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作品背後故事,一探職人的異想世界

分享文章

藝術的花苞正在綻放,不同世代的工藝職人創作各具特色,有80年製作花燈資歷的燈藝師蕭在淦,匠心獨具的作品極具歷史及文化價值,獲獎無數;年輕陶藝家林時植則以陶土、木頭、金屬鐵件等複合媒材,碰撞出富有創意的成品。

國寶級燈藝師匠心獨具 蕭在淦的花燈人生

「功夫就是,別人在糊的時候,骨幹像鳥籠一樣,方方正正;我的作品看不到骨幹。」蕭在淦是國寶級的燈藝師,花燈從未離開他的生活。

蕭在淦不曾拜師學藝,學生時代接觸花燈時,就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他回憶,附近會這項工藝的人很多,而他平常看別人操作,馬上就學得起來;學校的勞作,他看了之後馬上可以學會一半。

17歲那年,蕭在淦被日本政府徵召到神奈川縣大和市的高座海軍工廠,接受飛機維修員的訓練,當時他以為要去讀書。蕭在淦提到,去2年多就回來了,「回來之後,台灣很熱鬧,四處都在張燈結綵、演戲。我會糊花燈,人家叫我做,我就做。」

蕭在淦也分享,如果只幫宮廟做花燈,其實賺不到什麼錢,因為初一、十五才有。後來兼做百貨生意,從化妝品到皮包,什麼都賣。

蕭在淦已經97歲,仍不停創作花燈。(圖/獨立特派員)

花燈要與眾不同,功夫都藏在細節裡,做花燈之前,他不預先構圖,但是造型與圖案早在他的腦海中,每一個作品都慢工出細活。匠心獨具的創作,更讓他在1991到1993年,連續3年拿下新竹都城隍廟花燈競賽首獎。

蕭在淦不只是精通傳統手藝,還會與時俱進。玄奘大學藝術與創意設計系講師林時植說道,「不要看他年紀大,他的腦袋非常的清晰,以他這個年紀來說,竟然還有做一些突破。」

龍、鳳、麒麟是廟會中是不可或缺的重頭戲,也是蕭在淦重要的代表作,尤其是龍,經過他的巧手之後有著千變萬化的造型;現在他更打造出孔雀花燈,更是維妙維肖。

蕭在淦打造的孔雀花燈。(圖/獨立特派員)

結合陶、木、金屬媒材 新一代工藝家林時植創意無限

林時植是新竹市年輕的工藝師,也擔任玄奘大學藝術與創意設計系講師,2010年獲得「台灣工藝之家」的頭銜。他的作品有陶土、木頭與鐵件,3個重要的創作元素。

林時植說明,「使用鐵件,是因為創作空間本來是爸爸的鐵工廠,是我最早期創作時很重要的素材,所以可以看到我的作品,常常會有陶、金屬跟木頭的複合媒材。」

2000年是林時植的創作起點,他為自己訂下一個5年停損點,開始放手一搏,「那時候是在摸索的階段,大概第3年、第4年開始,有一個叫《找自己》的系列,這也是讓我決定要以『陶』來當終身志業的起點。」

《找自己》系列不只拿到台南「南灜獎」首獎,2004年完成的孕三態作品,被法國一位私人收藏家典藏,還有阿根廷馬賽克美術館收藏他的《歲月之歌》。林時植介紹,《歲月》系列是以磚塊來成形,因為自己成家了,聯想到成家之後,會希望有一個家庭,並有個堡壘來守護,堡壘就是用磚塊去堆疊。

陶藝開啟林時植的工藝家之路。(圖/獨立特派員)

接下來的《異域》系列,則是針對環境的控訴。林時植解釋,很多孩子都面臨環境賀爾蒙、空氣汙染等相同的問題,他便以此做為發想起點。這個系列是由陶、鐵及電路板組成的創作,林時植還特地去回收場收集廢棄金屬來完成。

現今林時植正在打造的是《真實色彩》系列作品,也是他的第4階段創作,源於2019年新冠疫情發生之後,希望可以回溯到純真時期,用雙眼看到的美麗新世界。

林時植說明創作理念:「它是一個小女孩,但其實並不是人類,而是人類延續下來,機器人AI的產物。我希望在未來的世界,由AI來守護我們這顆地球。我認為我來這個地球上,有一個使命必須要去完成,這也是我在創作到十幾年之後,突然間有這個體認。」

林時植《真實色彩》系列作品之一。(圖/獨立特派員)

他們一位是台灣工藝之家,新竹市最資深的國寶級燈藝師;一位是年輕的創作者,兩人年紀相差兩個世代,卻在各自專業領域上不斷超越自己,創作源源不絕,走在工藝道路的腳步永不停止。

(※李瓊月 袁宏書/採訪報導)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