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龍
-
412019-11-27我們跟著台灣四位研修生,實際進入日本不同障別障礙者的家裡,看看他們跟個人助理怎麼相處,個助又是如何協助他們,讓他們生活過得精彩有趣。甚至變得有自信之後,可以到外面演講,分享他們的經驗。在日本,障礙者跟個人助理就像夥伴關係,過程中雖然也有磨合,但最重要是,使用者要坦誠需求,而個人助理則是在協助過程中,被一起培訓出來。
日本倡議自立生活運動三十幾年來,有很多年輕人投入個人助理的培訓,他們有人從學生時期開始打工,後來變成全職的個助。至於不同障別跟不同嚴重程度的障礙者,到底需要有少個助時數,日本都有評估標準。比較重障者或極重障者,經常可以看到十幾位、二十幾位個助,輪流進入他的生活協助。在這麼大量的個助需求之下,日本也已經制訂跟個助有關的制度保障,讓不管是全職或兼職工作者,可以更放心投入。至於障礙者又要如何準備呢?自立生活的規劃、同儕心理支持與個助服務三者缺一不可。
第62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392019-11-20在日本,不同障別的障礙者,為了讓自己能夠選擇、決定、負責地過自立生活,倡議了三十幾年。透過推動不同議題的運動,改變日本政府、社會跟不同障礙者的觀念,達到他們所訴求的目標。
而台灣跟日本的自立生活運動,則因為第一位赴日研修生林君潔產生連結。他2004年到日本幾個重要城市的自立生活中心,參加研修課程,把日本自立生活的重要觀念帶回台灣。
2006年林君潔開始在國內倡議,2007年台灣第一個自立生活協會-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正式登記成立。十幾年來,協會已經帶了三屆研修生,到日本參加「身心障礙者青年領導人才」培訓,希望讓這些種子回台灣之後可以開枝散葉。今年非常特別,四位研修生的障別很多元,分別屬於脊髓損傷、肌張力不全症、自閉症、精神障礙者。
他們從大阪到東京,實際到自立生活障礙者的家見習。這趟日本自立生活的全新體驗,日後對他們的內心跟生活,還有觀念與做法,又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跟改變呢?
第62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392019-11-20日本推動自立生活運動,已經三十幾年,能有目前的制度與成績,有幾個重要的團體跟關鍵人物扮演重要角色。
位於東京八王子市的Human Care自立生活協會,是領航者,創辦人中西正司是靈魂人物。他不只為日本的自立生活運動寫歷史,為了推動完整的個人助理制度,整整花了二、三十年,讓個助服務從每週兩次、每次兩小時,到2003年終於爭取到一天24小時的個助時數,這是日本自立生活運動的重要里程碑。目前日本也是全世界個人助理制度最完善、最先進的國家。
而爭取交通無障礙的Mainstream自立生活協會,領導人廉田俊二,發起鐵道無障礙活動,前後花了十年,在相關議題活力十足。
而Partner則特別強調跨障別融合,並提供設備完善的體驗室,讓想過自立生活者,做好準備。
夢宙自立生活中心則像一個大家庭,社長平下耕三是浪漫主義者,夢宙是指讓夢想有像宇宙無限大的可能,任何障礙者想要自立生活,夢宙儘可能協助他們實現。
來看看這些不同的團體跟領導人,如何發揮影響力,爭取更完善的制度。
第62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322019-10-30台灣民主化過程,有不少第一線的紀錄者,但很少人像「小邱」邱萬興這樣,從黨外時期,就有全方位的參與記錄。
小邱,一個喜歡用相機記錄故事的人,他說影像就是一個時代的記憶。邱萬興開始拿起相機記錄時,正是台灣街頭運動最狂飆的年代。從參與黨外雜誌到突破黨禁、二二八平反運動、五二○農運、野百合學運、國會全面改選、廢除刑法一百條、黑名單抗爭、總統直選、救援雛妓、反核等社會運動,幾乎無役不與。
除了用鏡頭留下歷史,小邱也拿出學生時代的各種看家本領,在好幾個重大運動議題,所有需要的布條、傳單、道具等等,樣樣自己來。
因為參與反對運動,早期邱萬興曾經被情治單位電話騷擾,也常常搬家躲避跟監,但是這些動作與困擾,無法讓他卻步。當年野百合運動時,他帶著兩歲的女兒一起參加,如今女兒已經為人母了,而他還在第一線記錄。
第62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452019-10-16台北都蘭診所由醫師、護理長跟具有長照背景的專業人士一起組成,目的是為了發展出台灣在宅醫療的原形。
台北都蘭診所的所長張凱評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與一般診所投入在宅醫療,累積許多個案需求的照護經驗。透過這些實務累積知道:要做好在宅醫療,醫療、長照及社區其他資源的連結,必須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目前台北都蘭照顧個案中,有癌症患者,另外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屬於中風失能者,也包括罕見疾病患者,老人、年輕人、小孩各年齡層都有。診所還提供「在宅諮商」與「預立醫療諮商」。
由於台灣高齡化速度非常快,日本目前有所謂的在宅全時段管理費,台灣則是相關制度與給付尚未完備。為了儘早運作出都會型在宅醫療的模式,台北都蘭診所將成為全時段支援在宅個案的診所,專心發展在宅醫療。
第61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372019-09-04近幾年台灣一直是香港人移民亞洲優先考慮的國家,反送中運動之後更是成為首選。移居台灣的港人年年增加,最近大幅成長。每一位香港人移居或定居台灣有不同的故事,不過獨立特派員要跟您介紹的兩位在台港人,一位是在台灣工作23年的音樂人鍾錦培,他自稱自己是香灣人。另一位則是曾經在香港從事出版業及香港大學從事生死教育的鍾慧沁,他去年以投資移民方式申請移居台灣,目前在台南開了一家道地的香港離島家庭料理餐廳。
兩人來台灣的時間和理由雖然不同,但他們同樣對正在進行的香港反送中運動有著濃濃的情懷。音樂人陳明章是鍾錦培多年好友,他特別寫了〈香港!自由〉這首歌,聲援反送中運動,也是對鍾錦培的最大支持。而鍾慧沁則將自己的餐廳空間打造成認識香港,聲援香港的平台。一起來看看這兩位在台港人,他們從香港來到台灣的故事。
第61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292019-08-28繼去年以核養綠公投以後,今年又有好幾項跟核四有關的公投連署跟進,包括核四重啟、廢核再生、核廢料處理等。核四到底有沒有辦法重啟,也成為2020年總統大選各方人馬交鋒的熱門議題。
核四計畫從民國69年首度被提出之後,到現在已經四十年,歷經五任總統、多位行政院長與經濟部長的更迭,期間風風雨雨。幾度因為民意反對喊停,然後又動工,停工,再復工,台電好幾次提出商轉時間表,不只一延再延,最後都跳票沒有兌現。
主要的原因到底是民意反對?還是核四一直無法通過安全測試的根本性問題呢?最重要的,核四廠的地質安全、附近海域和陸地是不是有活動斷層,會不會威脅到核四廠,也一直沒有被釐清。
第61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312019-07-31反送中運動發展到現在,已經來到一個新的分水嶺。從元朗暴力事件到包圍中聯辦,警方使用催淚彈、橡膠子彈清場的狀況一再出現,衝突持續升級。
另一方面,來自港府各部門的反送中聲音也愈來愈多,包括四百多位行政主任、上百名政務主任發表聲明,質疑特首失職、警隊失紀。甚至連政府新聞主任也發表給全港人的公開信,說明當前香港局勢,他們已沒有選擇中立的餘地,在雞蛋和高牆之間,他們永遠站在雞蛋那邊,同時他們也相信,只有暴政,沒有暴徒,希望事件可以盡快平息,讓香港人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這些日子以來,我們可以看到反送中活動遊行模式持續進化,參與者影響的層面也不斷擴大,從年輕人、商會、航空界到現在的公務人員。而對於香港情勢持續蔓延,中國港澳辦則表態,北京支持港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警方嚴正執法。反送中運動現在似乎成為一場香港人與港府及北京意志的對決。
第60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192019-07-17反送中運動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了,不只引起國際媒體大幅報導,香港民主自由人權的發展,也透過以年輕人為主的反送中運動,赤裸裸呈現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真實結果。
跟過去幾波大型群眾運動不同的是,這次反送中運動,有很多新的模式與紀錄,甚至發生前所未有的憾事。不只參與人數累計達三百多萬人次,也開啟了香港社運2.0新的模式,除了沒有大台領導,完全靠網路平行動員,甚至運用手語取代語言的傳達訊息。
並奉行水的運動哲學,也就是像水一般流動,要進,大家像洪水一湧而至;要退,如潮水一下消散,既柔軟又剛強。
全球都看到香港年輕人是如何以無畏、無懼,抱定可能被捕甚至殉道的決心一直堅持下來。從六月至今,因為港府沒有撤回逃犯條例,也沒有回應收回612暴動定性等訴求,遊行活動在香港遍地開花,幾乎週週沒有中斷,警民衝突也在新界上水及沙田示威遊行中不斷上演,到現在還找不到雙方的終止點。
第60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45
-
332019-05-29香港政府強行推動修正引渡條例,也就是所謂的逃犯條例。4月28日有13萬的香港人走上街頭,要求撤回條例,包括香港大律師公會以及各界團體也紛紛發表聲明反對,甚至前港督彭定康也表示,修訂逃犯條例是香港回歸以來發生「最壞的事」。
香港銅鑼灣書店事件的主角林榮基也因此申請來台居留,林榮基是2015年銅鑼灣書店五個被失蹤者其中一人,銅鑼灣書店事件不只引起全球關注,也讓許多香港人走上街頭聲援。後來林榮基雖然回到香港,但他的生活卻面對強大的壓力,處處受到監控。即使這樣,林榮基都未曾考慮馬上離開香港,不過這次他擔心修訂條例一旦通過後,會被引渡到中國受審,因此不得不離開。
他選擇來台灣,而不是到歐美國家,一來是他喜歡台灣,二來是希望可以讓銅鑼灣書店在台灣的土地上重生,對於經營書店,林榮基有自己的理念與使命。目前陸委會延長林榮基的來台居留時間到7月25日。一起從林榮基為什麼離開香港,來觀察香港人權與民主所面臨的重大挑戰。還有引渡條例一旦修正通過後,對台灣有什麼影響?
第59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282019-05-151959年3月藏人領袖達賴喇嘛被迫離開西藏,在印度北邊的山城達蘭薩拉建立流亡政府。獨立特派員將從政治、文化以及社會三個面向,帶您一起了解西藏流亡政府以及流亡社會目前的概況及處境。
60年來,位於達蘭薩拉的西藏流亡政府,根據「流亡西藏憲章」的規定,幾經變革,目前已經是一個司法、立法、行政三權分立的政治體。這個在他國境內的小政府有自己的行政體系,公務員要經過選拔及考核,每五年也要進行議會議員及最高行政首長的民選投票,甚至流亡藏人每年也要繳稅。
許多研究西藏流亡政府的文獻指出,西藏流亡政府有兩大貢獻,一是建立了民主的體制,二是保存了西藏傳統文化。在流亡社會中,有一個名為「白色星期三」的特殊活動,在這一天藏人們要穿藏裝、吃藏菜、說藏語,學校裡甚至會進行許多傳統儀式,希望讓流亡中的下一代與西藏文化依然能夠緊密相依。
自己的文化自己救,西藏流亡社會為這句話做了最好的示範。然而隨著經濟發展,流亡藏人除了要積極保存文化、凝聚認同之外,也面對著族群四散的危機。流亡藏人不再只侷限在印度、尼泊爾、不丹等群居地,越來越多藏人前往西方國家,追求更好更穩定的生活。這一股移民潮對流亡社會帶來哪些衝擊?他們如何彼此互助、穩定族人的向心力?
第596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36
-
38
-
392018-12-27《八千億博未來》
根據朝野角力後的版本,前瞻建設一共有七大項目,包含城鄉建設、水環境、軌道、數位建設、綠能、改善少子化及食安建設,不過這七大領域到底有沒有前瞻性?能不能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都倍受外界質疑。獨立特派員從各個領域實際檢視這個攸關全台未來的法案,首先就從這八年八千億的特別預算看起。
《綠能本色》
根據台灣的條件,太陽光電和離岸風力是最主要的兩大方向,其中太陽光電要達到20GW,而離岸風力要達3GW,綠能可說是前瞻基礎建設的重要工程。其中要在台南高鐵特定區蓋一座沙崙綠能科學城,就佔了綠能經費的四成。究竟這座綠能科學城最主要是做什麼?台灣要發展綠能重要關鍵在哪裡?前瞻綠能計畫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問題呢?
《我們要捷運》
這次前瞻建設中,新竹市也提出環線輕軌的計畫,而在基隆到台北之間,還計畫引進國外結合傳統鐵路既有路線的Train-Tram系統,到底這些系統要怎麼蓋?可不可行?還有蓋了之後養不養得起恐怕才是最需要關心的重點。
《高雄軌道》
前瞻計畫通過後,高雄將有更多軌道建設推動。總體來說,高雄已經有兩條捷運。正在施工的有輕軌,未來還有捷運往北延伸與黃線。究竟高雄現在如何規劃?已經營運的高捷又帶來哪些啟示?
《水的明天》
在前瞻計畫中的水環境建設,總共超過2500億的經費,包含水與發展、水與安全、水與環境三個大項。不過仔細檢視這些項目,大多仍屬於基礎建設,社會所期待的前瞻性項目,反而編列的不多。如何透過政策鼓勵再生水發展,將為下一個世代的水資源找到解答。
《汪洋中的未來》
台灣每次颱風或豪大雨來襲,淹水就成了許多縣市的最痛。都市水患已經是近年來全世界的治水難題。不過近年來有一種海綿城市的概念,不斷被提及,而透水性鋪面,就是海綿城市其中重要的一環。近年來豪大雨越來越頻繁,該如何與遽變的年代共處,前瞻計畫的治水思維,需要納入更多彈性的思考。
第578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張智龍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