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
1912015-08-18接下來我們要帶您到城市的邊緣,看看街友,遊民或者他們現在稱自己是城市寄居蟹的人們,他們的生活。這幾年不時聽到遊民遭到潑水、強光照射等驅趕手段。這些作法,不但無助於解決遊民問題,更加深了社會的對立,而這些對立,多半來自於不瞭解甚至是誤解。
其實遊民面臨的生存挑戰,是讓他們難以擺脫漂泊命運的最主要原因。像是他們最常做的工作就是發傳單、出陣頭,但是這些工作不固定,又長期存在著剝削結構。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民間組織,長期關注遊民議題,他們試著以不同的方式,邀請遊民參與攝影班,讓他們以影像,和這個社會對話。或者成立工站,讓難以找工作的中高齡者,能夠選擇不同的工作模式。
第41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
1392015-08-10
12U世界盃棒球賽才剛落幕,台灣小將們奪得亞軍,並將在15號代表亞太區遠征美國威廉波特,到時候小選手們場上的表現勢必又要牽動所有球迷的心,棒球可以說是台灣的國球,像陳金鋒、王建民這些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的棒球好手,都讓我們看到台灣棒球的希望,不過想要出人頭地,球員背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又有多少人可以體會?
在南台灣的高雄金潭國小,就有一群讓人心疼的棒球小選手,他們多數來自失親或單親的家庭,在無依無靠的情況下,被一位擁有鋼鐵意志的鐵血教練帶到學校打棒球,這樣的組合,讓他們激發了比別人更強的鬥志,因為他們沒有其他的退路,只有在棒球場上才能找到他們的夢想與希望。
今天我們將帶您一起來關心這些棒球小選手,如何在經費拮据與教練嚴格的訓練下,一點一滴的累積自己生命的質量。同時,也藉此看到台灣基層棒球發展的辛苦,與背後不為人知的辛酸。
第410集
文字:其他 / 攝影:陳民紋 -
154
-
128
-
159
-
1622015-05-05看看台灣近年的農業政策,民國95年農委會推出漂鳥計畫、園丁計畫,透過農業體驗,吸引都市人及青年返鄉從農,召喚嚮往田園生活的新農民;97年推動小地主大佃農,讓新從農的青壯年擴大經營規模;100年設立農民學院,希望藉由雲端知識將菜鳥變達人,這談何容易?
農業看似簡單卻需要長年經驗,中央提出的政策名稱漂亮卻難見實效,農業縣市也都各自為政。就像屏東燕南飛計畫,以師徒制帶領新農民入行,至今有43個人成為專業農,他們到農場實習,每個月有生活津貼,實習結束如果取得土地,頭一年還可以每月領一萬,聽起來好像不錯,卻還是有不少實際上的困難得突破。台灣總嚷著人力不夠,成本太高 ,跟歐美大農制沒得比,但為何不因地制宜找出小農的優勢,克服在地的缺點,比如用高科技來處理?像韓國就用無人機大面積灑水、噴藥、施肥,這是管理問題。獨立特派員帶你貼近土地來看青農合作社。
第39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1122015-02-24過農曆年很多人大年初一會上廟裡拜拜,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北港朝天宮、南鯤鯓代天府、大甲鎮瀾宮、東港東隆宮和萬華龍山寺是網友票選的五大廟宇,其中龍山寺很有意思,既是國際知名觀光景點,卻也並陳著遊民聚居與性工作者站壁的社會景象,一群國民美術畫家就愛上了這裡慈悲寬大的包容力。
很難想像,長期有七百個街友來來去去,每天住在龍山寺廣場的總有個三五十人,怎麼維持生活秩序?白天如何恢復觀光門面?獨立特派員花了一段時間採訪、觀察,這裡所有街友的家當只准一包,在警察來清場時,多的來不及帶走就會被扔進垃圾車。
住在所謂的龍山寺大飯店,街友有他們固定的床位,自己的作息方式,每個人都有一段埋藏心底的故事。街友當中最高齡的是顏阿嬤,一個洗車工女畫家常常下班後去探視他,給他帶吃的幫他梳洗,也成為畫中人物。阿嬤有家卻不想回去,寧可餐風露宿自在生活,跟勞工女畫家都因為對人生的豁達與甘願,成為忘年之交,他們在過另一種人生。
第386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賴勳毅 -
136
-
1442015-02-02講到德國,工業大大有名。工藝方面像瓷器也執世界牛耳,它還有全球五大快遞之一的DPD,每天在兩百二十多個國家收發140萬件包裹,必須準時到達目的地,成立四十年幾乎零失誤,為什麼?這都歸功他們肯花錢投資人才的培訓,技職生月薪三萬台幣,培訓三年一個人得花費一百八十萬的成本,這就是德國素負盛名的雙軌技職教育。
獨立特派員也參觀了近三百年歷史的德國皇家瓷器,每一件都是純手工打造,從帝國時代就是皇室御用器具,裡頭好幾位設計師彩繪師都從年輕做到老,技巧純熟,老闆不怕員工待得久人事成本增高,反而認為公司經營本來就不該只為賺錢,同時得負社會責任,花三年培訓換得可以工作一輩子的專業員工,是放長線釣大魚最好的投資。回頭想想,為什麼台灣的老闆沒有這樣的遠見?難怪德國人說,很多各國人士來取經,卻總無法學到他們技職教育的精髓。
第38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171
-
141
-
160
-
1312014-12-09台灣教育現在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學校招不到人,學生畢了業也找不到工作,繞了一大圈,又有人開始懷念起以前的高職。
其實一些不趕流行,腳踏實地的想法跟做法,還可以在相對純樸的東部看得到。雖然資源有限,但很早就有來自瑞士和德國的技工投入這裡的技職教育,他們嚴守師徒制,師傅一定把徒弟帶到出師了才回國,他們做的是甚麼?
有建築鋪面、門窗木工還有油漆裝潢,學生大部分來自農工家庭,一技之長是他們謀生的工具,除此之外,也有人胸懷大志,投入技能比賽的集訓,大半年都住在選手營,包括女生在內,每天跑步做伏地挺身練體力,他們將代表台灣參加明年八月在巴西舉行的國際技能競賽。
第377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賴振元 -
1332014-12-02長久以來獨立特派員關心土地問題,因為當人沒了根,流離失所,生活就會發生問題,很多都市人以為靠本事謀職賺錢就好,但有些人的一生總是和土地親密相依,就拿東台灣的原住民來說,他們原本和土地和諧共生的生活方式遭到改變後, 很多人不再狩獵捕魚耕作,隨著開發的腳步他們只能到都會討生活打零工,被留在家中的孩子無人教導照料,甚至國中裏頭百分之六十幾的學生連ABC都寫不全,這些孩子回家,家裡沒大人,當然也沒晚飯吃,長此以往造成社會問題。
從十五年前開始,有人在大知本十四個社區陸續開了八間書屋,長期陪伴沒了親人、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孩子,給他們免費的晚餐,這樣的付出,在孩子們的身上看到了改變。
第37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157
-
982014-10-13最近有很多負面新聞,不過讓人感到些許振奮的就是仁川亞運,中華隊摘下十金18銀,他們都是長期苦練才有今天的果實。其實不少需要苦練的行業,比如歌仔戲,不約而同,幾個叫得出名字的歌仔戲團這兩年都在交棒中,將長年培養的子弟兵推上舞台,讓戲迷們認識新面孔,驗收他們的成績,他們都是90年後的孩子,這也代表葉青、楊麗花的那個年代過去了,現在和未來將創造出新的歌仔戲明星。
台灣歌仔戲團很多是家族經營,也讓子女傳承衣缽,從跑龍套一路演到主角,只要肯努力、練出本事就可以順利接班。但有些孩子家境不好,因為可以減免學費進劇校,也有的有興趣,不過沒有家族劇團的背景,想吃這行飯就更得有決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歌仔戲新生代如何才能留在舞台上,給後起之秀多些掌聲。
第369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賴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