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
1712014-02-19在歷史上台灣原本就是一個移民的島嶼,除了本島之外,金馬澎湖這幾個離島也都如此,島嶼上的人早年依循自然法則討生活,但這百年間因為政權的幾次興替、經濟發展的快速腳步,人為造成了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
你大約還記得2012年中的馬祖博弈公投吧,很多人對它一知半解,公投把大家的意見兩極化贊成或反對,但其實裏頭卻有著深層的意義,外人很難理解,大家除了好奇想看看馬祖到底是個甚麼地方,在公投之後一窩蜂的去觀光個幾天,你還有甚麼進一步的認識?
獨立特派員在公投後決定長時間觀察馬祖的改變,也想跟居民生活在一起,了解這個長期被忽視的地方是怎麼了,所以我們製作了北風這支紀錄片,要在今天的節目中播出。由於片長一個半小時,我們分成上下兩集在連續兩周的節目中跟大家分享,裏頭跨越了春夏秋冬四季,交代了以打魚起家的馬祖居民在戰地政務解除前後八十年間生活的巨大轉變,請您細細品味、觀賞!
第335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羅盛達 -
2052014-02-11連續幾天全台被寒流籠罩,又濕又冷,相較之下南部氣溫暖和一些,尤其恆春墾丁一年四季氣候宜人,去年墾丁觀光人次720萬,這麼多人把附近的旅館民宿都住滿了,年底,一場會議讓部分區域暫停營業四個月的悠活度假村,再度復活,這又是一樁就地合法案嗎?
悠活渡假村佔地1.5公頃,距離珊瑚礁潮間帶不過30公尺,每年夏天410個房間一房難求,營業額五億,去年五月被人翻出舊帳,指出14年前未環評先營業引起爭議,被勒令部分停業。四個月後有條件通過環評,這條件是三年內污水零排放,這讓緊鄰珍貴海域資源的飯店業者今後更有理了。
目前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旅館民宿369家,未完成營業登記的超過八成,墾管處和政府究竟要怎麼處理? 怎樣對其他業者交代? 墾丁遊客即將上探一年八百萬,未來如果拿不出明確管理辦法,不但社會公平正義無存,寶貴的自然資源也將受到空前挑戰。
獨立特派員在大家吵鬧完之後,繼續追蹤報導。
第334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1102014-02-04
-
1322014-02-04每年過年都會讓人想到寒冬送暖,獨立特派員過去關心弱勢的一群,包含基層的勞工,這些年雖然有了工會有了勞基法保障,失業有失業補助,但他們的工作機會並沒有更好。
17年前台灣曾經發生一波關廠潮,老闆落跑丟下一堆員工,他們拿不到薪資、退休金,只好自立自強組成關廠工人連線,從最早的三百名聯福工人臥軌抗爭,到今天,17年了,還在上街頭,隊伍越來越短。去年有好幾個曾經站在第一線的女工去世了,過年前他們一起團聚吃湯圓,人數也越來越少。目前桃園台中幾個地院先後裁定,當年政府代位求償給這些關廠工人是具有政府國家補償的公法行為,並非一般民事的貸款契約關係,所以將勞委會告這些工人的案件轉移到行政庭。輾轉上訴再上訴、開庭再開庭,這些年屆七十的勞工還能跑幾次法院呢。獨立特派員追蹤報導。
第333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林信辰 -
146
-
1312014-01-14苗栗大埔案政府敗訴,影響到未來公共政策土地徵收問題,台中捷運車站有兩處徵收案就暫時喊停,馬總統愛台十二項建設排名第一的桃園航空城計畫也受到一些衝擊。宣稱產值2.3兆,能創造30萬個就業機會的桃園航空城,區段徵收超過三千公頃,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面積的區段徵收案。
涵蓋20個村一萬五千戶4萬6千人受到影響,還有5間學校因此滅校。縣政府已經開了上百場的公聽會,但還是有居民不安、抗議。就在去年底跟大埔一樣發生了一樁慘劇,83歲的老農民喝農藥自殺,他們家族還有好幾位七八十歲的老農,在過去30年已經因為興建機場和周邊設施被陸續徵收過三四次,這次他們實在很害怕,過去的經驗讓他們不再信任政府,很多居民都希望能先看到補償辦法、先被安置再拆房子。在台灣長期重工商輕農業的政策下,農地又少了好多,農民成為弱勢中的弱勢。
第330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林信辰 -
1752014-01-14立法院這個會期又休會了,趕在休會前農委會提出老農津貼修正案,要將現階段只要年滿65歲,投保6個月的農保就能領取老農津貼的門檻提高到15年,這個案子還是沒有過關。
老農津貼從民國84年開始,每逢選舉一路加碼,從三千漲到七千,領取人數從36萬增為67萬,你覺得可能嗎?離譜的是,農委會去年預算1195億,其中福利及各項補貼就佔了775億,超過六成,嚴重排擠農業建設、技術研發,以及更重要的─輔導年輕農民鼓勵從農。
老農津貼在2007年朝野一致共識下,讓它跟國民年金銜接,本來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加碼喊價的問題,但又在第二年來個政策大轉彎,造成2011年總統大選再加碼。
兩年前,我們到台灣各地訪問農民,了解他們對老農津貼的想法,也問了國民兩黨歷任的農委會主委副主委及政務委員,至今看來,問題還在原地踏步。請看我們的報導。
第33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1492014-01-07去年我們報導了馬祖土地問題,今年把鏡頭轉到金門。金門馬祖在戰地政務時期軍民一家,為了蓋碉堡挖壕溝,做各種防禦工事,整個島嶼幾乎整塊整塊的土地被規劃成前線堡壘,居民也二話不講的把祖先的墓地菜園房屋給捐了出來,但是民國81年解除戰地政務後,30年間駐軍越來越少,從最多十萬大軍到現在不到一萬。
廢棄的軍營不知多少。過去政府用「金馬安輔條例」與「離島建設條例」來解決土地被佔用徵收問題,還是有很多結無法打開。不少當地居民金門台灣兩頭跑,申請、陳情、打官司。最早他們的祖先在唐宋、明清時候就來到金門,當時土地持有可能是用毛筆寫的,或是繳稅、准予經營的一張紙,不符合現在政府要求的土地證明,再加上早期地籍測量不精準也不完整,所以官民之間的土地糾紛吵了幾十年還理不清。跟著獨立特派員來看看這一塊塊要不回的土地。
第32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149
-
1582013-12-30高雄的封測大廠日月光被查到埋暗管,偷排有強酸的廢水,除了停工還可能判賠上億元,社會一片撻伐之聲,但日月光真如外界所說的埋暗管嗎? 抓到了日月光就能從此改善後勁溪汙染問題嗎? 後勁溪其實是高雄一條大水溝,只有13公里長卻大大有名,就因為它從來沒清澈過。
夾雜著各種刺鼻的味道,除了日月光還有很多小型工廠都往這裡排放廢水,這叫陸排,因為楠梓加工出口區沒有聯合汙水處理廠,因此廢水都由工廠各自處理,有的跟附近的仁大工業區、台塑中油的廢水流放大海,或走陸排流入後勁溪。後勁溪還提供沿路一千六百公頃農田灌溉用水,它的下游到住宅區,這十年來政府花了65億整治美化,蓋了很多房子,後勁溪和人有著密切的關係。獨立特派員帶您從下游往上追蹤廢水的里程!
第32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171
-
1732013-12-05美國核能發電商業運轉六十週年
毀滅性的武器轉變為和平用途
獨立特派員特地走訪美國
看看他們如何面對下一個六十年
今年是美國核能發電商業運轉六十週年,從二次世界大戰核能被當成毀滅性的武器轉變為和平用途,今年,有重大意義。但是碰上了日本311核災,核能科技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雖然包含台灣美國都考慮不再新建核電機組,但是怎麼應付未來電力需求? 最新態勢是: 將原本屆齡退休的老電廠延役,美國104部機組,半數以上都快到40年使用期限,已經申請延役到60年,但是安全嗎?
台灣核一二三廠也勢必面臨這樣的抉擇,沒有替代能源就得延長運轉,因此獨立特派員特地走訪美國,看看他們如何面對下一個六十年。 即使現階段美國正努力開發新能源頁岩氣,也有人主張用再生能源、風力發電,但這些需要政府的補貼無法市場化。台灣更小資源更少,我們要怎樣借力使力,順應自然?
第32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1972013-11-28反核V.S 擁核
台灣的核能發展政策 搖擺未明
獨立特派員 到您到美國
窺核能產業及政策的改變及趨勢
百萬人廢核四環島行腳從十月十號由貢寮起步走,繞東台灣再北上,現在已經到了雲林,預定元旦要到總統府。我們吵了多年的核四依舊在停擺狀況,雖然一度想交付公投,但也撤案了,被質疑的幾大疏失問題,台電找了由核一核二核三廠調來的工程師,和國外專家逐一檢測改善,但一切都在台電內部進行,這麼專業的技術,外界也很難窺一二,究竟台灣能廢核嗎?
至今我們也拿不出更好的核能政策來,很多人舉國外的例子,說台灣為什麼不這樣為什麼不那樣,但從來沒人深究過台灣不能不核電的緣由。獨立特派員今天起將推出核電在美國系列報導,我們的核一二三廠就是由包含奇異在內的美國三大核能機組公司建造完成,幾十年來持續售後服務,賣給我們燃料棒、維修技術和專業工程,它是全球核能機組最多的國家,也對全世界核能管理相關規範影響極大。今天我們就先從三個第一開始看起: 全球核能機組最多、人類核能史上第一場核災三哩島事故、以及目前最老的牡蠣溪核電廠,在日本福島核災後,美國核能產業及政策也有所改變。
第323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1692013-11-21金門之寶 鱟(ㄏㄡˋ)
兩億年的歷史與在地人的故事
今年九月,金門小三通已經破千萬人次,今年的金馬獎50周年影展也移師金門舉行。這幾年金門經常成為鎂光燈焦點,觀光倍增。但是金門除了金酒之外,還有一個寶,那就是生存地球有二億年歷史的一種節肢動物,鱟。老一輩的金門人過去隨處都可以抓到鱟,也不覺得特別,他們吃鱟、拿鱟來堆肥、也當成器皿或藝術品,這種關係維持了數百年。
早期台灣西海岸還沒被破壞時,也可以看到像鐵甲武士般的鱟,現在只剩下金門澎湖還能找到牠的縱跡。大小金門是因為長期軍管,岸邊佈滿地雷,所以才讓鱟的棲地得以保存。但是這十年,金門因為商港、連外道路、BOT工程一個個啟動,以致鱟的棲地被破壞,數量逐漸減少,有人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其中有個守鱟12年的年輕人叫洪德舜,世居鱟的故鄉後豐港幾百年,他和鱟的故事被拍成紀錄片。雖然金門水試已經成功進行鱟的復育和放流工作,但這些能趕得上人類破壞的速度嗎。
第32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1602013-11-14拼經濟 = 服貿協議 ?
有人支持 有人不買單
大陸企業早已悄悄來台...
國民黨全代會在風風雨雨中進行,馬英九總統再次重申兩岸服貿協議要趕快通過。但是拼經濟一定要靠服貿協議嗎,雖然企業界一致投贊同票,但還是有很多人不買單,認為這是併台陰謀,在立法院審議陷入巷戰,10月底才完成第九場公聽會,之後還得逐條討論、逐條表決,恐怕要拖到明年年中,就算通過,公告施行會遲至明年年底。一個攸關台灣經濟競爭力的法案竟然前後花了兩年的時間,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我們確實已盡失先機,今天獨立特派員就要帶您深入台灣市場,大陸淘寶網早就來了,台灣民眾為什麼喜歡它? 業者為什麼要搶進? 從市場面實際瞭解兩岸經貿現況,分析服貿可能帶來的影響,讓大家冷靜理性思考,未來面對中國大陸該怎樣興利除弊。
服貿加上貨貿,兩岸經濟將更為盤根錯節。在藍綠鬥爭中,這就是一次次可以拚搏選票的議題,錢沒有藍綠,民眾可得張大眼睛,看清楚事情真相,來監督政策,決定我們的命運。
第321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陳宇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