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龍
-
2092011-07-29您,還記得兩年前的八八水災嗎?
因為莫拉克颱風肆境,重創南台灣,
小林村遭滅村的畫面似乎還歷歷在目。
但如今兩年後,卻有專家學者擔心,
有「天下第一泉」之稱的盧山,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小林村。
八八風災位在小林村上方的獻肚山,在關鍵的110秒內,以每秒50米的速度向下崩塌位移,造成了令人遺憾的滅村悲劇。風災之後,國內幾個地質團隊聯手調查發現,小林滅村,豪大雨是外力,造成崩塌的主要原因,是這裡的地質破碎。
廬山溫泉也恐怕有同樣的命運:北側的母安山,追蹤研究將近四年的時間,專家發現它破碎範圍達100公尺,高於獻肚山的80公尺。更令人擔心的是,歷年來幾次豪大雨之後,母安山持續往下位移。這裡成了滑動次數最頻繁,規模最大的地區。是暑假也是颱風季節,獨立特派員深入廬山溫泉,給您最新消息。
第20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張智龍 -
122
-
1062011-07-22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瑞典花了85年的時間慢慢老化、美國73年,
台灣卻才24年就已經趕上,晉身超級老人國,這也宣告健保和長照資源越來越負荷沉重。
雖然在進步的醫學技術下人命延長,也適時搶回不少瀕死的生命,但付出的代價和金錢不小。在急診室和加護病房第一線的醫療人員日夜和生命拔河,他們反思,在治療無效時,徘徊生死邊緣究竟還有甚麼選擇?有人志願成為安寧緩和醫療的推銷員。
死亡始終是個禁忌話題,家屬不到最後一刻不提,醫生也不敢說。衛生署終於將包括癌症、漸凍人和失智症等八大疾病末期的安寧緩和醫療納入健保,但至今成效不佳,癌末病人的利用率才15%?第一線醫療人員有甚麼難言之隱?
第205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張智龍 -
107
-
99
-
1442011-05-18政府祭出奢侈稅打房,希望落實住宅正義,
但大台北地區的高房價比起青年就業的低薪資,
仍讓大部分的年青年想要購屋依舊難上加難。
政府祭出奢侈稅打房,希望落實住宅正義,但大台北地區的高房價比起青年就業的低薪資,仍讓大部分的年青年想要購屋依舊難上加難,既然買不起房,是不是能夠租房子就好呢?全台灣第一座國營出租的國宅,就坐落在台北市,預計六月份完工,明年農曆年前就可以入住,希望能夠藉此緩和房價帶來的問題。
其實在我們鄰近的亞洲國家,像是香港和新加坡,同樣地狹人稠,也都有高房價的問題,但香港卻有1/3的人住在公共住宅、新加坡更有高達82%的人住在租屋裡,他們的政府是怎麼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又有什麼是台灣可以借鏡的呢?
第196集
文字:許儒安 / 攝影:張智龍 -
2262011-04-09
-
1402011-04-08言語行為暴力在國中小增加,成為校園大問題。
如果學校還是花多數時間訓練考試能力,這種問題可能還是欠缺改善機會。
但台北市有學校花時間在培養學生溝通衝突的危機處理能力,看看這所小學,怎樣將在課堂上 課本外,給學生最好的教育趨吉避凶。
在校園裡,如果一個班級,同學之間能夠相處融洽,其實可以減少很多的衝突與摩擦,更可以降低同儕之間的霸凌問題。不過,在少子化的社會裡,新一代的獨生子女往往比較缺少與其他人互動、合作的經驗,也讓如何與人相處成為一個很大的學問。
獨立特派員記者李婕綾張智龍今天要帶您參觀一個不太一樣的班級,這個班級裡,經常出現討論、演練的場景,而這些場景都跟課本裡的教材不太相關。一起來看看這些課本外的場景,可以有甚麼學習。
第190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1272011-03-17鋼琴調音好像不錯,但發揮聽力所長不等於能順利就業。
因為開始發揮之前還有好多障礙,請大家順便在收看時一起人肉搜索一下,片中那位好心的捷運阿姨是誰?
有人認得嗎?我們想表示敬意。
在歐美,大約有400多種職業可以讓視障者來選擇,而反觀台灣卻不到20種。這麼大的落差,反映出國內對視障者就業的想像其實不夠寬廣。
在民間,有人開始思考,除了按摩這些傳統選項外,視障者有沒有從事其他行業的可能,他們想出了善用視障者靈敏的音感跟觸覺,培養他們來從事鋼琴調音工作。
獨立特派員今天就要跟著視障鋼琴調音師的腳步,看看視障朋友在如何在這個黑白琴鍵上舖陳他們的就業路,而在這條就業路上,整體大環境又有甚麼樣的障礙需要他們來克服。
第188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129
-
1472011-03-17「杞人」是該「憂天」吧?
號稱安全的核電不安全了?機率很低的地震海嘯來了?
小小台灣四個核電廠,日本事故之後要怎麼辦?
除了官員在其位說其話,請聽核廠附近居民心聲。
日本經歷規模9的強震之後,現在最大的燙手山芋,變成處理地震、海嘯過後,福島第一核電廠接二連三發生的問題,日本氣象廳甚至預告,如果核廠再爆,輻射塵有可能飄向東京,而國際也表達關心。
日本的核電爆出問題之後,不僅台灣環保團體關切,住在核電廠、疏散範圍的民眾,更是憂心忡忡,除了擔心日本的經驗、會在台灣重演之外,也有很多人憂慮,日本輻射塵會飄來台灣。
就在大家密切注意日本核災的同時,獨立特派員記者李瓊月張智龍走訪了核一、核二、核四廠附近的居民,來了解過去的原能會、台電跟地方政府,在過去的核安演習中,是否加強了民眾的心防,也聽聽日本核變之後,他們想要說什麼?
第18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171
-
124
-
142
-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