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公衛
-
321
-
3302017-03-22學齡前的小朋友要去托兒所,那麼家裡和孩子般一樣需要陪伴照顧的長輩有沒有一個讓他們感覺舒適開心的地方呢?法律規定六歲以下的兒童不能單獨在家,但是我們卻忽略了,年事已高的長輩,獨自在家也可能發生危險。
大部分家庭,白天的時間,家中成員在外上班上課,長者多半自己在家,長期下來,缺乏互動的狀況下,導致身心退化,值得注意的是身心退化是一個模糊漸進的過程,多數家人不易察覺。
等到發覺不對勁,長輩可能已經退化到一定的程度。如何延緩老化,成了銀髮族的重要課題。托老園的設計概念來自幼兒園,白天長輩在這裡,有專業人員照料,還有專為他們設計的各項課程, 增加社交功能,延緩退化。來看這個讓銀髮族長輩們重拾笑容的爺奶托老園。
第417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
280
-
325
-
331
-
325
-
270
-
352
-
282
-
2952015-04-21腳對人有多重要,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足底穴道對應著人體的每一個器官,所以有古代名醫摸腳治病的說法。到了現代,有各式各樣的足部護理,包括泡腳、按摩等等。
足療的商機一年三百億,不過講來講去都還是停留在民俗醫療上,丹麥卻把它當成一種正規專業的醫療學問,從醫學基礎理論開始,近年還發展出科學檢測儀器,測腳的受壓力,好調整走路的姿勢,以及襪子鞋子等等。
想想看,一個人四 五十公斤甚至八 九十公斤,全身的重量都在雙腳,如果使不上力或者施力不當,像走路的姿勢不對或者穿的鞋不合腳,都會影響腳的健康,可能連帶造成身體其他部位受傷,這在台灣是被忽視的,丹麥就有這樣的學校,已經五十幾年歷史,學習一年八個月後就可以就業,而且收入不錯,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很多人末期得面臨節肢問題,足部醫療可以被納入長照保險,多好。
第394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3242015-04-07
-
2252015-03-30許多民眾的物質生活不虞匱乏,但心靈卻經常感到空虛,電腦手機打個不停,人際之間卻缺少實質互動,久而久之,身心失調的種種毛病就找上門。面對這種情況,有愈來愈多西醫開始研究整合性的生物醫學,楊定一就是其中之一。
醫療科技就算再進步,都不能改寫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話。強壯的身體從健康的生活開始,包括每天的飲食、運動和作息。自然界本來就可以提供所有生物生命所需的各種物資,只是被自以為聰明的人類給荒廢了,以為可以用人工方式來取代。
另外,修身也得修心,有安定的大腦才能讓身體循環順暢,如果心浮氣躁,身體很快就有反應。想要獲得健康,用錢真的買不到、而是要從自己的心念開始轉變。
第391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84
-
2762015-03-09很多國家都進入了老年國度,臺灣再過六年高齡人口就將占五分之一,可以預見銀髮商機龐大,其中包括輔具市場。美國統計,42%的老人都需要使用。可是像助走器、電動代步車、移位機等大多不便宜,因此各國都在推租借服務。
各縣市包括台北市最近開始有輔具租賃服務,每個月花三千元就可以租到一台電動代步車,而且有專門的回收站,二手輔具經清潔消毒後,可以循環給下一個市民免費租用,真好,物盡其用。
不過,獨立特派員到一些縣市鄉鎮查訪的結果,輔具業務都是外包,資源沒法整合,倉庫裡經常堆放著滿新的器材,電瓶放著放著就會壞掉,只好年限到了等著報廢,讓很多需要的人反而求助無門。其實輔具的再利用不但有必要,維修服務還能提供工作機會,學到蹲下來為人服務,幫大家省錢,利人利己。
第38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2022015-02-24
-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