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系列報導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今日最熱門
337
19:45
國防軍事
緬甸煙硝 – 戰火下的青春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下一集
青銀共事練習曲
重播
10月29日 第620集・觀看次數:12576次
在台灣遇見人類學家
人物故事
#蘭嶼
#原住民
#達悟族
#卑南族
#南王部落
#人類學
影片敘述
把台灣稱為第二家鄉的猶安娜‧高葛蘭,從1977年來到台灣後,決定研究台東卑南族的南王部落。他獲得族人的信任,記錄下原本嚴禁女性參加的大獵祭。出版第一部卑南語-法語字典,留下許多珍貴的研究素材。 而另一位維洛尼卡‧雅諾則從1970年代開始研究蘭嶼達悟族文化,至今長達近半世紀。他保存許多達悟族語的錄音,累積許多來自蘭嶼原住民第一手的海洋文化、口傳文學及歌謠資料,彌足珍貴。 這兩位法國的人類學家幾乎把他們一生寶貴的青春都奉獻給台灣的原鄉文化,相當動人。
文字
其他
攝影
羅盛達
分享影片
即將播放
616
16:27
政治經濟
10月22日 第619集
青銀共事練習曲
6K
15:56
土地環境
10月22日 第619集
文蛤的難題
167
17:11
社福弱勢
10月22日 第619集
做公益不悲情
215
17:28
醫療公衛
10月15日 第618集
預立醫療兩相安
1K
18:12
社福弱勢
10月15日 第618集
社工‧拳擊‧夢
4K
18:49
醫療公衛
10月15日 第618集
家是最好的病房
17K
18:41
政治經濟
10月8日 第617集
陸客來去自由行
2K
30:47
人物故事
10月8日 第617集
如果我有一艘船
2K
17:55
土地環境
10月1日 第616集
文化景觀的難題
7K
17:07
政治經濟
10月1日 第616集
純網銀哪裡好
5K
17:55
司法人權
10月1日 第616集
白色恐怖下的香港之路
4K
18:31
人物故事
9月24日 第615集
老礦工的願望
更多
人物故事
#八仙塵爆
#照護
#復健
#復健訓練
#兒童
175
16:12
人物故事
2月11日 第889集
走過兒童燒燙傷痛
春節期間各地傳出不少因為煙火或電器使用不當,發生的燒燙傷意外。根據統計,台灣每天至少都有一位兒童發生燒燙傷意外,家裡就是最容易受傷的地方。兒童因為身體還在成長,但燒燙傷的疤痕沒有彈性,必須不斷接受辛苦的手術治療,除了身體的煎熬,心理創傷更是難以平復。 有一位小女孩渝兒,就是被開水燙傷全身40%的面積,身心都受到難以言喻的煎熬。他在媽媽的陪伴下,將自身經驗畫成繪本分享出去,也因此吸引了八仙塵爆意外的傷者,一起加入防治兒童燒燙傷。一起來看看他們如何透過自身的傷痛經驗,幫助別人。
2K
24:22
人物故事
9月17日 第869集
湄公河上有座台灣島
你可能沒聽過,越南西南部有座「台灣島」。要到這座小島,得搭渡輪越過湄公河。島上人口大約3萬,這個世紀開始,有不少女性,為了改善生活,選擇離鄉背井,嫁到台灣,這座島因此成了當地人口中的「台灣島」。 只不過,並非每段跨國婚姻,都是美滿順利,部分新住民因為婚姻問題或經濟因素,將小孩送回當地給外公外婆撫養,形成跨國隔代教養的現象,也衍生出部分孩子因為沒有戶籍,無法正規上學的問題。 目前,在台的越南籍配偶人數超過11.8萬,台越新二代人數更是逐年攀升,而這座小島,可以說是整個越南南部,20多年來,跨國婚姻現象的縮影。
315
17:25
人物故事
8月27日 第866集
雞伴 羈絆
一般來說,生病了就會吃藥治療。不過現在,有越來越多透過動物來做輔助治療,而且不只是養貓、養狗,養雞也成為一種輔助治療的方式。 台灣已經有農場透過養雞,協助毒品藥癮者遠離毒品;也有醫院透過養雞,來協助精神病患做職能治療。 獨立特派員採訪了毒品藥癮者跟精神疾病患者,聽聽他們如何與雞作伴,進而與雞產生了羈絆,對生命也再次有了盼望。
2K
16:01
人物故事
7月23日 第862集
小吃老店消失中
前陣子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行程去了哪些夜市、吃了哪些小吃,成為媒體的話題。台灣的小吃一直很受國內外觀光客的喜愛,但根據統計,台灣小吃、食品及飲料攤販,107年全台有16.3萬攤,到112年只剩12.5萬,等於5年來大減了23%。 小吃店大量消失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後繼無人是其中之一。現今消費者會要求食材、CP值,加上網路與自媒體發達,外送平台又多,都衝擊到老店的經營。時代不一樣了,老店如果要傳承?接班人要如何面對更競爭的市場環境?困境又該如何解決?
213
17:25
人物故事
7月9日 第860集
閱讀的推手
星期五晚上,你都安排什麼活動呢?在台北,有一個地方為大眾舉辦讀書會,歷時三十年,持續不懈、聚集人群,透過閱讀與世界連結。 這個民間的非營利組織,耕耘超過半世紀。當年雲門舞集創辦初期經費不足,就曾經接受過他們的贊助;恆春老歌手陳達還沒受大眾矚目時,他們也為陳達出版唱片;還創辦了台灣第一本專業書評刊物。 這個基金會的推手,就是七○年代台灣十大企業家之一洪建全先生的長媳簡靜惠。他把丈夫的遺產大半捐出來推廣閱讀,進入數位時代,讀書會也發展出線上模式。 不只民間推廣閱讀,文化部也推動創新書市、辦理書展市集,將閱讀結合藝術、音樂、電影等元素。一起來深入了解,官方與民間如何推廣閱讀。
335
17:54
人物故事
6月25日 第858集
青春壯世代
現今台灣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高達600萬人,超過全台灣的四分之一。在現代,很多人即使實際年齡到了60歲,身心卻仍保有40歲的活力。 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理事長吳春城提出「壯世代」的想法,來泛指台灣嬰兒潮世代,三到五年級的人,希望翻轉社會對高齡長者的負面想法。 獨立特派員要帶大家來看,壯世代如何重新打造生命的第二春。七十歲的王德志在退休後,回到峨眉鄉祖先的土地,不僅復耕荒廢的茶園,還找到創業的動力。他花了十年學習種茶、製茶,做出有感情的家鄉茶,讓大家喝出健康和美好。 在嘉義也有三位女性,在年過半百之後,以創意的裂織理念,編織女性創業的夢想,也找到自己的價值。他們是如何突破年齡的限制,創造出屬於壯世代的第二春?
1K
20:14
人物故事
4月9日 第847集
流亡藏人在台灣
在花蓮壽豐的山腳下,住著一位來台多年的流亡藏人歌手–龍珠慈仁。他和台籍伴侶,同時也是影像工作者的蔡詠晴,2008年在印度認識,結婚後來台,原本以為從此可以結束流亡生涯,落地生根。卻因為無國籍者的身分,台藏婚配的組合,不見容於當時台灣的移民法規,而遲遲無法獲得居留權。 經過多年抗爭,2018年終於取得居留權的龍珠,開始以傳統藏地民謠創作者的身分,活躍台灣。多元文化的台灣環境提供龍珠展演的舞台,龍珠也為島嶼的創作空間帶來另一種風貌。
233
18:04
人物故事
3月26日 第845集
金光閃閃舞台車
大約在八○年代左右,中南部地區出現電子琴花車表演,短短幾年內,這種隨車彈琴、女子歌舞表演的陣頭便流行全國。無論婚喪喜慶、迎神廟會都可看到,成為當時台灣特殊的民俗文化。 電子琴花車沒落之後,九○年代出現了結合科技與創意的舞台車!當時業者將貨櫃車改裝成舞台車,設計以動力機械的方式延伸舞台,並且將音響、燈光裝置在其中。短短三十分鐘內,一台貨車就變成金光閃閃的大型舞台,在全台的廟會、喜宴活動廣受歡迎,還成為藝術家沈昭良的攝影創作主題,驚艷全世界! 我們要帶您來看看舞台車業者林有仁一家三代,他們曾經走過電子琴花車和舞台車的輝煌時期,但是這幾年來,受到疫情嚴重衝擊,舞台車的演出和戲金都大幅減少。即使營運辛苦,他們仍像黑暗中的螢火蟲,辛勤地穿梭於鄉野廟埕帶給大家歡樂,在荒野間成為最絢麗的風景。
1K
15:50
人物故事
3月5日 第842集
從戰爭來的人
俄烏戰爭開始後,聯合國統計超過八百萬的烏克蘭人被迫遠離家園,到其他國家生活。其中,有一些人來到萬里之外的台灣。他們離開了家鄉,但心靈卻永遠駐紮在自己的國家,並且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告訴這個世界:家園如何被入侵、戰爭有多殘酷,以及反戰對每一個人有多重要。 雖然他們說的是自己在戰爭下的故事,但傳遞的卻是和平的訊息。目前,這場戰爭的和平尚未降臨,然而這些身在台灣的烏克蘭人卻不約而同地告訴獨立特派員的記者,在烏克蘭人的字典裡沒有「放棄」一詞,一起來看他們的生命故事。
511
16:33
人物故事
2月20日 第840集
偏鄉生命力
現代人的生活挑戰及環境壓力,讓不少人苦於憂鬱症及各種身心疾病,不過也有些人,在困境中展現旺盛的生命力。我們要將鏡頭轉向花蓮的偏鄉,看看兩個動人的生命故事。 一位是45度角畫家–金根鴻,金根鴻車禍後癱瘓,原本憂鬱喪志,卻決定咬起畫筆,戰勝命運。他畫出花蓮山海人文的美,不只開畫展,達成了夢想,也受聘為台北長庚醫院的口足畫家,還能幫助其他弱勢。 另一位是幫助許多身心受創孩子的志工老師王李成雲,為許多弱勢家庭孩子憂鬱的小小心靈,提供了避風港。一起來看看他們如何逆轉黑暗、照亮他人和自己的生命。
560
16:08
人物故事
12月19日 第832集
移工就愛台灣味
要適應台灣生活,對來自異國的移工來說,可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報導中的兩位主角,是當年來台灣當移工的印尼人,他們來台灣工作後,因為迷上台灣文化,所以愛上台灣。 吳咪非常會唱台語歌,不但擁有很多台灣粉絲,還考上街頭藝人證照;Pindy跟台灣老師學會做捏麵人,現在自己也當上了老師,教台灣人和印尼移工做捏麵人,以捏麵人串起兩國文化交流。
195
16:56
人物故事
10月31日 第825集
烏克蘭 戰火邊緣的青春
以巴戰爭造成平民傷亡慘重,成為世界焦點;而已經持續一年多的烏俄戰爭至今還沒看到結束的曙光。戰火下,許多人的生命都因此改變。 烏克蘭紀錄片導演艾莉莎從2019年開始,在戰火邊緣的青春這部紀錄片中,記錄了烏克蘭東部頓巴斯戰區五名青少年的生活。三年多來,他和青少年們一起生活,並共同參與烏克蘭大冒險家瓦倫廷邀請孩子們探訪喜馬拉雅山的旅程。 沒想到紀錄片拍攝接近尾聲,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導演艾莉莎第一時間志願加入武裝部隊,在前線戰鬥四個月後,才回來剪接完成這部紀錄片。一起來看這部紀錄片捕捉的烏俄戰爭前珍貴影像,以及導演完成這部紀錄片複雜的心路歷程。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