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首頁
主題分類
主題分類
全部類別
最新排行
熱門排行
62
土地環境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5-10-15
洪水襲來 重建家園之路
花蓮馬太鞍溪潰壩發生到現在,已經邁入第四週,光復鄉清淤進度,預計將於本週完成。接下來的重點就是佛祖街,除了要打通林田幹道和所有的灌溉渠道之外,仍持續搜索失聯的民眾。
這一帶因為淤泥淹沒房舍,有71戶屬於重災戶,花蓮縣長徐榛蔚向中央提出設置中繼宅與研擬遷村計畫。不過,當地居民對於原地重建或遷村,有不同看法。目前有40戶願意住中繼屋,其餘選擇依親或原址重建。當政府在思考安置災民時,除了有形的住屋需求,文化脈絡與生活紋理的保存,也必須納入考量。
第924集
670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3-12-06
三叉坑重建.待續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許多人的家園受到毀損,甚至有不少山區的村落或是原住民部落必須遷村重建。位於台中東勢山區的三叉坑部落就是其中之一。不過,現在重建區內,卻有族人被提告要求拆屋還地。直到這時候族人才發現,20多年來,自家房子底下的土地一直沒有完成過戶程序。和獨立特派員記者一起走訪三叉坑部落現場,實際了解這件隱藏了20多年的行政疏失。
第830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385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回家路好難,交通資源分配的複雜課題
攝影:鄭仲宏
2010-06-03
倒數計時
"八八風災重災區橋毀路斷,每每搶通後又再度被沖毀,到底應不應該砸大錢重建道路?而被迫搬離的居民又該如何自處?
以一條通往溫泉部落的縣道來說,居民四十戶,縣府第一次呈報給中央的補助報價是四十億,理由是:有觀光發展潛力。耗資上億的道路建設,一次雨季發生,一切可能又要重新來過,到底值不值得?而居民對土地的情感難道就要這樣被連根拔起?
第150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
Share
Tweet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