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首頁
主題分類
觀察
觀察
55
社福弱勢
文字:邱惠恩
攝影:鄭仲宏
2023-08-02
直視 無家者
暑假來臨,如果大家多注意一下,會發現不少交通轉運站等地,聚集一些遊民。這些遊民因為居無定所,因此也被稱為無家者。
從衛福部統計數據來看,登記列冊的無家者人數,近十年來,都在2500人到3000人之間,變化不大。其中,台北市無家者數量最多,有710人;高雄市跟台中市,也有300多人。
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群無家者?有一群台東的高中生們,在疫情期間,騎著腳踏車穿梭在夜晚的大街小巷,拿著從網路募集來而的物資,探訪這群無家者。學生們從無家者的身上看到了什麼呢?
第812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鄭仲宏
61
社福弱勢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2-05-04
無家者的夢想存摺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資料統計,目前全國列冊的街友,也就是無家者,有2194人。這些無家者在街頭過日子,生活辛苦也顛簸。
而談到無家者的經濟問題,他們時常面臨不容易找到穩定工作的難題,且他們不安定的生活型態,也讓他們幾乎無法儲蓄。在連經濟基礎都沒有的狀況下,無家者們大多進入惡性循環,很難跳脫居無定所的日子,更別說回歸社會。洪宇綸和梁錦清兩位無家者,透過社工的幫忙,重拾生活節奏,兩人甚至下定決心開始儲蓄,一起來看他們如何逐步邁向新的人生。
第748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35
社福弱勢
2021-12-08
隱者地圖
有些人的生命一時失落,不代表再也沒有機會重拾日常,紀錄片《隱者地圖》, 探訪城市的角落裡,有些人因為失去工作,或家人遺棄,而流落街頭、居無定所、三餐不能溫飽。像是小梅姐和順福哥,因故成為獨居老人及城市街友,他們對人生充滿絕望,一度認為人生不再有機會,直到參加了楊兆琪等人成立的另類城市導覽計畫,讓他們這群隱身在城市角落的人,重新感覺有了新的人生。
第728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
其他
51
社福弱勢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1-06-16
當我們同在疫起
疫情三級警戒期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國人,儘量在家不要出門,也讓大家過了一個和往年不同的端午佳節,近來街上也因此顯得冷清。
不過這一波疫情升溫,受到最大衝擊的還有許多弱勢族群。沒有住所的街友,成天暴露在戶外,讓不少人擔心,他們會不會成為防疫破口呢?而之前發生獨居老人在家中死亡後,才被確診罹患武漢肺炎的事件,又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憾事再發生?另外,嚴峻的疫情對身心障礙人士來說,增加了哪些生活上的困難?
第703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42
社福弱勢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18-05-21
無家者的風景
當你身無分文,該如何在街頭求生?過去幾年有關心無家者與貧窮議題的團體以流浪體驗的方式,帶領參與者在街頭與街友共同生活。從街友們如何賺取生活所需、日常生活,以及就算離開街頭要面對什麼樣的生活挑戰,都一一親身體驗、觀察。獨立特派員記錄了這一場體驗,一起看看身無分文的人如何在街頭求生。
♦延伸閱讀 → 你願意體驗兩天一夜的無家遊民的生活嗎?
♦延伸閱讀 → 特派員+《那一夜,我是無家者》
第546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