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
1342013-03-28老農年金500億,
青年農夫無地不成農,
假農夫卻坐領年金,
農委會如何查辦?
台灣農業規模小但是大陸對我們很有興趣,買我們的水果、茶葉、虱目魚,現在還買稻米,去年台灣農產品出口成長17.7%。但是在蔬菜方面,買菜的時候注意一點就會發現,白蘿蔔、豌豆、四季豆、花菜很多都是大陸貨,尤其蕃茄十年來大陸進口多了20倍。台灣農業人口老化,農民平均60歲,很多無人接棒,難道就讓我們的農業沒落嗎?
最近幾年開始有年輕人返鄉,或者是有心人學做新農民,都有不錯的成績,除了做有機,有的還一邊養豬一邊沼氣發電,這些人既然決定務農一定有想法有創意,但是獨立特派員實地觀察發現,要當農民還沒那麼簡單呢,你沒地,或一年生產不夠多,都拿不到農保。農事這麼辛勞,對年輕人來說,就業意願已經很低,再加上不容易納保,誰要回來? 但有人就是因為有地,輕而易舉取得農保身份和相關福利,到底真假農民怎麼分?監院糾正農委會一年老農年金500億,占農委會預算七成,太浮濫了,農委會揪得出假農民嗎?
第28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1322013-03-28噱頭廣告、高中職擺攤,為求募兵樣樣來。
巾幗人數勝梟雄,戰鬥部隊缺好大。
打造新國防軍今天要播出最後一集了,過去幾集我們從屏東枋山飛彈基地到基隆海軍水下大隊,從新兵入伍到老兵回大膽,由各角度帶大家看到部隊的現況,才能全面性的了解國防。今天獨立特派員要進一步觀察並檢討募兵的現況: 現在國防部卯足了勁花了很多人力想盡辦法到各鄉鎮去行銷,帶志願役的時候甚至有業績壓力,希望有十分之一能留下來。
在招募過程中女生很踴躍,五個裡面取一個,因為可以做行政,相對是份穩定的工作,但男生尤其戰鬥部隊缺很大。即使現在講求科學作戰,兵不在多,在精,但有沒有想過,人數不夠如何做到精良?如果大家都想求穩定,任務來了又有誰身先士卒?台灣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國防的困境,關心募兵的未來?獨立特派員深入部隊觀察分析,這是全民必須共同承擔的責任!
第28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1142013-03-21四鄉x五島x72間廟,
還有神比人多的島嶼,
馬祖人擺瞑瘋元宵。
菲律賓也在搶博弈商機,馬尼拉灣區將興建四座賭場,第一家上個周末開幕,股東之一並且主導經營權的就是懷德公司,他說這會成為馬祖未來發展的借鏡,包括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德意志等銀行,都表達高度意願,銀彈到位就欠東風。擺盪在兩岸狹縫中,傳統與現代、博弈和反博弈之間,馬祖很難為,就拿他們很有特色的擺瞑文化來說,台灣沒幾個人知道,因此也成不了觀光氣候。
甚麼是擺瞑呢?就是馬祖人的元宵節。台灣馬祖人有三十萬,常住馬祖當地的卻不過五千,過年期間馬祖鬧空城,很多人都去大陸或來台灣,只有到元宵前夕才趕回老家,飛機班班客滿。馬祖四鄉五島有72間廟,是全台灣廟宇密度最高的地方,每間廟平均十尊神像,有的村子甚至神比人多。這裡的神明各式各樣,除了媽祖,還有白馬尊王、蛙神鐵甲元帥、蛇神英烈王等等。
獨立特派員在東北季風的低溫下,記錄了這個幾乎全島動員至今被保留完整的的特殊節慶,體會戰爭和平一線間,與風浪搏命中,人神之間微妙的感情。
第287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賴勳毅 -
1362013-03-21五成降到三成,
台灣糧食自給率絕對低!
農地、林地回不去,
政府如何再活化?
台灣除了缺少天然資源,我們的土地也有限,還因為開發,蓋起了大樓建起了工業區,30年來人口成長,而耕地卻逐年減少。不要看我們稻米自給率九成,但是小麥、玉米、黃豆、蔗糖每年要進口893萬公噸,以熱量計算,台灣的綜合糧食自給率從民國70年的53.8%,下降到今天只有32%,相較於日本41%、韓國45%,美國、加拿大、澳洲糧食自給率都超過100%,我們處於「絕對低的狀態」,難怪麵包牛奶雞肉雞蛋甚麼都漲,擋也擋不住!加上2002年台灣加入世貿組織,政府鼓勵休耕,包括農地、林地、魚塭消失了一成,很多變成豪華別墅。
這幾年,休耕地面積達20萬公頃,有人樂得領補助,有人還是繼續在買地賣地蓋別墅,地價直直漲,很多人從都市走入農村,或者是農二代想返鄉耕作,有心,卻找不到地。農委會終於發覺了,要把每年一百億的休耕補助拿來獎勵活化農地,提高糧食自給率到35%,獨立特派員到農村實地訪查,卻發現還是有很多問題。
第287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1652013-03-21能源與公安的拔河,
六次公投失敗經驗,
核四問題依然訴諸公投?
能源問題從核解決?
紛擾台灣社會長達30年的核四爭議,最近政府決定交由全民公投,決定核四要不要續建?將來要不要運轉?但是歷經三任總統、四次追加預算、12位行政院長、投入三千億,公投真的能解決問題嗎?過去台灣曾經辦過六次結合大選的公民投票,但因為公投法的同意門檻非常高,加上議題不吸引選民興趣,最終都以失敗收場。
但這次核四公投,是實行公投法以來,第一次沒有與其他選舉共同舉辦的政策投票,加上核四爭議不斷,反核人數今年首度超越擁核的一方,交由全民表決,很可能改寫公投歷史。政府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拋出公投提案?台電和能源局、原能會最近都在備戰狀態,如果真的廢核要如何因為未來的能源問題?
民眾也可以理性客觀的自省,究竟要怎樣永續生存?而不是高喊口號一昧嚮往桃花源,到頭來卻無薪可燒、無米可炊。
第287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1392013-03-14基改培養抗病蟲作物,
擔憂食用安全?
抑或違反自然定律?
基改是否有對話空間?
上個禮拜我們為大家報導台灣科學家在基因遺傳工程上的傑出成果,解開了作物的基因密碼,甚至可以在實驗室中種出基改作物,不過這些研究面對許多質疑,從食用健康安全問題,到是否影響自然生態、違反大自然定律的道德問題等等,但其實我們吃的豆腐豆漿玉米,絕大多數早就是基改作物,而且還吃了十六七年,動物飼料也都是基改玉米,人類間接也吃了不少!
基改的目的就在培養出抗病蟲害的作物,這跟現在提倡的有機農耕,不用殺蟲劑,其實用意相同,為什麼基改還是不行?美國有一種基改玉米,蟲一咬就死,但人吃了會怎樣?這就是基改讓人擔憂的地方。究竟這場基改和有機的拔河,有沒有對話和相容的空間?
第286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1382013-03-14早起相問好,吃飯吃得巧,
跑步輕鬆跑,長官呵護新兵寶,
新兵日記來瞧瞧!
獨立特派員自從播出打造新國防軍系列報導後得到很多迴響,讓原本封閉的軍營打開大門,大家總算看到今天部隊裡的真實面貌,跟過去印象中有很大的落差和變化。募兵,是要讓人心甘情願的走進部隊,不能只靠過去招兵買馬的宣傳短片,必須提供正確足夠的訊息!
獨立特派員今天就要帶大家看看真實版的新兵日記:以前在一些軍教片中常看到菜鳥新兵被老士官長狠狠修理的樣子,但實際上現在因為兵役短,士官長都變客氣了,早上起床時看不到雞飛狗跳;吃飯,要求變鬆了,不必坐半個板凳;跑五千公尺改成一千五;因為重視人權,每個兵都是寶,輔導長連長得主動跟家長聯絡。這樣到底能當甚麼兵?
第286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1162013-03-08大膽老兵重返大膽島,
33年前軍旅生活歷歷在目。
義務役換得共患難兄弟,
未來募兵制實行,將如何凝聚這般向心力?
就在兩個星期前,金門縣長宣布將接管規劃大膽島,今年要發包擴建碼頭,預計三年內開放觀光。台灣究竟要怎樣的國防?需要多少駐軍?實施募兵制能打造更好的新國防軍嗎?為什麼很多男生抱怨當兵,想盡辦法要逃兵,但當過兵的卻一輩子忘不了?年輕時短短的當兵經歷,往往回想起來卻是一生中最有意義跟難忘的時光,尤其在外島。政府推動募兵制,是想讓年輕人所謂的不必浪費青春,早點進入社會發展,也減輕國庫負擔。
但過去義務役,因為男生幾乎都要當兵,在同甘共苦中形成一種集體經驗,也得到某種國家認同,以後實施募兵一定會少了這些共同的凝聚力。獨立特派員跟隨33年前的阿兵哥重返大膽島,就充分感受到這種共患難所建立起的珍貴情誼,33年不變,很多人至今引以為傲,津津樂道。
第285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李金龍 -
1312013-03-08轉植水稻基因作物不怕水淹,
木瓜也向病毒SAY NO !
要糧缺還是要基改 基因改造到底行不行?
之前獨立特派員曾播出九種戰爭系列報導,告訴您一個印度帶種女人席娃,致力保存原生種子,反對基改作物。基因改造現在在全球蔚為風潮,最大原因就是預估2050年全球人口90億,糧食生產趕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因此可以快速增產的基改作物成為解決糧荒的解方。
台灣農業科技和栽培技術一向領先,在基改作物研究上,尤其水稻和木瓜很早就有國際矚目的成績: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每天吃的稻米為什麼可以泡在水裡,根都不會爛?這是因為水稻有一種耐缺氧的基因,這個藏在水稻基因裡的秘密,直到現在才被中研院院士余淑美揭開,獲得國際科學期刊封面故事的榮耀。如果把這種不怕水淹的基因找出來,種在其他作物身上不是很好嗎?但這就成了有爭議性的基因改造!政府考量潛在風險,從不鬆口,只能實驗不許栽種。
第285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133
-
1482013-03-01陸客一年1500億商機,港資業者一條龍通吃,
削價競爭vs. 觀光品質,
肥了港資業者,貶了台灣觀光。
過年期間到處是人,觀光無疑成為台灣的明星產業,雖然它佔GDP才4%但不容小覷!台灣沒有大山大水,最被國外遊客津津樂道的是人的風景,這就是台灣無形的軟實力。尤其觀光要靠人來服務,台灣兩年內就因此增加五萬個就業機會。在一年七百萬的國外旅客中,去年陸客就有258萬人次,為了繼續拚人氣擴大商機,銀行二月初已經開放人民幣存款,觀光局也在一月底宣布,不管跟團或自由行,每天陸客配額提高到了七千人。
但是政府一貫拚人氣衝數量的政策究竟肥了誰?為什麼負面的旅遊糾紛和不幸仍然經常發生?獨立特派員觀察,問題首推港資旅行社挑起的低價風暴,他們一條龍的接客手法頭尾通吃,犧牲了台灣業者,也搞壞了整體形象,來看我們的分析報導。
第284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138
-
1862013-02-22北纜將越過世上最好的青磺泉,
有條件通過的環評,對上居民的擔憂,爭議到底在哪裡?
剛放完九天年假,馬上陽明山花季就開始了,每年都湧來百萬遊客,除了上山賞花,少不了一定沿路吃土雞,還有泡溫泉。陽明山是硫磺泉,但鄰近的北投則是青磺泉,條件更好!北投溫泉有一百多年歷史,還一度和那卡西形成很大的特色產業,但後來沒落了,當時還是李登輝做台北市長,就提出何不用纜車來連結北投和陽明山,把旅遊的餅做大。
2005年台北市政府以BOT的方式與民間公司簽約,後來爆發官商勾結弊案,當時內政部長和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長都被判刑。但是最近北投纜車有條件通過環評,再度引起附近居民的擔憂和抗議,有條件環評是甚麼意思?北投纜車一波數折它到底爭議在哪?一起來瞭解。
第28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1352013-02-01民宅變軍營,民地變碉堡,
清朝破碎土地證明如何伸冤?
九千多筆糊塗帳又該怎麼算?
兩岸對峙時期,馬祖民眾讓出房舍與土地供作戰用,但當戰務終止後,土地卻被登記成國有,一個月前,馬祖鄉親再度拿著連署陳情書來台灣要討回公道。馬祖民眾的冤屈為什麼40年來沒被正視過?獨立特派員逐一查訪居民手上持有的證明,很多都是清朝時候留下的破爛紙張,我們也找出縣府檔案室裡的地籍圖,證實因為時代變遷缺少科學方法,加上派駐馬祖的法官都是幾年一調,根本不了解也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才造成至今仍有近七千筆被登記為國有,六千八百多筆無主。
為了解決土地問題,連江縣政府去年開放六千八百多筆無主土地的登記,並延長到今年三月,不過還不包括因為打官司敗訴或已被收歸國有有爭議的土地,這要等到下一個階段的修法,馬祖土地紛紛擾擾一時之間還很難畫下句點。
第28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1412013-01-24戰鬥部隊招不滿,
103年全面募兵,行嗎?
到軍隊學特種技能,台灣新兵日記。
對很多男生來說,當兵,有人覺得浪費時間,有人害怕,老一輩的人卻覺得是一種轉大人過程中的深刻記憶。從三年兵到兩年,現在甚至縮短不到一年,當兵究竟為了甚麼?台灣的國防究竟要怎麼防?
國防部計畫,明年要全面實施募兵制!但是真的行得通嗎?最近一份資料顯示,去年戰鬥部隊包括我們熟知的海軍陸戰隊根本招不到人,舉例來說,南沙太平島需要18個志願役,只有2人報名,當然通通錄取,募兵達成率11%,但是非戰鬥部隊卻爆滿。當兵不自由又浪費青春,是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加上過去發生好幾次軍中意外事故,都讓人覺得當兵問題這麼多,沒必要!長年以來軍方為了保密安全非常封閉,讓一般人無法了解軍隊裏的真相。
獨立特派員花了將近一年時間從南而北,從屏東枋山飛彈基地到基隆海軍水下大隊,深入海陸空營地,取得很多珍貴畫面,是台灣民間媒體空前有計畫性的貼近部隊,從這週開始將系列報導,探討台灣該如何訓練一支現代國防軍。
第28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