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大賞】如何走出交通地獄 系列報導
公共安全
文字:婁雅君
攝影:袁宏書
黃郁婷 | 2025-11-18
0:00 〈四百億的處方〉<br />
《如何走出交通地獄》系列報導,以「四年 400 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為切入點,檢視這項改善計畫。交通部盤點出全國 799 處待改善路口,希望地方政府在第一年度可以改善完成。<br />
<br />
採訪團隊運用開放資料與交通事故統計比對,發現亟待改善的路口沒有納入名單之中,部分在改善名單的路口,改善項目只做了半套。<br />
<br />
問題就出在,中央盤點的路口沒有找對病因,而執行的地方政府也沒有開對處方。這涉及到危險路口的評估指標是否正確、執行後的審核是否落實,以及預算是否全額補助。交通改善需要通盤檢討交通量、車流、事故型態等因素,若是急於展現成效,「四年 400 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恐淪為急就章。<br />
<br />
16:15 〈行人好難〉<br />
行人安全的基礎設施人行道,在台灣市區的普及率只有45%(112年底國土署資料)。校園周邊經常可以看見學生和行人走在路上與車爭道,這不只是道路規畫出了問題,早年的都市計畫,未把行人設施涵蓋在內,也是造成行人地獄的主要原因之一。<br />
<br />
「四年 400 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包含校園周邊道路改善,許多缺乏人行道設施的學校,並未被盤點出來,最大的阻力來自於地方和商家的反對。<br />
<br />
報導中以新竹一所學校,在和地方妥協後,將人行設施內縮至校園內,一旦出了校門,學生依舊得走在路上,對於通行安全的提升有限。報導中援引簡易人行道設施的成功案例,並以韓國案例以及民間組織的評鑑,指出校園周邊道路改善,應該從法規面出發,確保學生的通勤安全。<br />
<br />
34:46〈道路為何不及格〉<br />
道路設計,關係著各式用路人的安全,背後需要的是專業的規劃。檢視現況,道路配置不但缺乏效率,過寬和無法對正的車道,也容易造成人車混流和衝突。<br />
<br />
問題就出在,中央的設置規範不明確,加上缺乏專業人才,每到一個縣市,就可能出現不同的道路長相。採訪團隊以正反案例,呈現道路設計有效導引人車有序或是相互衝突。良好的道路設計,也需要教育用路人如何正確使用,台灣才能一步步走出交通地獄。<br />
<br />
<q>第929集</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