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11-02-17公共安全系列報導:毒品成癮容易,戒治難文字:張筱瑩攝影:周明文
緝毒高手
機場海關用狗抓毒越抓越起勁,績效來看潛力可觀,但天天用鼻子聞毒會不會很人道但不狗道?
不曉得您有沒有過從國外入境的時候,在桃園機場被緝毒犬聞來聞去的經驗呢?
為了遏止毒品走私,世界各國通常都會在關口設置緝毒犬隊協助毒品查緝,像日本和韓國,就有三成的毒品案件是由狗查獲的。
而台灣在97年也正式成立緝毒犬培訓中心,派員專程到澳洲受訓,也帶回五隻優秀的緝毒犬。從98年至今,緝毒犬隊已經協助查獲一百多公斤的毒品。究竟這些緝毒犬為什麼會聞毒品呢?記者張筱瑩、周明文帶您到緝毒犬培訓中心,一探牠們的訓練過程。
第184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160 -
SystemAdmin | 2011-02-17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回家路好難,交通資源分配的複雜課題
新永春啟示錄
蘇花改要通車得有許多隧道,每個隧道都是一段艱辛。
一起到新永春隧道內回顧施工挑戰!
只要動工挖隧道,就牽涉到地質挑戰,全長38.4公里的蘇花改,也是打算靠隧道通車的交通工程計劃,預計要打通八座大大小小的隧道。其中,東澳隧道是蘇花改全線最關鍵的工程,還有許多難關要克服。民眾通常只希望工程能夠快快完工,但不一定知道隧道裡頭,有多少風險與麻煩需要工程人員一一克服,或許東澳隧道預定路線旁,民國八十年前後施工的北迴線新永春隧道的經驗,可以提供大家多一點理解,給東澳隧道施工團隊多一點鼓勵。
第1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127 -
-
SystemAdmin | 2011-02-17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回家路好難,交通資源分配的複雜課題
蒙塵的月光山之道(上)
進一趟隧道要像汙染實驗室一樣痛苦,這是南部民眾通過高雄美濃月光山隧道的感受。
設計問題、通風器材、預算、行政體制......我們好多理由可以讓累積八年痛苦無法解決,這是我們要期待的政府嗎?
台灣因為地形的關係,山特別多,因此不管你是搭乘火車或開車,都有機會碰到大大小小的隧道。位於高雄市美濃區跟杉林區之間,有一座長達1670公尺的月光山隧道,從2002年通車以來,一直有民眾反映排煙不佳,讓原本應該氣定神閒的郊外之旅,反倒飽受空氣汙染之苦。
更糟的是,八八風災後,許多前往甲仙、六龜災區疏濬的砂石車、卡車,都轉由月光山隧道經過,更惡化隧道裡面的空氣,甚至到達民眾難以忍受的程度。
月光山隧道造成的困擾歷經八年難以解決,到底是甚麼原因?難道真的都沒有改善的方法,民眾得繼續這樣痛苦度日嗎?
第1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144 -
SystemAdmin | 2011-02-10教育攝影:鄭仲宏
芬蘭晨光時間(二)
重大災害調度資源救援考驗很多能力,要不同單位合作更是挑戰重重,更不用說去幫助文化不同的社會。
我們從小的教育不教這些,但芬蘭的中學教。來看他們怎麼設計這樣的教材。
不久以前,我們為您介紹過芬蘭中小學的晨光時間不是用來考試罰站,而是讓大家玩一套名叫「價值大富翁」的遊戲,透過遊戲幫助學生,學習群策群力調度資源、服務他人。曾經有些國內老師看到相關報導,希望多了解這套提昇國際觀又強化學生服務素養的教學遊戲是如何創造的。為了回應觀眾期待,我們特別回到芬蘭訪問了原始設計者,由原作者為大家解釋。
第183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05 -
-
-
SystemAdmin | 2011-02-10社福弱勢攝影:鄭仲宏
老人安置學(一)
高雄有位九旬眼盲獨居老人,本來自得其樂,自從慈善團體來幫忙,從此不安寧,後來連吃饅頭聽收音機的需要都被剝奪。
怎麼會這樣?安享晚年有這麼難嗎?
臺灣老人越來越多,能讓每位老人有適當的住所安養天年,應該是最基本需求的滿足了。然而實際上很多老人,尤其是獨居者要安置有時並不容易。很可能政府及民間資源重疊還達不到理想的目標,甚至反而衍生出許多不幸,讓老人得不到期待的生活。住在高雄的樊老伯就是個例子。到底怎樣安置這位樊老伯,讓社工們幾乎等於上了一門老人安置學。
第183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20 -
-
-
SystemAdmin | 2011-01-26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攝影:羅盛達
MIT賣甚麼
商品定位是行銷學的ABC。
在新一波國際競爭中,MIT品牌產品除了擺脫, 還要傳達什麼價值?
20多年前「made in Taiwan」和仿冒、品質不佳的印象連結在一起,也許帶來負面印象,但近年來這種印象已經隨政府和民間的努力逐漸改變。在貿易自由趨勢下,政府推動MIT商品認證,希望台灣製造的商品可以確保品質進而提昇買氣。但是商品定位需要巧思,走精品還是平價策略取勝,政府業者各有期待,或許還要更多對話才能讓MIT清楚定位、在國際間加速闖出一片天。
第18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羅盛達x 132 -
SystemAdmin | 2011-01-26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攝影:羅盛達
台灣製造
哪一國製造的價錢可能差很多。
讓「台灣製造」成為國際市場的A咖是政府與民間的期望,但不是只砸錢做廣告就可以,還有許多條件要到位。優質穩定的人力資源就是例子。
電視上有支強打MIT產品的廣告,找來名人代言,強調都是台灣製造、經過認證的好產品。推動品牌代表品質,是為了提昇台灣產品的競爭力,但品牌永續經營還要靠源源不斷的優質勞力。我們發現強打品牌的行銷活動背後,產品倚重的製造人力明顯老化。一味強調包裝,政府是不是也該多花點心思未雨綢繆,想想以後靠誰生產,來挺MIT的品牌?
第18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羅盛達x 1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