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首頁
主題分類
議題
議題
74
政治經濟
2012-03-23
美國狠牛-談判桌上
開放美牛進口牽涉到台美間的貿易談判及政治利益,
美國擺明了不開放美牛就沒有TIFA;
但開放美牛就真的可以簽TIFA了嗎?
這場談判究竟該怎麼進行?開放美牛進口從來都不單純是食品安全或健康的問題,而是牽涉到台美間的貿易談判及政治利益,不過政府第一時間沒有勇於說明,造成今日內外交戰的困境。美國還沒放棄任何遊說機會,壓力也始終沒斷過,擺明了不開放美牛就沒有TIFA。但開放美牛就真的可以簽TIFA了嗎?這場談判究竟該怎麼進行?
第236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111
土地環境
攝影:羅盛達
2012-03-16
日本東北紀實-離別的話
強震過後,
311日本重災區氣仙沼後續核災讓居民的未來更加茫然無措,
年輕人為了生活只好離開家鄉。
日本重災區氣仙沼,這裡多的是靠海吃海的漁民,還有很多人是在核電廠裡面工作,在三一一強震海嘯過後,他們的家都泡在海水裡,核災更阻絕回家的路,年輕人知道在家鄉再也找不到工作,沒有未來,一定得離開。
第235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羅盛達
113
土地環境
攝影:羅盛達
2012-03-16
日本東北紀實-元氣在復興
311週年,地震海嘯加上核災,
這場複合性世紀災難是人類史上最殘酷的天災人禍,
重建之路倍嘗艱辛。
311週年,地震海嘯加上核災,這場複合性世紀災難是人類史上最殘酷的天災人禍,善後何其不易,至今日本東北重災區重建才兩三成。獨立特派員在二月初進入災區,碰上十六年來最冷、下著最大的一場雪,養殖牡蠣的鈴木先生一直感謝台灣的幫助,他靠著志工和愛心找回生活重心,水產加工廠還沒法復原,養殖牡蠣再肥美再多也沒用,但起碼讓他有重新站起來的希望。
第235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羅盛達
135
政治經濟
文字:婁雅君
攝影:張智龍
2012-03-06
探索平潭
隨著兩岸關係改變,金門前線成了觀光景點,
但是在彼岸大陸也有個昔日對台砲口,它叫平潭,
也同時卸下了武裝,不但可以觀光,
未來更可能成為兩岸共同生活的實驗區!
比過去大陸沿岸開發的深圳、廈門這些經濟特區還特。
到底這個地方在實驗甚麼?和台灣又有甚麼關係?
獨立特派員率先進入這個小島,透過我們的採訪和觀察,一起探索平潭!
第233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張智龍
125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
2012-03-06
看不見的河
基隆崁仔頂有著最傳統的魚市場,早年靠著家家戶戶門前的旭川河,也就是基隆運河裡的漁船運送漁貨,不過三十幾年了,這條河消失了。當年基隆與河爭地,將旭川河加蓋,上面蓋了三棟大樓,衍生了汙水沼氣與河川生態問題,居民的生活停留在三十年前。
第233集
文字:
黃淑敏
/ 攝影:
李金龍
153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民生之必需,基礎建設學問大!
2012-02-22
城市腳下水彎彎
高雄一年多前,九一九也淹了一場大水。台灣因為過度開發、都市人口密集,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瞬間暴雨,問題比荷蘭更嚴重。
內政部長李鴻源在上任前就多次視察高雄,建議跟荷蘭一樣,把防洪與都市規劃結合起來,現在已經在淹水最嚴重的地方做了三個滯洪池,還計畫在大樓底下增設水道,讓洪水有路可走。
第231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134
政治經濟
文字:張筱瑩
攝影:周明文
2012-02-22
魚躍ㄟ擱發
ECFA上路已經滿一年,馬總統在今年選戰強打ECFA經濟牌,尤其農漁業,ECFA之後進到大陸零關稅,被視為替台灣打出一條活路。
台南學甲的虱目魚去年與中國簽定契作,農委會更積極推動「石斑魚倍增計畫」。但ECFA真的好嗎?能賭上台灣漁民的未來嗎
第231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周明文
136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人類將面臨什麼挑戰?
2012-02-15
綠色有氧城-新海牙 第230集
連著幾個禮拜,
從日本、中國大陸,到歐洲的義大利法國德國,
以及倫敦烏克蘭都暴風雪肆虐,
氣溫降到零下二三十度,已經凍死三百多人。
極寒的氣候將持續擴大,人類生存越發困難。曾經自豪與海爭地的荷蘭,早就警覺,將海灘變成沙丘堤防,做為抗暖化的第一道防線。海牙市也採取斜面建築,爭取足夠的太陽光取帶電力。獨立特派員在荷蘭的報導。
第230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52
土地環境
2012-02-15
極地探險-最長的一日
台灣也是一個缺少天然資源的島嶼,
很多人高喊台灣走出去!
過去我們花了很多力氣無中生有:
廢五金裡找黃金,結果製造環境污染,
或者是打造科技島,至今卻還仰人鼻息。
其實在我們四週有五倍於陸地面積的藍色版圖,卻沒好好利用。年前中日中美斷交、蔣中正去世,台灣內憂外患,一艘試驗船以無比的勇氣到南極開發新漁場,真的滿載而歸,振奮士氣,但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為什麼呢?有多少人知道台灣是六大公海捕魚國中的第三強?今天我們缺乏這樣的共識和膽識!獨立特派員帶您揭開海功號的輝煌秘辛。
第230集
文字:
胡毋意
/ 攝影:
李金龍
165
政治經濟
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
攝影:羅盛達
2012-01-16
徘徊美麗灣 浴火BOT
台東是全國家庭所得最差的縣市之一,
為了增加財源提高就業機會,縣府拼觀光,
包含促成了美麗灣BOT案,也爭議了七年。
去年縣府核發建照,再度引發軒然大波。獨立特派員取得業者的同意,首次公開讓媒體拍攝飯店污水零排放的最新設備,希望取信大眾,也表示營運暫無時間表,不過環保團體和原住民還是揚言要抗爭,原因就在,這是東海岸指標性的BOT案,光都蘭灣不到 十公里 ,還有六個度假村在後頭排隊,美麗灣開發面積不過才十五分之一。台灣要用自然美景換取觀光財,究竟該怎麼做?
第227集
文字:
蔣靜怡
/ 攝影:
羅盛達
167
政治經濟
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
攝影:張智龍
2011-12-16
日也BOT 月也BOT
台灣拼經濟,觀光收入是重要指標,
各地都在搶觀光財,政府資源不夠,
就想出BOT這個方案,委由民間承做。
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東海岸美麗灣BOT,目前偃兵息鼓,倒是日月潭另一樁超大型的BOT蓄勢待發!因為陸客倍增,預估明年日月潭旅客住宿量將擴大到三千三百多間,現有兩千間供不應求,因此日月潭風景管理處將在湖邊的向山興建觀景旅館,和港資簽約。
環保署在上個月底進行第一次環評,不只環保專家有疑慮,業者和世居的邵族都出現反對的聲音。日月潭只有一個,向山BOT眾所矚目。
第223集
文字:
蔣靜怡
/ 攝影:
張智龍
67
政治經濟
文字:婁雅君
2011-12-02
無薪假之後
還記得三年前的無薪假嗎?
那一波的金融海嘯,
讓大家最羨慕的科技新貴,
一個個變得人心惶惶。
曾幾何時,最令台灣人驕傲和賴以維續高成長的科技業,卻成了讓人擔憂的行業?今年無薪假又出現了,有些科技業的員工開始思考是不是要轉戰傳統,面對全球經濟一連串衰退和惡化,我們的產業和就業市場都將面臨巨大挑戰,困難,才剛開始。
第221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李金龍
85
土地環境
2011-10-28
老人與海
吃山靠山、吃海靠海,它是一個不到30人居住的小島!
上個星期我們介紹了台灣第七座國家公園,東沙環礁公園,真的美不勝收,海洋生態非常豐富。這個星期我們繼續帶您拜訪屬於澎湖群島中的南方四島,其中東吉島曾經是澎湖海運貿易的轉運站,有小上海之稱。
島上原來有一千多人,現在只剩下二十幾個,還都是老人。這裡只有零星的船班和遊客,真的像一顆被遺忘的珍珠。
第217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邱峰欽
42
土地環境
2011-10-28
看見東沙
很多人喜歡到夏威夷、帛琉,到巴里島等小島旅遊,
其實這樣的美景就在我們身邊,何需外求?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但海洋生態的調查、保育、復育卻比陸地來得晚,過去有玉山、墾丁、太魯閣等六處國家公園,但絕大多數的人不曉得,我們現在有了第七個,面積比現有的六座總面積還大,那就是在國境之南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這裡有世界級的環礁地景,珊瑚、魚群以及海草床非常豐富,是南海海洋生物很重要的研究站,很少有人能踏上這塊由貝殼和珊瑚碎屑組成的沙灘。
第216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邱峰欽
最前
58
59
60
61
62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
Share
Tweet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