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
-
AdminAdmin | 2017-03-27攝影:黃政淵
瓶罐裡的祕密
近年除了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外,民眾平常使用的清潔、保養用品也可能有致命的殺手隱含其中。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宣布,含有雌激素的化妝品,將於今年五月禁用、生產、販賣。雌激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歐盟、東協、加拿大早就禁用。
因為研究發現,對女性的卵巢癌、子宮內膜癌、乳癌,有明確的致癌性,也會影響男性的生殖功能。 另外洗髮精、保養品中,九成含有防腐劑Paraben。雖然Paraben價格很低,但是國外團隊發現,Paraben有乳癌致癌力。這些保養品中的環境荷爾蒙,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民眾健康的致命殺手。
第446集
文字:王惠敏 / 攝影:黃政淵x 168 -
AdminAdmin | 2017-03-27社福弱勢攝影:周明文
親愛的 我們這一家
南投仁愛鄉奧萬大以賞楓著稱,十年前,有一對夫妻,兩個人都是美術老師,因為不習慣平地分分計較的教學方式,主動請調到山上來教書。沒想到,一上山發現,山上的孩子有一半都是單親,家庭不幸福,孩子的問題也越多。
有一次,他們無意間發現孩子們對小提琴非常有興趣,於是便常常帶著他們一起練琴,還栽培他們繼續升學,唸音樂班。以前,這個小學的孩子大部份唸完國中,就開始到工地上班,現在,他們的孩子很多都考上高中音樂班,每年孩子們的生活費加上學琴的費用,耗盡了兩位老師的積蓄,但也使得孩子的人生有非常大的改變。
第44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164 -
-
AdminAdmin | 2017-03-27醫療公衛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失智病房
大家對失智症的第一印象,就是記憶力衰退。其實很多症狀,像是出現幻覺、情緒和行為問題,都可能是失智的徵兆。不過大多數的家屬,可能會輕忽這些狀況,視為理所當然的退化現象。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也反應,等到家屬覺得不對勁,送病人就診時,可能已經是中度失智的狀況。
國內有高達24萬的失智症人口,不過他們一旦因病住院,可能分佈在精神科或是內科等病房,相關的用藥整合,其實是一大問題。今年初,台灣第一個失智症專責病房成立,提供病患醫療服務,也提供家屬照護上的知識。
第445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246 -
-
-
AdminAdmin | 2017-03-27政治經濟系列報導:恐懼的總和
恐懼的總和-自由的代價
恐懼的總和系列報導最後一集,我們要帶您到奧地利和斯洛伐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難民潮的挑戰。歐洲經歷過幾次難民潮,特別是1950及60年代,匈牙利十月革命及布拉格之春時,都有大量難民前往奧地利尋求庇護,也讓奧地利安置難民經驗豐富。
然而這次敘利亞的百萬難民潮,卻因為歐盟的政策分歧,讓奧地利訂下收容難民上限,甚至派軍隊駐守邊界,徹底挑戰無國界的申根公約。而東歐各國如斯洛伐克反難民立場堅定,又即將在七月輪值歐盟主席國,未來歐盟難民政策前途未卜。
第44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65 -
AdminAdmin | 2017-03-27土地環境攝影:周明文
防震密碼
最近全球強震不斷,鄰近的日本熊本發生7.3強震,南美厄瓜多、緬甸和阿富汗都發生了七級以上的強震,地質學家指出,環太平洋地震帶已經進入了活躍期。日本幾天內連續兩次強震,造成嚴重災情。但專家們指出,日本為了防震發展出的精密地震預警系統,嚴格的建築法規,其實已經大大減緩地震的傷亡。而台灣呢?根據國家地震研究中心估算,台北只要發生了6.2級以上的地震,將有1850棟的房子會倒塌。
內政部統計,全台超過三十年以上的老屋,有370萬戶,它們的耐震係數都不足。為確保民眾住的安全,營建署決議對民國88年底前興建的住宅,給予健檢補助。未來政府要如何輔導耐震力不足的住宅進行補強或拆除重建,是520即將上任的新政府所要做好防震減災的重要課題。
第443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188 -
-
-
-
AdminAdmin | 2017-03-27政治經濟系列報導:恐懼的總和攝影:羅盛達
恐懼的總和-難民的抉擇
歐盟和土耳其的難民遣返協議生效了,許多在希臘邊境的敘利亞難民被遣返回土耳其,難民群起抗議,聯合國難民署也譴責歐盟和土耳其的協議程序不成熟,不過在此之前,別忘了已經有上百萬的難民進入歐洲,特別幾乎都集中在德國,這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最大的人口移動。
如果有選擇,沒有人想成為難民,敘利亞的民眾逃離戰火,千里跋涉來到歐洲,然而宗教文化的差異及大量難民所帶來的政治、經濟效應,卻也對德國帶來極大的衝擊,來看看難民的抉擇所帶來的挑戰。
第442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93 -
AdminAdmin | 2017-03-27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文字:萬真彣攝影:張智龍
誰關了小燈泡
台北市內湖四歲女童小燈泡在媽媽面前遭隨機殺害的事件,震驚了台灣,失去孩子的痛所有人都感同身受。這是台灣七年來,第十起隨機殺人案件。專家歸納嫌犯的特質,幾乎都是社會挫敗的底層人口、仇視社會,引發殺機。
而警政署更統計出近十年來,刑案犯罪率遞減的情況下,隨機殺人的犯罪率卻更高,也更頻繁。恐懼和悲痛之餘,我們必須反思的是,台灣社會結構M型化之後,越來越明顯的社會落差,和隨機殺人這種犯罪型態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惡性循環?
第442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張智龍x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