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15-04-13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南韓社會議題
【世越號週年報導】-黃金時間無作為的政府
近代在世界航海史上最嚴重的船難,除了大家熟知的鐵達尼號、太平輪,就屬去年4月16日南韓的世越號。一艘載著四百多人包括檀園高中師生的輪船在去濟州島的途中翻覆,304人喪生,至今還有九個人沒找到。一年後的今天,兩百多名罹難者家屬從家鄉安山一路遊行到首爾,要求政府還給他們真相,訂定法令,嚴格管理船隻安全。
世越號慘案歸咎於違法改裝船隻,當時船上除了人還載了不少貨,因為沒固定好,以致在顛簸中貨物滾向一側造成船身傾斜。意外發生當時,船長還叫學生安靜待在艙底不要亂動,自己卻第一個落跑,事後雖然被判36年徒刑,卻讓多少條生命枉死。
韓國政府將發放給死亡學生每人超過台幣一千萬的賠償金,但失去孩子的家長至今還在哭泣在抗爭,他們要的不是錢而是真相與公道。南韓獨立媒體「打破新聞」取得船沉沒前最後的影像紀錄,滿是驚恐和混亂,他們也拿到官方通話資料,揭露錯失救人黃金時刻的真相。台灣觀眾對這件事可能只看到片段,但它牽涉到人命、政策與船舶安全,讓我們了解它的全貌。
第393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x 198 -
-
SystemAdmin | 2015-04-07政治經濟
跨國之怒
結束了四天清明節假期,大家又回到工作崗位。而提到工作問題,世界各國都有不少勞資爭議,前一陣子還有一個勞工團體從南韓飛來台灣,抗議永豐餘旗下的元太科技,購併他們原本工作的電子工廠,五年之後卻決定結束營運,廠裡的七百名工人雖然按照當地法令資遣,但一些服務了二三十年的中高齡勞工,突然離開了熟悉的工作崗位,完全不知該何去何從?
他們指控公司其實還在賺錢,但母公司取得技術和市場之後、說關就關,不顧在地勞工的死活。這一群韓國工人跨海到勞動部跟永豐餘總部抗議,雖然得到台灣關廠工人連線的協助,但是並沒有引起一般社會大眾的關注,最後還是悵然回國。獨立特派員特地在3月31日,他們工作的最後一天,進行台北與韓國兩地的連線採訪。
一起來關心這段南韓關廠工人的故事。
第392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李金龍x 161 -
-
SystemAdmin | 2015-04-07醫療公衛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遺忘者的最終旅程
這幾年國內外有愈來愈多名人傳出罹患失智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全球病患已經多達三千六百萬人,而且預測每二十年會成長一倍,到了2050年將超過一億一千五百萬人,這肯定是各國共同的棘手難題。
而在台灣,現在的數字是16萬人,三十年後將逼近62萬。照顧快速增加的失智老人是社會和家庭的沉重負擔。有許多自認無法照顧失智老人的家屬,把長輩送進安養中心,但目前國內的安養機構也是良莠不齊,很難令人放心。有專家建議,在家裡照護還是最好的選擇,只要有專業醫護人員定時前來服務,最好讓老人家能夠自己進食,能動就動。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家人的用心學習與愛心陪伴。
第39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228 -
SystemAdmin | 2015-03-30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不是人造雨
台灣面臨 67年來最嚴重的旱災,各地水庫都創下了蓄水量新低紀錄。從今年一月以來,各地水庫已經實施了好幾次的人工增雨,民眾可能認為,下一場雨,就能緩解旱象。但其實人為加工的方式,對於雨量的幫助非常有限。
而且在降雨量已經減少的季節,要進行人工增雨,還得看老天爺給不給機會,如果氣候條件不足,是不可能憑空造雨的。因此早期所說的人造雨,說法並不精確。
獨立特派員走訪最缺水的石門水庫,實地拍攝了地面人工增雨的施作情況。和您一同瞭解,人工增雨的作業情形,它的成效其實和一般民眾的想像可能有段差距。也和您一同探討,這樣的抗旱手段,是不是也應該跟著極端氣候一起進行調整呢。
第39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195 -
SystemAdmin | 2015-03-30司法人權攝影:賴振元
暗巷那頭的光
最近這幾年以來,社會瀰漫一股躁動的情緒,街頭隨處可見一點點小嫌隙就引發口角甚至動手,兩性或家庭之間的暴力事件更是層出不窮,當然,弱者經常是女性。
早在1998年,台灣就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家暴防治法的國家,但在十六年後,家暴案件每年還在以8%的速度持續增加中,去年一整年將近有十萬件。其他國家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聯合國統計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曾經遭到性侵害或暴力對待。一位國際知名的女權鬥士,也就是經典劇作「陰道獨白」的作者—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日前來到台灣,以自身的故事鼓勵弱勢婦女勇敢的從痛苦中站出來。
台灣目前也有收容受暴婦女的庇護家園,裡面盡是一個個坎坷的故事,接下來的報導您會看到一個女性如何從家暴的陰影中一步步走出來,克服恐懼,學習自立。我們非常感謝故事裡的家榕母子,他們願意面對鏡頭,原因是當他們走投無路時,有人伸出援手指引方向,給了他們全新的開始,抱著這份感恩的心,家榕母子願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彼此鼓勵、相互扶持。
第391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賴振元x 154 -
SystemAdmin | 2015-03-30醫療公衛攝影:羅盛達
靜坐的科學
許多民眾的物質生活不虞匱乏,但心靈卻經常感到空虛,電腦手機打個不停,人際之間卻缺少實質互動,久而久之,身心失調的種種毛病就找上門。面對這種情況,有愈來愈多西醫開始研究整合性的生物醫學,楊定一就是其中之一。
醫療科技就算再進步,都不能改寫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話。強壯的身體從健康的生活開始,包括每天的飲食、運動和作息。自然界本來就可以提供所有生物生命所需的各種物資,只是被自以為聰明的人類給荒廢了,以為可以用人工方式來取代。
另外,修身也得修心,有安定的大腦才能讓身體循環順暢,如果心浮氣躁,身體很快就有反應。想要獲得健康,用錢真的買不到、而是要從自己的心念開始轉變。
第391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52 -
SystemAdmin | 2015-03-23藝術
戲台滾人生
這個星期獨立特派員要給您一點不一樣的,帶您滾歌仔。 歌仔是歌仔戲最原始的表演型態。百餘年前福建漳州地區民間流行的「歌仔」,隨著移民傳到蘭陽平原,當時農民閒暇之餘,三三兩兩會在廟埕、樹下以簡單樂器伴奏,唱小調自娛。後來加上動作,變成有角色有故事情節的曲目,這就是「本地歌仔」。
壯三就是台灣最早唱歌仔的社區。 壯三在哪?就是現在的宜蘭市東村社區,那裡有台灣唯一的民間歌仔戲團,壯三新涼樂團,1937年就有人在三聖宮開館授徒,1953年因為不敵專業的戲班子而解散。後來本土戲曲漸漸被重視,唱花旦的陳旺欉成立了「壯三新涼樂團」,學員中大多沒有舞台經驗,只是覺得好玩,沒想到唱出了名堂,。而在陳旺欉去世後,由他的兒子陳茂益接棒,前年被文化部指定為「重要文化資產保存團體」,撥款補助。看起來一切都走上了正軌,但就在同時,也出現了波折。
第390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x 169 -
SystemAdmin | 2015-03-17醫療公衛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移動的自由
目前在全台灣,五樓以下沒有電梯的老舊住宅或透天厝全部有110萬戶,其中又以雙北市最多,雖然政府前兩年宣布可以增設電梯,但因為需要住戶同意,最多還得分攤幾十萬元金額,以致於目前只有七個縣市提出申請,通過的案件更是才個位數。
等到住戶年老了、或者行動不方便的時候,該怎麼辦呢?上個星期我們報導,現在已經有部分縣市設立了輔具中心,出借免費的二手輔具,像是爬梯機、移位機等等,這些輔具都是進口的,價格高昂;如果能夠在台灣生產,應該可以降低不少成本。但為什麼國內廠商對這塊市場興趣缺缺呢?獨立特派員帶您實地去了解。
第389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204 -
SystemAdmin | 2015-03-17藝術攝影:鄭仲宏
衛武營 看熱鬧看門道
這些年來台灣一直在努力提升文化水準,在去年底台中歌劇院成為國際焦點之後,南台灣斥資101億的高雄衛武營、也將在今年底啟用。
原本的軍營先是變成公園,再蓋起國際級的表演中心,總共規畫了四個大大小小不同演出性質的廳院,可容納六千名觀眾。但是在表演團體正式登台之前,觀眾可能得先把觀念調整一下,在這個新穎高檔的場地看表演,不會再像以前一樣看免錢的。
另外一個值得觀察的角度是、高雄未來還要繼續蓋流行音樂中心,新新舊舊的硬體加起來,要有多少夠水準的表演節目來支撐? 在美輪美奐的建築背後,表演藝術有太多面向的問題需要同時思考。
第389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206 -
-
SystemAdmin | 2015-03-09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天燈的異議
元宵節剛過,平溪天燈又是人擠人,今年已經舉辦第十七年了,國際知名,還被譽為每個人一生必遊的世界14大旅遊景點之一,讓不到五千人的平溪小鎮每天都幾乎是元宵節,每天都有人放天燈。
過去曾經因為煤礦場一個個關閉,小鎮沒落,但近年又旺了起來,居民很多都做天燈的生意,要不,就是賣吃的發觀光財。一個個的天燈寫上了祈福的字句,帶著人們的祝願升上天空,很美,但也給當地居民帶來莫大的危機,包括每天得清理掛在樹上、林子裡、河床和屋頂上的天燈的殘骸,鄉公所乾脆動員居民撿到五十個換一瓶醬油或洗衣粉,十個換一包衛生紙,但是最糟糕的是,常有天燈還沒燒完就掉下來引起火災。天燈究竟能保誰的平安?
第38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263 -
SystemAdmin | 2015-03-09醫療公衛攝影:鄭仲宏
輔具幫幫忙
很多國家都進入了老年國度,臺灣再過六年高齡人口就將占五分之一,可以預見銀髮商機龐大,其中包括輔具市場。美國統計,42%的老人都需要使用。可是像助走器、電動代步車、移位機等大多不便宜,因此各國都在推租借服務。
各縣市包括台北市最近開始有輔具租賃服務,每個月花三千元就可以租到一台電動代步車,而且有專門的回收站,二手輔具經清潔消毒後,可以循環給下一個市民免費租用,真好,物盡其用。
不過,獨立特派員到一些縣市鄉鎮查訪的結果,輔具業務都是外包,資源沒法整合,倉庫裡經常堆放著滿新的器材,電瓶放著放著就會壞掉,只好年限到了等著報廢,讓很多需要的人反而求助無門。其實輔具的再利用不但有必要,維修服務還能提供工作機會,學到蹲下來為人服務,幫大家省錢,利人利己。
第38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