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12-11-22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尊重物種平等,動物福利知多少?攝影:周明文
動物的守護者
為什麼你可以,Why?為什麼不行,Why not?
會不一樣是因為夢想,而不是軀體。
當一個人生命有了缺口,身體不完整,就更能體會生命的可貴,並懂得珍惜。荷蘭有位國際知名的動物園教育專家彼得格立斯,是重度身障者,從小罹患小兒麻痺讓他連呼吸都很困難,他卻努力跨越肢體障礙,坐輪椅穿著馬甲戴著呼吸器走過16國上百個動物園,鼓吹大家保護野生動物,也鼓舞行動不便的孩子走出家門親近大自然,親手摸摸動物,從動物身上學到對原始生命的尊重。
第27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89 -
SystemAdmin | 2012-11-22人物故事攝影:周明文
嘉梁的願望
我要自立生活,不要靠爸靠媽!
一群身障者走上街頭,為自己發聲。
台灣外勞45萬,最近菲律賓方面要求台灣雇主要支付仲介費、來回機票及體檢費,被勞委會拒絕,每年一次的台菲勞工會議因此取消,會不會因此凍結菲勞來台呢?台灣依賴外勞太深,一定要有替代性思考。以19萬重度身心障礙者來說,更是時時刻刻身邊得有人,當父母家人年紀大了沒法照顧的時候,除了全天候的外勞,有沒有其他選擇?能不能自立生活?
記得孫嘉梁這個人嗎?他重度殘障,卻從建中台大一路念到博士,他不想一輩子靠家人,於是自己到外面租房子住,但是要自立生活,必要條件就是得請個助理,替代身障者手和腳的功能。五年前,國內引進了個人助理制度,讓身障朋友除了活著,還能過著人的生活,不過政府只提供一個月60小時,一小時120元的個人助理補助,錢少時間也不夠,怎麼實現他們自立生活的願望呢?
第27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97 -
SystemAdmin | 2012-11-15醫療公衛文字:李婕綾
輔具新鮮事
行動不便的人,居然可以開著拉風的跑車?
進駕駛座不必用鑽的抱的爬的,有懸吊手臂可以將整個人搬上座位。
傑克!這真的太神奇了。一起來看看在日本驚奇的輔具展 。
隨著全球老年人口增加,健康照護器材的市場越來越大,在日本稱為福祉用具,每年九月十月在東京都有一場亞洲最大的輔具展,就像新車展一樣,也同時受到全球矚目。這裡不只身障者,也有老人和小孩的輔助器材,功能性十足,也有開大小不同的瓶口甚至罐子,對於手不方便的,或手還沒發育好的小孩,手沒力的老人都好用。還有光光一個簡單的扣鈕釦,或者旋轉把手的動作,他們也體貼入微。
日本是一個奇特的民族,因為天然資源少,因此為生活的方便,處處萌生創意。你有沒有想過一個行動不便的人,哪天居然可以開著拉風的跑車?進駕駛座不必用鑽的抱的爬的,有簡單現成的懸吊手臂可以將整個人搬上座位。傑克!這真的太神奇了。輔具展,有大品牌也有很多小品牌,連Honda這樣的大車廠也都搶進全車系的福祉車,並不貴,反映出日本廠商普遍投入輔具研發的積極心態。因為政策的導引,研發、購買都可以免稅,日本社會很早就反映出未來年輕人晚婚與老年化問題,蓬勃的福祉產業更促進很多就業機會。
第270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x 173 -
SystemAdmin | 2012-11-15公共安全攝影:鄭仲宏
老弱誰保全
新營醫院北門分院的一場大火,燒出了臺灣醫療史上最嚴重的火災意外,
而這個意外,也引起了社會大眾對於安養機構安全的顧慮和質疑。
臺南新營醫院北門分院火警,造成13名老人死亡,引起大家對安養機構安全的疑慮,衛生署和各地方衛生局亡羊補牢,這幾天加強醫院和養護機構的消防安檢。其實去年高雄博正醫院護理之家也曾發生火災,當時兩百多名行動不便的安養老人經醫護人員引導逃生,消防局也出動上百名人力搶救,還好全部平安沒事!
隨著失能人口增加,這種老弱可能碰到需要緊急避難的機會也會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安檢合格設施合法,也不能保證就一定沒事,緊急狀況下,用抬的拖的抱的,如果真的無法一個救一個,怎麼辦?一起跟著獨立特派員進入安檢演練現場來抓漏。
第27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61 -
SystemAdmin | 2012-11-08社福弱勢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大眾行有礙 (公路篇)
低底盤公車真的夠用嗎?
長途大巴士則完全沒有搭載身障者的設計?
臺灣的公路系統值得提出來讓我們挑戰!
臺灣最近幾年確實開始注意到行的問題,很多公共場所添加電梯、導盲磚、扶手,但還不夠,就拿低底盤公車來說,讓推嬰兒車的媽媽和老人家方便很多,但全臺灣一共才600部,大部分集中在臺北市,只有幾條路線才有,長途大巴士則完全沒有搭載身障者的設計。獨立特派員也是在一年多前認識這個小女生,婉坪,她罹患罕見疾病,從小就被困在輪椅上,她最大的願望是去南臺灣的海生館玩,但考慮再三,最後還是選擇自己開車。面對未來高齡社會,這是需要及早正視的問題。
第269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284 -
SystemAdmin | 2012-11-08社福弱勢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文字:李婕綾
台鐵小改進
在臺灣大多火車站都歷史久遠,
興建時根本沒有無障礙觀念,
但臺鐵逐漸的意識到,
開始逐漸改進。
在還沒有高鐵之前,臺鐵是國內長途旅行的主要大眾運輸工具,從清末興建一百多年來,全臺灣超過兩百個車站,很多都歷史久遠,當時根本沒有無障礙觀念,各車站的月台大小與高度都不相同,臺鐵估計,光是車廂與月台之間要減少縫隙把高低拉平的改善工程,就得等到106年才能完成,跟著獨立特派員走一趟,你會親眼看到因陋就簡,必須人工把輪椅抬上抬下,那種窒礙難行的窘態。
第269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x 225 -
-
SystemAdmin | 2012-11-08社福弱勢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輪轉手自由行
對許多人來說,
出國自助旅行是一件可以放鬆自己、享受生活的好事,
但是對身障者而言卻像是佈滿了重重關卡。
臺灣身障人士有110萬,因為行動不便大部分很少出門,頂多在固定的路上來往,其實現在老年人也多了,出門,對他們也是個麻煩,我們的社會是不是應該多一些通用的觀念和體貼的設施呢?
有一群輪椅族最近到日本自由行,他們搭飛機,坐巴士、電車、纜車、交通船,挑戰各種大眾運輸工具,獨立特派員隨行觀察,從硬體設施到人的服務,包含一般旅客的友善態度,我們都一一記錄下來,和臺灣的高鐵、臺鐵以及一般大眾運輸工具來做個大PK。
第269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x 213 -
SystemAdmin | 2012-11-02社福弱勢
看天花板的人
如同「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內的教授,全臺灣有三百多名漸凍病友,
他們的靈魂被禁錮在軀殼中,只能用一個表情甚至是一個眨眼,與這個世界溝通。
儘管病魔無情澆熄他們的生命,
他們仍舊奮力燃燒,直到殆盡。
有一本暢銷小說「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美國作家米奇艾爾邦根據真人真事寫的長篇小說,風靡全球,還被改編成電影,去年在台灣由果陀劇場編成舞台劇,至今加演了一百場。故事在講一個老教授得了一種遺傳性疾病ALS,就跟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一樣,全身肌肉逐漸萎縮,甚至到了最後無法吞嚥,不能自主呼吸,但神智卻非常清楚,就像靈魂被封閉在軀殼裡,直到死亡。這位老教授在最後三個多月,以自己的生命當活教材,逐一講述死亡、愛與婚姻,非常感人,被視為是最觸動人心的生命教育。
在臺灣有三百多名漸凍病友,他們有的是公司老闆、業務經理、鋼琴家,還有靜宜大學、世新大學的教授,都在人生盛年,突然罹患了這樣的不治之症,獨立特派員以一年多的時間記錄了他們生命逐漸凋萎的過程,看到他們每個人都儘可能的在人生終站到來前,放大生命的力量。
第268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x 115 -
SystemAdmin | 2012-10-26土地環境文字:李婕綾
工作‧假期@比西里岸
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海水、新鮮的空氣,
這裡是比西里岸,「三仙台」這個名詞或許你會比較熟悉!
生活在都市叢林的你感到厭倦了嗎?
比西里岸的工作假期,讓你體驗嶄新的假期型態!
美麗的東海岸有個知名景點三仙台,阿美族叫比西里岸,是以前族人養羊的地方,但很多遊客不知其所以,每年四十萬人來這裡都是走馬看花,留下垃圾卻停不下匆忙的腳步,後來也有一些人響應淨灘運動當志工撿垃圾,但都跟當地的部落沒甚麼互動;再後來,嚴長壽想教原住民開民宿,提高花東旅遊品質。不過,這些都不及當地部落民眾自覺來得重要。
他們因為財團大軍壓境,小店沒法開,只能受雇,觀光財都給外地人賺走了,這才想要找出只有部落才有的特色,他們現在結合友善的志工朋友,以時下流行的打工兼度假方式,把人帶進部落,住到mamu家,這是一種互惠生活新型態。
第267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x 172 -
SystemAdmin | 2012-10-25教育攝影:鄭仲宏
祖孫創作營
芬蘭的一個藝術創作營,參與的不是年輕的藝術創作者,
彼此互相認識,創造美好的共同經驗。
現在人生活越來越艱苦,雙薪家庭佔44.2%,因此小孩子教養實在是大問題,很多只好請祖父母代勞,到處可以看到老手牽小手這樣的畫面。保守估計阿公阿媽帶孫的有125萬人,隔代教養成了一種不得不的趨勢,不是不好,而是要進一步建構理想的世代關係。過去大家都認為跟父母有代溝,更何況祖孫之間。
在芬蘭,隔代教養倒是沒有台灣來得普遍,祖孫相處機會很少,但因此讓老人很寂寞,兒孫關係很淡,他們刻意舉辦祖孫藝術創作營,為老人小孩創造愉快的共同經驗,讓兒孫發現祖父母的才華,這比我們光是喊口號,提倡祖父母節來得實際。
第267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56 -
SystemAdmin | 2012-10-25醫療公衛攝影:鄭仲宏
在一起更強壯
當嬰兒與老人相遇,幼稚園和養老院結合,
不同世代的互動,會促成什麼樣的火花呢?
台灣的老人越來越多,之前獨立特派員也連續報導了長照、失智種種問題,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資源可以就近運用,幫忙解決一部份養老問題,那就是世代融合。照顧失智老人最好的方法並非一直給藥物,而是陪伴、互動,芬蘭最近發起帶嬰兒到安養機構,藉著孩子的童真,喚起老人愉快的記憶;日本也是這樣,把幼稚園和養老院放在一起,讓小孩幫老人疊被、問候,這些活動不需要花錢就能讓老的小的都很快樂而且有意義。
第267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73 -
SystemAdmin | 2012-10-18社福弱勢
幸福蝸牛居
浮洲合宜住宅有三成的人因為繳不出錢放棄,
當臺灣還在觀望社會住宅,南韓社宅比例早已達到6.3%。
有的還在首爾精華區,南韓政府有甚麼魄力,
讓老人弱勢都有安身的家?
一個月前浮洲合宜住宅才公佈抽籤結果,中籤率僅一成六,被形容是樂透宅,但現在卻有四分之一中籤的人因為繳不起簽約金而放棄;去年台北市推出大龍峒公營住宅也傳出有人因租金過高而不滿。臺灣把社會住宅當口號卻遲遲拿不出成績,為什麼?
鄰近的韓國也和臺灣一樣,二十多年前開始快速都市化,但卻因為採取不同的住宅政策,結果大不同。臺灣強調自由市場,貸款讓大家變屋奴;韓國則大量興建出租住宅,靈活運用都市更新,增加社會住宅數量,短短20年間公共住宅比例達到6.3%,一般人也有機會住進都會菁華區,而且還是最新的綠建築。來看南韓蝸牛的幸福居。
第266集
文字:其他 / 攝影:黃守銘x 133 -
SystemAdmin | 2012-10-18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文字:婁雅君
澳花村 白雲石
半世紀前的政策,帶走了一片片楓村的記憶。
半世紀後白雲石礦開採復工,是泰雅族人是否擋得住土石的沖刷,
他們最後的堅持。
在宜蘭和花蓮交界有個澳花村,是泰雅族村落,這裡有大理石和白雲石,很早就被開採,掏空的地基和亂堆的土石讓澳花村遍體鱗傷,二十多年前有些礦場暫停挖礦,讓土地有復原的機會。最近又有礦業公司想重新開發,遭到居民反彈,雖然或許能給當地人一些工作機會,但四十年前後,地質環境都已改變,是否還經得起再次開挖?
就像泰雅族語早先把這裡叫做『楓』,是因為有很多楓樹,但平地人來了,割取楓樹油,把樹一棵棵弄死,有一條楓溪也被大水和土石沖刷得變了樣,如今又有人要來採礦,會不會把村民最後一點生存空間都給剝奪了呢?
第26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x 205 -
SystemAdmin | 2012-10-18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城市農夫
上班、打卡、下班、打卡,
庸庸碌碌的生活裡,
你抓住了什麼?錯過了什麼?
何不像他們一樣,
捲起袖子、拿起鋤頭,當個城市農夫。
最近很多人很鬱卒,不是窮忙過勞,就是工作不好找,所以不少人開始想做些簡單原始的事,換個環境換個心情,比如一天到晚待在冷氣房的工程師、貴婦放下滑鼠拿鋤頭,學種菜,教育部甚至開了個學習網站,一下子讓城市農夫變得好風行。其實之前就有市民農園、假日農夫,但現在有更多人因為在城市裡失落了,想從土地裡找回人跟自然的關係。獨立特派員也親身體驗,還看到很多小農夫,從小學習接近泥土,親手種植有機蔬菜,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第266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