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13-09-26土地環境
用愛 終結狂犬病
狂犬病疫情發酵 流浪動物增加
「狗爸」發願 拯救流浪動物的生命
用愛終結狂犬病
這個月十號台東傳出鼬獾咬了一條三個月的小狗得到狂犬病的消息,台灣狂犬病疫情防線失守了嗎? 台灣自從狂犬病重現後,已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狂犬病疫區,民眾看到狗就怕,動保處接到民眾通報路邊有流浪狗的電話增加三倍,捕犬隊還得增加人手。其實家犬只要打了針就能放心不被傳染,倒是棄養將製造更多防疫問題。
流浪狗是狂犬病的第一道防線,絕對不能棄守,這兩個多月來一直不停的有獸醫師和愛心人士站到了最前線,給流浪狗施打疫苗,獨立特派員今天就要報導這位人稱狗爸的徐春水,18年前結了狗緣,目前一共收容了上千隻流浪狗,即使狂犬病疫情爆發,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他還是不改初衷,將牠們一隻隻接種疫苗,他估計因為疫情關係,增加的流浪狗有八萬五千多隻,換算全台約有三成寵物被丟棄,他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怎樣用愛終結狂犬病。
第314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賴勳毅x 115 -
SystemAdmin | 2013-09-26土地環境
解碼奧林匹克 諸神之地
高山 冰川 溫帶雨林
海岸線共存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
它的名稱正是「諸神的住所」
天兔颱風剛過,又給台灣帶來災情,人類在一次次的受創之後也該學會怎樣和大自然共處。我們常說台灣很美,從山到海不過短短幾十公里,生態多元而豐富,但最美的地方往往需要承受更大的風險,在這裡生活就要珍惜大自然給我們的每一堂課。在美國也有一處地方擁有從山到海的多樣性生態,我們今天就要帶您到奧林匹克國家公園,拜訪麋鹿的故鄉。
之前獨立特派員大壩河殤系列曾報導美國拆除史上規模最大的兩座位於艾爾華河流域的水壩,它們就位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這裡是少數同時擁有高山、冰川、溫帶雨林和海岸線的國家公園,被認為是諸神的住所,90%以上都是禁止開發的荒原,和台灣的國家公園一樣,奧林匹克也面對生態保育和觀光開發的兩難與挑戰。從這個星期開始我們將逐一為您解碼奧林匹克,看看他們怎樣堅持維護自然,讓遊客學會尊重生命。
第31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45 -
SystemAdmin | 2013-09-23政治經濟攝影:張智龍
解密服貿
攸關407萬人生計
服貿協議能做大市場
還是喪權辱國?
政府在6月份與對岸簽署完成服貿協議,但至今很多人存有疑慮。雖然經濟部一再強調,我們爭取到非常優惠的條件,能做大市場、佈局對岸,為什麼民眾就是不買單?服貿協議攸關407萬人口的生計,包含美容美髮、印刷、餐飲等,很多中小業者都擔心,一旦大陸以鉅資揮軍南下,用人海戰術很輕易就會吞噬小小台灣,屆時老闆會不會都變成大陸人,我們就只落得當台勞?
獨立特派員抽絲剝繭試著找出問題癥結,發現是否在談判前,政府與業者少了點溝通,在一連串人民對政府失掉信心之下,加上多年來兩岸議題一直被當成政治攻防的題材,讓政府主導的服貿協議甚至被人形容成馬關條約。服貿協議真的這麼糟嗎?如果不簽,我們就會走不出去,失掉競爭力嗎?獨立特派員為您一一解密。
第313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張智龍x 167 -
SystemAdmin | 2013-09-23政治經濟攝影:張智龍
服貿 服不服
印刷出版生意難做
美容美髮反攻大陸
一紙協議誰受害 誰獲益
一直以來,中小企業是台灣產業的特色,因為我們市場小,資本少、應變靈活的中小企業如同變形金剛,可以很快適應潮流,轉型求生存,但是隨著台灣經濟體質弱化,很多業者產能和規模一再縮小,眼看著即將面臨服貿協議開放後帶來的衝擊,難怪當老闆的都跳出來訴苦。但是當老闆的難賺錢,並不代表被雇用的員工沒頭路,消費者會吃虧。獨立特派員走訪了美容美髮和印刷出版幾個行業,從不同面向分析報導,服貿協議究竟誰獲益,誰受害。
第313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張智龍x 139 -
SystemAdmin | 2013-09-23土地環境攝影:鄭仲宏
段考核三
演習?演戲?
段考核三專家比居民多 國軍直昇機出任務
政府為了確保核能電廠意外事故時大家都能有最好的因應,所以舉行核災演習。日本福島事件後行政院原能會花了許多心力修整演習方式,在今年九月的核三廠演習驗證。除了廠內搶修程序外,也特別鼓勵民眾參與。因為任何防災計畫都需要民眾配合。
對於自家周圍的防災演練,民眾本有責任一起學習如何保護自己和配合政府撤離。但是今年演習仍然只有幾輛遊覽車有限的民眾願意參加。當許多人批評政府的時候,是否也想想民眾應負的責任?但這是社會演進過程,需要時間。本則報導呈現這次核三演習政府鼓勵民眾參與的努力,也呈現民眾對未來如何擴大參與的建言。
第313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59 -
SystemAdmin | 2013-09-12社福弱勢
剩食的下一哩路
豐衣足食過了頭
170萬社福邊緣戶
顧巴肚 剩食的下一哩路
接下來這也是一則關於食物的報導! 為了吃的健康,我們提倡從產地到餐桌最近的食物里程,吃當季當令的真食物,但是對於產地或餐桌過剩的東西該怎麼好好珍惜利用呢? 近50年來全球資本快速累積,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有的人吃的浪費,有的人卻得在垃圾桶裡找食物,台灣也是如此,每年有275萬噸食物被扔進廚餘桶,足足可讓31萬低收入戶溫飽。
從兩三年前開始,一些民間NGO組織結合企業和店家,合力募集多餘的食品和物資,像每天晚上賣不出去的自助餐、麵包,或即將到期的東西,匯集到食物銀行,讓弱勢和有需要的人用點數來兌換食物包,形成一種社會集體愛心鏈。全台灣低收入和中低收入戶61萬人,是政府救助的對象。但落在貧窮線以下的社福邊緣戶,卻有170萬,食物銀行多少補足了這些落差。獨立特派員追蹤剩食的下一哩路!
第312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李金龍x 130 -
SystemAdmin | 2013-09-12食品安全攝影:賴振元
原味覺醒
韓國麵包非韓國
化製澱粉反客為主
食品添加物氾濫的嚴重性,甚至反客為主,決定了食品的色香味,這樣的人工美女充斥在我們四周,你分得出來嗎?
從塑化劑到修飾澱粉,問題的核心都在於複方。獨立特派員特別到台南一家知名的布丁工廠觀察他們的生產線,這一向是每一家業者的商業祕密基地,消費者根本不知道在製程中被加了甚麼東西進去,我們也找到一個過去在賓漢公司跑業務的人,他也揭露起雲劑的秘密。起雲劑,也有的叫做安定劑,換湯不換藥是同一種東西,這是台灣食品業自創的名詞,它就是一種複方,過去,像這樣的食品添加物如果是由好幾種食品添加物混合組成,就不必寫明每一種成分,這讓不肖業者在複方的保護傘下很容易動手腳。根據最新上路的食品衛生管理法,業者必須全數詳細列出食品添加物,這等於要業者把自己的商業機密全部曝光,做得到嗎?
消費者看得懂嗎? 就拿運動飲料來說,如果起雲劑這三個字消失了,但裡頭就不再添加類似的成分嗎? 藏在標籤底下的秘密又是什麼?
兩年前的塑化劑風暴到現在還在團體訴訟審理階段,下個月終於會有第一次審理結果。要凝聚消費者共識真的很不容易,出了事進行集體求償來對抗食品廠商更困難! 食品問題這麼多,法規難以一一管制,解鈴得回到消費者自己身上,當你能分辨真假食品的時候,添加物太多的東西沒了銷路自然就沒有廠商願意去製造,我們要回復五官的靈敏性,讓原味覺醒才能保有健康。
第312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x 168 -
SystemAdmin | 2013-09-12食品安全
胖的整形術
胖達人的教訓 好好吃的代價
獨門配方商業祕密 人工整型迷惑味蕾
台灣的食品安全一直出狀況,三個月前才爆發毒澱粉事件,最近又有胖達人麵包添加香精的問題,連模範生義美大廠生產線都被查到大腸桿菌超標,獨立特派員持續在觀察並追蹤食安風暴的問題核心,今天就先來探討好吃的真相!
要東西好吃,就要添加原本食物之外的東西,才能保鮮又兼具色香味,這對於從事食品化工業的人來說,原本是必要的,而且是人類發明的一大驕傲,但是為什麼從澱粉到香精都有問題呢? 現行法令允許總共18類、近九百種食品添加物可以被吃進肚子,它們多數來自化學合成,在一般人的認知中,少碰為妙,但是獨立特派員調查發現,這些食品的配角現在不僅廣泛被用在食品中,甚至反客為主,成了主角。
首先,帶您從逐漸成為國人主食的麵包來看,很多人一定吃過韓國麵包,表皮酥脆,咬起來又Q又軟,像麻糬,放兩三天也不會硬,你知道嗎? 它50%以上是食品添加物中的化製澱粉做的。跟著獨立特派員來看看食物究竟怎麼經過人工整型變美女。
自從毒澱粉事件之後,很多人家裡都買了麵包機,自己做麵包,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做的跟店裡買的就是不一樣,就是少了點口感少了些香味,也沒有那麼漂亮的光澤,這就是添加物的效果,也就是每家店自行配方所謂的商業秘密,這究竟是甚麼呢? 又該如何分辨呢?
第312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x 136 -
SystemAdmin | 2013-09-05教育攝影:周明文
給力大涼山
毒品、愛滋、貧窮
最能代表彝族文化的昭覺被這三個詞彙綑綁著
但這裡沒有被遺忘
許多人用愛心創造了新的印記
在世界各地除了有台商南征北討,越偏遠的地方也越可以發現台灣人的愛心。獨立特派員到四川大涼山採訪痲瘋村,發現有台灣記者張平宜耕耘11年的大營盤學校外,還有一個才30歲的年輕人林子閎,他也在四川走過一個又一個山頭,串連起更多年輕人,當地稱為支教,也就是志工教師,長期接力式的到沒人去的山區教當地貧窮失學的孩子。
五月,在獨立特派員節目中我們報導了達祖的美麗奇蹟,就是這位林子閎,他在四川鹽源縣把一所廢棄多年的達祖小學重建起來,讓瀘沽湖畔的孩子有100%入學率。達祖復校後,林子閎繼續成立達祖公益平台,把這份愛與用心送到大涼山的其他偏鄉。現在就跟著他的腳步到曾經是彝族自治州首府的昭覺,來看看這支美麗的鄉村教師團隊。
昭覺最能代表彝族文化,它也是目前大陸最頭痛的愛滋、毒品與貧窮地區,不同於到國外打工兼度假,有人選擇在這裡留下年輕的記憶。大涼山系列報導今天是完結篇,希望留給大家深刻的印象和省思。
第31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32 -
SystemAdmin | 2013-09-05教育文字:婁雅君
漆 台灣
漆 相當有個性
人碰到它容易過敏
但是它卻能為漆器
帶來永恆的色澤
台灣服務業一枝獨秀,就業人口佔六成,從事傳統手工製造的人越來越少,就像現在連鎖麵包餐飲店一家家的開,但真正手工精緻麵包,和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小店卻剩沒幾間。我們日常生活都會用到的器具也一樣,過去都是陶瓷,還有一種漆器。常聽到一個時下的流行用語,落漆,今天我們要幫漆來平反一下。
長期以來,台灣人把油漆和漆當做同一種東西。事實上,油漆是化學塗料,漆則是採收自漆樹的天然汁液,真正的漆是不會掉色的。目前被發現最早的漆器距今大約7000年,河姆渡文化出土的木碗,雖然有些變形,但以漆塗繪的顏色還保存得非常完好。一百年前,日本人來台灣也帶來了他們最愛的漆器,在台中還創立第一間工藝學校,成就了第一批人才。民國6、70年代,中部是生產外銷漆器的大本營,但現在大部分人對漆器卻相當陌生,因為工業化,後來我們用的都是美耐皿、紙杯紙碗或保力龍。在漆器沒落後,當年創設台中工藝學校,日本人山中公的三位徒弟轉而教學或做漆畫,成為國寶級人物,現在唯一健在的王清霜,92歲了,從他作畫過程可以清楚看到漆藝的繁複工序,一幅畫往往要好幾年才完成。
漆,來自日本,卻在台灣落地生根自成一格,反映了台灣庶民生活,日本富士電視台特地尋根來到台灣,首次和公共電視台合作,藉由獨立特派員的鏡頭,探訪日本漆藝落腳台灣的足跡。
剛才故事中這位把漆藝帶到台灣的日本人山中公,在戰敗後兩手空空回到日本,他把一生最精彩的留在台灣,沒兩年就去世了,他的女兒山中美子現在也85歲,前陣子首次來台灣,將父親的文物全數捐給我們,這段故事,獨立特派員也將會說給您聽。
第31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x 127 -
SystemAdmin | 2013-08-29教育攝影:鄭仲宏
打造新國防軍 槍桿下的榮耀
威風凜凜的儀隊是國軍的門面
榮譽、互助、合作是他們的代名詞
兵源減少卻讓他們面臨裁編壓力
儀隊未來將如何保住榮耀?
會不會因國家政策而淪為歷史的記憶?
軍事審判法修正,國軍承平時期犯罪全部改由一般法院審理,這是劃時代的巨大變革,中華民國的部隊究竟要怎麼統御領導?如何在元氣大傷後重整?獨立特派員今天繼續來探討!
現階段,台灣沒有戰爭,兩岸和平漸進多年,帶兵的人少了實戰做後盾,只能沿襲過去軍中次文化,以軍令軍法為靠山,停留在過去封閉的威權方式,才會終於爆發這次洪仲丘事件,這讓原本計畫推動的募兵制更是雪上加霜,目前已經有許多部隊正在裁編,可以預見未來恐怕有人員缺口,陸戰儀隊就是個例子。
您一定對壯盛軍容的儀隊印象深刻,儀隊是為了鼓舞軍民士氣,有宣示國威的意思,每個國家都如此!
獨立特派員在屏東龍泉新訓中心親眼看到,海軍和陸戰儀隊都在這裡挑選新血,但是陸戰儀隊由早年的三年兵甲等體位,現在降為一年兵一般體位,一次還找不到足額的人。在儀隊標準的高踏步和轉槍訓練中,讓他們不只外表要拿得出來,還得培養高度的榮譽感及團隊氣氛,所有人因為榮譽而互助而共同追求完美,那是不為人知辛苦的一面。跟著獨立特派員一起來看看新兵怎樣經過反覆淬鍊,成為手拿6公斤步槍鏗鏘有力的國軍標竿。
半年前,獨立特派員就播出打造新國防軍系列報導,這幾周因為國軍危機,我們從美國大兵一路看到中華民國國軍的精神和實質的操練。過去被當成機密不能公開的國防,現在則需要全民深入了解才能凝聚共識。十月份我們將進一步帶您進入以色列部隊,看看他們在強烈的愛國心驅使下,70%幾乎全民皆兵,退役的年輕人怎樣回歸各行各業成為人才翹楚。
第31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50 -
SystemAdmin | 2013-08-29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
明日之城的昨日與未來
光復新村
在九二一的摧殘和搬遷案的迫使之下搖搖欲墜
人雖然走了
卻割捨不掉對土地的情感和記憶
究竟光復新村是如何歷劫歸來?
而未來又將如何被賦予新生?
這陣子一連串的土地徵收問題從北到南鬧得全台沸騰,到底怎樣徵收土地才符合公共利益?拆與不拆誰有理?其實最大的問題是,政府這頭少了點溝通,民眾的那端多了些情緒。獨立特派員找出了一件案例可供參考: 台中霧峰有個台灣第一村,當時是一個實驗計畫,為了疏遷政府機關,包括公務員及家屬,因此1956年在霧峰蓋了這座光復新村,第二年才在南投建立中興新村。
當年它就師法英國的花園城市概念設計,有完善的衛生下水道系統,雨水污水分流,但後來因為精省,標售國土,差點被拆,當時居民大部分都搬走了只剩9戶,持續爭取保留原地。2012年終於被台中市政府列為文化景觀,在怪手前硬是給搶救下來。但是這座過去的明日之城,究竟能有怎樣的明天?大家都在看。
不是所有的案子用抗爭的手段就能取得正當性讓政府低頭,也不是所有住了五六十年的房子都能被當成古蹟文化,但是因為台灣很民主,每個人都可以抒發意見爭取人權,相對而言政府就變小了,政策上需要更多時間去協調,建設可能無法一步到位,這就是民主的代價。
第31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149 -
SystemAdmin | 2013-08-23教育攝影:鄭仲宏
打造新國防軍 二兵銜訓週記
保家衛國從國軍開始
台灣國軍兵期卻越縮越短
美國三個月操練晉升
在台灣一個月能學多少?
上個星期我們報導美國大兵的招募和入伍過程,強烈感受到他們的榮譽感和服從性,美軍無時無刻不在備戰狀態,跟台灣經過解嚴長期承平狀況自然不同,但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國家不太可能完全不設防,國軍不可能一日不備戰,那麼在軍法完全移到司法,國軍結構面臨重大調整,士氣低迷的今天,我們的部隊到底何去何從?今天就回頭來看看國軍部隊。
獨立特派員稍早曾深入陸戰部隊採訪,他們在陸軍當中一向操課嚴格,由新兵晉升為二兵的過程中,無論鍛鍊膽識或訓練專業技能,他們很努力,實在應該給這些部隊一些鼓勵和支持,不過獨立特派員也觀察到,現在訓練時間比過去縮短,不但給官兵很大壓力,也有素質降低的危機。美軍新兵要操練三個月才能晉升,我們一個月速成,這能練出甚麼兵來?未來一旦強行募兵,兵役制度改變,必然造成更多問題,其中戰鬥部隊又比後勤支援部隊難招到人,因為一般人認為退伍後這些戰鬥部隊的技能轉用民間空間有限。真是如此嗎?獨立特派員帶您一起細細觀察深入瞭解。
實施募兵制的其中一個理由,是覺得讓年輕人浪費青春,這會不會是一種刻板印象?通常在媒體我們看到的都是蛙人等搶眼的部隊,然而國防不能單靠幾名蛙人,而要看步兵素質,需要更優秀的人才投入,就像美軍,這才是主要戰力。
第309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43 -
SystemAdmin | 2013-08-22教育攝影:周明文
春春的異想世界
在教育資源匱乏的痲瘋村
張春春透過教會協助讀完大學
回鄉教書成了她的心願
希望讓知識
成為改變村裡孩童命運的翅膀
在前幾個星期大涼山系列報導中,我們聽到孩子的心聲,有人立志當醫生,想醫遍痲瘋村的病人,有人想當老師,要幫助痲瘋村的孩子走出去跟文明接軌。今天就要報導這樣的故事。
四川西南大涼山地區一共有三百多個痲瘋村,獨立特派員這次翻山越嶺跨過冕寧、昭覺、喜德、鹽源、越西五個縣,除了報導痲瘋病人的下一代怎樣擺脫宿命洗刷烙印,跋山涉水去求學,也深入其中幾個村子,探訪被隔離了50年的痲瘋病人是怎麼度過這段漫漫長日的。
在往鹽源的路上,得先渡河,過去騎馬,現在好一點可以坐村民的摩托車或走路,沿著陡峭的山路左彎右拐,非常驚險,可以體會當年村民的孤立無援。我們來到最偏遠的一個村子,距離越西縣大營盤學校五百公里,這裡有位羅校長,十年前因緣際會來到這裡,目睹一切只能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他於是拋棄一切,留下來教書,一教十年,唯一目的就是幫孩子改變痲瘋村現狀;除了羅校長,還有一個叫張春春的女孩,靠教會幫忙唸到師範畢業,如果留在外面他可以海闊天空,但春春的世界有自己的藍圖,他選擇回鄉,實現了替更多孩子改變命運的願望。在世界的邊緣一個最無助的地方,還是有人懷抱希望實現夢想。
第30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40 -
SystemAdmin | 2013-08-15教育攝影:鄭仲宏
美國大兵 新訓 第308集
「我們並未強迫你們來, 而是你們自己選擇來的,
你一定可以跨越難關的。」
他們說:一日陸戰隊,終身陸戰隊
八天之內國防部長上上下下換了三位,一個陸軍義務役下士洪仲丘的死亡事件對整個社會國家造成如此巨大的震撼和影響。還不止於此,他甚至動搖我們的國防,原本預計明年實施的募兵制很可能喊卡,因為不少已經報名的志願役都在問,怎麼退場,今年原訂募兵2萬8千人,截至6月底只來了462人,達成率不到2%。要募5個旅,只來5個連,簡直潰不成軍!還有,陸軍542旅和269旅一向是機械化精銳部隊,是保衛北台灣的鐵拳部隊,戰力最強。
洪案發生後,士氣低落,懷憂喪志。更糟的是,立法院空前火速通過軍審法修法案,朝野一致認為台灣已經是承平時期不再需要軍法,將在五個月內將所有軍審回歸民間司法。中華民國國軍建軍90年承受了空前巨變!民意真的就在一夕之間改變了台灣的命運嗎?獨立特派員從這週起將深入探討這個攸關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
首先,來看看美國。台美之間,過去超過六十年是密切的盟友,我們的軍隊建制和訓練都來自美軍,在我們國軍遭到重創之餘,是不是該回頭檢視一下,到底軍隊該怎麼操練又該怎麼管理?美國在越戰過後就採用募兵制,除了提供優渥的條件吸引高中畢業生,更從高中老師做起,每年打開大門邀請老師們進入營區,親身體驗操兵的情形以及軍隊的生活,鼓勵學生投筆從戎發揮愛國心。美軍有150萬兵力,部署全球,很多人從小就崇拜美軍名將,因此每年招募的18萬新兵中不乏菁英,他們還可以經過嚴格測驗淘汰不合適的。這是台灣媒體第一次深入美軍部隊,親眼見到他們的招募與新訓過程,不是電影,這是真實場景,卻同樣給人很大的震撼和啟示。獨立特派員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陸戰隊基地的實況報導。
這次的採訪記者是余佳璋和劉翰麟,他們都是資深的軍事記者,過去採訪美軍部隊不是參觀他們的演習,就是邀訪式的走馬看花,這次深入美軍基地,毫不設限的自由拍攝了五天,讓大家看到他們的招募過程,真的是難能可貴,稍待一會還有這些美國大兵實地操練的畫面。
第308集
文字:余佳璋 / 攝影:鄭仲宏x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