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2024美選倒數計時,候選人政策對台灣的影響?
邱惠恩 周明文 / 採訪報導 許為庭  / 整理報導2024年被稱為「選舉年」,全球共76國舉辦大選,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無疑是今年眾所矚目的壓軸場。隨著俄烏戰爭、中東戰爭、印太緊張局勢等地緣衝突下,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美國下任領袖的選擇更顯關鍵。身在地緣衝突最前線的台灣,專家對台建議有三:切勿選邊站,而是成為美國兩黨共識議題;培育國際談判人才,以及新東向台商須留意友岸外包趨勢。非典型美選 「我們將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打著跟2016年選戰一樣的口號捲土重來,投入2024問鼎白宮之戰,「川普成為公眾人物到現在其實都滿一致的,」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指出,川普所有的選戰語言、策略、政策說服的方式以及得罪女性與少數族裔的歧視語言皆從未改變。 經典例子是川普在與賀錦麗(Kamala Harris)電視辯論會上,說出海地移民會吃貓吃狗的言論,引起譁然,儘管沒有官方數據或文獻證明此事。又,川普曾質疑賀錦麗「一直以印度人自居,突然間轉變成黑人。」事實上,賀錦麗母親是印度裔、父親是牙買加裔。 78歲的川普原本是川普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後來跨界主持實境秀節目《誰是接班人》,獲得全國知名度,2015年6月宣布參選總統,成功登上第45任美國總統。2020年連任失敗,作為曾被彈劾、且面臨多起訴訟的前總統再次參選,這在美國歷史上十分罕見。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也是非典型,他是美國第一位女性、且為亞非裔的副總統。賀錦麗是舊金山地方檢察官出身,曾任加州總檢查長和一任參議員。長達34年的公職與政治生涯,在全美聲量中是安靜的存在,結果卻在選戰倒數100天時,臨危受命批上選戰袍。 60歲的賀錦麗一出線,他魔性的笑聲被川普評為「瘋子大笑(laugh of a crazy person);但在競選團隊的操刀下,成為網路迷因,全網暴紅,對比常攻占版面的川普,賀錦麗確實殺出一條血路,得到普羅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目光。 兩位候選也各自得到名人加持。川普最有名的支持者就是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不僅站台,甚至宣布,在11月5日投票日前,每天都會隨機抽出給簽署「支持言論自由與擁槍權」網路請願書的搖擺州選民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200萬元),此舉引起譁然。 賀錦麗的支持者則是兩大流行天后碧昂絲(Beyoncé)跟泰勒絲(Taylor Swift)。泰勒斯在IG發言力挺賀錦麗,署名「沒小孩的養包女」,回擊川普副手范斯(J.D. Vance)曾抨擊賀錦麗是「沒小孩的養貓女」。 瘋子政治學 川普此次競選,仍揮舞「美國優先」大旗。過去在任總統期間,川普直接「退群」國際組織,包括巴黎氣候協定、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以及美加墨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儘管最後NAFTA重啟談判,沒有解散,但一連串的退群舉動都顯示川普濃濃的孤立保護主義味道。 「你要影響世界才有辦法偉大,」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認為,美國老百姓不在乎「退群」,但美國退群後,對世界影響力變小,如何偉大? 在外交上,川普將美國傳統盟友都指認是占美國便宜,祭出保護費說法。包括今年2月10日曾公開說,北約成員國軍防支出占比太低,「你想當賴帳的人嗎?他說是,如果是這樣,我不會保護你,我會鼓勵他們(俄國)為所欲為。」 對於獨裁政權引起的地緣政治衝突,川普表示,如果是他在任,他會轟炸莫斯科;如果中國犯台,他會轟炸北京,又說中國如果「進入」台灣,他將對中國課徵150%至200%的關稅。與此同時,川普又說他與中國主席習近平、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俄羅總統蒲亭都「關係良好」。細數川普的外交經歷,確實與獨裁政權的領導人都見面過,甚至與習近平見面多達四次。 「他的外交思維是一種交易式的思維模式,」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指出,川普把美國傳統強調的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先放一邊,「所有事情都可以拿上談判桌談,所以的確是跟這些領導人都有見面的機會。」 川普不可預測的言行成為標誌性的治理風格,「這叫瘋子政治學,當你夠瘋狂的時候,別人會怕你,不知道你會做什麼,」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嚴震生表示,他人會忌憚不按理出牌的人,在外交上有談判優勢。 「但反面就是對美國的盟友來說也是不確定性的,」陳方隅認為,由於盟友國不清楚川普的底線,「對美國的信任度也會下降。」他進一步指出,川普亂放話還會影響到台灣形象。譬如川普說台灣軍備預算太低,都不想自我防衛、不負責任等言論。事實上,台灣國防支出占GDP2.6%,比大多數北約國都還高。「甚至會引起疑美論,質疑美國只是想敲詐台灣,並非真心幫助,」陳方隅分析。 川普在2020,促成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巴林達成和平協議。「能讓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坐下來談,確實是滿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然而,陳方隅也指出,從後來的衝突再起,就能知道衝突的根本性結構因素不是簽了幾個協議、造訪見面幾次就可以解決的。 但另一方面,俄烏、中東、印太等衝突,確實都是在拜登任內陸續發生與加劇的。「民主黨沒辦法用提供援助,作為要求對方走上談判桌的強而有力的工具,」嚴震生分析,這是民主黨政府的糟糕之處。 美國共識:抗中 雖然美國兩黨競爭激烈,但在中國議題上是一致的,都將中國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 以國防戰略來說,2017年川普提出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陳方隅指出,美國政府「傾全政府之力(Whole-of-Government-Approach)」圍堵中國,開始跟中國展開競爭賽。 拜登任內,加深加廣印太戰略的連結。包括成立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係(AUKUS)。連續舉辦四次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還促成美日韓三方安全會談,「促成日本韓國兩個世仇、死對頭的國家坐下來談,並且簽署合作協議,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陳方隅分析,這對台灣有直接影響,日韓願意合作,韓國穩定韓半島,假設台灣海峽有事,美國與日本就能專心處理台灣海峽議題。 經濟上,川普開啟貿易戰,或稱科技戰。其中,被針對最多的國家就屬中國。林建甫分析,川普由於孤立保護主義的思維,認為其他國家都在占美國便宜,因此以關稅為主要手段,希望讓製造業回流美國。 關稅戰後的實際成效呢?林建甫分析,美國進口商得支付調漲的關稅,並轉嫁成本給消費者;第二種,要求對方出口商付關稅,但研究證明此方面力量不大;最後,出口商會重找供應鏈,免掉關稅困擾,但是新的供應鏈談判曠日廢時。 此次川普仍打著製造業回流美國的口號,便曉得過往實際成效不如預期。「我覺得川普不夠誠實面對這個問題,」嚴震生指出,在全球化的分工鏈中,美國製造業競爭力已然下滑;最具競爭力的高科技產業,也以亞裔居多,造成白人沉重的失落感,「川普騙他們說我可以把汽車工業、鋼鐵工業再帶回來,其實真的很難。」 出身中產階級的賀錦麗,以重建中產階級為政策主旋律,擬推動史上首個禁止廠商哄抬物價的聯邦禁令、提供新生兒家庭6千美元的抵稅額、調降企業稅率從21%至28%。但是對於減稅後的舉債預算從何而來,賀錦麗團隊並無正面回應。 各界預期賀錦麗無論內政或外交都將延續拜登模式。雖然拜登不以關稅為主要手段,但仍部分延續川普時期的關稅政策。今年5月中旬,也對總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2022年8月9日拜登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要與中國爭奪晶片霸權。該法案承諾向在美國的半導體產業投資520億美元,包括赴美投資的台積電、三星等外國公司。接著,拜登針對出口至中國的高階晶片、超級電腦、半導體設備與相關人才相繼祭出管制。「拜登時代對中國的卡脖子政策,某些卡得非常緊,尤其在晶片,」林建甫指出。 台灣因應之道 經濟上,各國開始重視國防安全、邊境安全、供應鏈安全的「友岸外包模式」,林建甫表示,傳統經濟學講Just in Time,意即供應鏈即時趕上與壓低成本;友岸外包則是Just in Case,你要為「萬一」做準備,以安全為優先考量,而非成本。 因此,林建甫強調,對於想跟美國做生意、甚至在美國落地生根的台商一定要有友岸外包的思維。如果是以大陸市場、甚至大陸內需市場為主的台商,一樣要有友岸外包的思維。 外交上,政治生涯大多以內政為主的賀錦麗,在熟稔外交事務的拜登手下,外交發揮空間著實不大,被各界戲稱外交盲。對比拜登多次公開中國若犯台,美國必定軍事協防的言論,賀錦麗都以「不回答假設性問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包括協助台灣有自主防衛能力」帶過。 「拜登這樣講其實是不正常的狀況,」陳方隅指出,賀錦麗的回應是美國傳統路線:戰略模糊,不明講是否協防台灣,因此拜登每次講完,一定有國務院或白宮官員出來講說一中政策不變等言論。 川普方面,有別於過往,本次競選時,川普多次提到台灣,但皆為負面內容,包括提出台灣國防支出應提升至占GDP 10%的天文數據、台灣搶走美國晶片工作、台灣太遠難以協防等。甚至曾任職川普政府的官員也爆料說,川普曾言,台灣是筆尖、中國是桌子。 本屆除了選出美國正副總統之外,任期兩年的眾議員,今年435席全面改選;任期六年的參議員,每兩年改選一百席中的三分之一席,與選民權益更加緊密。 嚴震生指出,「當川普瘋狂的時候,國會要正常,但是國會也不敢正常,」如果參眾議院都被共和黨掌握,那就失去制衡的力量,也對台灣最不利。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美國共和黨籍前俄懷明州聯邦眾議員麗茲.錢尼(Liz Cheney),因為反川普的言論,即便他貴為前副總統錢尼之女,2020年得票率逼近7成,仍然在尋求三連任的黨內初選慘輸,得票率僅28.9%。「與川普相抵觸的共和黨黨員,在初選中就會被清算,」嚴震生觀察。 對此,陳方隅強調,台灣應該讓台灣議題成為美國兩黨共識,而非選邊站,不能被說了什麼就跟另一黨抱怨,將台灣議題變為兩黨互相攻訐的武器。 如同賀錦麗競選時所言,「這是兩條路的選擇」,一個是單邊談辦,一個是多邊協商;一個是孤立保護,一個是自由開放。無論面對哪一種白宮新主人,林建甫建議,台灣極需培育國際談判人才,包括政治的、經濟的,有能力與之團隊協商、談判,謀求雙贏局面。他進一步指出,台灣在公共政策治理上,有許多可讓美國借鏡之處,例如美國城鄉同質性高,不像台灣推動一鄉鎮一特色,或許可推動地方合作。 在美國16年的陳啟耕,目前是加州柑縣台美商會僑務委員。他觀察,台灣議題在美國社會與政壇的能見度愈來愈高,「10多年前,很多人不知道台灣,把台灣誤會成泰國(Thailand),」如今,從珍珠奶茶、周杰倫、一直到為何用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參加奧運等事都引起美國人好奇。再加上帶來投資、甚至成為選民的台裔與台商都可望成為影響美國參眾兩院的重要草根力量。 北美華人會計師協會創會會長林清吉,赴美生根45年,他以雙重課稅為例,台美雙方希望能將目前30%的稅降至10%,目前眾議院已通過,就等參議院結果。一旦通過,在稅務上,台灣廠商將與其他國家公平競爭。這需要台灣政府與當地台商、台裔選民繼續共同遊說努力。
專欄
承載古人智慧,草鞋文化的傳承與回憶
古人是用什麼材料做鞋子?答案是稻草或芒草,做出的鞋子就叫做草鞋。草鞋其實有它的智慧,不但排汗、防滑,甚至還能鎮邪。隨著時代演進,新科技材質早已取代了稻草跟芒草,草鞋文化式微,但如今仍有傳人,留下時代的記憶與印記。 草鞋怎麼做?在地青年延續古老傳統 一身古裝的小販們,沿街叫賣,彷彿來到古早年代。這場Cosplay遊街是南投草屯鎮北投社區的活動。長輩們Cosplay的衣著很講究,最特別的是,腳上的草鞋。 草屯鎮北投社區的居民們穿著草鞋,扮演古代小販,希望藉由遊街活動恢復社區往日榮景。(圖/獨立特派員) 古早的草鞋有什麼學問?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總幹事韓光範說明,人們為了保護腳,從獸皮或植物纖維做成鞋子,而台灣最容易取得的就是稻草。稻草跟黃麻皮交織而成,就可以製成只有鞋底的一種鞋子–草鞋。早年物資缺乏,草鞋就取材自大自然的稻草。前人將稻草疊成堆儲存,需要編織草鞋時,也方便抽出取用,而做草鞋的稻草有季節性。韓光範解釋,稻草含有鹼性,遇到水或者流汗,滲出來的鹼會對於破皮的地方造成刺激。通常都使用10月的,也就是第2期稻作來用。 澎湖的島上有著草鞋教學,特別的是,教做草鞋的老師相當年輕,他是澎湖在地青年洪瑀蓁。洪瑀蓁當年參與學校關於生活文化調查的計畫,認識了草鞋,並了解它昔日跟澎湖人的關係。 洪瑀蓁表示,草鞋有止滑作用,和現在的膠鞋、釘鞋相比也較有抓地力。以前去潮間帶必須要穿,所以這是澎湖漁民的生活必需品,他們必須要學會這個技藝,否則無法去海邊採集,來維持自己的生計。 洪瑀蓁向耆老學會做草鞋後,開班授課,教過各種年齡層的學員。讓人們透過做草鞋了解草鞋文化,是他的理想;但對年紀較長的學員則有不同期待。洪瑀蓁說,和阿公、阿嬤的互動其實不在於傳承文化,而是用草鞋工藝,跟他們有更多對話,激起他們以前與海的記憶。 洪瑀蓁教導學員編織草鞋。(圖/獨立特派員) 海的記憶 和草鞋文化如何結合? 許秋芳是澎湖資深海女,退潮後,他走上潮間帶,才把草鞋穿上。因為在澎湖,穿草鞋有些禁忌。 澎湖南寮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有擇解釋,陸地上穿著草鞋一定是喪事在穿,要出殯的時候,抬棺者才會穿草鞋,另外就是孝男才穿草鞋,所以要下海的時候,都是拿到岸邊才在穿。 其實草鞋不只是人們討生活的工具,民俗上還能鎮邪。洪瑀蓁分享,他問阿嬤,都已經70幾歲,為什麼不怕危險,還這麼的手腳伶俐去採紫菜?阿嬤說草鞋非常好穿,而且才不會被鬼抓走。其實草鞋的兩個優點有共同的用意,都是保護人們的安全。 退休後,到潮間帶撿螺,是許秋芳每天的樂趣。但這潮間帶的螺,比以前少很多了。 面對自然環境變遷,許秋芳不禁感嘆:「那時候生活不是那麼好,其實穿草鞋就是為了省錢,方便自己打,因為我們以前沒有塑膠,比較不會像現在充斥著塑化劑。」塑膠鞋雖然便利,卻不如草鞋環保。 許秋芳穿上防滑的草鞋,避免在踩上海邊有青苔的礁石時滑倒。(圖/獨立特派員) 回憶童年 耆老做草鞋表達情懷 即使草鞋文化隨著時代式微,但不少當地耆老對草鞋仍抱持著情感。80幾歲的澎湖耆老楊蔡愛素很會做草鞋,這是他對老家和媽媽的記憶。 「我從年輕時候就會打草鞋,我媽媽在打草鞋,我就跟著他打。」當年,楊蔡愛素的家裡也是靠海吃飯,編草鞋就成為他生活裡的家常便飯。而做草鞋必須一直彎著腰,且完成一雙得耗時好幾個小時,並不輕鬆。 澎湖南寮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有擇提到,老一輩人說,如果未滿30歲,你不要編草鞋,因為可能將來老了以後會有腰的問題。 但楊蔡愛素腰力還很好,閒暇時就會做起草鞋,不為別的,只想分享對草鞋的情懷。楊蔡愛素住在遊客較多的南寮社區,他藉著分享草鞋文化,愛自己的家鄉。 草鞋承載著古人的生活智慧,我們也能藉著它,重溫前人的篳路藍縷。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專欄
國寶級春仔花藝師陳惠美,傳承台灣女紅美學
結合剪紙、纏繞等技術的春仔花,又稱為纏花。它在台灣早年盛行一時,成為婚嫁節慶時,不可缺少的吉祥飾品。被文化部公告尊稱為人間國寶的陳惠美,致力春仔花工藝二十餘年,傳承這項台灣早期女性的智慧與美學,希望和大家分享精巧工藝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心意。 速食時代下的傳統文化 陳惠美傳授學子關鍵心法 陳惠美是春仔花藝術家,他透過宜蘭縣五結鄉校園推廣計畫課程,教孩子們從基礎開始,學習這項傳統工藝。學生認為,春仔花滿難的,因為有些纏線都在前面鬆掉,沒有拉緊,就要重做。 看似簡單的纏繞,其實大有學問,陳惠美還不時提醒小朋友們,要做好春仔花,有個關鍵心法。 春仔花藝術家陳惠美認為,製作春仔花就是要慢,因為現在是速食的時代,小朋友在做的時候,老師可能會覺得學生從來沒有這麼安靜過,因為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心沉澱下來。 這項引起小朋友興趣的春仔花工藝,其實深藏文化底蘊,而陳惠美特別重視這堂課,因為他有傳承的使命。 陳惠美強調,最近我都會往下扎根,因為這件事很重要。現在很多小朋友都不曉得我們的傳統生活文化是什麼,其實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文化,尤其現在都有國際交流,國際交流的時候你拿什麼出去呢?當然是分享自己的文化給外國人知道。 宜蘭中興國小的孩子們在這堂課要做的是兔子春仔花,他們充滿期待地圍繞著陳惠美,細聽解說。(圖/獨立特派員) 從貴族走入民間 春仔花的運用範圍有多廣? 根據考察,春仔花的歷史,可追溯到西漢,從達官顯貴當中開始流行,一直延伸到民間,甚至到當代。 文史工作者莊文生說明,春仔花在早期的婚宴習俗一定會用到。在過去五○、六○年代,農業社會的時候,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符碼,有潔淨跟祈福的概念。後來延伸到供桌上也會擺個春仔花,來作為最重要的供奉神明的符碼,所以可見在民間應用得非常廣泛。 而春仔花的基底,是從小小的紙片開始。再來,是絲線。而分線是很關鍵的過程。分線抽出來的細線,慢慢地、緊密地纏繞在半唇形紙片上,把紙片纏滿。 春仔花藝術家陳惠美強調,真的要有耐心,而且不能急。製作者如果整個技法都很正確,其實以後速度會很快,可是現在人都太急了,所以來學習春仔花是一件很能調適身心的技藝。 不同顏色的線材,纏繞在不同大小的唇形紙板後,再利用鐵線,組合成各種千姿百態的花型,這就是春仔花的基本工法。 文史工作者莊文生更進一步解釋,花卉其實是代表人間的富貴,所以也許是民間對花卉的喜愛,過去春仔花以花卉作為主題,它代表生氣盎然、生生不息的氣氛。 高貴喜氣的大紅花,栩栩如生,韻味十足。(圖/獨立特派員) 春仔花的變與不變 考驗傳承者智慧 2020年,文化部將纏花,也就是春仔花,登錄為國家重要傳統工藝,陳惠美也獲選為台灣無形文化資產纏花工藝技藝保存人第一人。除了致力於創作,陳惠美也參與文化部的傳習計畫,以師徒制的方式收了徒弟,傳承春仔花技藝。 春仔花藝術家陳惠美表示,學習春仔花的人越來越多了,可是它的成長空間還非常大。因為二十幾年來,也推廣得滿久了,可是有時候接到新的課程,跟一些年輕人交流,他們不曉得春仔花是什麼,就代表還不夠,不過還好現在有藝生,他們可以一直傳下去。 而隨著時代流轉,如何賦予春仔花這個老傳統新的生命,甚至和現代生活接軌,也是陳惠美和他的學生們努力的目標。 師徒制藝生李宜真認為,因為每一樣東西背後都富含很吉祥的寓意,要怎麼做,讓春仔花現代化一點,適合現代人佩戴。 春仔花藝術家陳惠美坦言,文化的東西是不是流行,雖然春仔花是手工藝,可是不能用流行去詮釋它,因為它百年以後還是這樣子。陳惠美堅持,若不改變,可是一定要跟大時代結合,或是要變,可是變的時候,根一定要保護得很好。 春仔花,在不同時代綻放各種花顏,不變的是,它總為每個時代,做最亮麗的點綴。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