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社福弱勢
11
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2012-11-08
大眾行有礙 (公路篇)
低底盤公車真的夠用嗎?
長途大巴士則完全沒有搭載身障者的設計?
臺灣的公路系統值得提出來讓我們挑戰!
臺灣最近幾年確實開始注意到行的問題,很多公共場所添加電梯、導盲磚、扶手,但還不夠,就拿低底盤公車來說,讓推嬰兒車的媽媽和老人家方便很多,但全臺灣一共才600部,大部分集中在臺北市,只有幾條路線才有,長途大巴士則完全沒有搭載身障者的設計。獨立特派員也是在一年多前認識這個小女生,婉坪,她罹患罕見疾病,從小就被困在輪椅上,她最大的願望是去南臺灣的海生館玩,但考慮再三,最後還是選擇自己開車。面對未來高齡社會,這是需要及早正視的問題。
第269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9
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2012-11-08
台鐵小改進
在臺灣大多火車站都歷史久遠,
興建時根本沒有無障礙觀念,
但臺鐵逐漸的意識到,
開始逐漸改進。
在還沒有高鐵之前,臺鐵是國內長途旅行的主要大眾運輸工具,從清末興建一百多年來,全臺灣超過兩百個車站,很多都歷史久遠,當時根本沒有無障礙觀念,各車站的月台大小與高度都不相同,臺鐵估計,光是車廂與月台之間要減少縫隙把高低拉平的改善工程,就得等到106年才能完成,跟著獨立特派員走一趟,你會親眼看到因陋就簡,必須人工把輪椅抬上抬下,那種窒礙難行的窘態。
第269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李金龍
10
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2012-11-08
大眾行有礙 (鐵路篇)
在臺灣大多火車站都歷史久遠,
興建時根本沒有無障礙觀念,
但臺鐵逐漸的意識到,
開始逐漸改進。
《大眾行有礙》是獨立特派員在兩年前所做的專題報導,是國內長途旅行的主要大眾運輸工具,各車站的月台大小與高度都不相同,用人工的方式把輪椅抬上抬下,曾經是在火車站月台常看到的窘態,兩年過去了,臺鐵說,他們有了小小的改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第269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最前
7
8
9
10
11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