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
128
-
872010-03-11海西經濟特區,台灣海峽的西邊─福建,為了吸收台灣的農業資金和技術人才,對岸開出了什麼好條件?
說到海西經濟特區這個名詞,大家可能覺得,好像有點熟,又不會太熟。其實呢,海西這個名詞,是十年前對岸的中國提出來的,它的意思是指台灣海峽的西邊,尤其是福建這個地方。這個概念在政治上要深化和台灣的連結,在經濟上,特別要吸收台灣的農業資金和技術人才。
去年五月,中國的動作越來越積極,國務院用了一萬字,32條條文,宣佈要加快海西的建設。獨立特派員記者在過年前,跟著台商投資考察團去了一趟福建,看看台商怎麼尋找,賺錢的機會。 哪裡有錢,就往哪裡去。這原本是很自然的生意經,卻因為兩岸之間特殊的緊張關係,讓賺錢變得很沉重。兩岸之間的經濟,一定是你消我長的零和遊戲嗎?就不能是雙贏的快樂錢景嗎?去年五月,海西條例公佈以後,短短半年的時間,已經有六百多位台商到福建先遊的台灣農民創業園區,尋找賺錢的機會。
到底是甚麼好條件,吸引了生意人像觀光團一樣絡繹不絕?待會兒,我們就要繼續跟著台商考察團去看一看。不過在這之前,我們要先到古田鎮去轉一轉,台灣吃的白木耳,大都是從古田這裡種出來的。白木耳有嚴重的農藥問題,但就是因為這個農藥危機,又讓台商聞到了商機。獨立特派員記者呂培苓、賴秉寰的報導。
第139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賴秉寰 -
105
-
109
-
83
-
185
-
732010-02-11台灣水果銷到中國,真的可以攻佔頂級的高消費市場?
實際上,台灣柳丁加上運費增值稅管銷費用等等,賣到中國沿海城市,一公斤要賣到台幣塊半,才合乎成本。但是今年一月份,廈門、上海賣的柳丁,一公斤只要台幣17塊7。賠錢的生意為什麼有人做呢?出錢補貼的人又是什麼目的? 中國是世界第三大柑橘生產國,所以台灣柳丁在大陸,並非奇貨可居,前景並不看好。
那麼外銷的路走不通,回過頭再來看看,在台灣的市場上,真的就沒有辦法,可以提高柳丁的價格,讓農民的收入更好嗎?柳丁,真的只能一斤三、四塊,俗俗仔賣?接著。我們要到台灣最大的柳丁生產地,雲林縣的古坑鄉,看看台灣的柳丁,如何殺出一條血路,發現新藍海。記者呂培苓、賴秉寰的報導。
第136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賴秉寰 -
80
-
47
-
107
-
1842010-01-09台北捷運「詐胡」文湖線倉促通車,半年故障逾百次 到底哪裡出問題?誰該負責任?
2009-10 跨年夜,台北捷運瞬間湧進非常多的人潮,其中,文湖線會不會當機,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結果雖然當天沒有出狀況,但幾天之後竟然又傳出「煞車卡鉗」,緊急疏散了兩百名乘客。 從去年七月四號到現在,文湖線已經通車滿半年,這半年來文湖線總共故障一百多次,平均每一點五天,就故障一次。
很多市民都以為,文湖線頻頻故障,是因為之前的馬特拉和現在的龐巴迪,兩種系統的整合出現問題。其實,龐巴迪是用自己的系統直接取代馬特拉的系統,所以並沒有兩種系統整合的問題。現在包括台北市議會和監察院,都已經開始對文湖線展開調查。
從民國八十五年木柵線通車到現在,台北市捷運局已經累積十幾年的工程經驗,為什麼這條文湖線還會狀況連連呢?原來捷運局這次首度引進一種新的控制系統,所有列車的訊息都是靠無線電傳輸,一旦訊號中斷,列車會馬上緊急煞車。偏偏龐巴迪之前對這套系統的經驗,只有做過距離比較短的機場接駁列車。像文湖線這種二十五公里的長距離路線,還沒有足夠的時間測試,台北市政府卻在半年前決定搶先通車。這是不是一項拿市民當白老鼠的決策冒險呢?本報導請大家一起來回顧,文湖捷運的180天。
第13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 -
1032010-01-03八八水災,這是個傷痛的記憶 ! 還好,台灣社會發揮了彼此互相扶持的力量,許多災民正在逐漸重建心理和家園。
2009年即將結束。談到今年讓台灣人民印象最深刻的記憶,我想大家可能都會異口同聲地說,是莫拉克颱風帶來的八八水災吧?這是個傷痛的記憶,還好,台灣社會發揮了彼此互相扶持的力量,許多災民正在逐漸重建心理和家園;但是也有很多問題,還在等政府解決。八八重建在地新聞網,要帶大家把這股關注的力量延續下去。
災後第四個月過完了,第五個月,一些災情不像小林村那麼嚴重的地方,難以解決的困擾卻始終沒有解決。像是台南縣好幾個鄉鎮的農田淤沙,農民們沒辦法耕作。當然也有一些好消息,像是台東縣金峰鄉嘉蘭村有一批中繼屋已經完工,五十戶親自參與家園重建的排灣族居民,對新家感到滿意。
第130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 -
111
-
1412010-01-02在台灣的法院裡,延宕超過10年目前還沒辦法確定的刑案超過150件。司法院提出一個叫做「刑事妥速審判法」的草案,說要保障被告的權益,但對被告來說卻是禍福難料。
2000年政黨首度輪替的前夕,徐自強的母親和家屬找上民間司改會求救。經過了6年的審判,她的兒子被最高法院判決死刑定讞。司改會發現全案疑點重重,緊急聲援。救援團體不斷奔走,檢察總長先前為這個案件提出了4次非常上訴,但是最高法院也不斷地駁回非常上訴。
徐自強始終處於隨時會被槍決的狀態。直到第七屆大法官會議,總算打破了這個僵局。他們受理了徐自強的釋憲聲請,最後還宣告:刑案裡的共同被告如果指控另一名被告犯罪,就必須在法庭上接受交互詰問。指控徐自強涉案的另兩名共同被告先前並沒有接受這樣的詰問。徐自強的死刑判決終於在2005年被撤銷發回高等法院更審。
宣判的前一週,救援團體還辦了一場說明會和聲明。他們做了各種努力,希望喚醒各界的熱情,聲援這個和蘇建和案一樣具有改革指標的個案。就在救援的行動展開的同時,司法院提出了「刑事妥速審判法」的法案,宣稱要保障被告的速審權。
其實長久以來,台灣的司法界對這個名詞並不熟悉。直到今年政府力推「兩公約施行法」,司法院終於看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所提到的速審權。速審法是為了替執政黨的人權表現搽粉所提出的急就章嗎?這不但引發各界議論,像徐自強這種案件久懸未決的刑事被告要怎麼適用,許多人也有不同看法。
辯論的焦點集中在兩個攸關被告生死命運和清白的條文。為什麼明明大家都同意案件應該要速審速決,但這個法案卻仍然引發爭議? 速審法一旦通過,對徐自強、蘇建和、邱和順這些司改團體救援的刑事被告有什麼影響?「速審生死門」請您一起來思考,怎麼樣的司法,才有資格稱為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第130集
文字:吳東牧 / 攝影:沈紘騰 -
84
-
162200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