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首頁
主題分類
觀察
觀察
139
社福弱勢
系列報導:如何守護原住民傳統文化與領域
2010-09-02
狀告聯合國
巴宰族是哪一族?巴宰族是不是台灣的原住民?
父子兩代奔走數十年,為祖先的名字,告到聯合國......
今年五月,平埔族為正名問題,告上聯合國。這也是台灣退出聯合國之後,聯合國第一次受理台灣提出的控告案。為了正名寫信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潘紀揚,是巴宰族人,他本來是一位記者,從小時候開始,父親就耳提面命,不能忘記自己是巴宰族的身份,還帶著他四處拜訪長老,將巴宰語用錄音帶錄下來,編成教材 …
第162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203
社福弱勢
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
文字:婁雅君
攝影:羅盛達
2010-09-02
早安越南阿嬌
她不溫柔,也不凶悍, 她只是一間扛起家計。顛覆外籍配偶軟弱無助,只能等待救援的刻板印象。
一般人的刻板印象是外籍配偶在台灣大多屬於弱勢的一群。如果先生生病了,或者失業了,沒有工作,全家就陷入愁雲慘霧中,一籌莫展。但是從越南來的陳觀嬌,她的先生,在雲林縣的莿桐以務農為生,收入並不充裕。陳觀嬌嫁來台灣不到一年,就開店當老闆,一肩扛起家計。
第162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羅盛達
104
社福弱勢
攝影:周明文
2010-09-02
救敢心
人會都會老,喜憨兒也會老,爸爸老了,媽媽老了,誰來照顧老憨兒?
很多上了年紀的老爸爸、老媽媽,帶著一樣老大不小的老憨兒,在這樣的「雙重老化」的家庭中,生活真的非常辛苦。所以曾發生有些家有老憨兒的家長,在自己即將離開人世的最後時刻, 甚至想把孩子一起帶走 …
第162集
文字:
范毓雯
/ 攝影:
周明文
118
全球脈動
攝影:鄭仲宏
2010-07-30
愛沙尼亞圖書館
圖書館除了k書中心和館藏以外,還能做些什麼?
一座圖書館,如何成為外國遊客的觀光景點?
位在波羅地海邊的小國愛沙尼亞,非常重視圖書館的品質,不僅增加館藏,更花心思設想怎樣藉圖書館資源提昇國民素質,化解社會歧見。哪些用心設計,使這個圖書館不僅成為國家的門面,也是外國人到愛沙尼亞觀光的重要景點。
第157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207
全球脈動
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
系列報導:南韓社會議題
文字:婁雅君
攝影:羅盛達
2010-07-30
首爾設計之都
2010年,首爾被「國際設計聯盟」選為世界設計之都!
首爾在邁向設計之都的過程當中,面臨了哪些轉變與挑戰?
這是由國際設計聯盟舉辦的活動,高度肯定了首爾將來兌變的潛力。現任總統李明博,在首爾市長任內,打造了著名的清溪川經驗,2006上任的首爾市長吳世勛,則是積極地喊出「設計首爾」的目標, 甚至請來了國際知名的建築大師Zaha Hadid,打造一座設計中心 …
第157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羅盛達
140
社福弱勢
系列報導:如何守護原住民傳統文化與領域
2010-07-15
以祖先之名
從熟番到平埔族到平地人,平埔族到底是不是原住民?
平埔族的正名運動,為什麼屢屢遇到障礙?
分佈在台灣各地的平埔族,大約分成10個族群,卻沒有一個族群能夠順利推動正名,成為真正的「原住民」。而日前積極推動正名運動的西拉雅族,在成為縣定原住民後,卻在內政部被擋了下來,這是為什麼呢?歷史上補登記的失誤,難道就註定讓他們無法恢復身份?到底平埔族的正名運動遇到了什麼問題?
第155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139
社福弱勢
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
攝影:周明文
2010-07-01
我們是Bollo
飄洋過海的新住民有人幸福、有人辛苦,印尼來的乾姐妹,是如何互相扶持走過失敗的婚姻?
台灣,一個沒有聽過的地方,曾經以為會是幸福生活代名詞,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幸福。Sari和Lily,這對來自印尼的乾姐妹,攜手走過婚變、家暴,再相互扶持開了一家餐廳,努力自食其力。一起來看看這對沒有血緣的新住民,如何從失序的人生中,重組,然後再起。
第154集
文字:
范毓雯
/ 攝影:
周明文
176
社福弱勢
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
文字:婁雅君
攝影:羅盛達
2010-06-03
失落的移民
遠渡重洋來台,填補台灣對家庭需求的14萬名婚姻移民,究竟有沒有受到台灣政策足夠的照顧呢?台灣人的母親,遇到了什麼困難?
為了成為台灣人,從越南來的裴氏金鳳放棄自己的國籍,但在等待身份證核準的過程中,不巧和先生離婚了,甚至還被抓進了看守所,成了沒有國籍的人球,這是怎麼回事?由於沒有國籍,於是成了沒有監護權的母親,看不懂離婚的文件,不了解自己的權利,成為弱勢中的弱勢,台灣的婚姻移民政策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第150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羅盛達
108
全球脈動
攝影:鄭仲宏
2010-05-21
小事用心
和台灣同樣位於東亞的韓國,近年積極推動觀光,如何同時提升效率和品質,一起看看韓國在小事上如何用心?
從漢城奧運開始,再歷經主辦世界杯足球賽,一次次大型國際活動為韓國帶來更多蛻變的自覺、魄力和創意。台灣也耗費鉅資辦了好幾次大型國際盛會,除了政治操作和短期商機,生活品質和生活價值能不能也同時做提昇?韓國對觀光的用心,有哪些值得台灣學習的地方?
第149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33
科學新知
系列報導:極端氣候時代來臨,氣象預測的二三事!
系列報導: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人類將面臨什麼挑戰?
2010-05-21
2012:當科學遇上預言
全球的自然災難發生頻率越來越高,馬雅人2012的預言難道會成真?
科學家是如何看待這個預言?到底2012年會發生什麼事?
隨著全球自然災難的頻率的升高,許多人不禁開始想像馬雅人所預言:2012是本次文明的終點,這到底是不是真的?2012真的像電影所說的是世界末日嗎?科學家們各抱持著不同的看法,當科學遇上預言,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 '
第149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93
社福弱勢
攝影:周明文
2010-04-29
觸控手機的背後
台灣觸控面板大廠─洋華光電,風光賺錢的背後,犧牲了多少勞工的權益?
洋華光電去年三月上市後,一度坐上股王寶座,只是這間看來風光的高科技公司,員工卻有著滿腹辛酸淚。被資遣的工會會員,在雨中抗議洋華短發加班費、童工超時工作、解雇工會幹部。是《工會法》出了問題嗎?攸關勞工權益的《勞動三法》要修到什麼時候?就在我們採訪被洋華資遣的工會幹部時,洋華的副總忽然來了一通電話…
第146集
文字:
范毓雯
/ 攝影:
周明文
91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0-04-22
暗中學習
您有體驗過一小時全黑的生活嗎?一起到荷蘭來看看視障博物館如何設計體驗活動。
為了鼓勵大眾對弱勢者和他人的痛苦有同理心,國內近年不斷可見行動障礙、視覺障礙相關體驗活動。但限於辦理經驗及民眾耐心,往往蜻蜓點水居多,效果還有發展空間。同樣要鼓勵大眾透過體驗更尊重弱視者,荷蘭於2004年創設視障博物館,並且能不靠政府補助生存迄今。館內不但有紮實的體驗設計,還希望訪客理解,視障者並非所有人視覺完全失能,在協助下,他們還有很多潛力。
第145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08
社福弱勢
攝影:周明文
2010-04-22
白天不懂夜的黑
明年11月以後,按摩業將開放明眼人競爭,勞委會真的能夠順利輔導視障者轉型?而目前的就業市場友善嗎?
97年10月31號,649號大法官釋憲條文出爐:按摩市場若只由視障者從事,不符合憲法平等權、工作權及比例原則。所以在釋憲之後三年,也就是明年11月以後,明眼人就可以投入按摩市場經營。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釋憲案,從事按摩的視障業者,充滿了錯愕和悲憤…
第145集
文字:
范毓雯
/ 攝影:
周明文
119
社福弱勢
文字:張筱瑩
攝影:羅盛達
2010-04-08
我的老寶貝
在台灣,老人只能被當作病人或需要被照顧的人嗎?什麼叫做「在地老化」?該怎麼創造老人的生命價值?
在學校唸社會福利,畢業後從事老人服務,62年次的執行長林依瑩,在2007年冬天,帶著一群平均八十一歲的老人,騎摩托車完成他們環島的夢想,組成了台灣第一支不老騎士隊。和一般從事老人服務的人很不一樣,林依瑩要做的,是把老人從家裡拉出來,要老人家過得健康快樂而且有尊嚴。
第143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羅盛達
121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0-03-18
失智新世界
照顧失智老人只有大量使用藥物這種方式嗎?一起來看看德國和挪威為失智者設計的新樂園。
在現代社會,失智症患者越來越多,許多家人罹病的觀眾,在電影裡面找到慰藉。失智症患者怎麼照顧呢?台灣常用的方法就是藥物治療,甚至有些照護機構把患者綁起來,給他吃鎮靜劑。結果這些藥物不但沒有把病治好,反而造成了患者肝水腫,或者加速器官衰竭而造成死亡。治療失智症,難道就只能吃藥嗎?記者周傳久、鄭仲宏在德國和挪威,看到了不一樣的治療方法。
第140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99
青年世代
2010-03-04
22K
去年政府推出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成效如何?一個月兩萬二的薪水是打壞了就業市場?還是畢業生不懂惜福?
去年由行政院整合相關的部會,推出了「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創造了70006個就業機會,而計劃之一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則成功媒合了39773人。當初這個方案的內容:一年的實習合約和政府買單的二萬二本薪薪水,產生了很多的討論和聲音。一起來檢視,政府當初推動此計劃的目標有沒有達成?而政府的下一步又該如何?
第138集
文字:
許儒安
/ 攝影:
劉士湘
最前
18
19
20
21
22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