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林蕙竹
(圖片:樂生院民目送樂生青年六步一跪之苦行。圖片來源:快樂˙樂生粉絲專頁。)
【帶給樂生保存運動更大能量的社會運動者──樂生˙青年】
社會運動,是公民社會給予人民在無法依循管道伸張其權益時,得以使用的公民不服從方式;然而,許多社會運動背後,在失去民眾關心、失去媒體注目後,能夠持續倡議與堅持的運動者,仍屬少數。
樂生保存運動中,青年學生們陪伴樂生院民走過16個年頭,只要有院民在的地方,基本上皆可看到樂生青年的身影,隨護左右。長期抗爭的樂生社會運動,是臺灣整體公民社會的貴重資產。社會運動走來,到底有無對保存運動帶來希望?青年學生運動者,又是如何看待樂生保存運動?
(圖片:樂生待整修的屋舍。)
【樂生文資保存與重建路之艱辛。】
樂生療養院曾一度被列為暫定古蹟,讓保存運動短暫獲得喘息。所謂暫定古蹟,是指審議文化資產過程的臨時狀態,文資進入到審議程序後,必須先保護且維持於現有狀況,經專家學者裁定後,方能決定其文化資產的價值。然而樂生療養院中,據新北市文化局的羅科長表示,「樂生療養院62棟建築中,只有47棟被列為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樂生療養院於審議過程中,並未等到被劃定為古蹟的時刻,過了六個月的暫定古蹟期限,仍持續面臨保存危機。
現為大四生的謝宗翰,從去年(2019年)九月加入樂生青年,原先只關注土地議題的他,從課業中抬頭,投身進入實務界的保存運動之中。想要長期蹲點議題的謝宗翰,看到樂生療養院遇到的運動困境,與被行政機關忽視的工程進度,「那時候(九月)樂生重建只在吵入口意象工程,但後續樂生重建的問題逐漸浮現。例如具有文化景觀的院舍要如何兼顧院民安養下進行修復,或是承諾拆除後會重建的院舍,進度沒有明顯進展。」
(圖片:樂生˙青年一員,謝宗翰。)
【六步一跪,盼官員與民間了解樂生。】
樂生青年從2006年開始,開始以「六步一跪」的方式向政府機關陳情。「我們希望官員可以和院民相同,聆聽院民與土地的聲音。」六步一跪的方式,是青年學生們希望政府能夠重視歷史傷痕,跪下不是一種乞討與求情。樂生青年用最純粹的態度,希望官員們能和他們一樣,貼近土地的脈動、聽到院民長期被社會歧視的聲音、理解權益應被保護的價值。
(圖片:樂生青年六步一跪。圖片來源:快樂˙樂生粉絲專頁。)
另一位樂生青年的夥伴林承鴻,高中時期開始關注樂生療養院的議題,「高中時期是以片面的、破碎的資訊認識樂生,加入之後才開始有全面性的了解。」樂生療養院的議題不單只是土地迫遷,也包含臺灣公衛醫療議題與人民權益。透過學生加入樂生保存運動,成為院民的強力後援後,議題的推廣才在近幾年有更大幅度的躍進。
(圖片:樂生˙青年一員,林承鴻。)
【社會運動下的動人,樂生體現公衛政策的價值。】
社會運動的過程中,有挫折,亦有感動。謝宗翰提到一次令他感到鼻酸與震撼的回憶,「那時候是肺炎疫情期間,富子阿姨(其中一位院民)他很常用即興唱歌的方式表達對土地的情感,向政府陳情。但她在那次的歌曲中,先祝國家平安順利,再說出自己的訴求。」院民是以有血有肉的感情,串起土地連結,他們在疫情當前仍然將國放在家之前,但他們的家,仍然在持續的抗爭中,如履薄冰的守護著。
林承鴻亦提到,樂生療養院是臺灣重要的醫療公衛議題,特別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中,更應該認真對待樂生療養院。疫情當前,許多從國外歸國的國民,都需要接受衛福部隔離十四天的要求。隔離,本身就讓這些人和社會短暫失去鏈結;但樂生院民的隔離卻是一輩子,伴隨求學就業、社會連結等,我們所熟知的日常與互動,也一併受到剝離。「樂生療養院痛苦的過去,是全民都應該重視的,相關公衛政策也應當重新思考與訂立。」
「樂生療養院的事件,可以作為一種社會教育,回復原有的社會歧視與不當對待。」謝宗翰說明,樂生的重建與保存,是要避免政府採取「淨化政策」,歷史上發生的傷痕應被留下。「樂生和交通的議題,從來都不是二選一的選擇,應當可以思考出折衷的方案,以開放的角度出發,而非一味封鎖院民。」
(圖片:樂生橋鐵欄杆後,便是第一批被拆除的房舍。)
【樂生呼籲政府進行官民溝通。】
樂生青年呼籲蘇貞昌院長,可以實踐當初的承諾,也應當在具體工程上,讓捷運工程局與衛生福利部考量院民心願,而遵循院民的意見做出適當的工法選擇與重建院舍。無視運民的心願,實際上是不將院民當作完整的人,未看到院民的主體性,也沒有真實看到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希望院長能實際來樂生走一趟,司法已經給予機會讓彼此有更好的討論。」
樂生青年們在多年抗爭下,仍然等不到官民溝通的一天。社會運動的侷限性,不斷被樂生青年們的六步一跪、苦行,以及和對各個來院參訪的社會民眾認真解說的誠懇與溫柔逐漸撼動。法院的判決書中強調溝通,居民十六年來也期許能夠看到官員們,願意和院民好好詳談、彼此交流,樂生青年們站在院民前、蹲在院民前、佇立於院民之後,僅僅希望社會運動能夠搖撼官方與人民之間久未通行的橋樑。
公視記者盡力想要採訪行政院的說法,然發言人回覆無意對此做出回應。官民溝通的橋樑至今仍未得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