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09-12-24教育系列報導:在勞動之外,更清晰的移工面貌!文字:張筱瑩
看見南國的聲音:越南四方報
外籍的勞工除了不能休假之外,接收資訊其實也很不方便。台灣的媒體也許很發達,不論電視或者報章雜誌,在我們的身邊總是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資訊。
不過對於來自東南亞各國的五、六十萬新移民配偶和移工來說,卻多半沒辦法接觸到自己的母語和文字。三年前,有一位台灣的青年,張正,突發奇想辦了一份越南文的報紙,希望讓越南來的新移民或者移工們,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語文來閱讀。去年,他又出了泰文報。雖然一直面臨虧損,可是他說,只要看到需要的人拿到報紙的那份喜悅,再苦,他也願意盡力撐下去。
第12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余榮宗x 249 -
-
SystemAdmin | 2009-12-24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回家路好難,交通資源分配的複雜課題攝影:周明文
回家要多久(下):花東鐵路電氣化
台東人搭火車回家,確實比較辛苦。台灣完成環島鐵路網之後, 便捷、舒適的鐵路交通,應該是全國民眾的基本需求。
但花蓮到台東,一切都比其他地方來的慢。以鐵路電氣化來說,台灣的西部早在1979年就完成全線的電氣化,再晚一點,2000年八堵到羅東、2003年羅東到花蓮,也相繼完成電氣化,到目前為止,只剩下花蓮到台東,以及南迴鐵路還差這一步。翻開過去的歷史,花東鐵路電氣化這張支票,其實已經喊了十幾年了。直到這個月初縣市長選舉前夕,交通部才大動作在花蓮玉里舉行花東鐵路電氣化的開工典禮。這項工程有哪些重點、會碰到什麼問題,台東人的想法又是如何?請看我們的報導。
第12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87 -
-
SystemAdmin | 2009-12-19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十大人權新聞
馬英九總統在上星期三國際人權日的前一天,宣佈國際上兩個重要的人權公約,包括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台灣正式生效。人權這個字眼聽起來很抽象,但人權卻是我們生活週遭無時無刻都存在的議題。
就像是今年有23萬人休無薪假, 那麼這些勞工有沒有受到勞基法最低工資17,280元的保障?符不符合這兩部國際公約所訂定的標準呢?這就是勞動人權。回顧2009這一年,台灣人權促進會按照往例選出了台灣十大人權新聞,在這當中,還有很多違反兩公約的地方。他們呼籲政府在簽公約、贏得人權聲望的同時,也要回過頭來看看,台灣的人權狀況,到底有沒有名實相副呢?
2009人權問題的頭條新聞,就是馬總統宣佈「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台灣施行生效。這兩個國際公約是聯合國在1976年宣佈生效的國際公約。是非常重要的人權法典。台灣在今年3月31號由立法院通過,12月9號由總統公佈在台灣生效,法務部也表示,將根據這兩個公約檢討台灣的法律法規有沒有違反人權之處。而台灣人權促進會也在2009歲末年終之際,邀請各界NGO,根據兩公約的精神,就台灣各方面的人權狀況,提出需要檢討的地方。
在勞動人權方面,台灣勞動陣線認為,23萬人休無薪假,政府坐視資方鑽勞基法漏洞。這違反了經濟社會文化國際公約第七條,對於工人工作條件的最低限度保障,給予所有工人的報酬,必須可以保證他們自己和家庭,有可以過得去的生活。因為不景氣而造成勞工必須無薪休假,勞陣認為,這並不是勞工的過失或責任,所以不管實際工作天數如何,勞工應該要有最低工資的基本保障。勞陣指出,許多勞工在休無薪假的同時,卻發現自己變成派遣人員,薪水和工作條件大打折扣。
在原住民人權方面,莫拉克災後重建條例讓原住民因為遷村,面臨文化滅絕的憂慮。這至少違背了ICCPR的第二十七條,少數族群享有自己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權利。
在新移民的人權方面,移民政策雖然小有進步,但是對中國配偶和其他國籍的配偶,還是有差別待遇,違反了兩公約第二條,不得歧視的規定。南洋台灣姐妹會認為,大陸配偶取得身份證需要六年,比其他國籍的外配需要更長的時間,這是明顯的族群歧視。 另外在司法人權方面,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主張, 羈押在看守所的被告並不是犯人,和律師見面的談話,不應該被監聽。這不但是ICCPR第14條的規定,也受到憲法所保障。
十大人權新聞,最後在公民與政治的權利方面,集會及言論自由相關修法,無法擺脫威權陰影。並沒有達到ICCPR第19條規定的標準。台灣人權促進會主張,集會遊行法應該從許可制改為報備制。 台權會認為,當人民要以集會遊行表達言論自由的時候,如果都必須得到政府的同意,那麼政府可能以各種藉口不同意。一年前,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掌握情資優勢的台北市政府,將多數路權都申請下來,阻止反對者到場集會抗議。第四次江陳會,執政者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抗議的群眾,在保障陳雲林的人身安全,以及台灣的言論自由兩者之間,完美演出呢?
第128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賴秉寰x 164 -
-
SystemAdmin | 2009-12-19教育攝影:周明文
比賽之後
今年十月上旬芭瑪颱風狂掃宜蘭縣的時候,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重災區寒溪村,因為橋斷了,而且必須撤離一些住在危險地區的災民,成為媒體的報導焦點。其實在這個泰雅族部落寒溪村,還有一群值得大家長期關注、鼓勵的對象,那就是寒溪國小的女生足球隊。
這群小朋友是國內外各種分齡足球賽的常勝軍,上個月才在11歲組的全國足球盃錦標賽當中,拿到冠軍,幫宜蘭縣跟學校拿下首次的全國學童組冠軍。她們成績雖然亮眼,不過訓練足球的資源卻是非常有限的。今天的節目,我們一起到寒溪部落,看看這些小球員是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成為一支金牌球隊。
第12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96 -
-
-
SystemAdmin | 2009-12-10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如何守護原住民傳統文化與領域
命運的一球
古樓五年祭,神秘的命運之球 顧名思義,這是五年才舉行一次的祭典,也是屏東縣來義鄉排灣族古樓部落和祖靈溝通的重要儀式。
五年祭裡最熱鬧的就是刺球儀式。 部落裡的勇士們拿著十幾公尺的長竹竿,搶著去刺拋在空中的一個直徑大約十公分的藤球。 這需要很好的眼力和技巧。刺到球,表示得到祖靈的祝福。
在這個刺球比賽裡面,最後一顆球叫做命運之球。刺到這顆球的人,那真的是勇士中的勇士,因為部落未來五年的禍福好壞,都由這個人來承擔。今年,是誰刺到這顆球?部落裡的人怎麼看待這顆神祕的命運之球? 獨立特派員呂培苓、賴秉寰,帶您到古樓部落,一探究竟。
第127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賴秉寰x 166 -
SystemAdmin | 2009-12-10土地環境
祖靈的臉
vuvu在哭泣,還是在生氣?八八水災,沖出來義村幾十年來缺乏建地、只好向河川爭地的違章建築問題。
屏東縣來義鄉來義村的山坡,因為土石崩落,看起來好像山壁上出現了好幾張祖靈,vuvu的臉孔。村民有人說是在祖靈在生氣,有人說是祖靈在哭泣。
來義村東西兩個部落,有五十幾戶被大水沖走,另外還有五十幾戶被土石重創,無法居住。不過這總共一百一十三個受災戶裡面,只有八戶被政府承認,領得到救助金。因為其他一百零五都是非法佔用河川地幾十年的違章建築。怎麼會這樣呢?原來部落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林班地,只能種樹造林,不能蓋房子住人。
八八水災之後,政府說來義村是危險部落,必須要遷村。很多村民不想走,但是留下來不但要受到水災和土石流的威脅,而且繼續是沒有門牌號碼的違章戶。而如果選擇遷村,新的部落一樣沒有土地所有權。來義村的村民,正面臨一個改變未來的艱難抉擇。
第127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賴秉寰x 135 -
SystemAdmin | 2009-12-03社福弱勢攝影:鄭仲宏
打造失智屋
挪威有個歷史悠久叫做女性公共衛生協會的組織,晚近投入發展失智專業照護中心。由於規劃營運方式專業,有效減少一般失智者經常發生的焦慮不安等困擾,而不是只藥物和強制手段。
對於一樣失智老人快速增加的台灣來說,怎樣建立專業照護機構尤其值得觀摩。來看這個組織怎樣創建全挪威第一個完全以失智照顧者為服務對象的照護機構。
挪威的非營利組織「女性公共衛生協會」早年做母親和幼兒照顧。晚近發現挪威安養中心只有百分之二十有失智專門照顧,到2050年挪威有十四萬失智老人,恐怕更多失智者被送往精神病房得不到適當治療還受苦,於是發展新一代失智照顧中心。
台灣失智人口一直在增加,目前治療的主流思維一如其他疾病,都是強調用藥。然而用藥的諸多副作用往往成為老人生活意志和器官功能雙重衰退的重要因素。挪威例子可見,許多能改善失智者生活品質的治療方式都和藥物無關。當然這需要投入研究來證明。而國內支持研究經費的大宗來源主要是藥廠和政府。
在藥廠顯然不會支持減少藥物的研究之下,政府可能就得多投注資源於此。而挪威失智中心除了照顧主管還配屬研究人員在第一線的設計也很值得參考。能在非藥物治療和相關研究兩方面多下工夫相互呼應,我國的失智照顧才能幫助更多患者走向更有品質與尊嚴的晚年。
第126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92 -
SystemAdmin | 2009-12-03政治經濟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夢幻工程
每到選舉,在候選人的政見中,總少不了建設承諾。根據公共工程委員會在前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台灣閒置的公共建設,列管案件超過150處,投資建造金額高達474億元,這還不包括一些隱藏在基層鄉鎮中使用率低到可憐的蚊子館。
獨立特派員選定被列入瀕臨破產鄉鎮,今年還因為官司事件被法院凍結公庫的雲林縣,從雲林縣的故事來看看台灣夢幻工程的荒謬程度。行政院推出 4年5000億元的擴大公共建設方案,第一年打算執行1491億元。為了預防有更多蚊子館出現,監察院已經通過提案,要在今年全面清查台灣所有閒置的公共建設。這份清單,能不能讓公部門在建設前有更多的警惕與思考?希望大家一起來關心。
第126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202 -
SystemAdmin | 2009-12-03政治經濟
建設後遺症
政府左手扛債務,右手扛水泥。不斷建設,不怕債留子孫。但是建設的成效又是如何?擴大內需,在總統大選後出現的第一筆最大型的計畫補助預算, 中央拿出了583億補助地方建設,在當時就引發了爭議, 包括八天內提出計畫送交中央,過於草率決定建設目標, 要求在一年內完工也忽略了施工品質管理的重要。
審計部在今年提出了審核報告,令人驚訝這麼大筆預算的執行率只有三成,而原本計畫可以提高0.45%經濟成長率的目標,也兩度修正至0.15%。獨立特派員追蹤擴大內需方案的執行成效, 發現有鄉鎮將路燈蓋到別鄉去,該亮也不亮,備受爭議的政治建設也悄悄完工,計畫招標。
錯誤政策比貪污更可怕,限於篇幅,這一系列報導透過部份縣市的例子,來看地方建設的浪費與錯誤,這並不是指責單一首長的政績,希望請您一起用這個角度思考,建設與不建設中,看不見與不被看見的建設,付出的代價成本有多大,值不值得您用選票先做決定。
第126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余榮宗x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