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首頁
主題分類
民生
民生
73
醫療公衛
攝影:袁宏書
2022-10-26
到宅護理的幸福
近幾年台灣積極推動在宅醫療、居家醫療,而居家護理師正是回應高齡化社會及民眾選擇在宅接受醫護照顧時,關鍵的要角。
108年成立的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目前有724家的居家護理所,其中超過一半有404家,屬於獨立型的居護所。他們選擇一條比較艱苦的路,不只得跑偏鄉,照護重症、罕見病患,還必須24小時待命服務。
但現行制度與規定,不管訪視次數與時間,或在宅住院護理人次與訪視費用的給付,都有許多限制,申報之後,不是面臨被核刪,就是常常做白工,他們的挑戰與困境在哪裡?
第773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袁宏書
63
醫療公衛
攝影:鄭仲宏
2021-03-24
傷口不擺爛
上週我們報導居家照顧中的傷口照顧因為政策調整,居服員不再有固定給付項目來替患者進行傷口照顧,不但為許多家庭帶來困擾,更讓家屬瀕臨崩潰。其實醫護指導協同照服員可以成為很好的照顧團隊。但主管機關衛福部表示,政府並沒有說居服員不可以照顧傷口,而是接受家屬請託就可以做,醫護不在場也可以,付費也可以談,大家誤會了。
第691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64
醫療公衛
攝影:鄭仲宏
2021-03-17
傷口不擺爛
政府去年六月規定傷口照顧是醫療行為,居服員不可以單獨進行,只能在有醫師或護理師一旁指導時,可以為患者做傷口照顧。不過這個規定卻使居服員和有需要照顧的家庭陷入風險與兩難。因為醫師或護理師一週或兩週只能來一次。
但需要照顧的老人越來越多,還有些老老人照顧小老人的家庭更是陷入煎熬,有些照服員只好放棄照顧。但患者卻陷入無人照顧傷口的困境,有些照服員好心幫病人偷偷做,但卻擔心被政府抓到違反規定,這是政策期待的結果嗎?來看政策下的兩難,他們該如何是好。
第690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