委外經營美食街和停車場所收的租金收入。

    台灣的健保便宜,給付給醫護人員專業技術的費用並不高,醫院在醫療本業經營困難,於是醫院買藥賺藥價差,而自費項目更是很大的重要財源。

    醫院營利以藥養醫、以醫材養醫,這些都因為健保目前還是以論件計酬為主,醫院盈餘則必須要靠醫師多做業績,或者是為病人創造更多自費需求來維持。造成大醫院靠美食街、停車場和自費項目賺錢,而偏鄉醫院經營則越來越辛苦的現象。

    醫院的設立除了私立醫院以及社團法人醫院具營利性質,其他像公立醫院,還有財團法人醫院都是屬於非營利性質。醫療財團法人是由捐助人,捐助一筆財產,而其在捐贈以及醫院營運時已享有很多稅賦減免,因此必須具有公益性。

    台灣醫療財團法人目前有53家,全台19間醫學中心,有14間是財團法人醫院。但是,醫改團體根據醫院歷年財報分析發現,台灣一些財團法人醫院與母企業集團的關係交易十分密切,有的透過承租的方式,有的是利用捐款,還有是去購買並持有母企業的股票,使一些財團法人醫院儼然成為財團的小金庫。
    第782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70
  • AdminAdmin | 2022-12-21
    關鍵字:
    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了
    從11月30日開始,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納管了。這種利用電力、輕巧又不用考駕照的交通工具,在全台灣有超過44萬輛,使用者最多是外籍移工、長輩以及未滿18歲的青少年,去年一整年一共發生九千多起車禍,造成63人死亡。

    微型電動二輪車過去最大的問題就是違法改裝非常嚴重,改過的車可以很輕易就騎到時速五、六十,但因為沒有牌照,形成取締及管理的困難。納管之後可望解決部分改裝問題,不過因為還是不用考照,在缺乏騎乘安全教育的狀況下,車禍數能不能下降,恐怕還是得繼續觀察。
    第781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26
  • AdminAdmin | 2022-12-21
    關鍵字:
    校園鏟屎官
    貓狗可愛的模樣,非常療癒人心。有愈來愈多的學校,開始認養流浪動物,作為校犬校貓。政府推動相關計畫,補助學校經費,希望能藉此舒緩流浪動物的問題;學校則希望透過認養校犬校貓,讓學生學習尊重及愛護生命。而家裡不准養貓養狗的同學,也自動請命,成為校園鏟屎官,為校犬校貓把屎把尿,照顧生活起居。這樣聽起來,校犬校貓計畫好像是多贏的局面,但是真的有理想中如此美好嗎?
    第781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鄭仲宏

     

    HD x 316
  • AdminAdmin | 2022-12-21
    關鍵字:
    藕傳人
    嘉義縣民雄鄉的牛斗山村,早年盛產蓮藕,八○年代村民幾乎都種植蓮藕,當時耕地面積和種植人口都位居全台第一,也曾經外銷日本和香港,對村民來說,挖蓮藕就像採金礦一樣!

    一雙「老鷹手」是老農辛勤的印記,當時尚未機械化,農民長年徒手挖蓮藕,造成一雙手扭曲變粗,如同鷹爪一般!但是牛斗山蓮藕的榮景只停格在過去,失去外銷版圖之後,再加上國內市場價格不穩定,很多農二代都不想繼承這項辛苦的傳統產業。種植人口從一百多戶減為27戶,耕地面積也從一百多公頃減為五十公頃不到。

    當農村年輕人口大量外移,近幾年來,卻出現許多新住民第二代投入蓮藕產業,讓在地產業得以繼續維持下去。年輕的新住民二代踏入一條少有人願意走的路,充滿挑戰和艱辛,他們該怎麼突破現狀?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第781集
    文字:
    賴麗君 / 攝影:彭家如

     

    HD x 343
  • AdminAdmin | 2022-12-14
    關鍵字:
    烏金的未來
    一波波東北季風南下,每年11月到隔年1月是台灣烏魚子產季,由於野生烏魚捕獲量日漸減少,養殖的烏魚已經成為烏魚子加工主要來源。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烏魚子的品質和大小,除了養殖技術,也和氣溫有關,今年因為暖冬的影響,魚卵的結卵率低,產量不夠,市場供不應求,烏魚子價格平均漲幅超過2成,創下歷年新高。不過現在烏魚養殖因為氣候異常、飼料上漲,養殖成本越來越高,很多漁民選擇將魚塭轉作光電,這也是讓今年烏魚子價格創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政府為了避免假養殖、真種電,訂出漁電共生必須維持原有產量七成的規定,希望確保承租的漁民可以維持原有養殖的權利。但實際的狀況是漁村很多地主都受到高額租金吸引,寧願把魚塭收回轉租給光電業者,導致地方漁民已經越來越租不到魚塭。
    第780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03
  • AdminAdmin | 2022-12-14
    關鍵字:
    當AI走入田間
    台灣農業面臨人口老化、缺工等問題。雖然近年來鼓吹青農返鄉,但是務農不但辛苦,還得靠天吃飯。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智慧系統可以為農業的未來指條明路。

    獨立特派員走訪不同的農場,了解有哪些設備,可以作為農人的得力幫手。有了智慧系統,農業不再只是憑藉個人經驗,而是能夠藉由科學數據,精準地輔助田間工作,甚至得到降低成本,節省人力的效果,有助於青農,甚至沒有經驗的人投入這個行業。

    智慧化已經是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一環,或許有一天,電腦的演算學習,可以發展出真正屬於AI的生產模式。
    第780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

     

    HD x 385
  • AdminAdmin | 2022-12-14
    關鍵字:
    金門輔具情
    偏鄉地區的身障者,或需要輔具的長輩,時常會因為維修輔具的問題,感到困擾。原因是輔具廠商往往因為利潤考量,不在需求量少的偏鄉設置店面或維修部門。

    例如離島金門,當地有些年長的居民,早年因為踩到地雷造成肢體損害,需要輔具,但當地沒有輔具廠商的維修中心,他們往往為了修一個小零件,甚至只是一顆小螺絲,就得搭機到台灣本島。不僅耗費時間金錢,對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來說,更添加許多困擾。該如何解決?
    第780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358
  • AdminAdmin | 2022-12-07
    關鍵字:
    村里長新形象
    九合一大選剛結束,您知道您的居住所在地,這次當選的村里長是誰嗎?很多人對村里長的認識,大概就是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伯,在一個堆滿雜物的里長辦公室空間裡,泡泡茶、聊聊天,偶爾接受里民的陳情案件。年節到了,就送送小禮物,或者舉辦卡拉OK、以及旅遊活動。

    事實上,目前台灣村里長面臨平均年齡接近60歲的年齡瓶頸,以及承擔事務角色不明確的困境。於是,以進行村里長改革為主要倡議的獨立村里長學院,就喊出美國靠隊長,台灣靠里長的口號,要重新定位村里長的任務及形象。他們提出哪些想法與做法?
    第779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鄭仲宏

     

    HD x 332
  • AdminAdmin | 2022-12-07
    關鍵字:
    走讀貧窮人的台北
    關於貧窮,政府是以收入來界定,但是到今年第三季為止,全國低收入戶有28萬多人、只占總人口1.24%,即使加上中低收入,也只占總人口不到3%,遠低於歐美及日韓的10-20%,台灣的窮人真的這麼少嗎?

    台北幾個關懷青年、社區、無家者的非營利團體共同組成窮學盟,就希望能重新定義貧窮,讓社會各種面臨無法選擇生活困境的行業及角落,都能更被民眾理解。

    他們舉辦貧窮人的台北活動已經進入第七年,不但帶領參與者進入貧窮的社區、體驗無家者的生活,今年還首度加入走讀林森北路酒店公關的世界,希望透過更多的溝通,進而產生理解。
    第779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06
  • AdminAdmin | 2022-12-07
    關鍵字:
    舉足輕重的護理師
    我們的腳被稱為人類的第二顆心臟,尤其在心血管醫師眼裡,腳的健康狀況常反映身體潛在的警訊。獨立特派員曾經報導過居家護理所的護理師,他們在社區照護及在宅醫療上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其中就有居護所透過到宅照護的經驗,發現有八成的居家個案,他們的腳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臥床。

    因此,一群有心的護理師,透過引進國外足部護理課程的訓練,開始投入「足部護理」上的照護工作,希望透過足部護理的預防照護,讓高齡及獨居長者可以生活自理,也及早解決身體上的相關問題。
    第779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312
  • 最前
  • 11
  • 12
  • 13
  • 14
  • 15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7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