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12-12-27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種子教我的事
印度系列最終章,不一樣的全球化,
再度跟著帶種的女人席娃和九種基金會,見證種子的影響力。
印度是一個新舊並陳的國家,南邊有最發達先進的高科技電子產業,北邊卻擁有最多貧窮人口,維持著傳統的農業和靈修聖地,這兩者都對世界有很大的影響力。由范達娜席娃創立的九種基金會不只改變了60幾萬印度小農的生活,每年也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到種子學院上課,從種子保存、有機農耕技巧到全球農業政策,都有,並且串起了全球網絡,席娃說這是另類的全球化,透過種子學院的教育要教人類尊重土地和地上的種子,最好可以自耕自食永續社區。你可能想不到,一粒小小種子教我們很多你該知道卻不知道的生命的意義。
第276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72 -
SystemAdmin | 2012-12-27政治經濟文字:李婕綾
無上限的被告名單
一個家族有31人列入被告,牽連四代,
最小的只有國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2012年馬上就要過去了,這一年台灣發生了好多勞工抗爭事件,一直到現在,問題還沒有解決,其中包括桃園的聯福製衣廠四百多名勞工。80年代包括聯福製衣、東菱電子,好幾家大企業惡性倒閉,工廠無預警歇業,有些不但積欠員工薪資,甚至不付資遣費跟退休金,當年聯福女工甚至臥軌抗爭,最後勞委會動用就業安定基金暫時平息風波,但事情並沒有真的過去。16年後,今年有人收到法院發出的支付命令,要求還錢,這群勞工都已經老了哪有能力償還?
於是8月份再度發動抗爭,當時獨立特派員也做了記錄與報導。在勞工抗爭壓力下,勞委會做出暫停訴訟的決議,但暫停並不表示事件落幕,獨立特派員持續追蹤,發現勞委會明年度的預算編列了一筆訴訟費,將所有保證人都列入名單,於是這個案子的被告名單越來越長,年紀最小的還在念國小。
第276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x 194 -
SystemAdmin | 2012-12-20教育攝影:羅盛達
種子婆婆的方舟
一個叫種子的阿嬤,守護印度種子銀行,
回復自然農法,就從女性開始。
12月21日真的是世界末日嗎?科學上已經駁斥這樣的說法,但是人類的確面臨包含氣候變遷、核子戰爭輻射污染等等的生存之戰。連續幾個禮拜,我們深入印度農村,那裡有位帶種的女人范達娜席娃,四分之一世紀以來捍衛種子自由權,她強調要恢復以女性為中心的傳統農耕模式,這和我們認知的傳統農村社會男尊女卑很不一樣。女人都是扮演大地之母的角色,不誕生養孩子,還守護種子,將保存種子的智慧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范達娜席娃背後也有個偉大的女人種子婆婆,她的名字真的就叫做種子,印度話Bija ,在她手上,一顆顆種子如同人類延續生命的方舟。
第275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55 -
-
SystemAdmin | 2012-12-20司法人權文字:李婕綾
櫸木死亡記事
地方要發展,付出的代價往往是徵收農地或民宅,開馬路、蓋大樓、蓋停車場,
但這真的有必要嗎?
苗栗市中山路南苗市場附近就有四戶人家,因為都市計畫被徵收,持續抗爭了20年,一個月前終於來了怪手把房子給拆了。其中一戶劉先生原來不懂法律,但為了上訴,寫了幾十年的狀子,直到怪手來的那天他還在寫。獨立特派員實地瞭解情況,住戶說,他們不是不願配合,但過程中發生很多溝通上的問題,公務員往往為了好辦事,當時努力說服民眾接受拆遷補償,民眾不懂法律就糊塗接受了,卻因此成為必須執行的理由。
第275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x 168 -
SystemAdmin | 2012-12-13青年世代攝影:周明文
小小農夫在萌芽
台北近郊山上,陳琦俊教導現代農夫有機種植,
台灣米倉,苗栗苑裡人的迷你小學,化身農村。
最近幾年,台灣的農業有不同的翻轉,包括農地被佔用、徵收的事件,時常成為全國的新聞焦點,但好的一方面,有愈來愈多的小農、微農,讓台灣農業有新的一片天,甚至吸引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投入這一塊。但是怎麼體驗做農夫的辛苦,怎樣讓台灣農業有新一代接棒呢?
跟著獨立特派員一起到苗栗苑裡,這裡有米倉之稱,也有著名的磚廠,還有一所迷你小學,學生才55人,卻有八成的家庭務農。學校從今年開始,安排一個禮拜兩堂農事課,讓學生從除草、澆水、抓蟲、施肥到種菜、做生產履歷,潛移默化學習無毒,台灣未來的機會就在這裡。
第27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40 -
SystemAdmin | 2012-12-13土地環境
幸福‧食在好農
從產地到餐桌零時差,有機小農菜園辦桌,
要給您一場別開生面的,美食饗宴。
苗栗崎頂是西濱公路上的小村莊,多沙地,大家只知道附近有個海水浴場,卻很少踏入農村,最近村子裡卻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麵的野宴,由幾個年輕人事前勘查,找當地栽種無毒有機作物的小農提供自產自銷的蔬菜水果,在林子裡菜園旁搭起棚子,就地料理,辦起桌來,這是從產地到餐桌,最近最近的食物里程,也是一種新的農村休閒型態,讓消費者嘗鮮,還能實地耕作體驗。這樣一個由旅行家、科技人、農家子弟組成的特殊團隊,除了在崎頂的菜園裡,也曾在宜蘭三星的稻田,最近則在南投竹山的照鏡山茶區,一一實現稻田裡的餐桌計畫,要把這種創意作法留在農村,把更多人潮和錢潮留給農民。
第274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劉士湘x 124 -
SystemAdmin | 2012-12-13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牛糞傳奇 田未秧
食品安全vs. 作物產量,九種基金會vs. 跨國企業。
就算政府不挺、農民不懂,
范達娜席娃也要發起--種子的革命運動。
2050年預計全球人口將達到90億,需要糧食增產60%,人類即將面臨最基本的生存之戰.上個星期獨立特派員介紹了一位印度帶種的女人范達娜席娃,她和創辦的九種基金會致力於保護種子的自由權,不受跨國企業宰制,不過光靠她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今天我們要帶您來看,范達娜席娃如何走入農村,去說服已經習慣用農藥和跟跨國企業買基因改造種子的農民,重新保留自己的種子並改採有機農耕,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工作,因為跨國企業以龐大的財力獲得政府的支持,范達娜席娃可以說是在政府不挺,農民不懂的狀況下,要怎麼克服種種困難,以最草根的方式說服這些貧窮的印度小農們勇於改變呢?
第27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66 -
SystemAdmin | 2012-12-06社福弱勢文字:李婕綾
康家要找家
麥當勞中途之家事件,凸顯國人對於罕病的無知。
收容精障的康復之家,面對鄰里的恐懼與歧視,能否找到一個家?
台灣社會很有愛心,捐款從不後人,但對於弱勢族群卻較難有同理心,無法理解他們的需要,對於一些病患也因為不瞭解而產生恐懼,進一步就會排斥。繼台北市麥當勞叔叔重症兒童中途之家事件後,最近基隆也發生了社區集體抗議,不想跟康復之家做鄰居的風波。康復之家是精障者經過治療,準備要回到社會家庭的一個中途之家,但是民眾心裡還是會怕,過去有螢橋國小潑酸事件,北一女校園也曾發生過,都是精神病患做的,這就成了居民抗議的理由,難道接受治療中的精障者只能被關在杜鵑窩裡,不能有自己的家嗎?
獨立特派員除了採訪基隆這個社區,還回到當初也吵了很久的新北市新莊康復之家,居民終於和他們在一種不得不的默契下和平相處。我們也貼身採訪了一個家屬,瞭解他是多希望有精神病的弟弟能離開高牆,試著回到正常生活。多角度的報導,讓大家評評理。
第273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x 135 -
SystemAdmin | 2012-12-06教育
混障的人生舞台
沒有手的鋼琴家、沒有腳的舞者、腦性麻痺的歌手,
他們是混障綜藝團,燃燒夢想的實踐家。
台灣視障歌手張玉霞擁有一副好歌喉,他純淨的嗓音唱起鄧麗君的歌,讓兩岸三地為之驚豔。老天爺好像常給人一些考驗,關上一扇窗卻可能打開另一扇門。台灣有一支樂團很特別,裡面的團員沒有手能彈琴,沒有腳能跳舞,腦性麻痺卻可以一字一句的開口唱歌,這是奇蹟嗎?我們通常認定身心障礙者需要人照顧,沒法工作,或者工作有限,比如盲人按摩,肢障者開投注站賣彩券,但其實他們一樣有夢想,只是過程中有更多的挑戰,來看這支身障人士組成的表演團體,名字你一聽就會記得,叫做混障綜藝團,一起來看他們的演出。
第27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x 131 -
SystemAdmin | 2012-12-06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帶種的女人
21世紀基因改造食品當道,跨國企業獲取暴利,
印度卻有20萬小農因此自殺。
在印度北部有位傳奇女子,
誓言討回糧食自主權,小蝦米對抗大鯨魚,
到底孰勝孰負?
十二月了,2012年馬上就要過去了,今年全球因為暖化,極端氣候造成幾次大的天災。暖化,也威脅到糧食生產,人類面臨最基本的生存之戰。人類有九種基本糧食,稻米、小麥、大麥、玉米、燕麥、黑麥等,過去農業社會自給自足,但是因為人口暴增,於是有了第一次綠色革命,採大農制,做大面積單一作物的有效生產,施肥施農藥,後來還無法滿足,於是第二次綠色革命,進行基因改造工程,這下子完全用人類的智慧完全顛覆上帝的賜予,很多原生種子被消滅了,還有更多小農被打倒,獲利的是少數全球化的生技公司、貿易公司、農藥化學工廠、食物大廠,在印度有20萬小農因此自殺。
獨立特派員深入印度北部,小農最多的傳統農業區,那裡有一位原本是物理學家,卻轉而成為農業與環保鬥士的女性-席娃,帶領農民對抗跨國企業,要討回糧食自主權,要讓人們重新認識上天賜給我們的種子。
第273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51 -
SystemAdmin | 2012-11-30社福弱勢攝影:周明文
目標720小時
我給你福利,你來申請?
弱勢者到底需要甚麼?
自立生活,目標720小時!
上個星期我們報導了重度腦性麻痺者孫嘉梁的故事,他很努力告訴大家,身障者不是一輩子想被人照顧,只是活著有甚麼意思?其實他們也想有自己的生活空間,想自立生活。最近剛好有日本大阪西宮市的自立生活團體來台灣,他們有60位重度身障者都在使用個人助理,而且時間沒限制,全職兼職加上打工的個人助理共230人,是一個正式的工作,有保險。
每天24小時一個月720小時是全世界爭取自立生活的目標。相對來看台灣,主管機關對自立生活的概念模糊不清,甚至認為這就是居服照顧,但居服員是沒辦法協助障礙者回歸社會,活出自己的。如果政府還停留在舊思維,我給你,你來申請,未必切合個人需要。
第27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54 -
SystemAdmin | 2012-11-30政治經濟攝影:張智龍
台東醫療啟示錄
你或許沒聽過他們的名字,但他們是台東的守護天使,
以奉獻和熱忱,撐起後山醫療。
蓋醫院困難,要找醫生來台東更難。台灣鬧醫護荒,多少人搶著做醫美,但其實台東卻是醫護荒中的重災區。這裡沒有百貨公司沒有電影院,很多生活機能欠缺,因此即使有醫生願意來,他太太的工作和小孩的教育又讓人裹足不前。
台東市區五家醫院,除了榮總和署立醫院,其他三家都是教會醫院。獨立特派員發掘一些感人的故事,有些台大或西部的名醫在聽到東部需要醫生時,就立刻辭掉當時的工作,你問他為什麼,他告訴你,台北不差我一個,但是台東卻非常需要醫生。他們幾十年來或者用宗教熱忱,或者以無私奉獻的精神,撐起偏鄉醫療,真非常偉大。
第27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張智龍x 160 -
SystemAdmin | 2012-11-30醫療公衛文字:張筱瑩攝影:張智龍
醫療重災區
台灣有兩萬間診所五百家醫院,平均1136人享有一間醫療資源,
但在台東,四個鄉鎮沒有任何醫療機構,
要蓋南迴醫院,願望是否能實現?
台灣醫療發達,有兩萬間診所五百家醫院,密度極高,但你很難想像還有開車一個小時找不到一家醫療院所的地方,台東的南迴公路上就是如此。從台東市區往南,達仁、大武、太麻里、金峰四個鄉沒有任何醫院,當地一萬八千個居民一旦有個意外,送到醫院至少得一個鐘頭,在送醫途中那種焦急與無奈,讓每個經歷過的家屬畢生難忘。返鄉服務的達仁鄉衛生所醫師徐超斌,這些年一直想在南迴地區蓋醫院,不過,對一個小鎮醫生來說,實在困難重重。
第27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張智龍x 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