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13-04-18土地環境
民宿CEO
台灣民宿產值
四千家業者爭妍
民宿管家注入專業
是否會失去原風味?
台灣甚麼產業最夯,除了吃,當然是觀光,各地都在行銷美景!但是要能真正體會在地風情的,首選民宿。算起來,台灣民宿發展至今已經有20年,一路成長到四千多家,產值16億,商機相當可觀。
但是早年民宿是為了紓解太多遊客沒地方住的問題,鼓勵當地人提供自家的房間,一方面導覽當地風土民情,當個稱職的主人,做為一種副業,但是這十幾二十年下來,經營民宿的第一代都已經年紀大了,也做得累了,很多想退休,但是沒人來接棒,又捨不得讓自己半生的心血就這麼沒了,於是有人開始雇請專業的管理人才來經營,這就是民宿管家,就連現在學校的餐旅系都開設民宿管理這門課,可是這項新職種並沒有明訂在民宿管理辦法中,尤其他是不是讓民宿變得太專業化,失去了當初的原味?
第291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賴勳毅x 124 -
SystemAdmin | 2013-04-18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漁村少年郎
曾經的鰻魚王國,
成了人口外移推手,
近年漂鳥回歸,
精緻養蝦、曬烏金,
海口革命再起!
台灣四面環海,照理來說漁業資源應該最雄厚,但卻始終沒有好好開發利用。前幾個星期我們關心台灣農村土地問題,今天要來面對人口流失更嚴重的漁村問題。雲林縣的口湖可說是水的故鄉,如果從衛星影像鳥瞰,有三分之一都是魚塭。民國75年是口湖的黃金時期,全村96%都從事養鰻工作,創造台灣鰻魚王國的美譽,但長年下來因為大量超抽地下水,造成嚴重的地層下陷,加上土地鹽化,年輕人走了,口湖成為全台人口外移最嚴重的地區。
但是這兩年都市生活不容易,農村招回了一批年輕漂鳥,口湖也是,幾個七年級生回到老家把曝曬了20年的魚池重新注入新生命,他們養蝦。這裡同時還是烏魚子的產地,台灣65%的烏魚子來自口湖,製做需要40道工序非常辛苦,現在也有第二代願意回來接棒了。年輕人究竟為漁村帶來怎樣的生機和活力?獨立特派員在口湖的觀察報導!
第291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29 -
SystemAdmin | 2013-04-11人物故事攝影:鄭仲宏
逐夢世代 - 崔元先
火場vs. 公園社區,
打火英雄vs. 外籍看護,
自掏腰包傳授防災知識,
不願北門悲劇再重演。
台灣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主計總處統計,20到24歲的失業率超過13%,比前三年平均值都高。他們真的想賺錢嗎?沒有,三成五的人最希望工作穩定,有三成的人追求夢想與自我實現。來看這群逐夢世代不同於上一代的價值觀!
前一陣子聽到有消防員幫忙爬牆開鎖,前兩天,周末又有一群消防隊員頭一次上街頭抗議他們過勞,確實,過去我們很少了解這群以前叫做打火弟兄,現在卻成了民眾生活大小事通包的保母,他們的工作狀況:從地震火警,家裡路邊有人要急救了,到摘蜂窩、抓蛇、救被困的小貓小狗,都打119,他們真的很忙,事情很雜,但還是有人雞婆的攬下了原先沒有的工作。
您還記得半年前台南新營醫院北門分院的火警嗎?當時死了12名慢性重病臥床的老人,危急時刻大家慌了手腳那種景象讓在場的消防隊小隊長崔元先記憶深刻,這半年來他做了甚麼事?就是自己找人翻譯,在高雄去跟那些東南亞來的外籍看護溝通,做緊急醫療的宣導和教育,也幫他們檢查更新應變的裝備,這種苦口婆心加上親身示範的工作很少被外界看到,對台灣已經有20萬外籍看護,而且需要量還在增加的老人照顧來說,有這樣能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年輕人,真的很重要。
第29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50 -
SystemAdmin | 2013-04-11社福弱勢
幼兒園的天花板
不是偏區,不合法令,
原民共同照護無法立案,
都會區弱勢原民何去從?
All in one標準合適嗎?
全台灣原住民族人口52萬,為了生活,有一半以上都離開了部落到都會工作,但其中很多人因為經濟弱勢淪為打工族,他們逐工作而居,生活、居所不定,連帶的無法好好照顧小孩。新北市是都會原住民最多的地方,在這裡就有一所混齡的照顧中心,已經20年了,把原鄉部落的共同照顧精神搬來這裡,為了配合上工時間,一早五六點就開門,經常24小時不得休息,也經常有人一托就是一兩天,但這種混齡甚至也接受臨時托老,屬於社區互助式的照顧中心卻不合法令、不能立案、常接罰單,因為幼教法只容許離島偏鄉及原住民地區可以採互助式,沒有考慮到在都會區打工的原住民,用同一個天花板的高度規範資源都會區弱勢的原住民,合適嗎?
第290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賴勳毅x 112 -
SystemAdmin | 2013-04-11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
小麥交響曲
蚵仔故鄉種小麥,
融會上中下游,
高品質抵抗進口低價品,
開啟台灣雜糧復興運動。
台灣人講究美食也很為我們的美食自豪。就是因為食物有太多種選擇,已經改變過去以米為主食的習慣,現在我們每年進口120萬噸小麥,超過稻米,但也正因為如此,如果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國內吃的東西包含麵包麵條都會跟著漲,所以在提高糧食自給率的考量下,除了鼓勵復耕稻作,現在也有人種起了小麥,就像靠海的嘉義東石居然還是有機的小麥,這邊風大,地也不怎麼肥,但早在日治時期就有人種過,這是一種可以粗放的作物,五年前,這裡開始重新建立一個小麥共和國。
雖然現在產量只有全年進口量的九牛一毛,但面對未來極端氣候,能保住小麥的品種及栽培技術,非常重要,還在逐步擴充生產規模當中。為什麼量這麼少,價格又比進口高出三倍的台灣小麥能敗部復活?
第29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x 125 -
SystemAdmin | 2013-04-08社福弱勢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攝影:張智龍
海口新移代
單親之餘中文不好,弱勢的更弱勢,
新移民之子如何教好?
最近吳寶春要念書的話題炒得火熱,但是想念書的人還有很多,包含47萬的外籍配偶新移民,而且他們更有急迫性。獨立特派員過去報導過很多經濟弱勢的孩子,今天要帶您去東港,那裏很多人娶越南印尼女人,原本經濟就不好,加上新移民嫁來後發生很多家庭問題,離婚率高,單親的新移民媽媽要工作,哪能照顧孩子,更不要說自己中文不好,更不可能教小孩功課了,弱勢的更弱勢。我們擔心的不只是新移民媽媽個人的人權,不受社會尊重,更要關注的是新台灣之子,在這樣的環境長大,他們日後的人格發展與自信問題。
第28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張智龍x 188 -
SystemAdmin | 2013-04-08人物故事文字:李婕綾
逐夢世代—鐘聖雄
拒絕家族企業,懷著滿腔熱血,
用相機打獵,以鏡頭說故事,為弱勢發聲的刁民。
在剛剛的華光事件中我們再度看到青年、學生站到了第一線,這是近年來台灣社運蓬勃發展的動力,你可以說他們是熱血,會不會少不經事?但這也是一個社會進步和向上的機會,看這群逐夢世代如何翻轉台灣。這十年來最被一再提起,也培養出很多熱血青年知道怎麼樣組織動員的社會運動就是樂生,參與策動的人都被標上樂青這樣的身分,獨立特派員逐夢世代系列報導必然不能少了這號人物,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鐘聖雄,一個原本想要做搖滾紀錄片的年輕人卻意外的成為街頭運動的最前線,他用相機用筆說故事,讓大家聽到社會底層微弱的聲音。除了樂生,他還關心台北市都更問題、桃園關廠勞工的生計,與南部莫拉克風災的現況。捨棄了家族事業舒服的生活,阿雄寧可日曬雨淋像打獵一樣,追逐新聞,做自己想做的事。
第289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x 116 -
SystemAdmin | 2013-04-08司法人權文字:李婕綾
華光夜未眠
一紙讓渡書居住50年,
華光社區被強制拆屋,
違法居民?
情與理在哪裡?
一向被稱為是房地產空頭總司令,希望落實居住正義的張金鶚接任台北市副市長,他到底能拿得出甚麼辦法解決文林苑問題,又如何讓台北市已經停滯的都更露出曙光,又怎樣主持老百姓住的正義?3月29號文林苑一周年,張金鶚說要在三個月內解決爭議,但是就在329的前兩天3月27號,吵了五六年的台北市華光社區最後兩戶被強制拆除了,現場再度上演了火爆劇,住戶和聲援的學生被抬離現場,獨立特派員漏夜守候,除了觀察,也深入了解這些被法務部提出告訴說他們違法的居民究竟理從何來?
華光社區是法務部的宿舍,原先共有近700戶包含違建的174戶,從2007年以來政府說要在這裡打造金磚計畫就通知居民搬走,陸陸續續的現在只剩這兩戶,不搬,理由是甚麼呢?他們手上持有的是五十多年前一張形同買賣的房屋讓渡書,五十年來如期繳納稅金,他們也許不適用現在的法令,法務部也堅持這兩戶不是低收入戶,但情理法的情與理在哪?政府一心一意想要打造的金磚計畫真的有這麼急切,來不及跟居民溝通嗎?
第289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x 138 -
SystemAdmin | 2013-03-28人物故事攝影:賴振元
逐夢世代-陳彥博
從北極跑到南極,
從攝氏五十度到零下五十度,
五年X七大洲X八大賽事,
陳彥博正寫下超馬新頁。
最近有好幾場社會運動裡很多年輕人,他們有理想有熱情,也需要有人傾聽,給他們空間和機會。從今天起一連十周,獨立特派員推出逐夢世代系列報導,希望找出有代表性的年輕人,他們對周圍的人與事開始有影響力,讓大家進一步知道年輕人在想甚麼在做甚麼,第一集超馬選手陳彥博。
台灣現在最潮的運動是甚麼?跑步! 路跑風氣這幾年大大躍升,每年舉辦50場以上的賽事,場場被秒殺,其中挑戰馬拉松的人口八年成長四倍,越來越多人在挑戰自我極限,陳彥博就是一個引爆的人物,他正在進行578計畫: 五年內完成七大洲八大賽事。陳彥博曾罹患咽喉癌,但始終沒有放棄長跑,在訪問他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他對生命的熱力和夢想,在困苦和孤獨的長跑路上,他一直用意志力撐到最後,其實就是在挑戰生命,他是個生命鬥士。
第288集
文字:黃明明 / 攝影:賴振元x 142 -
SystemAdmin | 2013-03-28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
務農保不保
老農年金500億,
青年農夫無地不成農,
假農夫卻坐領年金,
農委會如何查辦?
台灣農業規模小但是大陸對我們很有興趣,買我們的水果、茶葉、虱目魚,現在還買稻米,去年台灣農產品出口成長17.7%。但是在蔬菜方面,買菜的時候注意一點就會發現,白蘿蔔、豌豆、四季豆、花菜很多都是大陸貨,尤其蕃茄十年來大陸進口多了20倍。台灣農業人口老化,農民平均60歲,很多無人接棒,難道就讓我們的農業沒落嗎?
最近幾年開始有年輕人返鄉,或者是有心人學做新農民,都有不錯的成績,除了做有機,有的還一邊養豬一邊沼氣發電,這些人既然決定務農一定有想法有創意,但是獨立特派員實地觀察發現,要當農民還沒那麼簡單呢,你沒地,或一年生產不夠多,都拿不到農保。農事這麼辛勞,對年輕人來說,就業意願已經很低,再加上不容易納保,誰要回來? 但有人就是因為有地,輕而易舉取得農保身份和相關福利,到底真假農民怎麼分?監院糾正農委會一年老農年金500億,占農委會預算七成,太浮濫了,農委會揪得出假農民嗎?
第28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x 133 -
SystemAdmin | 2013-03-28國防軍事攝影:鄭仲宏
打造新國防軍-為何而戰
噱頭廣告、高中職擺攤,為求募兵樣樣來。
巾幗人數勝梟雄,戰鬥部隊缺好大。
打造新國防軍今天要播出最後一集了,過去幾集我們從屏東枋山飛彈基地到基隆海軍水下大隊,從新兵入伍到老兵回大膽,由各角度帶大家看到部隊的現況,才能全面性的了解國防。今天獨立特派員要進一步觀察並檢討募兵的現況: 現在國防部卯足了勁花了很多人力想盡辦法到各鄉鎮去行銷,帶志願役的時候甚至有業績壓力,希望有十分之一能留下來。
在招募過程中女生很踴躍,五個裡面取一個,因為可以做行政,相對是份穩定的工作,但男生尤其戰鬥部隊缺很大。即使現在講求科學作戰,兵不在多,在精,但有沒有想過,人數不夠如何做到精良?如果大家都想求穩定,任務來了又有誰身先士卒?台灣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國防的困境,關心募兵的未來?獨立特派員深入部隊觀察分析,這是全民必須共同承擔的責任!
第28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29 -
SystemAdmin | 2013-03-21土地環境
擺瞑 在人神之間
四鄉x五島x72間廟,
還有神比人多的島嶼,
馬祖人擺瞑瘋元宵。
菲律賓也在搶博弈商機,馬尼拉灣區將興建四座賭場,第一家上個周末開幕,股東之一並且主導經營權的就是懷德公司,他說這會成為馬祖未來發展的借鏡,包括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德意志等銀行,都表達高度意願,銀彈到位就欠東風。擺盪在兩岸狹縫中,傳統與現代、博弈和反博弈之間,馬祖很難為,就拿他們很有特色的擺瞑文化來說,台灣沒幾個人知道,因此也成不了觀光氣候。
甚麼是擺瞑呢?就是馬祖人的元宵節。台灣馬祖人有三十萬,常住馬祖當地的卻不過五千,過年期間馬祖鬧空城,很多人都去大陸或來台灣,只有到元宵前夕才趕回老家,飛機班班客滿。馬祖四鄉五島有72間廟,是全台灣廟宇密度最高的地方,每間廟平均十尊神像,有的村子甚至神比人多。這裡的神明各式各樣,除了媽祖,還有白馬尊王、蛙神鐵甲元帥、蛇神英烈王等等。
獨立特派員在東北季風的低溫下,記錄了這個幾乎全島動員至今被保留完整的的特殊節慶,體會戰爭和平一線間,與風浪搏命中,人神之間微妙的感情。
第287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賴勳毅x 113 -
SystemAdmin | 2013-03-21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
農地大復活
五成降到三成,
台灣糧食自給率絕對低!
農地、林地回不去,
政府如何再活化?
台灣除了缺少天然資源,我們的土地也有限,還因為開發,蓋起了大樓建起了工業區,30年來人口成長,而耕地卻逐年減少。不要看我們稻米自給率九成,但是小麥、玉米、黃豆、蔗糖每年要進口893萬公噸,以熱量計算,台灣的綜合糧食自給率從民國70年的53.8%,下降到今天只有32%,相較於日本41%、韓國45%,美國、加拿大、澳洲糧食自給率都超過100%,我們處於「絕對低的狀態」,難怪麵包牛奶雞肉雞蛋甚麼都漲,擋也擋不住!加上2002年台灣加入世貿組織,政府鼓勵休耕,包括農地、林地、魚塭消失了一成,很多變成豪華別墅。
這幾年,休耕地面積達20萬公頃,有人樂得領補助,有人還是繼續在買地賣地蓋別墅,地價直直漲,很多人從都市走入農村,或者是農二代想返鄉耕作,有心,卻找不到地。農委會終於發覺了,要把每年一百億的休耕補助拿來獎勵活化農地,提高糧食自給率到35%,獨立特派員到農村實地訪查,卻發現還是有很多問題。
第287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x 136 -
SystemAdmin | 2013-03-21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公投及格了嗎?攝影:賴振元
核必公投
能源與公安的拔河,
六次公投失敗經驗,
核四問題依然訴諸公投?
能源問題從核解決?
紛擾台灣社會長達30年的核四爭議,最近政府決定交由全民公投,決定核四要不要續建?將來要不要運轉?但是歷經三任總統、四次追加預算、12位行政院長、投入三千億,公投真的能解決問題嗎?過去台灣曾經辦過六次結合大選的公民投票,但因為公投法的同意門檻非常高,加上議題不吸引選民興趣,最終都以失敗收場。
但這次核四公投,是實行公投法以來,第一次沒有與其他選舉共同舉辦的政策投票,加上核四爭議不斷,反核人數今年首度超越擁核的一方,交由全民表決,很可能改寫公投歷史。政府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拋出公投提案?台電和能源局、原能會最近都在備戰狀態,如果真的廢核要如何因為未來的能源問題?
民眾也可以理性客觀的自省,究竟要怎樣永續生存?而不是高喊口號一昧嚮往桃花源,到頭來卻無薪可燒、無米可炊。
第287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x 164 -
SystemAdmin | 2013-03-14教育文字:張筱瑩攝影:張智龍
愛得好重
學舉重、贏獎金,
供吃供住、繳學費,
教練成爸爸,舉起重量與希望。
台南大內國中有一支很特別的體育隊伍,不是籃球隊不是棒球隊,而是舉重。教練楊豐田20年前回母校,原本只是希望讓不愛也不會讀書的孩子,藉體能展現自信,甚至用體育成績上大學,但後來意外發現,參加的孩子許多都來自單親貧窮的問題家庭,為了賺比賽獎金而來。
楊教練為了幫這些孩子,供吃供住,還幫他們繳學費,後來越收越多,就成了一個擁有十幾個孩子的大家庭。獨立特派員訪問好幾個孩子,談到家庭、談到自己的叛逆與未來,都掉下淚來,他們感謝有這樣一個大家庭和不忍放棄他們的教練,即使訓練很苦,卻可能是翻身的機會。他們舉起的不僅僅是重量,還有心中滿滿的愛與希望。
第28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張智龍x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