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
662022-09-07為了符合國際食品衛生安全與消費者健康趨勢,農委會於109年12月,透過修法開始推動屠宰場自願性實施屠宰場肉品衛生安全管制系統HACCP。
HACCP是一種以科學為依據的自主管理方式,從在牧場飼養的家畜、家禽開始,到繫留、屠宰及肉品的貯存等過程,透過重點的管制點,降低或解決屠宰流程中可能造成肉品危害的風險,確保食品安全。
肉品產銷流程中,在食品加工方面,包括分切廠或肉品加工廠,衛福部已經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推動HACCP制度。不過,在屠宰端這一塊,目前依然有疑慮,包括藥物殘留、微生物以及屠宰過程如何做好科學的管控,以確保食品加工系統流程是安全的。屠宰場HACCP驗證是國家級驗證,採自願性申請,要經過哪些驗證審查的過程才能拿到證明書呢?
第76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492022-08-03長期以來,蜂蜜摻偽情形嚴重,坊間流傳各式各樣辨別真偽的方法,例如加水搖晃看起泡狀況,或是螞蟻吃不吃。專家說,這些都無法辨別蜂蜜的真假,甚至沒有一套科學方法可以完全檢測各種摻假的樣態。也因此,蜂蜜摻偽的情形在全世界皆然。
台灣一年約有1.2萬公噸蜂蜜的需求,但是產量卻逐年減少。2019年產量甚至不到3千公噸,進口的泰國龍眼蜜大部分補足了這個缺口。但是其中有多少誠實標示,又有多少混充台灣蜜,以比較高的價格販售呢?
農委會公告明年七月開始,只有100%的蜂蜜才能標示為純蜂蜜,為食品標示跨出了一大步,但是,相關的檢測機制卻無法因應,產地混摻的問題也難以檢驗。
第76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 -
562021-02-03台灣在今年元旦開放萊豬進口,政府祭出五大管理措施包含:赴美查廠、新增貨號、逐批查驗、清楚標示、嚴格稽查等。強調要從海關到廚房,為國人安全健康層層把關。
不過光是「清楚標示」這一項,就已經讓民眾充滿疑慮,因為目前市面上有豬標章也有豬標示,而貼了豬標章,卻又不代表只賣台灣豬,如果到賣場或市場走一遭,標章之亂,讓民眾心難安,爭議更是不斷。
目前中央雖然已經編列預算補助地方稽查人力,但以資源最豐富的台北市來說,他們現有第一線稽查人力只有32人,稽查範圍包含進口商、餐飲業以及食品販售等。除了標示查核也進行抽驗,但不論地方政府再怎麼加強稽查,都不如中央從源頭管理來得確實。
如果能在海關檢驗根據貨號、部位,追蹤買賣流向,就能在大盤和中盤間做好追蹤溯源機制。但我們現在地方的稽查工作是從末端,也就是小吃店和攤商開始,要如何做好食安把關,實在令人擔憂。
第684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542020-10-07總統蔡英文在八月底宣布,明年一月起放寬美國牛肉和豬肉進口。之前台灣只開放三十月齡以下的美牛和沒有使用瘦肉精的美豬進口,明年起,三十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以及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萊豬也可以進口到台灣。
從宣布開放美豬牛進口後, 農委會不斷下鄉和養豬業者溝通,也再三強調未來會與衛福部合作,全力執行所有食品販賣業者都要強制標示產地來源,美豬對台灣應該影響有限。
不過台灣養豬業者不敢樂觀,而對消費者來說,也還存有很多疑慮,例如政府表示,日後不論是散裝、包裝或是餐飲業都要強制標示豬肉原產地。但就算這樣,根據現行法規,加工食品中,如果加工廠採用進口肉品,但在台灣進行主要加工,就可以標示為台灣製,很難令人安心。
不只食品標示的問題,其他包含邊境管理、進口查驗再到市場抽查。開放美豬牛政策,都需要提出更完整的配套措施。
第66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272018-09-14政府鼓勵年輕人返鄉從事農作,台灣近年也有不少農民投入手作生產,不過基於惜福及變化食品風味的產品,真的是小農的「一門好生意」嗎?
將農產品再加工,除了可以增加附加價值,也可以調節產量,不過當小農們將農產品做成果醬、果乾、醃漬菜或果汁等食品後,卻可能遊走在食品安全的灰色地帶。因為小農一旦從事農產加工、產製食品,除了要符合台灣良好農業規範(GAP),還要受到像是食安法、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的管理,如果不小心違反規定就會受罰。
而農民的主管機關從栽培管理的輔導機構農委會,到食品管理的稽核單位衛福部,再加上產品通路與行銷的開發,小農幾乎得十項全能。而法令上的分段式管理,也讓小型加工的農產品隱藏食安問題。
第563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鄭凱文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