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專題影片專欄意見調查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關於我們
社福弱勢
主題
深山的舞蹈課
新竹縣尖石鄉的司馬庫斯附近,有個登山客迷路才會到達的地方叫玉峰村。村裡的玉峰國小全校只有28人,學生組成的舞蹈隊卻是新竹縣舞蹈比賽的常勝軍,今年他們還要代表新竹縣參加全國賽。 在資源有限的山區,他們可以持續練舞,還請到來自花蓮的現代舞蹈家谷牧特法拉,每來上一次課得花至少八個小時的車程,才能讓這堂珍貴的舞蹈課,持續了八年。年輕老師也看到孩子們從舞蹈獲得的自信與堅持,願意留在偏鄉繼續服務。
土地環境
主題
看見蛻變的眉溪
南投仁愛鄉的眉溪部落,早期這裡曾經有一百多種蝴蝶,是台灣三大蝴蝶谷之一。不過後來棲地受到人為開發破壞,蝴蝶變得越來越少,為了找回以前美好的生態環境,地方的人努力復育,不只蝴蝶,很多原有豐富的生態都回來了。 眉溪以自然資源結合原民文化,成了深度旅遊的熱門景點,但是部落發展觀光,雖然帶動地方經濟,卻也為環境造成壓力。經過重新思考,他們現在決定放慢觀光腳步,轉而在清境農場開了一家原住民餐廳,由一群賽德克族的返鄉青年共同創業經營。他們想做些什麼呢?
教育
主題
遇箭飛魚
暑假來臨,在宜蘭有個每天穿著雨鞋的校長,為了籌措學校射箭隊的經費,他帶著學生天天跑漁港,搶飛魚。 東澳國小全校57位學生,有86%是泰雅族原住民,為了讓孩子們日後接軌升大學時,能多一個選擇,七年前學校成立射箭隊,隊員們認真練習,成績表現很好。2016年他們第一次獲得出國比賽的機會,但同時也遇上哪裡找經費讓孩子出國的困境,於是校長為了籌措經費開始烤飛魚義賣,幾年下來竟成了校園特色。
人物故事
主題
金牌咖啡醫生
台灣的醫療資源,城鄉差距大,尤其很多原住民地區,因為地理位置交通不便,醫療資源更是缺乏。在東部花蓮瑞穗富源村有一間診所的醫生戴豐秋,他一個人服務範圍包含村子鄰近周邊,總共五個部落,每天要看的病人實在很多。 不過雖然平日早午晚忙碌看診,但他每到假日就會回到自己的部落,秀林鄉的山上種咖啡。十年前,戴豐秋瞞著太太買下一萬多棵的咖啡樹苗,種了八甲有機咖啡。後來他的咖啡參加評鑑比賽,還拿到金牌。 現在他的咖啡產銷班,班員14個人,有12公頃獲得有機驗證 ,是花蓮咖啡有機驗證面積最大的產銷班。但為什麼戴豐秋醫師當初會想要在部落裡種咖啡呢?
人物故事
主題
在台灣遇見人類學家
把台灣稱為第二家鄉的猶安娜‧高葛蘭,從1977年來到台灣後,決定研究台東卑南族的南王部落。他獲得族人的信任,記錄下原本嚴禁女性參加的大獵祭。出版第一部卑南語-法語字典,留下許多珍貴的研究素材。 而另一位維洛尼卡‧雅諾則從1970年代開始研究蘭嶼達悟族文化,至今長達近半世紀。他保存許多達悟族語的錄音,累積許多來自蘭嶼原住民第一手的海洋文化、口傳文學及歌謠資料,彌足珍貴。 這兩位法國的人類學家幾乎把他們一生寶貴的青春都奉獻給台灣的原鄉文化,相當動人。
社福弱勢
主題
社工‧拳擊‧夢
位於新北市的隆恩埔國宅,是一個原住民國宅,十多年前成立時,有一批社工進駐。除了傳統的生活協助、課輔、共餐等服務之外,因為看到社區內青少年打架、破壞公物等偏差行為,這群社工還成立了一支拳擊隊,透過拳擊教孩子如何不打架。十年來這支拳擊隊拿下許多獎項,也讓許多衝突少年找回自信與肯定。 不過去年組織調整,隆恩埔駐點被裁撤,四名駐點社工同時失業。面對失業,這群社工沒有像一般人一樣趕快另找工作。如同他們教孩子「堅持」、「面對」的拳擊精神,他們想辦法留在社區,繼續工作。來看看這群社工、他們的拳擊隊,以及他們的夢。
藝術
主題
聽見希望
Puzangalan在排灣族語裡代表「希望」,意思是即使環境再艱困,只要再推自己一把、奮力往前,希望就在眼前。 希望兒童合唱團成軍十年,獲得國內外比賽肯定,今年還在義大利分別得到永恆羅馬音樂節兒童組金獎,以及達文西音樂節五大獎項,獲得教宗祝詞稱讚。這些希望合唱團的孩子,來自屏東瑪家鄉、三地門等跨校的排灣族學生,有人甚至從國小一路唱到國中、高中、專科。 希望合唱團十年來可以在國際音樂舞台上表現亮眼,有兩位靈魂人物:一位是孩子口中的蔡主任,佳義國小退休老師蔡義方;另一位是音樂老師吳聖穎。他們一個負責遊說父母,把孩子們帶出來練唱,同時還要籌措合唱團的資源和經費;一位則將排灣族的古謠重編,融合現代樂曲,讓孩子開始唱自己的歌。他們的努力,讓孩子的天籟之聲,為自己也為所有聽到他們歌聲的人們,帶來希望。
司法人權
主題
獵人無罪
原住民千年的文化中,與山林的連結不只是居住,而是分享與共生。尤其狩獵,不僅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更包含精神層面的意義。但獵人、警察和法庭之間的糾紛,卻不斷上演,打獵孝親的布農族獵人王光祿,甚至被判三年半有期徒刑。 台灣法律再次重創多元文化和部落尊嚴,我們要思考的是,現行法律的邏輯,放在原民文化的脈絡中是否合理?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