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
382014-03-25318學生佔領立法院事件到今天已經一個星期了,學生從最早先反服貿在立院強行通過審查過程,打破了立法院玻璃門佔據議場,到前幾天號召大家包圍國民黨各地黨部,周日更有人在總統記者會後衝進行政院,抗爭節節升高也漸漸脫序,最終被強力水柱驅離,造成近百人流血受傷。這場染血的太陽花學運,原本單純而善意,會被註記在台灣近代民主運動上的一頁,但最後卻發生這樣的失控狀況,令人遺憾。
其實群眾運動本來就有高度風險,學生的訴求在各界支持下已經擴及全台甚至國際,要怎麼拿捏分寸、完滿收場需要很大的智慧。僵持到今天,學生提出的訴求包括召開公民憲政會議、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等,終究需要有人接招與回應,得回歸到朝野協商,府院共同解決。公視新聞這一週來守在學運最前線,首先就來還原這場風暴的導火線,以及不同於過去野百合世代,這群年輕人如何串連起這場太陽花學運。
第34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202014-03-25很多人反服貿,卻有更多人根本不懂服貿,不瞭解其實才是最大恐懼的來源,服貿到底是甚麼?半年前,在政府先斬後奏跟對岸簽下服貿協議才拿回台灣之際,獨立特派員就已經深入報導,但學生這次也表示,這段期間始終沒有太多媒體關心這件事,所以他們才決定玩一次大的,提醒整個社會注意。確實台灣很小市場小企業也小大家最擔心的就是當小蝦米遇上大鯨魚會不會全被吃掉?比如美容美髮業。
其實不只陸資,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國貨品早就鯨吞蠶食了台灣的市場,台北市忠孝東路的黃金店面換成了國際名牌服飾或連鎖店,小店小企業越來越難生存,但是對台灣來說,大陸還存在著政治上的威脅,比如我們的文化出版會不會在同文同種下被全部洗腦了?所以才讓服貿協議特別引人關注。獨立特派員就走訪出版和美容美髮業者,聽聽他們各方不同的聲音。
第340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張智龍 -
30
-
252014-03-17北台灣的冬天又濕又冷,很多人都逃離台北到南部去曬太陽包含最近幾年非常熱門的小琉球!它是台灣離島中唯一的珊瑚礁島嶼,有世界三大之最,最佳觀日點、最多珊瑚品種以及全島就是珊瑚礁,不過它的面積也最小只有6.8平方公里,但是每年有將近50萬人到小琉球去玩,遲早會把這塊唯一的珊瑚礁小島給踩平了。
因此當地人發起,從每年12月1日至隔年3月31日是小琉球潮間帶的休養期,希望給這裡的生態有個喘息的時間和空間。但是獨立特派員冬天去的時候發現,潮間帶還是有不少遊客,甚至是當地人帶去的,明明大家共同簽下了遵守休養期的公約,卻依然犯規,警察和巡守隊看是熟人也不好取締,這樣的保育有何功效?小琉球與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都是珊瑚礁地質,有雀鯛科、隆頭魚這些相似的魚群,如今墾丁就因為遊客太多旅館太多被破壞了,很難回復,小琉球有前車之鑑是不是能由民間自發性的,和政府有策略性的防微杜漸呢?過去幾周獨立特派員連續報導了墾丁觀光與生態問題,今天就繼續帶大家來看看小琉球明天的憂慮!
第339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322014-03-11看見台灣這部片子賣座很好口碑更佳,引起很多人的省思甚至政府官員也拿來當教材和施政方向,但實際上有多大的效用呢?內閣閣員換了一批之後又能夠痛改積非成是、積習已深的環境問題嗎?獨立特派員在墾丁悠活事件爆發之後持續追蹤報導。
前幾個星期前我們播出了悠活復活,當時採訪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時,處長就表示,有心要輔導地方業者合法化,似乎這樣才能消化成長中的觀光人口,但是怎麼合法化?這幾年墾丁旅宿業快速成長,估計有上千家民宿,多數有合法爭議。
獨立特派員跟著屏東縣政府實地稽查,真的,地方只有一個稽查員每天都忙得不得了,每次政府被批評執行不力時,責難就落到他頭上,大陸港台各種消費爭議投訴,他也要處理,最近聽說他要離職了。我們採訪那天,感受到他的無力與無奈,罰單照開,一開三萬,但想想:為什麼業者罰不怕?一年七百萬人潮加上無限制擴張的民宿,恆春墾丁的遊憩品質與環境負荷正逐漸失控。
第33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162014-03-03勞委會在今年2月17日正式升格為勞動部,馬總統在致詞時對勞工開出支票,除了要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之外,還要符合國際趨勢,打造一個更人性與尊嚴的勞動環境,但現況真如此嗎?勞動部不是還在跟關廠工人打官司嗎?還有大約一千名華隆退休員工因為領不到退休金,一年多來不斷走到街頭,爭取他們的養老金、棺材本。
前年九月獨立特派員曾報導華隆工會372個會員發起100天的罷工行動,他們平均年齡六十歲,有人在華隆工作四十幾年,他們多數投票否決了打對折的退休金跟資遣費,用百里行軍的方式從苗栗走到總統府。當年他們簽下退休金協議書,說好以分期付款方式支付退休金,結果卻跳票,於是只好自力救濟的方式成立自救會。這一年多來獨立特派員始終關注他們的狀況,今年一月過年前,就在砂石車衝撞總統府的第三天,華隆勞工又來到總統府前要讓社會大眾聽到他們的心聲。他們是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第一代、第二代勞工,付出了青春跟健康,卻在終老之年遲遲等不到安養的一天,跟著獨立特派員關切他們實際的生活。
第33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202014-02-26台灣很多地方都要觀光,很多年前大家挖空心思就開始設計各種名目的節慶活動: 海洋音樂節、童玩節、蓮花季、桐花祭...一籮筐,但憑空生出來的觀光活動總沒有腳踏實地有文化和自然為根底的來得長久。
上個星期我們播出北風馬祖紀錄片上集,今天要繼續播完下半段,完整告訴您馬祖這個地方因為最晚解除戰地政務,又離台灣比較遠,可以說是封閉在閩江口外,所以保留很多自然風貌以及傳統習俗,去過的人都很難忘,擁有絕對豐富的觀光資源。不過我們講:天時地利人和,好像從來不曾站在馬祖這邊,所以他們最後只能靠人民自決,博弈公投試圖改變命運。
當年幾乎百分之九十的馬祖人都先後跑到台灣,因為生活不下去了,他們對馬祖的記憶是痛苦不忍回顧的,但多年後,鄉愁讓他們重返故里,卻只見蕭條與荒涼,又感到一股惆悵和虧欠,這是何等矛盾的心情! 其實想想不只馬祖如此,很多台灣南部或偏遠鄉鎮的人也急著往城市跑,這樣的故事一直在不同地方輪番上演,不都一樣? 放棄了原本的生活和基礎工作沒人要做,就像馬祖的漁業沒人接棒,到時候好吃的魚都得靠對岸運來,我們究竟還剩下甚麼? 繼續來看北風下的馬祖。
第336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羅盛達 -
212014-02-19在歷史上台灣原本就是一個移民的島嶼,除了本島之外,金馬澎湖這幾個離島也都如此,島嶼上的人早年依循自然法則討生活,但這百年間因為政權的幾次興替、經濟發展的快速腳步,人為造成了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
你大約還記得2012年中的馬祖博弈公投吧,很多人對它一知半解,公投把大家的意見兩極化贊成或反對,但其實裏頭卻有著深層的意義,外人很難理解,大家除了好奇想看看馬祖到底是個甚麼地方,在公投之後一窩蜂的去觀光個幾天,你還有甚麼進一步的認識?
獨立特派員在公投後決定長時間觀察馬祖的改變,也想跟居民生活在一起,了解這個長期被忽視的地方是怎麼了,所以我們製作了北風這支紀錄片,要在今天的節目中播出。由於片長一個半小時,我們分成上下兩集在連續兩周的節目中跟大家分享,裏頭跨越了春夏秋冬四季,交代了以打魚起家的馬祖居民在戰地政務解除前後八十年間生活的巨大轉變,請您細細品味、觀賞!
第335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羅盛達 -
282014-02-11連續幾天全台被寒流籠罩,又濕又冷,相較之下南部氣溫暖和一些,尤其恆春墾丁一年四季氣候宜人,去年墾丁觀光人次720萬,這麼多人把附近的旅館民宿都住滿了,年底,一場會議讓部分區域暫停營業四個月的悠活度假村,再度復活,這又是一樁就地合法案嗎?
悠活渡假村佔地1.5公頃,距離珊瑚礁潮間帶不過30公尺,每年夏天410個房間一房難求,營業額五億,去年五月被人翻出舊帳,指出14年前未環評先營業引起爭議,被勒令部分停業。四個月後有條件通過環評,這條件是三年內污水零排放,這讓緊鄰珍貴海域資源的飯店業者今後更有理了。
目前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旅館民宿369家,未完成營業登記的超過八成,墾管處和政府究竟要怎麼處理? 怎樣對其他業者交代? 墾丁遊客即將上探一年八百萬,未來如果拿不出明確管理辦法,不但社會公平正義無存,寶貴的自然資源也將受到空前挑戰。
獨立特派員在大家吵鬧完之後,繼續追蹤報導。
第334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122014-02-04
-
152014-02-04每年過年都會讓人想到寒冬送暖,獨立特派員過去關心弱勢的一群,包含基層的勞工,這些年雖然有了工會有了勞基法保障,失業有失業補助,但他們的工作機會並沒有更好。
17年前台灣曾經發生一波關廠潮,老闆落跑丟下一堆員工,他們拿不到薪資、退休金,只好自立自強組成關廠工人連線,從最早的三百名聯福工人臥軌抗爭,到今天,17年了,還在上街頭,隊伍越來越短。去年有好幾個曾經站在第一線的女工去世了,過年前他們一起團聚吃湯圓,人數也越來越少。目前桃園台中幾個地院先後裁定,當年政府代位求償給這些關廠工人是具有政府國家補償的公法行為,並非一般民事的貸款契約關係,所以將勞委會告這些工人的案件轉移到行政庭。輾轉上訴再上訴、開庭再開庭,這些年屆七十的勞工還能跑幾次法院呢。獨立特派員追蹤報導。
第333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林信辰 -
12
-
152014-01-14苗栗大埔案政府敗訴,影響到未來公共政策土地徵收問題,台中捷運車站有兩處徵收案就暫時喊停,馬總統愛台十二項建設排名第一的桃園航空城計畫也受到一些衝擊。宣稱產值2.3兆,能創造30萬個就業機會的桃園航空城,區段徵收超過三千公頃,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面積的區段徵收案。
涵蓋20個村一萬五千戶4萬6千人受到影響,還有5間學校因此滅校。縣政府已經開了上百場的公聽會,但還是有居民不安、抗議。就在去年底跟大埔一樣發生了一樁慘劇,83歲的老農民喝農藥自殺,他們家族還有好幾位七八十歲的老農,在過去30年已經因為興建機場和周邊設施被陸續徵收過三四次,這次他們實在很害怕,過去的經驗讓他們不再信任政府,很多居民都希望能先看到補償辦法、先被安置再拆房子。在台灣長期重工商輕農業的政策下,農地又少了好多,農民成為弱勢中的弱勢。
第330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林信辰 -
212014-01-14立法院這個會期又休會了,趕在休會前農委會提出老農津貼修正案,要將現階段只要年滿65歲,投保6個月的農保就能領取老農津貼的門檻提高到15年,這個案子還是沒有過關。
老農津貼從民國84年開始,每逢選舉一路加碼,從三千漲到七千,領取人數從36萬增為67萬,你覺得可能嗎?離譜的是,農委會去年預算1195億,其中福利及各項補貼就佔了775億,超過六成,嚴重排擠農業建設、技術研發,以及更重要的─輔導年輕農民鼓勵從農。
老農津貼在2007年朝野一致共識下,讓它跟國民年金銜接,本來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加碼喊價的問題,但又在第二年來個政策大轉彎,造成2011年總統大選再加碼。
兩年前,我們到台灣各地訪問農民,了解他們對老農津貼的想法,也問了國民兩黨歷任的農委會主委副主委及政務委員,至今看來,問題還在原地踏步。請看我們的報導。
第33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102014-01-07去年我們報導了馬祖土地問題,今年把鏡頭轉到金門。金門馬祖在戰地政務時期軍民一家,為了蓋碉堡挖壕溝,做各種防禦工事,整個島嶼幾乎整塊整塊的土地被規劃成前線堡壘,居民也二話不講的把祖先的墓地菜園房屋給捐了出來,但是民國81年解除戰地政務後,30年間駐軍越來越少,從最多十萬大軍到現在不到一萬。
廢棄的軍營不知多少。過去政府用「金馬安輔條例」與「離島建設條例」來解決土地被佔用徵收問題,還是有很多結無法打開。不少當地居民金門台灣兩頭跑,申請、陳情、打官司。最早他們的祖先在唐宋、明清時候就來到金門,當時土地持有可能是用毛筆寫的,或是繳稅、准予經營的一張紙,不符合現在政府要求的土地證明,再加上早期地籍測量不精準也不完整,所以官民之間的土地糾紛吵了幾十年還理不清。跟著獨立特派員來看看這一塊塊要不回的土地。
第32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