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社福弱勢
313
社福弱勢
2012得獎
攝影:鄭仲宏
2011-12-29
丹麥長照-政策篇
獨立特派員長期關注老人問題,
過去幾次報導了北歐的老人社會和長照制度,
令人羨慕。
其實每個社會的條件背景不同,很難整套複製,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對的政策、找到適當的資源。今天繼續來到丹麥哥本哈根,這裡,尤其是男性,都不喜歡住在機構養老,於是政府取代了子女,擔起長照的重任,四萬名老人就有一萬個照顧人力,難怪成為世界模範。
第225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公共服務報導獎
周傳久、鄭仲宏
327
社福弱勢
2012得獎
攝影:鄭仲宏
2011-12-29
丹麥長照-管區系統篇
丹麥長照有了政策,要落實到各個社區,怎麼做呢?
台灣發展長照,許多爭論都還停在錢和照顧的人上面,其實有效的照顧服務不只這些,必須有方法。我們具體看一些例子。在哥本哈根一個五萬人的社區,老人超過五千,經過精算,白天需要居家服務的有八百人,需要居家護理的五百個,夜間有七十八位,讓資源二十四小時做最有效率的分配。
第225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公共服務報導獎
周傳久、鄭仲宏
312
社福弱勢
2012得獎
攝影:鄭仲宏
2011-12-29
丹麥長照-資源配備篇
看丹麥社區長照,如何利用配屬資源,
使被照顧者有生活品質,而照顧者也減少傷害!
丹麥老人長照投入了相當多的社會資源,不但老人被尊重對待,連照顧者也有很好的待遇,讓他們在搬運病人的時候避免受傷,因此看護都盡心盡力,很有愛心。我們就記錄了一個叫做克利的老先生,他臨終時候的照顧情形。
第225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公共服務報導獎
周傳久、鄭仲宏
308
社福弱勢
2012得獎
攝影:鄭仲宏
2011-12-24
丹麥長照-居家服務
台灣快速老化,不婚和少子越來越多,
到時老人長照要如何來實施?
台灣快速老化,不婚和少子使得未來獨居老人大幅增加,公部門和社區勢必得取代家庭,讓老人長照成為整個社會共同分擔的責任。北歐丹麥的長期照顧是歐盟國家中的翹楚,大家爭相考察。
獨立特派員深入丹麥一個重度失能的獨居老人家裡,實地瞭解他們究竟怎麼做的,那種精密的分工,和細心的程度讓人想像不到。
第224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公共服務報導獎
周傳久、鄭仲宏
272
社福弱勢
2011-11-11
張校長的朝會課(下)
根據「台灣臨床失智學會」的統計,
全世界約有2430萬失智症患者,
每年新增460萬個案,
換言之,每七秒鐘有一位新增個案。
台灣更是在逐年驟增中失智者與其在家缺乏照顧,來到照顧中心這裡實在有更多的互動而且環境安全。但其中項老師原是音樂輔療老師卻還要兼帶體能活動,這也看出日照中心要專職雇用詳細分工實在不易。而將來台灣要怎樣準備夠多需要的專才?
第219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265
社福弱勢
攝影:張智龍
2011-11-11
老農 擾農
老農津貼就像一面鏡子,
照著每一位政治人物說過的話?
到底誰是昨是今非、今是昨非呢?
老農津貼紛紛擾擾16年,每逢全國性的選舉,不管是選總統、選立委,還是縣市長,老農津貼一定被拿出來當祭品,老農的尊嚴被拿出來消費?那麼到底是誰造成這樣的惡性循環呢?
獨立特派員追查十六年老農津貼的過程,發現「老農福利津貼暫行條例」歷經七次修法,不管執政的是誰,都希望跟國民年金銜接,可是2008年農保與國民年金脫勾,把老農津貼再度打回了原點!任誰都要向選票妥協,於是朝野繼續惡鬥。
第220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張智龍
331
社福弱勢
2011-11-11
張校長的朝會課(上)
根據「台灣臨床失智學會」的統計,
全世界約有2430萬失智症患者,
每年新增460萬個案,
換言之,每七秒鐘有一位新增個案,
台灣更是在逐年驟增中。
台灣老人增加但很多子女白天無法照顧長輩,又不到需要請全時間看護的地步,於是日間照顧中心成為新興的服務。獨立特派員將以國內設備很新也很用心經營的台北市西湖日間照顧中心為例,與觀眾一起觀察未來我們的日照中心如何提供更適切的服務,讓更多長輩和家屬安心。
第219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266
社福弱勢
系列報導:精障者易受歧視,各方支援就業之路!
2011-11-04
返鄉 圓夢
等待了幾十年,好不容易才能回家看看,
家,對這些精神病患究竟有甚麼意義?
回家,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自然的事,但是有一小群人,回家,卻是遙不可及的夢。就在不久前,花蓮玉里榮民醫院有十三名精神病患,在十二名工作人員的陪伴下,坐車坐飛機,輾轉八個小時,回金門,一圓返鄉夢。早期離島因為精神醫療資源不足,精神患者都送到台灣,他們跟家人一分開就是二三十年。獨立特派員隨行採訪了這趟難得而感人的返鄉夢,其中有人是32年來第一次回家。
第218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326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1-09-22
打開自閉--尋援
自閉症是台灣近年來身心障礙人口中增加最快的族群,
一年成長11%,約一萬多人,目前這樣的現象還沒能引起大家普遍的重視。
獨立特派員從2007年起持續追蹤一名自閉症兒童一登,曾經因為經常發生頭撞擊牆壁和桌椅發生許多次的意外,甚至有一年還住進了加護病房22天。他後來到日本,進入特教學校和住宿機構,今年我們去探望他,看到了一登的笑容,還有,他會開口講話了。這是多麼讓人感動的一場跨海求醫記。
第214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205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1-09-22
打開自閉--支持
不少自閉症患者在醫療界對這種疾病不夠了解時,
可能會被當成精神病,讓病人和家庭蒙受更多不幸。
日本是一個很有社會福利精神的國家,他們每五十萬人就設立一個兒童相談所,協助家有身心障礙兒童的父母尋找醫療和照護資源。今年三十多歲的雕刻家上田,是一個自閉症患者,當年也就是透過了這樣的機構重新找回彩色的人生。一登的父母看到他的作品,彷彿看到一登未來的希望。
第214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365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1-09-15
祖母俱樂部
祖母俱樂部一如芬蘭一些老人照顧組織理念,
認為服務老人和維持尊嚴,不是替代老人做所有的事,而是發展創意幫助老人,
維持自主生活選擇的機會,和服務別人的能力。
平台鼓勵許多老人來服務老人,這不但減少社會成本,還使得很多無所事事的老人因有事可做,活得有價值又減少疾病,真是一舉數得。
同樣是少子化而且比芬蘭更嚴重的台灣,我們正規照顧人力未來也可能短缺,以更健全有活力的志工體系,來因應照顧需要。
第212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438
社福弱勢
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
文字:張筱瑩
攝影:周明文
2011-08-19
鄒魚傳奇
原住民部落坐擁山林,擁有自然美景以及豐富的傳統文化,
發展部落觀光,可以讓原住民擺脫經濟弱勢。
可是,在現今旅遊業者所經營的操作模式下,原住民文化往往只成為被消費的對象。
暑假是旅遊旺季,觀光景點到處是人,其中阿里山尤其熱門,是陸客指名一定要去的地方,算起來光民宿,一年就有九億進帳。但實際上這裡的觀光商機長期被旅遊業者壟斷,當地部落並沒有受惠。不過,在達娜伊谷,他們成立生態公園,以土地共有共管的方式,將園區所有的觀光收入用在部落發展和社區福利上,創造經濟自主的部落奇蹟。
第209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周明文
278
社福弱勢
2011-08-15
和視障者一起樂活太極拳
耍太極拳,其實並不一定需要視力,
只要透過內在的感悟,也能體會到太極的真諦!
所以,視障朋友要來親身證明給大家看,打太極拳,真的是一項很棒的休閒運動。
太極拳柔中帶剛、以靜制動,是一項很好的運動,兩人相互推手更有趣,不過盲人打太極拳倒是很少見。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視障朋友走出戶外,嘗試像游泳、棒球,和太極拳這些運動,可以增加平衡感,減少跌倒的機會。怎麼打,來看看。
第207集
文字:
娃郁
/ 攝影:
邱峰欽
338
社福弱勢
攝影:張智龍
2011-07-29
礙在路口
站在十字口準備過馬路,您有聽到一些布榖聲或蟋蟀聲嗎?
其實這些都是為視障者所設計的導盲設施。
但在某些繁忙的路段上,這些導盲設施的成效到底有多少?
一起來聽聽視障者他們的親身說法。
台灣十字路口的小綠人,配合音效會走會跑,國際知名,現在更有了鳥叫蟲鳴。你有沒有注意到當東西向的道路可以通行時,是聽到鳥叫,南北向聽到的是布榖聲,如果是行人專用,四方都可以行走時,就聽到蟋蟀聲。多有趣!原來是為了幫助盲人所增設的導盲設施,但這樣的創意行得通嗎?來看實際情形。
第206集
文字:
樊德平
/ 攝影:
張智龍
266
社福弱勢
2011-06-24
內洞的第一步
位於新北市烏來區的內洞森林游樂區。
今年三月,這裡剛剛完成,全國第一個參與式無障礙環境的設計。
所謂的「參與式」,是指「內洞」遊樂區裡面的無障礙環境,從設計、施作到不同工程系統的整合、改善過程,林務局新竹林管處第一次邀請身障團體與推動步道團體一起合作,讓的意見參與其中。
而其實「內洞」的這一步,也走了好長的一段日子,這幾年來,身障團體不斷地跟林務局溝通觀念,他們也受邀到到十八個森林遊樂區實地勘景、找出可以改善成為無障礙環境的空間,甚至讓志工一起加入,有了第一次的合作,成果是什麼?志工們的想法又是什麼呢?
第202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265
社福弱勢
文字:婁雅君
2011-06-10
我的國宅夢
政府設立的平價國宅,讓許多弱勢民眾享受到低廉的房租。
不過,這種集合式的住宅,管理上卻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位在三峽的隆恩埔國宅,因為所在地的工作機會不多,很多人不願意搬進去。至於搬進去的民眾,也發現和當初的想像,有段落差。林秀麗這位單親的泰雅族媽媽,靠著建築工地的工作,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在都市生活。本來以為搬進國宅之後,生活環境會有所改善,卻沒想到國宅的環境,反而讓她有更多的煩惱。
第200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紀岳君
最前
9
10
11
12
13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