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首頁
主題分類
主題分類
全部類別
沙箱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食品安全
公共安全
醫療公衛
能源問題
社福弱勢
全球脈動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最新排行
熱門排行
71
教育
2011-12-02
街頭人生
無薪假還要放多久?
未來無薪假會不會成為一種常態?
在變動的時代當中,生活裡多了很多挑戰,很多人現在都得兼差、學才藝,只因為一份工作的薪資不夠,自己必須多會一些謀生技能。就像街頭藝人。
一個城市是不是有文化氣息,街頭藝人代表某種指標意義。六年前考照錄取率,越來越嚴。首善之都的台北市尤其激烈,有人形容比律師考試還難。就算拿到表演許可證,之後還得面臨搶地盤、被警員臨檢開單等等問題。台灣街頭藝人的表演環境並不好,但是在不景氣下,報考人數依然有增無減。
第221集
文字:
蔣靜怡
/ 攝影:
邱峰欽
144
藝術
系列報導:台灣設計嶄露頭角
文字:張筱瑩
攝影:周明文
2011-11-27
預見設計
台灣有很強的設計力,
已經能培育學生具有前瞻設計的創造力。
然而,得獎背後,卻揭露台灣設計最脆弱的一面。
創新設計,這幾年在台灣已成為新顯學,許多學校紛紛把設計科系升格為學院,每年畢業的人數多達五千人。再加上國際設計大獎捷報頻傳,在「用設計行銷台灣」的口號下,好像真的創意時代來臨。不過,得獎背後,我們卻發現,那些得獎作品接下來卻沒有廠商願意開模量產,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第220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周明文
139
藝術
系列報導:台灣設計嶄露頭角
文字:張筱瑩
攝影:張智龍
2011-11-27
設計變身
台灣這幾年變美了,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很多小東西常帶來驚喜,
這都是創意設計的結果。
很多做設計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點子,往往選擇自產自銷,從產品開發、量產到銷售,得樣樣自己來,但最重要的是,是否能引起消費者的感動和共鳴。台灣內銷有限,要打進國際市場不容易,需要更多政策的引導、團隊的努力。
第221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周明文
82
政治經濟
攝影:張智龍
2011-11-27
我的一票選總統
老農津貼到底要發多少,朝野政黨總統候選人,
互相攻防 、各自開價,但是他們真的了解,
農民一票怎麼選總統嗎?
總統選戰進入倒數五十天,煙硝味四起,老農選票也進入肉搏戰,吵了好幾個月的老農津貼加碼問題,就在馬總統信誓旦旦說,要終結民粹式加碼一個月後,行政院來個政策大轉彎,老農津貼決定調漲一千塊。加碼真的能讓老農變成藍綠陣營的囊中物嗎?
獨立特派員特別從台灣頭走到台灣尾,北中南東,實地到第一線去採訪老農的心聲,聽聽他們怎麼看台灣的農業,怎麼談老農津貼,還有老農的一票如何選總統?
第220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張智龍
91
社福弱勢
2011-11-11
張校長的朝會課(下)
根據「台灣臨床失智學會」的統計,
全世界約有2430萬失智症患者,
每年新增460萬個案,
換言之,每七秒鐘有一位新增個案。
台灣更是在逐年驟增中失智者與其在家缺乏照顧,來到照顧中心這裡實在有更多的互動而且環境安全。但其中項老師原是音樂輔療老師卻還要兼帶體能活動,這也看出日照中心要專職雇用詳細分工實在不易。而將來台灣要怎樣準備夠多需要的專才?
第219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82
社福弱勢
攝影:張智龍
2011-11-11
老農 擾農
老農津貼就像一面鏡子,
照著每一位政治人物說過的話?
到底誰是昨是今非、今是昨非呢?
老農津貼紛紛擾擾16年,每逢全國性的選舉,不管是選總統、選立委,還是縣市長,老農津貼一定被拿出來當祭品,老農的尊嚴被拿出來消費?那麼到底是誰造成這樣的惡性循環呢?
獨立特派員追查十六年老農津貼的過程,發現「老農福利津貼暫行條例」歷經七次修法,不管執政的是誰,都希望跟國民年金銜接,可是2008年農保與國民年金脫勾,把老農津貼再度打回了原點!任誰都要向選票妥協,於是朝野繼續惡鬥。
第220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張智龍
90
社福弱勢
2011-11-11
張校長的朝會課(上)
根據「台灣臨床失智學會」的統計,
全世界約有2430萬失智症患者,
每年新增460萬個案,
換言之,每七秒鐘有一位新增個案,
台灣更是在逐年驟增中。
台灣老人增加但很多子女白天無法照顧長輩,又不到需要請全時間看護的地步,於是日間照顧中心成為新興的服務。獨立特派員將以國內設備很新也很用心經營的台北市西湖日間照顧中心為例,與觀眾一起觀察未來我們的日照中心如何提供更適切的服務,讓更多長輩和家屬安心。
第219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137
藝術
系列報導:台灣設計嶄露頭角
文字:張筱瑩
攝影:周明文
2011-11-04
2011台灣好設計?
2011德國紐倫堡發明展剛結束,
30個參賽國,台灣拿到83個獎,名列第一,
這已是連續三年拿冠軍。
不只如此,世界設計大會剛在台北落幕,之所以能爭取到主辦權,吸引各國前來,正是因為我們這幾年在國際設計競賽中屢獲大獎。然而,得獎背後,台灣創意產業真實的發展情形如何,這些得獎達人如何看台灣的市場?是我們更值得深思的問題!
第218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周明文
91
社福弱勢
系列報導:精障者易受歧視,各方支援就業之路!
2011-11-04
返鄉 圓夢
等待了幾十年,好不容易才能回家看看,
家,對這些精神病患究竟有甚麼意義?
回家,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自然的事,但是有一小群人,回家,卻是遙不可及的夢。就在不久前,花蓮玉里榮民醫院有十三名精神病患,在十二名工作人員的陪伴下,坐車坐飛機,輾轉八個小時,回金門,一圓返鄉夢。早期離島因為精神醫療資源不足,精神患者都送到台灣,他們跟家人一分開就是二三十年。獨立特派員隨行採訪了這趟難得而感人的返鄉夢,其中有人是32年來第一次回家。
第218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79
醫療公衛
2011-10-28
癌症會傳染嗎
十月是全球乳癌防治月,
乳癌在歐美婦女癌症高居第一,
在台灣也躍升到第二位,
到底它和其他癌症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找出答案。有人認為乳癌很可能和子宮頸癌一樣,是病毒感染造成的。在同一棟大樓竟有十六名女性先後罹患乳癌,讓人驚恐之餘,科學家開始探討癌症是不是真的會傳染?
第217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
其他
73
教育
2011-10-28
帶我去太空--挑戰微衛星
太空離我們好像很遙遠,卻是人類的希望,很多研究者的夢想。
獨立特派員長期關注國內四所大學組成的火箭團隊,去年九月他們成功的發射HTTP1探空火箭,今年改良的第二代將搭載精密的陀螺儀,向發射微衛星的夢想前進。
由師生們打造的火箭99%都是Made in Taiwan,而且材料非常環保,這也代表未來台灣製造大型火箭或發展太空科技,不用受限國際情勢,可以完全自立。
第217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75
土地環境
2011-10-28
老人與海
吃山靠山、吃海靠海,它是一個不到30人居住的小島!
上個星期我們介紹了台灣第七座國家公園,東沙環礁公園,真的美不勝收,海洋生態非常豐富。這個星期我們繼續帶您拜訪屬於澎湖群島中的南方四島,其中東吉島曾經是澎湖海運貿易的轉運站,有小上海之稱。
島上原來有一千多人,現在只剩下二十幾個,還都是老人。這裡只有零星的船班和遊客,真的像一顆被遺忘的珍珠。
第217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邱峰欽
54
教育
2011-10-28
孫中山 廣州再起
今年建國百年,中國大陸則稱為辛亥百年,
即使兩岸政權不同,主張各異,
但對於百年前孫中山推翻封建體制創立新中國,
都同樣以國父、民國之父來尊崇。
獨立特派員重回革命之地廣州,拜訪大元帥府,這是當年國父宣誓就任大元帥大總統的地方,在歷史面前,中華民國國旗很坦蕩蕩地在這裡飄揚。
第216集
文字:
蔣靜怡
/ 攝影:
鄭凱文
41
土地環境
2011-10-28
看見東沙
很多人喜歡到夏威夷、帛琉,到巴里島等小島旅遊,
其實這樣的美景就在我們身邊,何需外求?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但海洋生態的調查、保育、復育卻比陸地來得晚,過去有玉山、墾丁、太魯閣等六處國家公園,但絕大多數的人不曉得,我們現在有了第七個,面積比現有的六座總面積還大,那就是在國境之南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這裡有世界級的環礁地景,珊瑚、魚群以及海草床非常豐富,是南海海洋生物很重要的研究站,很少有人能踏上這塊由貝殼和珊瑚碎屑組成的沙灘。
第216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邱峰欽
101
藝術
2011-10-20
台灣電影大復活
一度沉寂了十幾年的台灣電影大復活!
獨立特派員帶您到拍戲現場,
從幕後看看一部戲的成功需要多少汗水?
從十月下旬開始,台灣電影有一連串的盛會,先是前兩天李烈、侯孝賢從總統手上拿到了總統文化獎,接著11月3號金馬影展開始,今年很多外片參展,代表這項影展已經國際化,接下來,亞洲華人地區最受矚目的金馬獎頒獎典禮11月26日舉行。
一度沉寂了十幾年的台灣電影大復活!獨立特派員帶您到拍戲現場,從幕後看看一部戲的成功需要多少汗水?
第216集
文字:
娃郁
/ 攝影:
李金龍
92
醫療公衛
文字:婁雅君
攝影:張智龍
2011-09-29
器官捐贈--以愛滋生
醫界龍頭台大醫院爆發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醫療疏失,
將愛滋病患捐贈的器官:心臟、肝臟、肺臟和兩枚腎,分別移植給了五名患者!
簡直匪夷所思!
獨立特派員在調查整起事件的同時,守候了三週的時間,在台北榮總等到一名捐贈者,完整拍攝了器官捐贈的繁複過程,也帶您一起探討,台大醫院到底是哪些環節出了問題?移植,是這麼神聖,原本要帶給人希望和重生的機會,究竟如何把關呢?
第215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張智龍
124
教育
文字:張筱瑩
攝影:周明文
2011-09-29
升學密碼
國一新生開學一個月了,
他們將碰到三年後即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教,
就像當年廢除聯考制度多元入學一樣,
一時之間讓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感到十分茫然。
獨立特派員實地到學校觀察國一上課的情形,發現老師還在耳提面命,教基測題型。這批國一的孩子,究竟是幸還是不幸?12國教究竟準備好了沒有?為什麼要保留25%的甄試名額?怎麼保留?讀好學校需不需要遷戶口?獨立特派員馬上為您解密。
第215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周明文
98
土地環境
文字:婁雅君
攝影:張智龍
2011-09-22
農地不休耕
當全世界都在擔心鬧糧荒,台灣卻有很多農田在休耕,甚至廢耕,
還有的轉了幾手變成建地蓋起豪宅!
目前稻米耕作面積只剩下 25萬公頃,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
原因是,台灣人米吃得越來越少,只有以前的一半;還有,農業根本養不活一家人,年輕人不願意做,所以農村老化。政府現在感受到安全糧食存量的重要,正研究所謂「活化休耕」,也鼓勵復耕,六龜就有一戶人家,都八十幾歲了,還是每天下田,他們也嘗試在檳榔樹下種稻,希望能做個實驗,讓很多改種檳榔的農民也跟進,目的在自給自足。一起來看,他們堅持農地不休耕的故事。
第214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張智龍
109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1-09-22
打開自閉--尋援
自閉症是台灣近年來身心障礙人口中增加最快的族群,
一年成長11%,約一萬多人,目前這樣的現象還沒能引起大家普遍的重視。
獨立特派員從2007年起持續追蹤一名自閉症兒童一登,曾經因為經常發生頭撞擊牆壁和桌椅發生許多次的意外,甚至有一年還住進了加護病房22天。他後來到日本,進入特教學校和住宿機構,今年我們去探望他,看到了一登的笑容,還有,他會開口講話了。這是多麼讓人感動的一場跨海求醫記。
第214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72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1-09-22
打開自閉--支持
不少自閉症患者在醫療界對這種疾病不夠了解時,
可能會被當成精神病,讓病人和家庭蒙受更多不幸。
日本是一個很有社會福利精神的國家,他們每五十萬人就設立一個兒童相談所,協助家有身心障礙兒童的父母尋找醫療和照護資源。今年三十多歲的雕刻家上田,是一個自閉症患者,當年也就是透過了這樣的機構重新找回彩色的人生。一登的父母看到他的作品,彷彿看到一登未來的希望。
第214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82
教育
2011-09-15
濁水溪上的奇蹟
12年國教即將實施,
今年上國一的新生三年後將是第一批,
完全免試上高中!
沒有了基測,學生要怎麼念書?怎麼選擇未來的路?
一些小鄉小鎮已經有人成功的逆轉劣勢,就像濁水溪上游的民和國中,八成以上是布農族子弟,畢業生居然有九成五能進入國立高中職,一改過去學生素質差,學校沒人敢念的壞印象,創造濁水溪上的奇蹟。
第213集
文字:
娃郁
/ 攝影:
邱峰欽
70
土地環境
2011-09-15
前進六輕
9月6號下午,還在停工檢修的六輕又出事了,
這已經是一年以來的第八次!
一直以來,大家對台塑的企業文化,和廣達兩千多公頃的麥寮六輕十分好奇,在一連串的工安事故後,台塑董事長李志村接受獨立特派員的專訪。獨立特派員前進六輕,為您監督目前停工換管檢修的狀況。
第213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陳廷宇
118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1-09-15
祖母俱樂部
祖母俱樂部一如芬蘭一些老人照顧組織理念,
認為服務老人和維持尊嚴,不是替代老人做所有的事,而是發展創意幫助老人,
維持自主生活選擇的機會,和服務別人的能力。
平台鼓勵許多老人來服務老人,這不但減少社會成本,還使得很多無所事事的老人因有事可做,活得有價值又減少疾病,真是一舉數得。
同樣是少子化而且比芬蘭更嚴重的台灣,我們正規照顧人力未來也可能短缺,以更健全有活力的志工體系,來因應照顧需要。
第212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74
教育
2011-09-15
老是不一樣
還能做的盡量自己來,使他依然保持靈活。
而助人為先的理念,影響他每天所有的生活規劃。
一位九十多歲的芬蘭老先生,喪偶獨居每天從為自己和別人祈禱開始一天。秉持個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為主的生活觀,一起來看他如何服務老人,讓別人快樂自己也更快樂!
第212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
其他
157
司法人權
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文字:張筱瑩
攝影:周明文
2011-09-06
死神的交易
23年前震驚社會的陸正案,因為辦案過程涉及刑求,有瑕疵,
纏訟至今,主嫌邱和順被羈押也長達二十多年,上個月28號終於定讞了。
邱和順被判死刑,他的女友也是被告之一的吳淑貞被判十年,再度入監。案子看似結束了,可是獨立特派員卻從當年的偵訊影帶中發現疑點重重:我們聽到警方不僅施以恐嚇、打罵,還試圖以金錢換取警方想要的答案。自白書上寫的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第211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周明文
108
全球脈動
攝影:鄭仲宏
2011-09-06
日本社會住宅
台灣因為物價上漲、薪資難漲,
導致許多年輕人與弱勢者,想要有房子住不容易。
因而各界有社會住宅政策提議,但疑慮爭論還有待克服。
總統大選馬英九蔡英文最近都積極端出政見,包括吵了很久的社會住宅問題。公視記者繼報導荷蘭好宅後,現在要帶大家實地看看鄰近的日本。二戰後,日本政府蓋房子給大家住,叫公團住宅,有賣有租,其中租的部份很接近社會住宅精神,由收入決定租金高低,失業的租金最少。房屋修繕管理都有專人負責,的確提供了最起碼的安居條件。
第211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73
全球脈動
攝影:鄭仲宏
2011-09-06
民生委員
一年42億台幣有給職里長耗掉經費?
和民生委員無給職的效能很有斟酌空間。
剛才資深廣告人,也是日本社會文化觀察家的賴東明提到,社會住宅五十年,曾經給戰後的日本一個很大的重生的力量,但隨著經濟變化與人口老化,問題逐漸浮現。他們社區裡有一種人叫民生委員,相當於我們的鄰里長,但是榮譽職,政府還頒發證書,全日本有23萬名呢!
第211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04
土地環境
文字:婁雅君
攝影:張智龍
2011-08-25
失控的工安
一年燒七次,六輕到底怎麼了?
在行政院的要求下,十七年來每年為台塑賺進上兆元的六輕,終於陸續停工了,進行徹底的檢修。外界霧裡看花,提出一連串質疑:六輕爆炸、大火、污染為何沒完沒了?
王永慶不是被稱為經營之神嗎?台塑的管理到底出了甚麼問題?獨立特派員深入麥寮,找到了六輕的承包商,告訴你外界所不知道的真相。
第210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張智龍
148
司法人權
系列報導:維護治安與偵辦刑案
文字:婁雅君
2011-08-25
毒品追緝令
台灣的毒品問題,越來越氾濫,要追溯這些毒品來源,就要靠第一線的查緝工作。
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監視器,也常聽到有電話被監聽的事,這都被視為是侵犯隱私權的行為,但對檢警調來說,卻是查緝犯罪、不得不利用的工具。
以台灣近年直線上升的毒品為例,要一舉破獲毒犯、起出贓物,必須經過長期的佈線跟監,監聽過程當中的聲紋比對就非常重要,是定罪的充分證據。跟獨立特派員走一趟毒品追緝的過程。
第210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紀岳君
最前
64
65
66
67
68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
Share
Tweet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