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AdminAdmin | 2017-03-22土地環境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文字:萬真彣攝影:賴振元
鐵道大開發
一個時代的建設,是不是禁得起檢驗,在當下,人們未必能清楚分辨。二十年前,台灣廣設大學和科學園區,被視為政治正確。但是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了科學園區的空洞化,大學面臨了少子化而可能關閉的後果。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鐵路建設上。交通部所提出的振興計畫中,從桃園到高雄五個台鐵改建案,讓鐵路從平面改成高架化,或是地下化。但是這樣的改建案,到底能增加多少運輸動能,值得討論。
其中部分地區的改建案,還涉及徵收民地、都市開發等問題,引發不少爭議。如果只是單純地將鐵路從平面移除,而沒有城市交通的整體規劃,那麼現在流行的台鐵改建案,在二十年後,恐怕也會淪為空泛無效益的建設。
第42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263 -
AdminAdmin | 2017-03-22國防軍事
少年造飛機
很多人不知道,早期台灣曾經參與生產一種戰鬥機,而且是一群由平均年齡14歲半的孩子,飄洋過海到了日本,以半工半讀的方式,生產可以反制B29轟炸機的「雷電」戰鬥機。
1942年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戰役」大敗之後,開始研發專門要應付B29的戰鬥機,需要的人力,透過台灣總督府,要求學校以不公開的方式募集13-18歲各級學校的學生,透過考試、面試,體檢層層的考核,找到最優秀的八千多名孩子。這群孩子屬於日本海軍工員,又叫做少年工。
到日本雖然美其名叫半工半讀,但讀書只是一開始而已,戰況吃緊時得24小時排班,日夜趕工,還可能送掉性命,台灣少年工一共打造出128架雷電,而他們念茲在茲的畢業或在職證書,一直到戰後過了好久才終於拿到。但是他們的故事,在二戰歷史比較少被提起,接下來我們來看他們的故事。
第42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127 -
-
AdminAdmin | 2017-03-22土地環境攝影:周明文
看見心社宅
台灣地狹人稠,再加上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使得房價長期居高不下。興建社會住宅是很多候選人選舉時的口號,然而從25年前訴求居住正義的無殼蝸牛運動以來,台灣社會住宅的比例到現在卻只有百分之0.08,居住正義成效低落。
看看其他先進國家,在荷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住宅是社會住宅,歐盟平均14%、美國6.2%,保障居住權不只是口號或選舉支票,而是真正落實的行動與政策。政府的腳步太慢,三年前,伊甸基金會索性在台南市自己買下一棟樓,做為社會住宅,專門租給老人、身障者以及中低收入戶,裡頭的設施與服務,好到讓附近居民都想搬去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棟台灣第一個由民間自己經營的社會住宅。
第42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153 -
-
-
-
-
-
AdminAdmin | 2017-03-22國防軍事
烽火少年 台灣義勇
二戰期間,中華民國和台灣站在敵對面。台灣是日本領土,台灣人民選擇逆勢抗日,是困難而危險的選擇,李友邦就選擇了這條路。李友邦認為,中日之戰可能讓台灣提早脫離日本統治。於是他以「保衛祖國、收復台灣」為號召,在浙江金華創立「台灣義勇隊」和「台灣少年團」,帶領台灣人投入中國抗戰行列。
然而中華民國戰勝日本、光復台灣之後,很快就丟掉領土,只剩下台灣。李友邦回台灣建設的壯志未酬,便死於祖國統治之下,義勇隊和少年團成員也跟著被牽連。如今少年團成員泰半凋零,李友邦冤屈雖然得到平反,歷史傷痕卻永遠存在。
第419集
文字:屠乃瑋 / 攝影:賴勳毅x 137 -
-
AdminAdmin | 2017-03-22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海上移工
台灣四面環海,周圍洋流經過,形成豐富的漁場,造就台灣發展漁業的優勢。然而近二十年來,海上勞動力出現斷層,必須仰賴來自東南亞的漁工。九月分高雄籍遠洋漁船福賜群號傳出印尼漁工一死一失蹤的意外,外籍漁工和本地仲介及船東發生工作糾紛的案件更是時有所聞,這和仲介制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仲介長期扮演著引進外籍人力的角色,每一位外勞到台灣工作之後,第一年幾乎都在償還介紹服務費。不過因為權利以及合約內容的不對等,他們不但沒享受到服務,仲介還變相成為外勞的另一位雇主,衍生出許多不公平的現象。
獨立特派員走進南方澳和八斗子漁港,一窺外籍漁工的工作和生活現況。
第41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216 -
-
-
AdminAdmin | 2017-03-22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策馬北東協 真假金塔
這週的策馬北東協系列報導最後一集要帶您到緬甸,結束半世紀的軍事獨裁,緬甸這個曾經軟禁翁山蘇姬二十年的國家,因為天然資源豐富,僅次於越南的豐沛年輕勞動力,一度熱錢湧入,房地產高速飆漲,但剛起步的民主仍在嬰兒學步,政治動盪和基礎建設不足,讓緬甸在東協經濟圈內成為競爭力相對弱勢的國家。
就像緬甸最著名的大佛塔,黃金和寶石打造的華麗塔身下,卻住著許多貧民為求生存努力拚搏,這種社會階級和貧富的巨大落差,以及年底首次舉行的大選,都讓緬甸在迎向東協一體化的過程險象環生,挑戰不斷。
第417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