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12-12-13土地環境
幸福‧食在好農
從產地到餐桌零時差,有機小農菜園辦桌,
要給您一場別開生面的,美食饗宴。
苗栗崎頂是西濱公路上的小村莊,多沙地,大家只知道附近有個海水浴場,卻很少踏入農村,最近村子裡卻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麵的野宴,由幾個年輕人事前勘查,找當地栽種無毒有機作物的小農提供自產自銷的蔬菜水果,在林子裡菜園旁搭起棚子,就地料理,辦起桌來,這是從產地到餐桌,最近最近的食物里程,也是一種新的農村休閒型態,讓消費者嘗鮮,還能實地耕作體驗。這樣一個由旅行家、科技人、農家子弟組成的特殊團隊,除了在崎頂的菜園裡,也曾在宜蘭三星的稻田,最近則在南投竹山的照鏡山茶區,一一實現稻田裡的餐桌計畫,要把這種創意作法留在農村,把更多人潮和錢潮留給農民。
第274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劉士湘x 97 -
SystemAdmin | 2012-12-13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牛糞傳奇 田未秧
食品安全vs. 作物產量,九種基金會vs. 跨國企業。
就算政府不挺、農民不懂,
范達娜席娃也要發起--種子的革命運動。
2050年預計全球人口將達到90億,需要糧食增產60%,人類即將面臨最基本的生存之戰.上個星期獨立特派員介紹了一位印度帶種的女人范達娜席娃,她和創辦的九種基金會致力於保護種子的自由權,不受跨國企業宰制,不過光靠她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今天我們要帶您來看,范達娜席娃如何走入農村,去說服已經習慣用農藥和跟跨國企業買基因改造種子的農民,重新保留自己的種子並改採有機農耕,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工作,因為跨國企業以龐大的財力獲得政府的支持,范達娜席娃可以說是在政府不挺,農民不懂的狀況下,要怎麼克服種種困難,以最草根的方式說服這些貧窮的印度小農們勇於改變呢?
第27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32 -
SystemAdmin | 2012-12-06社福弱勢文字:李婕綾
康家要找家
麥當勞中途之家事件,凸顯國人對於罕病的無知。
收容精障的康復之家,面對鄰里的恐懼與歧視,能否找到一個家?
台灣社會很有愛心,捐款從不後人,但對於弱勢族群卻較難有同理心,無法理解他們的需要,對於一些病患也因為不瞭解而產生恐懼,進一步就會排斥。繼台北市麥當勞叔叔重症兒童中途之家事件後,最近基隆也發生了社區集體抗議,不想跟康復之家做鄰居的風波。康復之家是精障者經過治療,準備要回到社會家庭的一個中途之家,但是民眾心裡還是會怕,過去有螢橋國小潑酸事件,北一女校園也曾發生過,都是精神病患做的,這就成了居民抗議的理由,難道接受治療中的精障者只能被關在杜鵑窩裡,不能有自己的家嗎?
獨立特派員除了採訪基隆這個社區,還回到當初也吵了很久的新北市新莊康復之家,居民終於和他們在一種不得不的默契下和平相處。我們也貼身採訪了一個家屬,瞭解他是多希望有精神病的弟弟能離開高牆,試著回到正常生活。多角度的報導,讓大家評評理。
第273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x 110 -
SystemAdmin | 2012-12-06教育
混障的人生舞台
沒有手的鋼琴家、沒有腳的舞者、腦性麻痺的歌手,
他們是混障綜藝團,燃燒夢想的實踐家。
台灣視障歌手張玉霞擁有一副好歌喉,他純淨的嗓音唱起鄧麗君的歌,讓兩岸三地為之驚豔。老天爺好像常給人一些考驗,關上一扇窗卻可能打開另一扇門。台灣有一支樂團很特別,裡面的團員沒有手能彈琴,沒有腳能跳舞,腦性麻痺卻可以一字一句的開口唱歌,這是奇蹟嗎?我們通常認定身心障礙者需要人照顧,沒法工作,或者工作有限,比如盲人按摩,肢障者開投注站賣彩券,但其實他們一樣有夢想,只是過程中有更多的挑戰,來看這支身障人士組成的表演團體,名字你一聽就會記得,叫做混障綜藝團,一起來看他們的演出。
第27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x 106 -
SystemAdmin | 2012-12-06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帶種的女人
21世紀基因改造食品當道,跨國企業獲取暴利,
印度卻有20萬小農因此自殺。
在印度北部有位傳奇女子,
誓言討回糧食自主權,小蝦米對抗大鯨魚,
到底孰勝孰負?
十二月了,2012年馬上就要過去了,今年全球因為暖化,極端氣候造成幾次大的天災。暖化,也威脅到糧食生產,人類面臨最基本的生存之戰。人類有九種基本糧食,稻米、小麥、大麥、玉米、燕麥、黑麥等,過去農業社會自給自足,但是因為人口暴增,於是有了第一次綠色革命,採大農制,做大面積單一作物的有效生產,施肥施農藥,後來還無法滿足,於是第二次綠色革命,進行基因改造工程,這下子完全用人類的智慧完全顛覆上帝的賜予,很多原生種子被消滅了,還有更多小農被打倒,獲利的是少數全球化的生技公司、貿易公司、農藥化學工廠、食物大廠,在印度有20萬小農因此自殺。
獨立特派員深入印度北部,小農最多的傳統農業區,那裡有一位原本是物理學家,卻轉而成為農業與環保鬥士的女性-席娃,帶領農民對抗跨國企業,要討回糧食自主權,要讓人們重新認識上天賜給我們的種子。
第273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18 -
SystemAdmin | 2012-11-30社福弱勢攝影:周明文
目標720小時
我給你福利,你來申請?
弱勢者到底需要甚麼?
自立生活,目標720小時!
上個星期我們報導了重度腦性麻痺者孫嘉梁的故事,他很努力告訴大家,身障者不是一輩子想被人照顧,只是活著有甚麼意思?其實他們也想有自己的生活空間,想自立生活。最近剛好有日本大阪西宮市的自立生活團體來台灣,他們有60位重度身障者都在使用個人助理,而且時間沒限制,全職兼職加上打工的個人助理共230人,是一個正式的工作,有保險。
每天24小時一個月720小時是全世界爭取自立生活的目標。相對來看台灣,主管機關對自立生活的概念模糊不清,甚至認為這就是居服照顧,但居服員是沒辦法協助障礙者回歸社會,活出自己的。如果政府還停留在舊思維,我給你,你來申請,未必切合個人需要。
第27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22 -
SystemAdmin | 2012-11-30政治經濟攝影:張智龍
台東醫療啟示錄
你或許沒聽過他們的名字,但他們是台東的守護天使,
以奉獻和熱忱,撐起後山醫療。
蓋醫院困難,要找醫生來台東更難。台灣鬧醫護荒,多少人搶著做醫美,但其實台東卻是醫護荒中的重災區。這裡沒有百貨公司沒有電影院,很多生活機能欠缺,因此即使有醫生願意來,他太太的工作和小孩的教育又讓人裹足不前。
台東市區五家醫院,除了榮總和署立醫院,其他三家都是教會醫院。獨立特派員發掘一些感人的故事,有些台大或西部的名醫在聽到東部需要醫生時,就立刻辭掉當時的工作,你問他為什麼,他告訴你,台北不差我一個,但是台東卻非常需要醫生。他們幾十年來或者用宗教熱忱,或者以無私奉獻的精神,撐起偏鄉醫療,真非常偉大。
第27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張智龍x 130 -
SystemAdmin | 2012-11-30醫療公衛文字:張筱瑩攝影:張智龍
醫療重災區
台灣有兩萬間診所五百家醫院,平均1136人享有一間醫療資源,
但在台東,四個鄉鎮沒有任何醫療機構,
要蓋南迴醫院,願望是否能實現?
台灣醫療發達,有兩萬間診所五百家醫院,密度極高,但你很難想像還有開車一個小時找不到一家醫療院所的地方,台東的南迴公路上就是如此。從台東市區往南,達仁、大武、太麻里、金峰四個鄉沒有任何醫院,當地一萬八千個居民一旦有個意外,送到醫院至少得一個鐘頭,在送醫途中那種焦急與無奈,讓每個經歷過的家屬畢生難忘。返鄉服務的達仁鄉衛生所醫師徐超斌,這些年一直想在南迴地區蓋醫院,不過,對一個小鎮醫生來說,實在困難重重。
第27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張智龍x 156 -
-
SystemAdmin | 2012-11-22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尊重物種平等,動物福利知多少?攝影:周明文
動物的守護者
為什麼你可以,Why?為什麼不行,Why not?
會不一樣是因為夢想,而不是軀體。
當一個人生命有了缺口,身體不完整,就更能體會生命的可貴,並懂得珍惜。荷蘭有位國際知名的動物園教育專家彼得格立斯,是重度身障者,從小罹患小兒麻痺讓他連呼吸都很困難,他卻努力跨越肢體障礙,坐輪椅穿著馬甲戴著呼吸器走過16國上百個動物園,鼓吹大家保護野生動物,也鼓舞行動不便的孩子走出家門親近大自然,親手摸摸動物,從動物身上學到對原始生命的尊重。
第27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52 -
SystemAdmin | 2012-11-22人物故事攝影:周明文
嘉梁的願望
我要自立生活,不要靠爸靠媽!
一群身障者走上街頭,為自己發聲。
台灣外勞45萬,最近菲律賓方面要求台灣雇主要支付仲介費、來回機票及體檢費,被勞委會拒絕,每年一次的台菲勞工會議因此取消,會不會因此凍結菲勞來台呢?台灣依賴外勞太深,一定要有替代性思考。以19萬重度身心障礙者來說,更是時時刻刻身邊得有人,當父母家人年紀大了沒法照顧的時候,除了全天候的外勞,有沒有其他選擇?能不能自立生活?
記得孫嘉梁這個人嗎?他重度殘障,卻從建中台大一路念到博士,他不想一輩子靠家人,於是自己到外面租房子住,但是要自立生活,必要條件就是得請個助理,替代身障者手和腳的功能。五年前,國內引進了個人助理制度,讓身障朋友除了活著,還能過著人的生活,不過政府只提供一個月60小時,一小時120元的個人助理補助,錢少時間也不夠,怎麼實現他們自立生活的願望呢?
第27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73 -
SystemAdmin | 2012-11-15醫療公衛文字:李婕綾
輔具新鮮事
行動不便的人,居然可以開著拉風的跑車?
進駕駛座不必用鑽的抱的爬的,有懸吊手臂可以將整個人搬上座位。
傑克!這真的太神奇了。一起來看看在日本驚奇的輔具展 。
隨著全球老年人口增加,健康照護器材的市場越來越大,在日本稱為福祉用具,每年九月十月在東京都有一場亞洲最大的輔具展,就像新車展一樣,也同時受到全球矚目。這裡不只身障者,也有老人和小孩的輔助器材,功能性十足,也有開大小不同的瓶口甚至罐子,對於手不方便的,或手還沒發育好的小孩,手沒力的老人都好用。還有光光一個簡單的扣鈕釦,或者旋轉把手的動作,他們也體貼入微。
日本是一個奇特的民族,因為天然資源少,因此為生活的方便,處處萌生創意。你有沒有想過一個行動不便的人,哪天居然可以開著拉風的跑車?進駕駛座不必用鑽的抱的爬的,有簡單現成的懸吊手臂可以將整個人搬上座位。傑克!這真的太神奇了。輔具展,有大品牌也有很多小品牌,連Honda這樣的大車廠也都搶進全車系的福祉車,並不貴,反映出日本廠商普遍投入輔具研發的積極心態。因為政策的導引,研發、購買都可以免稅,日本社會很早就反映出未來年輕人晚婚與老年化問題,蓬勃的福祉產業更促進很多就業機會。
第270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x 139 -
SystemAdmin | 2012-11-15公共安全攝影:鄭仲宏
老弱誰保全
新營醫院北門分院的一場大火,燒出了臺灣醫療史上最嚴重的火災意外,
而這個意外,也引起了社會大眾對於安養機構安全的顧慮和質疑。
臺南新營醫院北門分院火警,造成13名老人死亡,引起大家對安養機構安全的疑慮,衛生署和各地方衛生局亡羊補牢,這幾天加強醫院和養護機構的消防安檢。其實去年高雄博正醫院護理之家也曾發生火災,當時兩百多名行動不便的安養老人經醫護人員引導逃生,消防局也出動上百名人力搶救,還好全部平安沒事!
隨著失能人口增加,這種老弱可能碰到需要緊急避難的機會也會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安檢合格設施合法,也不能保證就一定沒事,緊急狀況下,用抬的拖的抱的,如果真的無法一個救一個,怎麼辦?一起跟著獨立特派員進入安檢演練現場來抓漏。
第27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35 -
SystemAdmin | 2012-11-08社福弱勢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大眾行有礙 (公路篇)
低底盤公車真的夠用嗎?
長途大巴士則完全沒有搭載身障者的設計?
臺灣的公路系統值得提出來讓我們挑戰!
臺灣最近幾年確實開始注意到行的問題,很多公共場所添加電梯、導盲磚、扶手,但還不夠,就拿低底盤公車來說,讓推嬰兒車的媽媽和老人家方便很多,但全臺灣一共才600部,大部分集中在臺北市,只有幾條路線才有,長途大巴士則完全沒有搭載身障者的設計。獨立特派員也是在一年多前認識這個小女生,婉坪,她罹患罕見疾病,從小就被困在輪椅上,她最大的願望是去南臺灣的海生館玩,但考慮再三,最後還是選擇自己開車。面對未來高齡社會,這是需要及早正視的問題。
第269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225 -
SystemAdmin | 2012-11-08社福弱勢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文字:李婕綾
台鐵小改進
在臺灣大多火車站都歷史久遠,
興建時根本沒有無障礙觀念,
但臺鐵逐漸的意識到,
開始逐漸改進。
在還沒有高鐵之前,臺鐵是國內長途旅行的主要大眾運輸工具,從清末興建一百多年來,全臺灣超過兩百個車站,很多都歷史久遠,當時根本沒有無障礙觀念,各車站的月台大小與高度都不相同,臺鐵估計,光是車廂與月台之間要減少縫隙把高低拉平的改善工程,就得等到106年才能完成,跟著獨立特派員走一趟,你會親眼看到因陋就簡,必須人工把輪椅抬上抬下,那種窒礙難行的窘態。
第269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x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