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首頁
主題分類
觀察
觀察
195
社福弱勢
攝影:羅盛達
2012-09-27
台灣社宅夢
臺灣vs. 荷蘭,安康平宅vs. 拜耳米爾。
文化不同、條件不同,
但溫暖的家,是每個人共同不變的渴望。
上個星期我們報導了臺灣最老的平民住宅:台北市安康社區的現狀,現在台南市搶先推出由伊甸基金會自己出錢,自行經營管理的36戶社會住宅,每月租金七千兩百到八千元,供身障、中低收、行動不便的獨居長者、高風險家庭等弱勢族群居住。
為什麼世界上成功的社會住宅都是由政府出錢出力,由民間團體經營,我們就是做不到呢?獨立特派員今天繼續請來社宅發展超過百年的荷蘭專家,實地到安康平宅診斷,看看他們有什麼建議?
第263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羅盛達
201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2-08-30
長照好身手 以柔制暴
以柔制暴,照顧別人同時也保護自己。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本國的照顧人力卻才四千,鬧人力荒,當然這跟薪資跟工作條件有很大的關係,居服員或者稱為照服員總是照顧別人,很少知道怎樣保護自己,往往在現有工作條件下,女性照服員必須一個人到服務的人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他們遭到暴力或侵害怎麼辦?高雄市首開先例,讓照服員接受自衛訓練,由得過亞洲柔道金牌的女警親自傳授防身術,以實際的案例和經驗增加它的實用性。工作資源增加了,工作環境變好了,可以鼓勵更多人加入長照的行業。
第259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90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2-06-27
照顧以色列-老有所歸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很多猶太人被關集中營,財產搜刮一空,
戰後他們陸續回到以色列。
五十年間,以色列老人人數增加八倍。
跟臺灣老兵一樣,這些飽受戰亂的人沒有家,甚至沒有家人,選擇落葉歸根後,以色列政府給他們的照顧很周到,安排他們住進五十美元一個月的老人住宅,每週動員志工打兩千次以上的電話關懷,撫平過去生命遭到的迫害與傷痕。臺灣早年也有仁愛之家之類的老人住宅,但不多,也不敷未來使用,以台北市來說,正準備開放公立第四座大龍綜合福利老人住宅,只能容納八十名長者。以色列讓老有所歸、老有所終,值得我們參考。
第250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74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2-04-21
丹麥移民謀職記
泰國印尼相繼表示,2017不再輸出外勞。
早把外勞當成替代而非補充照顧人力的家庭,屆時該怎麼辦?
來看丹麥,看護學校中一半都是外國移民,怎樣確保照顧品質又讓照顧者受尊重?
現有二十多萬看護工,還經常發生疑似被虐逃跑事件,可見國人對待外勞的態度與制度都需要檢討。來看丹麥,看護學校中一半都是外國移民,怎樣確保照顧品質又讓照顧者受尊重?獨立特派員帶給您最新的觀念。
第240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70
社福弱勢
文字:張筱瑩
攝影:周明文
2012-01-16
愛無缺口
在芥菜種會裡頭,
每個人背後,
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
再過幾天大家就要趕回家過年了,可是對育幼院很多來自問題家庭的孩子來說,家,或許是他們成長的惡夢,或許正是遺棄他們的地方。這些育幼院的孩子每個人背後都有一段心酸的故事。過去被送到育幼院的,很多都是孤兒,因為失去了原生家庭不得不來到這裡,但是現在育幼院的孩子通常父母都在,卻常是傷他們最深的人,家庭失功能的情況非常嚴重。一起來看他們的故事…
第227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周明文
182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2-01-06
丹麥長照-訪視篇
全球都在老化,北歐福利國丹麥到了2050年,
八十歲以上的人口就將佔10%,怎麼可能靠政府補助來支應長期照顧需求?
因此得提供有效率而且恰合需要的服務,把有限的資源分配給真正需要的人。獨立特派員走進丹麥社區,實地跟著評估員挨家挨戶拜訪,看他們怎樣在老人家裡,從裡到外仔細評估他們的起居作息,包含洗澡做飯,連一把椅子都不放過,才兩頁的評估表格卻勝過台灣多達十四頁的訪視問卷。
第226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71
社福弱勢
文字:張筱瑩
攝影:周明文
2012-01-06
讓愛喘息
民國101年的第一週,請大家一起關心台灣的未來!
台灣老年人口已經突破10%,15年後還要增加1倍,變成480萬人。
面對未來這麼龐大的老人照顧需求,我們現在沒人也沒錢,政府想參照德國和日本開辦長照保險,可是獨立特派員追蹤採訪卻發現,現有的服務根本無法符合民眾需求,大家也看不到未來繳了保費之後會有甚麼更好的服務內容,失能者成為家人最沈重的愛的包袱。
第226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周明文
146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1-12-29
丹麥長照-政策篇
獨立特派員長期關注老人問題,
過去幾次報導了北歐的老人社會和長照制度,
令人羨慕。
其實每個社會的條件背景不同,很難整套複製,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對的政策、找到適當的資源。今天繼續來到丹麥哥本哈根,這裡,尤其是男性,都不喜歡住在機構養老,於是政府取代了子女,擔起長照的重任,四萬名老人就有一萬個照顧人力,難怪成為世界模範。
第225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57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1-12-29
丹麥長照-管區系統篇
丹麥長照有了政策,要落實到各個社區,怎麼做呢?
台灣發展長照,許多爭論都還停在錢和照顧的人上面,其實有效的照顧服務不只這些,必須有方法。我們具體看一些例子。在哥本哈根一個五萬人的社區,老人超過五千,經過精算,白天需要居家服務的有八百人,需要居家護理的五百個,夜間有七十八位,讓資源二十四小時做最有效率的分配。
第225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50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1-12-29
丹麥長照-資源配備篇
看丹麥社區長照,如何利用配屬資源,
使被照顧者有生活品質,而照顧者也減少傷害!
丹麥老人長照投入了相當多的社會資源,不但老人被尊重對待,連照顧者也有很好的待遇,讓他們在搬運病人的時候避免受傷,因此看護都盡心盡力,很有愛心。我們就記錄了一個叫做克利的老先生,他臨終時候的照顧情形。
第225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26
科學新知
2011-12-24
念力大驚奇
我們常說,心想事成,
科技發展到今天還真的有可能呢。
中央大學有一群師生花了十年時間研究腦波,尋找人體和機器之間溝通的方式,靠著大腦發出微弱的電波,用目視,就可以夾娃娃,可以讓小丑魚在空中飛來飛去。最終,希望讓漸凍人,讓這些失去行為能力癱瘓的人,靠意念,自主性的做些簡單的日常動作。
第224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157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1-12-24
丹麥長照-居家服務
台灣快速老化,不婚和少子越來越多,
到時老人長照要如何來實施?
台灣快速老化,不婚和少子使得未來獨居老人大幅增加,公部門和社區勢必得取代家庭,讓老人長照成為整個社會共同分擔的責任。北歐丹麥的長期照顧是歐盟國家中的翹楚,大家爭相考察。
獨立特派員深入丹麥一個重度失能的獨居老人家裡,實地瞭解他們究竟怎麼做的,那種精密的分工,和細心的程度讓人想像不到。
第224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88
全球脈動
系列報導:半島和與平
2011-12-24
瞄準北韓後--金正日時代
北韓領袖金正日去世,
將由他的三子28歲的金正恩接班。
對國際社會來說,北韓一直是個謎樣的國家,在金正日獨裁封閉的領導下,過了與世隔絕的六十年,但是它始終是東北亞的一顆不定時炸彈,經常挑起南韓中共美國日本間的零星戰火。
近年它雖然鬧飢荒,人民過得苦,但大家還把金正日視為親愛的領袖。他死了,北韓人民哭成一團,這是一個怎樣奇特的國家?金正日又是怎樣的一個謎樣的人物?
第224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169
全球脈動
攝影:張智龍
2011-12-13
挪威新視界
國際上有些電視媒體為弱智者製作電視節目,
晚近更有挪威成立由弱智者,
擔任主播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的電視台。
以前這是很好的理想但是不容易實現。要落實到由他們的觀點來看事情更是不易,因為到底她們有什麼特別於一般人的觀點,光是這個問題要弄清楚就不容易。
現在這類電視台出現,更看到一個社會怎樣充份運用電視媒體,使弱智者從事電視新聞工作,使很多無法四處行動接觸社會的弱智者,透過電視滿足好奇,學到與他們直接相關的新知。
第222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張智龍
181
全球脈動
攝影:鄭仲宏
2011-12-13
頭腦體操1
常有人說,
老人花很多時間看電視,
甚至其實是電視在看老人。
這顯示很多老人以電視為伴,但不一定有非常適合專屬的電視節目。在荷蘭,電視台考量很多老人依賴電視生活,何不製作一些適合老人動動腦的節目讓老人身心活化更快樂一點。於是設計老人電視台,除了已經發展體能活動節目外,又開始考慮心智延緩老化的節目。一起來看荷蘭怎樣將文化樂趣和延緩失能整合成一個廣受歡迎的綜藝節目。
第222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最前
16
17
18
19
20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