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公共安全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救災訓練特區
火裡來、水裡去的消防人員,許多人會給予他們「英雄」的稱號,但對他們來說,英雄的代價實在太沉重,在光環背後,消防員其實承擔了巨大的工作風險與深具挑戰的訓練。
為了提升國內的救災能量,消防署在南投竹山設立了訓練中心。訓練中心的規模有109公頃,其中肩負訓練任務的T區更有各種全實境的模擬災害現場。除了消防人員,訓練中心也肩負國軍、特搜、民間救災單位等各種救援團體的訓練任務。
在實際的訓練裡,力求濃煙、能見度低等擬真元素,就是為了讓救災人員可以透過演練,降低實際救災時的風險。一起來看看,在這個亞洲最大的救災訓練基地裡,救災人員要通過什麼樣的訓練和考驗。
♦延伸閱讀 → 特派員+《消防員救災訓練》
第554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公共安全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敬鵬之後─消防改革三箭
-
-
政治經濟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誰殺了消防員
8月1日高雄氣爆事件,至今整整兩個月了,失蹤的兩名消防隊員上星期終於找到了他們的骨骸,算起來近十年因公殉職的消防員有28人,並沒有因為科技進步設備更新而減少傷亡,讓人非常遺憾。
要當一個人民的守護者,必須有相當的勇氣和正義,把自己暴露在危險中卻不退縮,但前提是必須讓他們清楚知道為何而戰?敵人是誰?危險在哪?而不是硬著頭皮不得不幹。前一陣子有消防員出來嗆聲、吐苦水,大家才注意到他們的工作困境。
我們的治安靠警察,防救災和緊急救護靠的是消防員,但是你知道嗎?日本一名消防員服務的民眾是935人、新加坡七百人、紐約五百人,台灣呢,以這次發生氣爆的高雄為例,一個消防員服務一千八百多人。算起來目前全台消防人員還缺一萬三千多名,近四成的分隊每天上班不到五人,怎麼應付得過來?
兩年前他們就有人挺身而出,要爭取合理的工作條件,高雄氣爆後,九月一號再度上凱道,但是很多人這天缺席了,因為當天他們同時被調動職務,這是怎麼回事?他們為什麼有這麼多怨氣?高雄氣爆殉職了六名隊員,一次又一次我們學到教訓了嗎?人民的守護天使─消防隊員不該白白犧牲。
第367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司法人權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英雄太沉重
獨立特派員還實地跟著竹東消防隊,看看他們一天到底做些甚麼。抓蛇捕蜂救貓狗,還幫民眾開鎖尋人,平均一天有七件緊急救護與一件為民服務,救火救災反而是其次,只要打電話來服務就到,還做出了口碑。講起來消防員好像超人,萬能、無所不能,但實際上他們做得好累,因為人力時間都有限。三五年就該更新的裝備,卻穿戴了十年;多少次與死神擦身而過,回家都不敢告訴家人。
誰想做這樣的英雄? 消防員是公職,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還曾一度被當成猛男拍宣傳海報,但這都是表面,實際上他們需要紮實的訓練、專業的技能和無比的勇氣來面對隨時發生的災難。近幾年災害類型及規模越趨複雜,但服務性的消防工作有增無減,相對的讓專業訓練減少,或者得拖著疲累的身體去救災,如何在生死攸關之際做出正確判斷?他們真的不是超人。
第367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