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公衛
-
502018-12-04
-
44
-
37
-
39
-
202018-10-08今年七月,我們才剛報導打了21年的口蹄疫苖,已經全國拔針,順利的話台灣不久後就可以脫離口蹄疫區,養豬業者都在等這個好消息。沒想到,今年8月3日,一個比口蹄疫病毒更兇惡的非洲豬瘟病毒卻又突然來襲。
非洲豬瘟第一個案例發生在肯亞,接著進入歐洲,再跑到俄羅斯,今年更從俄羅斯橫跨一千公里來到中國,對台灣來說,幾乎快要兵臨城下,讓農委會、養豬業者都非常緊張。非洲豬瘟之所以比口蹄疫可怕、更難防,是因為它是急性跟惡性的傳染病,一旦感染,發病率跟致死率都是100%,而且沒有疫苖可打,必須全部撲殺。
非洲豬瘟是屬於接觸傳染,可經由廚餘、節肢動物、動物分泌物或排泄物、車輛及人員夾帶等途徑傳播。為了打這場硬仗,農委會除了將非洲豬瘟防疫提升到國安層級,也宣布無限期停止中國旅客參訪畜牧場跟觀光牧場。
另外在加強邊境管制與查緝走私部分,除了機場、港口、漁港方面列為重點之外,對從中國私帶豬肉產品回國的民眾一律開罰、並將沒收的肉製品進行檢驗。到底台灣對於來勢洶洶的非洲豬瘟,要怎麼設下天羅地網,防堵病毒進來呢?
第56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47
-
322018-09-12
-
32
-
502018-09-03如何善用醫療資源,讓服務品質更人性,一直是各國努力的目標。我們要帶您到日本中部的岐阜縣,一個人口只有兩萬五千多人的岐南町,卻因為在宅醫療服務吸引各界前來觀摩。
這個總合在宅醫療診所的主要推動者是院長市橋亮一。每天早上,十三職種、四十人服務團隊,一起喊的口號就是「支援病患可以安心過著期望的在宅生活」,這正是在宅醫療的核心理念。不過要滿足病人在家養病,兼顧家庭之樂及幸福感的強大需求,在宅醫療的照顧必須細膩而多元。
成功的在宅醫療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出院準備會議,獨立特派員記者記錄這個日本和歐美行之多年的出院準備會議。由不同職種的醫護人員一起和家屬慎重討論病人出院後,如何順利銜接在宅醫療的照護,和建立診所和醫院的雙向轉診通道。院長市橋亮一還立下了兩百年的約定,什麼是兩百年的約定?一起來看看。
第56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392018-07-09台灣能不能從口蹄疫區除名,進入關鍵時刻,今年7月1日農委會已經宣布全國拔針,換句話說,從7月1日開始,全國的養豬戶,都不准再打口蹄疫苖。
口蹄疫可以說是台灣養豬產業重創及轉型的重大事件,民國86年,口蹄疫尚未爆發之前,台灣一年的在養頭數約1400萬頭,光外銷到日本就有600萬頭,比現在全國的在養規模還大。21年過去,現在全台只剩下539萬頭豬左右,過去的四成是外銷,現在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的豬肉則佔了一成多。
為什麼說現在是關鍵時刻,因為不打口蹄疫苗後的半年,豬隻的抗體沒了就是真正的考驗開始。如果在未來的一年內,也就是到明年6月30日為止都沒有疫情傳出,台灣在後年就可以從口蹄疫區除名,豬肉也可望恢復外銷。過去21年,台灣曾經三次拔針失敗,這次我們準備好了嗎?
現在送到拍賣市場的豬隻都要有健康聲明書,為了預防境外風險,農委會也設了三道關卡。像是在兩岸都有養豬的豬農,從中國返台要間隔一個禮拜才能進入豬場。疫區的外籍移工如果在母國有接觸畜牧場,回台也要有七天緩衝。同時排除疫區觀光客到台灣馬上進入觀光牧場,至少要隔一週,因為口蹄疫會在偶蹄動物之間傳播。另外一旦有重大疫情發生,農委會除了儲備百萬劑的疫苗,也跟日本合作,必要時緊急調派疫苗給台灣,每一個環節真的是防疫如作戰。
第55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41
-
38
-
34
-
38
-
192018-01-23長照2.0已經在106年上路了,另外在宅醫療也蔚為風潮,都是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長照2.0上路之後,特別強調是為了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服務體系。目標是要建構一個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的照顧體系,所以照顧對象也從過去的51萬人增加到73.8萬人。
高齡、少子化,伴隨而來的老人照顧已經是世界各國要面對的嚴峻課題。台灣目前除了有居家醫療服務之外,送藥到府過去只是由一般民間推動,不過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近19萬的彰化縣,失能老人就佔了12.7%,106年開始彰化縣衛生局看到這個需求,特別結合彰化縣的藥師公會,領先全國推出由藥師送藥到家的貼心服務,優先服務對象是獨居及中重度失能老人。由藥師送藥到府,不只可以為重複用藥、安全用藥把關,還可以發揮其他醫療院所服務不到的功能。
第52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332017-11-28當生命接近終點時,最後的一哩路應該如何走?最近安樂死議題在台灣不斷的發酵,然而安樂死所涉及的生命權、自主權,甚至宗教、道德等層面相當的複雜。
獨立特派員在我們社群網站的官方粉絲頁,也針對安樂死議題,進行了兩項投票活動。令人相當意外的是,在社群網站使用者之中,贊成安樂死的比例高達九成六,反對的只佔了4%。另一個題目則是,如果親人提出安樂死的意願,您是否支持,雖然投票數減少了將近五成,但是支持比例同樣也高達九成六。
值得關注的是,網路上的高支持率,對比整個社會對安樂死議題的討論,可以說是寥寥可數。這兩者之間的落差,可能也意味著,我們對於安樂死議題,還停留在想像的階段。凝視死亡,恐怕是在談安樂死這個議題之前,整個社會需要好好面對的,更需要社會各界建立對話和討論。
♦延伸閱讀 → 特派員+《傅達仁:年老的,喜樂再見》
第52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