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弱勢
-
107
-
94
-
85
-
97
-
96
-
114
-
76
-
125
-
168
-
93
-
110
-
87
-
77
-
1232011-04-23社子島的孩子因為社福團體的介入,適當填補了政府功能的缺口,
透過多元的學習,孩子們重拾的自信和笑容是他們未來成長最大的資產。
說起台北市的社子島,很多人對它的印象就是有很多堤防、容易淹水的地區。也因為這個緣故,從民國59年開始,這個區域被劃入為台北市的滯洪區,也開始長達40年的禁建時期。
這也讓社子島雖然是在台北市的士林區,但卻有了完全不同於都市的面貌,甚至連基本的公共設施都沒有。這樣的歷史時空,長期下來,社子島的人口逐漸外移,留下來的弱勢人口則比例偏高,學童能夠獲得的資源也相對偏低。
前年開始,有社福團體在這裡進行課後輔導,除了輔導學校功課之外,還有不同的才藝課程。讓學童在這裡不但可以獲得缺乏的資源,也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自信和笑容。來看記者婁雅君、李金龍的報導。
第19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
1122011-04-09三鶯居民,住在國宅裡,可是有20戶都繳不起房租,最多的,積欠了高達20多萬元的租金。
這一群當初被政府安置進來的河川地原住民,現在面臨了甚麼樣的難題呢?
三年前,台北縣政府強制拆除境內的河川地部落,引起了許多抗爭和衝突。當時,縣政府打算將這些居民,安置到三峽的隆恩埔國宅。不過,在拆除了三峽的三鶯部落之後,當時的縣長周錫瑋,緊急喊停,並承認強迫原住民入住國宅的政策並不適當。不過,已經有一部份的三鶯居民,在拆遷過程中,搬進了國宅。三年後,還有21戶的三鶯居民,住在這裡,可是有20戶都繳不起房租,最多的,積欠了高達20多萬元的租金。這一群當初被政府安置進來的河川地原住民,現在面臨了甚麼樣的難題呢?記者婁雅君紀岳君帶我們一起來關心他們的處境。
第19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紀岳君 -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